【林前15: 1-58】【弟兄們,我如今把先前所傳給你們的福音告訴你們知道;這福音你們也領受了,又靠著站立得住……。】在哥林多前書第十五章中,使徒保羅因哥林多信徒對耶穌基督復活的事有些誤解,甚至有人認為復活不是指身體的復活,只不過是一種精神的繼續存在。這種講法實際上就是否認了復活。因此保羅在這裡特別講明,耶穌基督復活的事實在救贖工作中的重要性。保羅首先說:【弟兄們,我如今把先前所傳給你們的福音告訴你們知道;這福音你們也領受了,又靠著站立得住,並且你們若不是徒然相信,能以持守我所傳給你們的,就必因這福音得救。】保羅在此重申先前對哥林多人所傳的福音,提醒他們要持守「這福音」。「這福音」,指信徒所領受的完整全備的福音,就是全部新約的啟示。「靠著站立得住」,就是站立得穩妥,不動搖、不改變,就是恆久地相信。「持守我所傳給你們的」,即持守我傳給你們的道。保羅提醒哥林多信徒要在這福音上站穩,在真道上持守,否則都是「徒然相信」。因此真正的相信,一是在福音上站穩,二是正確持守真道,二者缺一不可,否則都屬於無法得救的徒然相信。【我當日所領受又傳給你們的:第一,就是基督照聖經所說,為我們的罪死了,而且埋葬了;又照聖經所說,第三天復活了,並且顯給磯法看,然後顯給十二使徒看;後來一時顯給五百多弟兄看,其中一大半到如今還在,卻也有已經睡了的。】保羅所傳的福音,並不是他自創的道理,而是「我當日所領受又傳給你們的」。「第一」,指福音最重要的內容,「就是基督照聖經所說,為我們的罪死了」。「聖經」是指舊約聖經,因當時新約聖經還沒有完成。基督被釘十字架,是神在萬世以前就已經計劃好的,並且早已借著舊約聖經向人啟示了。基督的受死(賽53:5-6等)、埋葬(賽53:9等)、復活(詩16:9-10等),都是「照聖經所說」的應驗了。「埋葬」,表明基督乃是真的死了,也表明衪受了神的刑罰,使我們的罪因衪受咒詛而成為過去的事,不再被神看見了。「第三天復活了」,基督若只「為我們的罪死了」,卻沒有復活,就不能叫我們稱義得生命(羅4:25)。所以基督若沒有復活,根本就沒有「福音」。但基督復活不但有舊約聖經的預言,也有一批親眼目睹基督的復活。「並且顯給磯法看」,「磯法」是使徒彼得的亞蘭文名字。「十二使徒」和「五百多弟兄」,這麼多人看見主復活后的顯現,表明這是當時教會所公認不爭的事實。「其中一大半到如今還在」,指保羅寫哥林多前書時還存活在世。這封書信是一件公函,倘若反對保羅的人去找任何一位還活著的門徒,出面證明保羅說謊,就不會有今日的基督教了。這裡的「睡了」指死了。【以後顯給雅各看,再顯給眾使徒看,末了也顯給我看;我如同未到產期而生的人一般。】「雅各」是主耶穌的肉身兄弟(太13:55),他起初不信主(約7:5),他後來所以會相信乃因主向他顯現了(徒1:3,14)。可見雅各歸主,就是主復活的一個證據。「再顯給眾使徒看」,這次顯現可能是指主升天時最後一次向眾使徒顯現,吩咐他們在耶路撒冷等候聖靈降臨,得著能力作主的見證(徒1:4-11)。「末了也顯給我看」,主耶穌是在復活升天以後才向保羅顯現(徒9:1-5)。「我如同未到產期而生的人一般」,可能指保羅認為自己不象其他使徒跟隨過主耶穌,在跟隨主的時間上比不上十二使徒。【我原是使徒中最小的,不配稱為使徒,因為我從前逼迫神的教會。然而,我今日成了何等人,是蒙神的恩才成的,並且祂所賜我的恩不是徒然的。我比眾使徒格外勞苦;這原不是我,乃是神的恩與我同在。不拘是我,是眾使徒,我們如此傳,你們也如此信了。】「我原是使徒中最小的」,是指保羅原來逼迫過教會(徒9:1-2),使他覺得自己「不配稱為使徒」。其實使徒並不分大小,所以保羅後來又說:【我一點不在那些最大的使徒以下。】(林后11:5)而他今天的身份和工作成就,完全是出於神的恩典,這恩典使他能比眾使徒格外勞苦。「不拘是我,是眾使徒,我們如此傳」,表示無論是保羅或是眾使徒,基督的復活是他們共同傳揚的福音。「你們也如此信了」,是提醒哥林多信徒:不傳基督的復活,就不是純正的福音。【既傳基督是從死里復活了,怎麼在你們中間有人說沒有死人復活的事呢?】「你們中間有人」,指在哥林多教會中傳異端的假師傅,他們不敢否認基督復活的事,因為當時還有很多目擊的見證人,但他們卻巧妙地否認死人復活的事。若沒有死人復活,當然基督也就沒有復活了,這樣就否定了福音的主要根據,所以保羅針對這種謬論竭力反駁。
【若沒有死人復活的事,基督也就沒有復活了。】由此可見,那些傳異端的假師傅否認「死人復活的事」,實際上是要否認基督復活。【若基督沒有復活,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,你們所信的也是枉然;並且明顯我們是為神妄作見證的,因我們見證神是叫基督復活了。若死人真不復活,神也就沒有叫基督復活了。】使徒們所傳的既然是一位能夠救人脫離罪惡和死亡的救主,如果基督沒有復活,連祂自己也要受到死亡的拘禁,祂怎麼能拯救我們這些在罪惡底下的人呢?所以基督若沒有復活,使徒們所傳的就是枉然,信徒相信他們所傳的,當然也是枉然了。「並且明顯我們是為神妄作見證的」,「明顯我們」,意思是「我們被發現」。「為神妄作見證」,就是為神作假見證。使徒們既竭力地證明神叫基督復活(徒1:22等),如果基督沒有復活,那些親眼看見基督復活之人的見證就是假見證。但使徒們一再的見證神叫基督復活了,若沒有死人復活的事,基督也就沒有復活了,基督若沒有復活,當然就證明神並沒有叫基督復活。【因為死人若不復活,基督也就沒有復活了。基督若沒有復活,你們的信便是徒然,你們仍在罪里。就是在基督里睡了的人也滅亡了。】基督若沒有復活,就等於表示祂不是神的兒子,祂的救贖工作也沒有成效,所以我們也仍在罪里。那些相信基督的救恩,如今已經死了的人,他們的結局也要滅亡。【我們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,就算比眾人更可憐。但基督已經從死里復活,成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。】今天世上不信基督的人很多,許多人過得也不錯,而我們跟隨基督的人,可能要在今生忍受各樣的逼迫和苦難,最後還是進到永遠的黑暗裡,豈不是比世人更加可憐嗎?但我們確實知道,「基督已經從死里復活」,基督的復活「成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」,「睡了之人」,指已離開世界的信徒,「初熟的果子」,是所有也要熟的果子的憑據。雖然信徒復活的事是在將來,但是因為耶穌基督已經復活了,單憑這個,我們就知道我們也要復活。
【死既是因一人而來,死人復活也是因一人而來。在亞當里眾人都死了;照樣,在基督里眾人也都要復活。】 「死既是因一人而來」,指亞當一人犯罪,死就臨到了眾人。「死人復活也是因一人而來」,指耶穌基督一人既從死里復活,信祂的人也必從死里復活。在亞當里的眾人,靈性都死了,身體也遲早會死。在基督里我們的靈性都被重生,成了新造的人,將來身體也都要復活。【但各人是按著自己的次序復活:初熟的果子是基督;以後,在祂來的時候,是那些屬基督的。再后,末期到了,那時基督既將一切執政的、掌權的、有能的都毀滅了,就把國交與父神。】這裡的「次序」是指時間的順序,將來所有的人都要按著次序在不同的時間先後復活。因耶穌基督是第一個真正從死里復活,所以祂是「初熟的果子」。在基督里已睡了的聖徒,當主再來的時候,也都要復活。這「末期」指舊天地終結的時候。「那時」是指千年國度之後(啟20:7-10)。「一切執政的、掌權的、有能的」,指撒但和牠的使者。「毀滅」指被扔在硫磺的火湖裡(啟20:10)。「就把國交與父神」,這國原是基督從父神得的(但7:13-14),當基督對付了祂的仇敵撒但,成就了一切,完成了父神的旨意,就把這國度交與父神,與父神一同做王直到永遠(啟11:15)。【因為基督必要作王,等神把一切仇敵都放在祂的腳下。盡末了所毀滅的仇敵就是死。因為經上說:『神叫萬物都服在祂的腳下。』既說萬物都服了祂,明顯那叫萬物服祂的,不在其內了。萬物既服了祂,那時子也要自己服那叫萬物服祂的,叫神在萬物之上,為萬物之主。】「基督必要作王」,表明這是神的定意,絕無改變的餘地。世上的權勢不管有多威猛,惡勢力不管有多麼囂張,最終基督必然掌權。等神所定的時候到了,撒但要被放在祂的腳下作腳凳(來1:13)。「盡末了」指最後,撒但要被扔在火湖裡,死亡這最後的仇敵也必然消失。「因為經上說」,是引自詩篇8:6,為解釋基督要作王,併除滅一切仇敵,承受萬有,是合乎神既定的旨意。「萬物」包括神的一切仇敵,連死也包括在內,將來都要服在基督的腳下。而基督自己也要「服那叫萬物服祂的」就是神。這並非表示基督與父神不是同等,而是因基督降世為人完成救贖工作的目的就是要「叫神在萬物之上,為萬物之主」。「神」在此不只是父神,而是三位一體的神,因為基督要與父神一同作王,直到永遠(啟11:15)。
【不然,那些為死人受洗的,將來怎樣呢?若死人總不復活,因何為他們受洗呢?】「為死人受洗」,這「死人」是指已死的信徒,但「為死人受洗」不是指他們死後,是指他們生前,然而保羅寫信時他們已經死了,所以保羅是在追述他們生前曾受洗的事。保羅提出這事就是要提醒哥林多信徒,若沒有死人復活,「受洗」這事有何意義?【我們又因何時刻冒險呢?弟兄們,我在我主基督耶穌里,指著你們所誇的口極力地說,我是天天冒死。我若當日像尋常人,在以弗所同野獸戰鬥,那於我有什麼益處呢?若死人不復活,我們就吃吃喝喝吧!因為明天要死了。】「我們又因何時刻冒險呢?」保羅他們為著信仰常須面臨逼迫和艱難,若是不信將來死後會復活,他們又何必「時刻冒險」,堅持信仰、傳揚福音呢?保羅在基督里指著他們所誇的口,是指他「是天天冒死」,保羅為著傳揚福音,受盡逼迫與各種危險。「我若當日像尋常人」,指像平常的世人。「在以弗所同野獸戰鬥」,是指以弗所的暴民發狂有如野獸,保羅幾乎要親自進到他們平日觀賞斗野獸的戲園裡去,后被勸阻(徒19:23-32)那件事。他這般勇敢面對死亡,若沒有死後復活的事,對他一無益處。人死後若不復活,就當趁著今天還活著的時候,「就吃吃喝喝吧!」免得明天一死就來不及了。世人因為對死後沒有盼望,所以存著「今朝有酒今朝醉」,的心態過日子。我們信徒因為有復活的盼望,所以生活的態度完全不同。【你們不要自欺;濫交是敗壞善行。你們要醒悟為善,不要犯罪,因為有人不認識神。我說這話是要叫你們羞愧。】保羅在此警告信徒「不要自欺」,因為哥林多信徒懷疑復活,所以沒有原則地與不信者交往,以致被他們影響。「濫交是敗壞善行」,信徒若交友不慎,就會偏離真道、敗壞我們的見證。「因為有人不認識神」,就是指那班假師傅僅在外表有屬靈的知識,其實他們不認識神和祂的心意。保羅特地強調「我說這話是要叫你們羞愧」,可見這事是何等的嚴重,他們不能不醒悟迴轉。【或有人問:『死人怎樣復活,帶著什麼身體來呢?』】 「或有人問」,可指那些假師傅,也可指哥林多信徒中對復活有疑問的人。這「死人怎樣復活?」是指以什麼樣的形體復活?「帶著什麼身體來呢?」指復活之後仍帶著原來的肉身嗎?或是另有別的身體呢?但保羅說:【無知的人哪,你所種的,若不死就不能生。並且你所種的不是那將來的形體,不過是子粒,即如麥子,或是別樣的谷。】在此保羅指責那些對復活有疑問的人對真理和屬靈的事無知,並且以盡人皆知的植物生長的現象來解釋復活。「若不死就不能生」,種子須先落在地里死了,然後才能長出生命來。而死去的與生長出來的,完全不相同。「將來的形體」,指種子萌芽生長出來之後的形體。「子粒」指種子本來的形體,比方麥子或別種的穀粒。【但神隨自己的意思給他一個形體,並叫各等子粒各有自己的形體。】子粒的形體是神隨祂自己的意思給的,人的復活也是一樣,「神隨自己的意思給他一個形體」。【凡肉體各有不同:人是一樣,獸又是一樣,鳥又是一樣,魚又是一樣。有天上的形體,也有地上的形體;但天上形體的榮光是一樣,地上形體的榮光又是一樣。日有日的榮光,月有月的榮光,星有星的榮光;這星和那星的榮光也有分別。】「凡肉體各有不同」,指動物各有不同的形體,人類、獸類、鳥類和魚類都彼此不同。「天上的形體」,指天上的眾星體。「地上的形體」,指各種動植物和礦物的形體。「天上形體的榮光」,指眾星體晝夜都發出光輝。「地上形體的榮光」,指地上物體均有它們存在的價值,從其功用和外表的榮美,也都顯出另外一種的榮光。而天上日、月、星各種光體的光線強弱程度不同,眾星體之間也有差異。神所創造的地上形體,如花草樹木,都各有各的榮美,天上的形體,如日月星辰,也各有各的光輝。神能給舊造這麼美好的形體,也就能給復活的人更奇妙、更榮耀的身體。因此信徒不必為「帶著什麼身體來」操心,只要相信神的話就是了。
【死人復活也是這樣:所種的是必朽壞的,復活的是不朽壞的;所種的是羞辱的,復活的是榮耀的;所種的是軟弱的,復活的是強壯的;所種的是血氣的身體,復活的是靈性的身體。若有血氣的身體,也必有靈性的身體。】「所種的是必朽壞的」,指血肉之軀必會毀壞。「不朽壞的」,指復活的身體會永遠長存。一個終究會腐爛的身體是「羞辱的」,不管怎樣鍛煉也是「軟弱的」,死亡正是軟弱的結局。但復活的身體卻是「榮耀的」,復活的身體也是「強壯的」,不像今生的身體那樣受到許多限制。「血氣的身體」,就是我們的血肉之軀,只適合今生地上的生活。「靈性的身體」,能適合將來新天新地的生活。【經上也是這樣記著說:『首先的人亞當成了有靈(靈:或譯血氣)的活人』;末后的亞當成了叫人活的靈。但屬靈的不在先,屬血氣的在先,以後才有屬靈的。頭一個人是出於地,乃屬土;第二個人是出於天。】這裡的經文引自創世紀2:7的話,為要說明亞當與基督的不同。「首先的人亞當」是被造者,他所以成為活人是神把生氣給了他。但「末后的亞當」基督,卻是創造者,祂「成了叫人活的靈」。將來要復活的信徒,都是先領受一個會朽壞的「屬血氣的」身體,然後得著不會朽壞的「屬靈的」身體,所以說「屬血氣的在先,以後才有屬靈的」。「頭一個人」指亞當,他是神用地上的塵土造的,所以源頭「出於地,乃屬於土」。「第二個人」指基督,祂是【從天降下仍舊在天】(約3:13),所以源頭是「出於天」。【那屬土的怎樣,凡屬土的也就怎樣;屬天的怎樣,凡屬天的也就怎樣。我們既有屬土的形狀,將來也必有屬天的形狀。】 亞當是他所有後裔的代表,全人類都是「屬土的」。亞當犯罪墮落,人類也犯罪墮落,亞當的結局是歸於塵土,人類的結局也是歸於塵土。而基督死了復活升天得榮耀,凡屬祂的人將來也要與祂一同顯現在榮耀里。我們既從亞當的生命承受了屬土的形狀。我們將來也要從基督的生命承受屬天的形狀。【弟兄們,我告訴你們說,血肉之體不能承受神的國,必朽壞的不能承受不朽壞的。】「承受神的國」,不是我們今生這個「血肉之體」,所以基督再來時仍存活的人,也不能以本來的樣式進入神的國,必須經過「改變」才可以。【我如今把一件奧秘的事告訴你們:我們不是都要睡覺,乃是都要改變,就在一霎時,眨眼之間,號筒末次吹響的時候。因號筒要響,死人要復活成為不朽壞的,我們也要改變。這必朽壞的總要變成(變成:原文是穿;下同)不朽壞的,這必死的總要變成不死的。這必朽壞既變成不朽壞的,這必死的既變成不死的,那時經上所記『死被得勝吞滅』的話就應驗了。】這裡的「睡覺」指身體死亡。當主再來的時候,無論是死了或是活著的信徒,身體「都要改變」,成為「不朽壞的」身體,好承受神的國。「奧秘」指在舊約時代還沒有完全啟示出來的真理。「就在一霎時,眨眼之間」,指身體的改變是一下子驟然出現的。當主再來時,有神的號筒要吹響,而身體的改變是在復活之際發生的。「這必朽壞的總要變成不朽壞的」,復活的人帶來一個靈性的身體,活著的信徒神給他一個靈性的身體,一穿上就立刻改變了。「那時經上所記」,下面的話是按精義引自以賽亞書25:8。「死被得勝吞滅」,指死亡完全被打敗了。這個預言最終要完滿的應驗在主再來、信徒復活之時。【死啊!你得勝的權勢在哪裡?死啊!你的毒鉤在哪裡?死的毒鉤就是罪,罪的權勢就是律法。】「死的毒鉤」,是形容死的危害可怕。而「你得勝的權勢在哪裡?…你的毒鉤在哪裡?」這是向死亡誇勝的宣告。「死的毒鉤就是罪」,指死亡是借著罪惡陷害世人,所以罪是死的毒鉤。「罪的權勢就是律法」,指罪是借著律法引動私慾叫人犯罪(羅7:8),然後又借著律法定違犯律法的人為罪(約壹3,4),最後借著律法殺死人(羅7:11),所以說罪的權勢就是律法。【感謝神,使我們借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勝。所以,我親愛的弟兄們,你們務要堅固,不可搖動,常常竭力多做主工;因為知道,你們的勞苦在主裡面不是徒然的。】耶穌基督既然為我們死,受了罪所當受的刑罰,又為我們復活,使我們不再被公義的神追討罪債,因此就把「死的毒鉤」拔除了。我們也有分於基督的「得勝」,所以基督徒的生命就是得勝的生命。這「所以」說出,復活的真理是信徒信仰的根基,信徒只有相信復活、盼望復活,才有可能真正「堅固,不可搖動,常常竭力多做主工」,「因為知道」自己的勞苦在基督里有永恆的價值。使徒保羅用整章的篇幅完整地論述了復活的真理,但願我們今天都能清楚的明白復活的真理,並要有復活的盼望!阿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