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作先知講道與說方言>
讀經【林前14: 1-25】【你們要追求愛,也要切慕屬靈的恩賜,其中更要羨慕的,是作先知講道(原文作「是說預言」。下同)……。】在哥林多前書第十四章的這段經文中,使徒保羅詳細的將作先知講道與講方言作比較,因當時哥林多教會,完全忽略了作先知講道,只注重說方言,保羅就針對他們這種偏差加以糾正。他首先說:【你們要追求愛,也要切慕屬靈的恩賜,其中更要羨慕的,是作先知講道(原文作「是說預言」。下同)。那說方言的,原不是對人說,乃是對神說;因為沒有人聽出來;然而他在心靈里,卻是講說各樣的奧秘。】保羅在此用「愛」、「作先知講道」和「說方言」來比較,而方言排在最後。因為哥林多人太注重方言,忽略了愛和作先知講道,所以保羅特別用「愛」和「作先知講道」跟說方言比較,來糾正他們。「你們要追求愛」,「愛」是聖靈結出的果子,所以信徒都必須「追求愛」,在愛中運用恩賜。除了愛以外,在各種屬靈的恩賜中,信徒更要「切慕」的,就是「作先知講道」。然後保羅提到「說方言」,「方言」就是不同地方的話語,也就是「別國的話」,在使徒行傳2:11稱作「鄉談」。所以如果把方言當作是一種沒有意思的聲音,這不合聖經的話,神並未給人一種恩賜,是單單為著發出一種聲音卻沒有意思的。這方言「不是對人說,乃是對神說」,這說出了方言主要的功用,不是在會眾講話,而是私下對神說話,這是說方言和作先知講道的大分別。「因為沒有人聽出來,然而他在心靈里,卻是講說各樣的奧秘」。信徒在某種十分迫切,渴慕要與神交通,卻無法用他所懂的言語表達內心的意念時,神可能給這種人方言的恩賜,讓他可以用他不會講的話語,把他裡面的心意向神講說出來。「講說各樣的奧秘」,既然是「說」,就不是喊叫,表示所說的話不單隻有聲音,而且也有意義。「沒有人聽出來」,意思不是說他所說的話不是人間的話語,無人能懂,也不是說他所說的話語毫無意思,所以無人能懂。而是因為他是在心靈裡面向神說的,所以沒有人聽出來。況且他所說的既然是別國的語,凡不會說的,當然就聽不出來。使徒行傳三次記載了「說方言」的事,旁觀的人都能聽出他們是在說【別國的話】(徒2:4)、【稱讚神為大】(徒10:46)、【說預言】(徒19:6)。但方言若無人翻譯,就成了「沒有人聽得出來」的「奧秘」,對人不能發生功效,所以說「不是對人說,乃是對神說」。【但作先知講道的,是對人說,要造就、安慰、勸勉人。說方言的,是造就自己;作先知講道的,乃是造就教會。】作先知講道和說方言主要的分別是,前者「是對人說,要造就、安慰、勸勉人」、「造就教會」。後者「是造就自己」。「造就」,就是「建造」。因此無論是說方言或是作先知講道,都是在聖靈管制之下說的,否則就不可能「造就」自己或教會。【我願意你們都說方言;更願意你們作先知講道;因為說方言的,若不翻出來,使教會被造就,那作先知講道的,就比他強了。】保羅願意哥林多的信徒說方言,因為說方言也是一種聖靈的恩賜,但是他更願意他們作先知講道。可見保羅偏重於鼓勵信徒作先知講道,而不是偏重於鼓勵信徒追求說方言。「因為說方言的,若不翻出來,使教會被造就,那作先知講道的,就比他強了」。可見方言是受限制的,必須翻出來才能夠叫別人受造就得著益處。但是作先知講道不需要翻出來,因為它是用人人都明白的話來傳講。
接著保羅以他自己的經驗作例子來說明,為什麼作先知講道比說方言強:【弟兄們,我到你們那裡去,若只說方言,不用啟示、或知識、或預言、或教訓,給你們講解,我與你們有什麼益處呢?」】保羅說他如果到哥林多人中間,只說方言,而「不用啟示、或知識、或預言、或教訓」,給他們講解,那又有什麼益處呢?「啟示」有啟發性的教導。「知識」包括真理的知識和一般的知識。「預言」指一般講道,也就是作先知講道。「教訓」就是用神的話來教訓人。如果保羅不用這些方法教導他們,叫他們明白他所講的,對他們就沒有益處。這非常明顯的指出,作先知講道能造就信徒,說方言卻不能。【就是那有聲無氣的物、或簫、或琴,若發出來的聲音沒有分別,怎能知道所吹所彈的是什麼呢?】保羅在這裡舉出沒有生命的樂器,說明任何樂器所發出的聲音如果沒有分別,我們就不知道它所吹所彈的是什麼。所以就是沒有生命的樂器,人在吹彈它們的時候,也必須要有一種規律和音調,才能讓人欣賞所發出來的聲音。照樣我們所說的話也不能只有聲音卻沒有意思,必須說出大家聽了就能明白的話,才合乎聖靈感動人說話的目的。【若吹無定的號聲,誰能預備打仗呢?】打仗也是這樣,士兵們都要根據不同號聲,才知道應該前進還是後退、集合或是分散。如果吹「無定的號聲」,士兵們不能分別到底是要集合、前進,還是後退、分散,那就無從預備打仗了。照樣信徒在教會裡所說的話為的是要造就人,如果只講大家聽不懂的話,就只能引起混亂,對於信徒打屬靈的仗,一點幫助都沒有。【你們也是如此,舌頭若不說容易明白的話,怎能知道所說的是什麼呢?這就是向空說話了。】這說明在教會裡說方言卻不能使別人明白,就跟沒有樂譜的樂器和沒有規律的號聲一樣,變成毫無意義。這樣運用恩賜就好像打空氣一樣,是徒然的,不能夠造就教會。【世上的聲音,或者甚多,卻沒有一樣是無意思的。】使徒保羅指出世界上的聲音雖然很多,卻沒有一樣是沒有意思的。所以方言應該是地上人能明白的話語,而不是某種沒有意思的話語。【我若不明白那聲音的意思,這說話的人必以我為化外之人,我也以他為化外之人。】這「化外人」就是外國人。「聲音」是指話語,不是沒有意義的任何聲音。這進一步證明了所說的方言,就是地上的外國語。
【你們也是如此;既是切慕屬靈的恩賜,就當求多得造就教會的恩賜。所以那說方言的,就當求著能翻出來。】這裡很清楚地說明信徒要切慕多得造就教會的恩賜,就如作先知講道。雖然使徒沒有禁止說方言,卻也不鼓勵說方言,他認為有說方言恩賜的,就應該求著能翻出來,因為翻出來才造就人,所以還是以能叫人多得造就為原則。【我若用方言禱告,是我的靈禱告;但我的悟性沒有果效。】保羅說他用方言禱告就是他的靈禱告,可是他的悟性卻沒有果效。因為方言既屬超然靈感之恩賜,叫人能夠說他本來不會說的別國話,這完全是聖靈在人的心靈裡面工作的結果,不是人的悟性所發生的作用,所以說他的悟性沒有果效。【這卻怎麼樣呢?我要用靈禱告,也要用悟性禱告;我要用靈歌唱,也要用悟性歌唱。】我們不論禱告還是歌唱,都要心靈與悟性一起用,不但要用心靈,也要用悟性,好明白我們所講所唱的是什麼。這樣才能使我們的禱告和感謝叫自己得益處,並叫旁邊聽的人得益處。假如我們不用悟性,單憑靈的感覺,甚至任憑情感受激動,說出一些沒有人明白的話來,就不能夠造就人。所以我們用心靈禱告,也要用悟性,讓我們的心思意念處在一種清醒的狀態中,接受聖靈的感動和指引。【不然,你用靈祝謝,那在座不通方言的人,既然不明白你的話,怎能在你感謝的時候說『阿們』呢?你感謝的固然是好,無奈不能造就別人。】保羅在這裡進一步解明,他說的用靈禱告,也要用悟性禱告的理由。假如「你」單單憑著超然靈感的方言祝謝,「你」自己雖然可與神交通,但是在座的人既然不明白你所說的,就不能在你感謝的時候跟你說「阿們」。你的感謝縱然很好、很感動人,但在座的人既聽不懂,也就得不著造就。【我感謝神,我說方言比你們眾人還多;但在教會中,寧可用悟性說五句教導人的話,強如說萬句方言。】保羅見證他自己有過很多說方言的經驗,比哥林多人還多,但保羅是在他私禱的時候,這也證明他說的方言,是他自己能夠懂的,所以他才知道自己曾說方言。但保羅說:「在教會中,寧可用悟性說五句教導人的話,強如說萬句方言」。「教導人的話」,就是作先知講道。「萬句方言」還不如「五句教導人的話」,所以使徒顯然是在鼓勵人切慕作先知講道。
【弟兄們,在心志上不要作小孩子;然而在惡事上要作嬰孩;在心志上總要作大人。】保羅在此提醒哥林多信徒,他們如果在實際生活上容許淫亂、分爭、結黨,和各種屬肉體的事,卻又在恩賜上狂熱追求超然經歷,這就是作「小孩子」,而不是作大人。我們在心志上總要作大人,要求那更大的恩賜。【律法上記著:『主說,我要用外邦人的舌頭和外邦人的嘴唇向這百姓說話;雖然如此,他們還是不聽從我。』這樣看來,說方言不是為信的人作證據,乃是為不信的人;作先知講道不是為不信的人作證據,乃是為信的人。】保羅在這裡引用先知以賽亞書28:11-12的預言,就是借著歷史上猶太人怎樣不聽從神的話,以致神要借著「外邦人的舌頭和外邦人的嘴唇向這百姓說話;雖然如此,他們還是不聽從我」,意指他們還是不信。保羅用此證明,說方言是為不信的人作證據。【作先知講道,不是為不信的人作證據,乃是為信的人。】保羅先引證歷史的事實和先知的話,說明方言的功用是向不信人作證據。但神又另外預備作先知講道的恩賜,以勸醒不信的人,又造就信徒,故是為信的人作證據。【所以全教會聚在一處的時候,若都說方言,偶然有不通方言的,或是不信的人進來,豈不說你們癲狂了嗎?】在教會聚會的時候,如果都說方言,難免會有不通方言的人,或有不信的人參加聚會,他們根本就不知道說方言到底是怎麼一回事,只聽見各種不同的口音一同混雜吵鬧,豈不以為說方言的人是癲狂了?這可能會叫他們對福音道理產生厭惡或誤解,以為信福音的人都是這樣的人。【若都作先知講道,偶然有不信的,或是不通方言的人進來,就被眾人勸醒,被眾人審明,他心裡的隱情顯露出來,就必將臉伏地,敬拜神,說:『神真是在你們中間了。』】這說明如果在聚會中都作先知講道,而不是說方言的話,就算有不信的人進來,他們也會聽得明白,而被「勸醒」,被神的話「審明」而受感,就在神面前俯伏敬拜、歸向神。所以在聚會的時候,作先知講道,能夠叫所有人都得益處,說方言卻可能叫人絆跌。保羅在此反覆說明,作先知講道和說方言在聚會中的功用如何不同。但願我們今天都要從聖經的教訓中,真正認識作先知講道與說方言的功用如何不同,並要知道作先知講道勝於說方言!阿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