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愛是永不止息>
讀經【林前13: 8-13】【愛是永不止息。先知講道之能終必歸於無有,說方言之能終必停止,知識也終必歸於無有……。】在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的這段經文中,使徒保羅首先講到:【愛是永不止息。】這說明一切恩賜都終必停止,歸於無有,惟有愛是永存的。因為愛是永活之神的本性之一,所以是永不消失、永不終止的,就像神永遠的生命一樣。接著保羅說:【先知講道之能終必歸於無有,說方言之能終必停止,知識也終必歸於無有。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有限,先知所講的也有限,等那完全的來到,這有限的必歸於無有了。】這裡保羅用「先知講道之能」,和「說方言之能」來跟愛比較,解釋愛是怎樣「永不止息」的。雖然作先知講道遠比說方言重要,但這兩種恩賜也終必歸於無有,終必停止。聖靈根據工作的需要賜下恩賜,所以恩賜是可能因沒有需要而停止。「知識也終必歸於無有」,所有的知識有一天都要成為沒有用處,因為到天上的時候,屬世的知識固然毫無用處,就是屬靈的知識,像我們對神的認識,對聖經真理的知識,到那時都變成沒有用處了。因為那時所知道的,比今天我們竭力尋求要知道的更清楚。所以將來有一天這三樣都會沒有用處,唯有愛是不會過時的。我們今天需要愛,到了天上還是一樣的需要愛,因為「愛是永不止息的」!「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有限」,因我們活在肉身裡面,不論怎樣屬靈,怎樣有恩賜,總是受肉身的限制。無論是屬世的學問、屬靈的經歷、真理的知識,儘管我們竭力追尋,我們能夠知道的仍然非常有限。再說,我們一生的時光只不過是有限的幾十年而已,就算在幾十年的歲月中,吸收的知識不停地增加,我們所知的還是非常有限。「先知所講的也有限」,先知自己所能夠領悟的原本就有限,所接受的啟示和感動也有限,他們所能講解明白的,也都在一定的限度里。只等那完全的主耶穌基督再來的時候,「這有限的必歸於無有了」。所以愛遠比先知講道之能、說方言之能和各樣知識更為超越,因為「愛是永不止息」的,是繼續到永遠的。有一天當我們進入永恆的國度以後,所有的恩賜都將歸於無有,唯有愛,必將永遠常存,因為愛是神生命的彰顯,而神的生命既是永遠長存,愛也必永遠長存。
接著保羅以孩子作比喻說:【我作孩子的時候,話語像孩子,心思像孩子,意念像孩子;既成了人,就把孩子的事丟棄了。】保羅用自己作比喻,說他作小孩的時候,所講的是孩子的話,所想的也是孩子的事,是在小孩的生命限度之內。等到長大成人了,就把孩子的事丟棄了,因為他的生命已經進入另一個成長的階段了。今天我們活在世上,所知道的就像小孩子一樣。我們在這肉身中所能領受的一切屬靈好處,無論是作先知講道、說方言、有全備的真理知識…這些都好像在小孩子的限度裡面。我們所想的,說的,喜歡的,都像小孩子,非常膚淺有限。但將來等我們到了神面前的時候,就像是一個成年人,對於神的事情知道得更完全,跟我們還在肉身時比較起來,覺得在世時所知道的一切,實在像小孩子一般的幼稚,算不得什麼,就是今世有用的恩賜,像說方言、作先知講道、或真理的知識,也都被當作是孩子的東西一樣的丟棄了。唯有「愛」是永遠不止息的,它不單單限於對今世有用,就是到永世裡面,對神的事完全知道的時候,還是有用,所以愛比這一切都更有價值。保羅又以鏡子作比喻說:【我們如今彷佛對著鏡子觀看,模糊不清,到那時,就要面對面了。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,到那時就全知道,如同主知道我一樣。】在保羅的時代,人所用的鏡子是銅造的。把銅擦得閃亮當作鏡子,但所看見的裡面影像是模糊不清的。這是說明我們在今生對於一切屬靈的事所知道的,和先知對於將來的事所知道的,都是有限,都不清楚,好像對著鏡子觀看,模糊不清。至於神所啟示的真理,人所知道都是間接的,不及親眼見到那樣清楚,等到主耶穌再臨的時候,就要與主面對面,能直接的觀看,一切都要完全透徹深知,如同我們曾被主透徹深知一樣。
最後保羅說:【如今常存的有信,有望,有愛;這三樣,其中最大的是愛。】這「如今常存」說明,信望愛此三者是彼此相關相連的,我們整個屬靈的路程都包含於其中。信是我們屬靈路程的根基,望是這路程的榮耀目標。雖然信和望都非常重要,但和愛比較,愛則更為偉大,因為神就是愛(約壹4:16)。另一方面,信和望在今生的價值較高,因為一切都還沒有實現,還在等待的階段,我們卻信,而且盼望,那樣的信和望是有價值的。但等到將來在永恆的天家裡,我們與主面對面在一起的時候,信心就被親眼所見代替了。同樣當我們回到永恆的天家時,我們所盼望的一切都實現了,那時盼望被成為現實的喜樂所代替。但「愛」是超越「信」與「望」的,因為將來我們進入天國與主同在時,我們的信和盼望都已經成了事實,但是在天國里 「愛」是不會止息的, 所以常存的雖然有信、有望、有愛,但其中最大的是愛。為此,願我們今天不但要知道,如今常存的雖然有信、有望、有愛,但其中最大的是愛。我們也要知道,將來其他的恩賜都必歸於無有,但愛是永不止息的!阿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