倍可親

<林前11: 1-34>

作者:霞步思  於 2023-6-9 05:20 發表於 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--貝殼村

作者分類:聖經分享|通用分類:信仰見證

【林前11: 1-34】【你們該效法我,像我效法基督一樣……。】在哥林多前書第十一章中,使徒保羅首先勸勉哥林多信徒:【你們該效法我,像我效法基督一樣。】這裡「你們該效法我」,是緊接上一章,保羅說:【就好像我凡事都叫眾人喜歡,不求自己的益處,只求眾人的益處,叫他們得救。】(10:33)這正是他「效法基督」,所以他勸勉信徒要效法他,像他「效法基督一樣」。若有人「效法基督」,我們就當效法他,使我們也成為效法基督的人。否則我們就不該效法任何人。【我稱讚你們,因你們凡事記念我,又堅守我所傳給你們的。】「我所傳給你們的」,是指福音真理。雖然哥林多信徒在生活上有失敗之處,但他們「凡事記念」保羅,也「堅守」他傳給他們的福音真理,所以保羅稱讚他們。【我願意你們知道,基督是各人的頭;男人是女人的頭;神是基督的頭。】保羅願意哥林多信徒知道,神在教會和家庭里,對男女地位已有的安排。「基督是各人的頭」,是指基督和「各人」的關係,也就是基督是個別信徒的頭。「各人」原文是「每個男人」,故基督是各人的頭,也就是基督是男人的頭。「男人是女人的頭」,這裡的「男人」和「女人」,都是指已經結了婚的男女,也就是說丈夫是妻子的頭。「神是基督的頭」,這是說到基督被神差遣來到地上,祂就以「人子」自居,所以說」神是基督的頭」。神是基督的頭,但基督仍與神同等(腓2:6),故男人雖是女人的頭,但男女在基督里的地位乃是平等的。【凡男人禱告或是講道(或譯:說預言;下同),若蒙著頭,就羞辱自己的頭。凡女人禱告或是講道,若不蒙著頭,就羞辱自己的頭,因為這就如同剃了頭髮一樣。】「凡男人禱告或是講道」不許蒙頭,因男人是代表基督,如果他蒙著頭,就等於認為基督不配接受教會的順服,所以男人如果蒙著頭,就是羞辱他「自己的頭」。但是「女人禱告或是講道」要是不蒙著頭,就是羞辱了自己的頭,因為這樣就像剃了頭髮一樣。按當時希臘的風俗,只有妓女在公共場合才不蒙頭,只有淫婦或奴婢才被人剃去頭髮。所以這裡說女人不蒙著頭,就如同剃了頭髮一樣,意思是不蒙頭與剃髮一樣羞恥。【女人若不蒙著頭,就該剪了頭髮;女人若以剪髮、剃髮為羞愧,就該蒙著頭。】保羅在這裡進一步說明,如果女人不蒙頭,就該把頭髮剪掉。如果女人以剪髮剃髮為羞愧,就該蒙著頭。【男人本不該蒙著頭,因為他是神的形象和榮耀;但女人是男人的榮耀。】在創世記1:26-27中說,男人和女人都是按神的形像造的,目的是要人彰顯神並榮耀神。而神是先造男人亞當(創2:7),所以男人首先擁有神的形像和榮耀,在地上代表神。因此男人不應該蒙著頭,以免把神的形像和榮耀遮蓋住。「但女人是男人的榮耀」,因女人是由男人而出(創2:22),所以是男人的榮耀。【起初,男人不是由女人而出,女人乃是由男人而出;並且男人不是為女人所造的,女人乃是為男人造的。因此,女人為天使的緣故,應當在頭上有服權柄的記號。】在創世紀2:7記載,亞當是神直接用地上的塵土造成的,而夏娃是神從亞當身上取出的肋骨造成的(創2:21),所以說「男人不是由女人而出,女人乃是由男人而出」。而神造男人的目的,是為了完成神的計劃(創1:26),女人被造,目的是為著給男人一個配偶幫助他(創2:18)。所以說「男人不是為女人所造的,女人乃是為男人造的」。「天使」是最早、最先的受造者,撒但原為天使長,因要高抬自己與神同等而背叛神(賽14:13-14)。撒但墮落的時候,拖了三分之一的天使,一同墮落(啟12:4),而這些天使都是因不服神的權柄,而墮落的。因此神要借著原比天使微小的人(來2:7),「在頭上有服權柄的記號」給天使看,表明神在祂所救贖的人身上得著了該有的榮耀。

【然而照主的安排,女也不是無男,男也不是無女。因為女人原是由男人而出,男人也是由女人而出;但萬有都是出乎神。】這「然而」說出,在「主的安排」裡面,絕不是男尊女卑,乃是互相配搭、不可或缺的。而從被造的角度看,「女人原是由男人而出」,從生育的角度看,「男人也是由女人而出」。但男人女人實際上「都是出乎神」,因為「萬有都是出乎神」。【你們自己審察,女人禱告神,不蒙著頭是合宜的嗎?你們的本性不也指示你們,男人若有長頭髮,便是他的羞辱嗎?但女人有長頭髮,乃是她的榮耀,因為這頭髮是給她作蓋頭的。】保羅在此要女人在神面前好好地「審察」,就是女人在禱告這一類與神有關的事上,不蒙頭的話,是否妥當?這「本性」指人與生具來的性情。男女在外觀上最大的區別特徵乃在頭髮,一般正常的男人是不留長頭髮的,以免被人誤認為女性。男女有別才符合神造男造女的本意,男女不分則違反了神創造的心意,在神眼中便是「羞辱」。女人有長頭髮就是她的榮耀,這是使徒根據當時人對女人正派裝扮的觀念所下的判語,因為這頭髮是給她作蓋頭的。【若有人想要辯駁,我們卻沒有這樣的規矩,神的眾教會也是沒有的。】「想要辯駁」,指的就是蒙頭的問題。哥林多教會的婦女們,用不著再為蒙頭的問題辯駁,因為使徒已經解釋得很明白,又作了判斷。所以如果有人要反抗使徒的權威和教訓,那是「沒有這樣的規矩」的。「神的眾教會也是沒有的」,指眾教會也沒有辯駁的情形發生。但這不是說,蒙頭的規矩是眾教會所當遵守的,而是說使徒的教訓是眾教會所不能反抗的。如果蒙頭這件事是眾教會所共同遵守的,那麼在新約的書信裡面不會只有哥林多前書提到這問題,而其他的書信竟然一字也不提,那是不可能的。因此全段教訓的總意就是,要男女信徒各按自己的地位,忠心服事主。女人要順服男人,教會要順服基督。因此我們都要明白使徒保羅這段教訓的總意,並且要各按自己在教會中的地位,學習順服!【我現今吩咐你們的話,不是稱讚你們;因為你們聚會不是受益,乃是招損。】雖然保羅之前稱讚哥林多信徒,但在擘餅聚會的事上,他覺得無可稱讚。因為他們在這麼嚴肅神聖的事上,竟然存著隨意輕慢的態度,所以他說:「你們聚會不是受益,乃是招損」。這「受益」,是借著聚會使信徒屬靈生命得到供應,向著主的心增強了,更願意順服主,愛主。「招損」就是信徒在聚會後卻帶來更壞的結果。

【第一,我聽說,你們聚會的時候彼此分門別類,我也稍微地信這話。在你們中間不免有分門結黨的事,好叫那些有經驗的人顯明出來。】保羅之前所提的【分黨】(1:10),是以不同的屬靈領袖而分。現在所提的「分門別類」,是以貧富階層而分。「稍微地信這話」,表示保羅並不是完全相信,因為所傳聞的可能有誇大渲染。這裡「有經驗的人」,是指那些在「分門結黨」的事」上不肯隨和,也不因此跌倒的人,這就顯明他們是真心愛主,站立得住的基督徒。【你們聚會的時候,算不得吃主的晚餐;因為吃的時候,各人先吃自己的飯,甚至這個飢餓,那個酒醉。你們要吃喝,難道沒有家嗎?還是藐視神的教會,叫那沒有的羞愧呢?我向你們可怎麼說呢?可因此稱讚你們嗎?我不稱讚!】「主的晚餐」,又稱【主的筵席】(10:21),今日基督徒多稱擘餅聚會或聖餐。而教會初期的「主的晚餐」,尚包括愛筵(彼后2:13)。「吃的時候」,指吃愛筵的時候,而不是指聖餐。「各人先吃自己的飯」,指信徒按貧富分成不同的群體各自吃喝。富有的人找富有的人坐在一起大吃大喝,完全忽略了身旁一些窮困的弟兄姐妹,以致這些人常餓著肚子。如此一來,信徒之間的合一遭受破壞,同時也混亂了聖餐的意義。「你們要吃喝,難道沒有家嗎?」這是責備哥林多信徒,如果他們這般的不顧別的信徒,倒不如先在自己的家裡吃喝。「還是藐視神的教會,叫那沒有的羞愧呢?」既然在聚會場所內有愛筵,就該一起吃喝,否則令那貧窮的信徒羞愧難過,就是「藐視神的教會」。對於他們這種情形,保羅斷然指斥,並不掩飾。【我當日傳給你們的,原是從主領受的,就是主耶穌被賣的那一夜,拿起餅來,祝謝了,就擘開,說:『這是我的身體,為你們舍(有古卷:擘開)的,你們應當如此行,為的是記念我。』】保羅在此就講到聖餐的意義。他在哥林多傳道期間,曾向教會教導擘餅聚會,而擘餅聚會是主耶穌親自設立的聖餐,「就是主耶穌被賣的那一夜,拿起餅來」,這是引自馬太福音26:26。這「餅」象徵主耶穌的身體為我們舍的。「擘開」,象徵基督的身體在十字架上為我們裂開,成就代贖的工作。「這是我的身體,為你們舍的」,主預告祂將為眾信徒捨命犧牲。而我們擘餅、吃餅、喝杯,都是為了「紀念基督為我們流血、受死。所以「記念」也說明了參加記念主的人,是已經蒙恩得救的人。【飯後,也照樣拿起杯來,說:『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,你們每逢喝的時候,要如此行,為的是記念我。』】「飯後」,是指主耶穌在世時與祂的門徒們共進逾越節晚餐之後。「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」,表明聖餐的杯裡面所裝的葡萄酒代表主立約的血,也是主耶穌為人的罪所流的血,【為多人流出來,使罪得赦。】(太26:28)「你們每逢喝的時候,要如此行,為的是記念我」,「你們」是代表所有新約的信徒。

【你們每逢吃這餅,喝這杯,是表明主的死,直等到祂來。】「表明主的死」,是指「餅」和「杯」,把基督的死「表明」在人面前。也是提醒我們,主耶穌基督已經徹底解決了我們的罪,神既在基督身上追討了我們的罪,便不會在我們身上作第二次追討,因此主說:【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。】(約6:54)「直等到祂來」,指「餅」和「杯」,不單記念主在十字架上的救恩,也等候與主一起在神的國里【喝新的那日子。】(太26:29)這不單提醒我們主為我們受死,也提醒我們當警醒預備自己,以便在主再來的時候能向主交帳(太25:19)。【所以,無論何人,不按理吃主的餅,喝主的杯,就是干犯主的身、主的血了。人應當自己省察,然後吃這餅、喝這杯。因為人吃喝,若不分辨是主的身體,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。】既然聖餐有如此神聖和重要的意義,如果信徒在聖餐中不「自己省察」,「不分辨是主的身體」,就是「干犯主的身、主的血了」,必然會「被主懲治」!這裡的「吃喝」是指吃餅喝杯。「不分辨主的身體」,意指不辨別象徵主身體的餅和其他凡俗的食物,而將它當作平常的食物。【因此,在你們中間有好些軟弱的與患病的,死(原文是睡)的也不少。我們若是先分辨自己,就不至於受審。我們受審的時候,乃是被主懲治,免得我們和世人一同定罪。】哥林多教會有些信徒「軟弱」、「患病」甚至「死」亡,是「被主懲治」的結果。因此信徒每當患病,首先應該在神面前省察、承認、悔改自己的罪。「分辨自己」,就是辨別自己光景是否適合於擘餅喝杯,這樣就不至於因為參加擘餅聚會,而遭受神的懲治。雖然有時主對信徒的懲治很重,甚至是疾病、死亡,但仍然能叫我們脫離永遠的死亡,免得我們在末日審判的時候「和世人一同定罪」。【所以我弟兄們,你們聚會吃的時候,要彼此等待。若有人飢餓,可以在家裡先吃,免得你們聚會,自己取罪。其餘的事,我來的時候再安排。】這裡「聚會吃的時候」,是指在擘餅聚會之前的愛筵,雖然形式上是吃飯,但目的卻不是為了解決肉身的飢餓,所以「若有人飢餓,可以在家裡先吃」,這樣在聚會的時候就可以「彼此等待」,免得「自己取罪」了。而保羅寫的本書教訓,是較為急迫和重要的,所以不能留待使徒到的時候才「安排」,必須預先借書信指導他們。「其餘的事,我來的時候再安排」,就是要等到他到哥林多時,才指導他們,或為他們裁決。但願我們今天在讀了使徒的教訓后,都能明白領聖餐的意義,不但要記念主為我們捨命,記念主用血立的新約,還要等候主再來!阿們!

高興

感動

同情

搞笑

難過

拍磚

支持

鮮花

評論 (0 個評論)

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

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| 註冊

關於本站 | 隱私權政策 | 免責條款 | 版權聲明 | 聯絡我們

Copyright © 2001-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:倍可親 (http://big5.backchina.com) All Rights Reserved.

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! X3.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! 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+8, 2025-7-25 18:17

返回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