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信徒不該彼此告狀>
讀經【林前6: 1-11】【你們中間有彼此相爭的事,怎敢在不義的人面前求審,不在聖徒面前求審呢?……。】在哥林多前書第六章的這段經文中,使徒保羅首先用一個問話來責備哥林多教會的信徒,指明他們不該彼此告狀,而且告在不信的人面前。他說:【你們中間有彼此相爭的事,怎敢在不義的人面前求審,不在聖徒面前求審呢?】這裡的「彼此相爭」,就是彼此告狀。這「不義的人」,就是指不信主的人。哥林多教會的信徒竟敢在不信人面前求審,保羅感到十分驚奇。教會是一個愛的團體,應該彼此相愛,可是他們不但沒有彼此相愛,反而「彼此相爭」,而且在不信的人面前求他們的判斷,這樣豈不是叫主的名受辱嗎?他們怎麼敢不顧神的榮耀,在不信的人面前求審呢?這件事實在叫使徒感到非常痛心。因哥林多信徒各人只顧自己的利益、不肯相讓,終於鬧到要在教外的法庭上求審。若信徒中間真有必須求審的事,也應當在「聖徒」面前求判斷。這「聖徒」所指的不是生活的成聖,是地位的成聖,在我們得救的時刻,我們的地位在基督里就是聖徒。接著保羅說到信徒不該向外人求審的理由:【豈不知聖徒要審判世界嗎?若世界為你們所審,難道你們不配審判這最小的事嗎?豈不知我們要審判天使嗎?何況今生的事呢!】這裡的「審判世界」,是指主耶穌再來的時候要在地上審判列國,猶大書14-15說:【看哪,主帶著祂的千萬聖者降臨,要在眾人身上行審判。】然後主親自設立祂自己的國度,那時候信徒要跟基督一起作王掌權,審判世界。若世界尚且由信徒所審判,現今弟兄之間的「彼此相爭」,為什麼教會不能夠審判呢?今天信徒審判罪惡,定罪為罪,不替罪惡掩飾,是將來審判世界的一種準備。但如果我們自己也犯罪、容罪,怎能審判世人呢?所以信徒向世人求審,實在是降低聖徒的身份,忽略了本身尊榮的地位。「豈不知我們要審判天使嗎?」這裡的天使是指惡「天使」,也就是那些跟從魔鬼背叛神的天使。在彼后2:4節說:【就是天使犯了罪,神也沒有寬容,曾把他們丟在地獄,交在黑暗坑中,等候審判。】可見有一些天使已經被監禁,等候審判,信徒也有分於審判天使。而世上一切不信主的人,就是屬魔鬼的人(約8:44),如果信徒將來要跟主一起審判惡天使,今天卻要求屬魔鬼的人來審判信徒之間的事,這豈不是明明自己羞辱自己,完全忽略了教會尊榮的地位?因此我們不要把自己在地上的利益,「今生的事」看成天大的事,以致糟蹋了神兒女的身份,我們要知道聖徒尊榮的地位,將來要審判世界、審判天使!
【既是這樣,你們若有今生的事當審判,是派教會所輕看的人審判嗎?我說這話是要叫你們羞恥。難道你們中間沒有一個智慧人能審斷弟兄們的事嗎?你們竟是弟兄與弟兄告狀,而且告在不信主的人面前。】這裡的意思是:當教會要實行審判信徒之間的事時,當然不會派教會所輕看的人審判,而是要派教會中有智慧人來審判,審斷的原則,就是根據主耶穌在馬太福音18:15-18的教訓。既然是這樣,哥林多教會的信徒向外人求審,證明他們之中,竟連一個受人敬重的智慧人也沒有。這反映了哥林多教會道德水準的低落,信徒生活沒有好見證,以及信徒對他們的領袖缺乏尊敬和信心。另外「弟兄與弟兄告狀」已經是大錯了,是他們靈性生活失敗的一種表現,而且他們是「告在不信主的人面前」,可見這些人的靈性不但已經冷淡甚至已經麻木了。因此保羅說:【你們彼此告狀,這已經是你們的大錯了。為什麼不情願受欺呢?為什麼不情願吃虧呢?】信徒彼此告狀已經是大錯了,那麼為什麼不「情願」受欺,吃虧呢?這「情願」是經過思考估計而作出的決定,是為主名的榮耀而甘願受損失。這不是一種無知,也不是無故放棄權益,更不是因犯罪而遭受的損失。基督徒在權衡了主的利益、屬靈的得失與屬物質的得失之後,知道主的利益比自己的利益更重要,屬靈的得失比屬世的得失更重要,才會為主而「情願」受欺吃虧。所以是否肯為主的緣故而「情願」受欺,吃虧,可以考驗我們是否確信神的應許和祂公義的審判。世人都極力爭取眼前的利益,因為他們沒有神。但我們信神且知道我們一切所作的都要向祂交賬,所以我們在今世「情願」為神而受的虧損,都是不會徒然的。【你們倒是欺壓人、虧負人,況且所欺壓、所虧負的就是弟兄。】」欺壓人」就是倚仗勢力,勉強別人讓步。「虧負人」就是佔取別人的便宜,從別人身上得著不該得的好處,叫別人無辜地受損失。然而哥林多教會的信徒不但「欺壓人、虧負人」,而且「所欺壓所虧負的就是弟兄」。既是弟兄,就都是在基督里同蒙恩召的,總有一天要在神面前一同見面的。這樣的彼此欺壓虧負,不但違反了基督徒一般做人的道德水準,而且沒有顧到弟兄之間在主裡面的親密關係。可是今天在有些教會中,也有信徒間彼此相爭的事,就如肢體合股做生意,發生相爭相告,有的因爭教會的產業,而告到法院求審判,這真叫主的名受羞辱!
然後保羅說:【你們豈不知不義的人不能承受神的國么?不要自欺!無論是淫亂的、拜偶像的、姦淫的、作孌童的、親男色的、偷竊的、貪婪的、醉酒的、辱罵的、勒索的、都不能承受神的國,你們中間也有人從前是這樣;但如今你們奉主耶穌基督的名,並借著我們神的靈,已經洗凈、成聖、稱義了。】這裡不是說,信徒若犯了這些罪惡中的任何一種,就不能夠得救,乃是說,那些不信主的外邦人常常犯這些罪,他們都是不能承受神國的人,假如信徒犯了這些罪,就與他們蒙恩的地位不相稱,與不信的人沒有什麼分別了。「你們中間也有人從前是這樣」,說明在哥林多信徒中,也有人從前是犯這些罪的,但如今他們已經蒙恩得救了,不該再像從前沒有信主的光景,而應該活出信了主以後的新樣式來,因為我們蒙神的救贖,得以脫離罪惡,成聖、稱義。但因為信徒雖然信了主,還可能犯他未信主以前所犯過的罪,所以使徒在此提出這樣的警告:「你們豈不知不義的人不能承受神的國嗎?」這也是提醒信徒:不能單憑加入教會,便可以承受神的國,必須有實際生命上的改變。因為真正的基督徒絕不會徒有基督徒之名,卻始終不離開罪惡。為此,願每一個信徒都要靠主離棄一切罪惡,並且要遵行主的命令,這樣就能承受神的國!阿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