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保羅用面酵作比喻>
讀經【林前5: 6-13】【你們這自誇是不好的。豈不知一點面酵能使全團發起來嗎?……。】在哥林多前書第五章的這段經文中,使徒保羅用面酵作比喻,為了使哥林多教會看到,他們包容罪惡會影響全教會。他說:【你們這自誇是不好的。豈不知一點面酵能使全團發起來嗎?…。】「你們這自誇」,是指哥林多教會不但沒有為那犯罪的人哀痛,反而自以為:容納這樣的人足以顯出他們的寬容和愛心,他們就因此而自誇,保羅針對他們的自誇責備他們。因為教會的領袖應該以神的聖潔為念,且當有屬靈的眼光,看見容納罪惡的危險。所以他說:「豈不知一點面酵能使全團發起來嗎?」意思就是:一點面酵能使全團發起來,照樣教會若容納一點罪惡,就使聖潔的教會受了玷污,成為不聖潔。不但如此,罪惡還會在教會裡擴散,使整個教會變成罪惡,這也是我們今天常見的情況。所以教會必須要採取紀律行動處治那些犯罪的人,為的是保持教會的聖潔。接著保羅說:【你們既是無酵的面,應當把舊酵除凈,好使你們成為新團;因為我們逾越節的羔羊基督,已經被殺獻祭了。】信徒既是「無酵的面」,就是已從神得著了新生命,「應當把舊酵除凈」,就是不該再容納罪惡。「好使你們成為新團」,是指信徒若真能把罪惡對付凈盡,這樣全教會在神面前就成為聖潔的「新團」。「因為我們逾越節的羔羊基督,已經被殺獻祭了」。在出埃及記十二章中記載,以色列人在出埃及前,曾照摩西的吩咐守逾越節。每家以色列人要殺一隻無殘疾的羊羔,把羊羔的血抹在門楣和門框上,以色列人要在抹過血的門內吃無酵餅與羊羔的肉。保羅在這裡指明,那羊羔就是基督的預表,祂「已經被殺獻祭了」,這樣現今領受基督生命的人,就當過聖潔的生活,像以色列人用無酵餅守節那樣。【所以我們守這節不可用舊酵,也不可用惡毒(或作「陰毒」)、邪惡的酵,只用誠實真正的無酵餅。】「我們」就是指信徒。信徒怎麼會守逾越節呢?使徒是按象徵的靈意講的,逾越節對信徒的屬靈意義是,我們一信主就要開始過除罪的生活,一生繼續,到見主面為止,這就是保羅在這裡所說「我們守這節」的屬靈意義。所以我們是按屬靈的意義來守「逾越節」,所除掉的是「罪」,不是屬物質的酵。因此這裡的「舊酵」,就是「惡毒」和「邪惡」,也涵蓋了各樣的罪,當然也包括了淫亂罪在內。教會當除去這些罪,取而代之的應當是「誠實真正的無酵餅」,也就是純潔和真誠,這些都是指著人內心的景況而言。保羅就是要教會注意信徒內心的屬靈境況,唯有如此才能保持信徒個人及整個教會的聖潔,也就是「要除去舊酵」。
隨後保羅說:【我先前寫信給你們說…。】由此可知,保羅在寫本書之前,曾另有一封信寫給哥林多教會,但未被編入聖經里。可能因為那封書信所寫的,並不適合曆代教會的需要,所以神未保留那封信。這也讓我們看到,雖然使徒的言論具有神的權威,但不能說使徒平常說的每一句話,寫的一切信,都是神的話,而被列入聖經的使徒言論,都是神的話。所以那另一封信可能因神未加保留遺失了,神只選用了由祂的靈感所啟示的書信。因哥林多信徒對那封信的內容有一點誤會,他們以為保羅要求他們離開一切不道德的人,所以保羅要在這裡澄清這個誤會,他說:【不可與淫亂的人相交。此話不是指這世上一概行淫亂的,或貪婪的,勒索的,或拜偶像的,若是這樣,你們除非離開世界方可;但如今我寫信給你們說,若有稱為弟兄是行淫亂的,或貪婪的,或拜偶像的,或辱罵的,或醉酒的,或勒索的,這樣的人不可與他相交,就是與他吃飯都不可。】保羅並沒有禁止信徒接觸世上的罪人,就如「行淫亂的,或貪婪的,勒索的,或拜偶像的」。「若是這樣,你們除非離開世界方可」,若信徒絕對不與這等人相交的話,豈不是要離開世界嗎?所以保羅在這裡所指的乃是那些稱為「弟兄」的人。他們在教會裡,卻是「行淫亂的,或貪婪的,或拜偶像的,或辱罵的,或醉酒的,或勒索的」,教會務必把這樣的人開除。「不可與他相交,就是免得受罪的玷污,免得在他們的罪上有分。「就是與他吃飯都不可」,就是不要接待他,也不要受他接待,為要讓他因犯罪而感到羞恥。而這些「淫亂的…醉酒的…」,包括了下列兩種人,第一種是指教會中犯罪的信徒,若犯了上述那些罪之後,還不肯悔改,教會就該開除他們,以保持教會應有的高尚道德標準。第二種是指教會中的挂名教友,雖然自稱是基督徒,卻完全沒有像基督徒的生活,還是像世人那樣犯罪,教會應該採取行動,否定他們基督徒的身分。如果教會能這樣採取紀律行動對付這些人,那麼整個教會就會成為聖潔。
最後保羅說:【因為審判教外的人與我何干?教內的人豈不是你們審判的嗎?至於外人,有神審判他們。你們應當把那惡人從你們中間趕出去。】「教外的人」,即教會之外的世人。信徒沒有權利去審判教外的人,他們是根據世上的法律受懲戒,世上法律不定他們的罪,我們就不能定他們的罪。我們對世人的首要任務是傳講基督的福音,要叫他們聽了而悔改信耶穌。「教內的人」,即教會裡面的信徒,信徒是以神的話作標準,不是以世界的法律作標準。所以教會內的事和教會內的人,教會是有責任審判的。「至於外人,有神審判他們」,這「外人」,是指一般不信的世人,對於這些人,自有神的權柄來審判他們。「那惡人」,就是那個犯了淫亂的信徒,保羅再次要求教會把他趕出去。由此可見,教會對犯罪的信徒有處置的責任和權柄,也就是說,教會有權審判教內的人,還有權把惡人從教會裡趕出去! 可是今天有些信徒為了自己的私慾,就無視聖經的教導,甚至於公然否定聖經的教導,說教會裡誰也不能審判別人。這種人無非就是為了給自己的罪惡找擋箭牌,反過來責難別人對他們罪惡的揭露和責備,然後再加一條,人是無權審判和論斷他人的,只有神才有,這樣就把揭露罪惡的人誣衊為是在篡奪神的審判權了。這是以詭詐的手段在為自己的罪惡掩飾,並且還以否定聖經的真理來誣衊和毀謗揭露罪惡的人,這是罪上加罪,是硬著心要繼續犯罪下去。但當教會採取紀律行動處置那些犯罪而不肯悔改的人時,全教會的信徒必須跟教會站在一邊,一同制裁犯罪的人,直到他們悔改為止,而不是跑去同情那個犯罪者。只有這樣,教會的處置才能產生果效,才能使人不敢在教會裡放肆犯罪,才會使犯罪的人感到羞恥,使他認罪悔改。可惜今天在教會裡,也有不少人婚前同居,有婚外情等,這些罪教會必須嚴懲,這樣教會在神面前才能持守聖潔,也可將犯罪的人挽回。為此,願每個信徒不但要明白保羅用面酵的比喻, 並且都要除凈一切的罪惡,因基督已經為我們獻祭,我們就要作真正的無酵餅獻給神!同時我們也要明白,信徒只有在在神的真理上,才能有真正的相合,並且持守聖潔!阿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