倍可親

<林前4: 1-21>

作者:霞步思  於 2023-5-22 05:40 發表於 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--貝殼村

作者分類:聖經分享|通用分類:信仰見證

【林前4: 1-21】【人應當以我們為基督的執事,為神奧秘事的管家……。】在哥林多前書第四章中,使徒保羅講到信徒對主的工人該有的態度與認識。使徒保羅首先說:【人應當以我們為基督的執事,為神奧秘事的管家。所求於管家的,是要他有忠心。】這裡「為基督的執事」,不是指教會中的長老或執事,是指按照他們從基督所領受的託付,忠心事奉主的人。「神奧秘事」,即神預定的救恩計劃(2:7)。「管家」是管理主人產業的人。「所求於管家的,是要他有忠心」。可見「管家」 最重要的就是「忠心」,也就是說,神對自己僕人的要求,不是要他們有多少才幹和恩賜,而是要求「有忠心」,「忠心」就是明白主人的意思,照著去執行(太24:45-46)。【我被你們論斷,或被別人論斷,我都以為極小的事;連我自己也不論斷自己。我雖不覺得自己有錯,卻也不能因此得以稱義;但判斷我的乃是主。】神的僕人,忠心的管家用不著理會別人對自己的論斷,只求能得著主的稱讚。「連我自己也不論斷自己」,保羅認為他的判斷也不過是屬人的判斷,因此不自己判斷自己。「我雖不覺得自己有錯」,意思是即使他自己的良心沒有責備,但仍不足以證明自己完全無誤。「卻也不能因此得以稱義」,這裡的「稱義」不是指得救的稱義,乃是指得賞的稱義。因為人的看法受著各種限制,不夠全面,不能公正,所以不能稱義。「但判斷我的乃是主」,是指只有主的判斷才算是準確且最終的定案。【所以,時候未到,什麼都不要論斷,只等主來,祂要照出暗中的隱情,顯明人心的意念。那時,各人要從神那裡得著稱讚。】「時候」,是指主審判信徒之時(林前3:13)。「不要論斷」,表示哥林多信徒一直到保羅寫書信之時,仍在論斷。「暗中的隱情」,指不為人知的動機與行為。 「顯明人心的意念」,當基督審判人時,不單根據外在行為,也察看人的內在動機,就是連人自己察覺不到的,也逃不過祂的眼目。因此神的僕人不必介意在人前被稱讚、被高舉、還是被論斷,只要忠心事奉,因為「各人要從神那裡得著稱讚」,這是唯一有價值的稱讚。【弟兄們,我為你們的緣故,拿這些事轉比自己和亞波羅,叫你們效法我們不可過於聖經所記,免得你們自高自大,貴重這個,輕看那個。】「這些事」,是指有關主工人的各種工作,就如栽種與澆灌、建造、執事和管家。「轉比自己和亞波羅」,指將這些工作應用在他們身上。保羅勸勉哥林多信徒不要「效法我們不可過於聖經所記」,就是說聖經的真理才是信徒行事的標準。信徒若把所崇拜的人當作標準,就是效法人過於聖經所記。用「人」代替了「聖經」的結果,就會像哥林多信徒一樣,分出許多派別來,因而「自高自大,貴重這個,輕看那個」。而在林前11:1中,使徒保羅勸勉哥林多信徒說:【你們該效法我,像我效法基督一樣。】因此信徒效法神的僕人,就像他們「效法基督」那樣地效法他們。

【使你與人不同的是誰呢?你有什麼不是領受的呢?若是領受的,為何自誇,彷佛不是領受的呢?】這裡的「你」,是保羅假設對一個自大的哥林多信徒說話。「使你與人不同的是誰呢?」這是要引導哥林多信徒的眼目轉向神。「你有什麼不是領受的呢?」指人所有的一切、所獲得的成就,都是從神領受的。「若是領受的,為何自誇,彷佛不是領受的呢?」保羅就是要信徒把一切的榮耀都歸給神,不要歸給自己所佩服的人。無論是保羅,是亞波羅,無論是開荒的工作或栽培的工作,都是從神領受,沒有什麼可誇的。【你們已經飽足了,已經豐富了,不用我們,自己就作王了。我願意你們果真作王,叫我們也得與你們一同作王。】這裡保羅顯然是用一種諷刺的口吻責備哥林多信徒,他們自以為「已經飽足了,已經豐富了」。「飽足」可能是他們對在恩賜上沒有一樣不及人的反應(1:7),「豐富」可能是他們對凡事富足,口才知識都全備的反應(1:5)。所以他們覺得比使徒更高,再用不著他們了,自己可以「作王了」。但他們真能作王嗎?保羅倒願意他們「果真作王」,這樣可以「叫我們也得與你們一同作王」。但實際上保羅所見的,是他們的舊生命在那裡作王,他們完全被自己的肉體所欺騙。【我想神把我們使徒明明列在末后,好像定死罪的囚犯;因為我們成了一台戲,給世人和天使觀看。】當時羅馬城的圓形競技場先讓各組的勇士彼此角斗,最後的壓軸戲是將「定死罪的囚犯」放進競技場,與野獸搏鬥至死。保羅以此比喻告訴信徒,他們在地上,就像定了死罪的囚犯,成了一台戲,給世人和天使觀看。

【我們為基督的緣故算是愚拙的,你們在基督里倒是聰明的;我們軟弱,你們倒強壯;你們有榮耀,我們倒被藐視。】使徒拿自己和哥林多的信徒作極端相對的比較,指責哥林多信徒自誇「聰明」、「強壯」、「有榮耀」。但保羅卻提到他所受的苦,包括肉身、精神和心理等方面:【直到如今,我們還是又飢又渴,又赤身露體,又挨打,又沒有一定的住處,並且勞苦,親手做工。被人咒罵,我們就祝福;被人逼迫,我們就忍受;被人毀謗,我們就善勸。直到如今,人還把我們看作世界上的污穢,萬物中的渣滓。】保羅在此細數身為使徒曾付上的代價,這「又飢又渴」,指飲食方面有所缺乏。「又赤身露體,又挨打」,指衣不蔽體,又遭拳打和鞭刑。「又沒有一定的住處」,指顛沛流離,居無定所。「並且勞苦,親手作工」,這是保羅在以弗所傳道時的生活,他以織帳棚維持生計(徒18:3)。「被人咒罵,我們就祝福」,就是為咒詛他們的人禱告。「被人逼迫,我們就忍受」,就是被人逼迫時不予報復。「被人毀謗,我們就善勸」,就是被人毀謗時,以安撫的好話來勸勉對方。「直到如今」,意指過去多年來都是這樣。然而「人還把我們看作世界上的污穢,萬物中的渣滓」,使徒卻是人眼中的「污穢」、「渣滓」、一文不值。【我寫這話,不是叫你們羞愧,乃是警戒你們,好像我所親愛的兒女一樣。你們學基督的,師傅雖有一萬,為父的卻是不多,因我在基督耶穌里用福音生了你們。所以,我求你們效法我。】保羅說他「寫這話」,並不是蓄意要哥林多信徒「羞愧」,乃是要「警戒」他們,這就「好像我所親愛的兒女一樣」,就是以父親對待兒女的心腸來誠懇的警戒他們。「你們學基督的」,是指作基督門徒的。「師傅雖有一萬」,「師傅」指當時羅馬人雇來陪伴照料孩子的奴隸或差役,其職責是教導、看護孩子。在保羅看來,哥林多教會的牧者最多只是信徒的「師傅」,算不上「父親」。當他寫下「你們學基督的,師傅雖有一萬,為父的卻是不多」這句話時,顯然是把自己當作哥林多信徒靈性上的「父親」,「因我在基督耶穌里用福音生了你們」,傳福音帶領人歸主,就是生養兒女。保羅又叫信徒「效法」他,因他以身作則,希望信徒學習他的榜樣和教導。

【因此我已打發提摩太到你們那裡去。他在主裡面,是我所親愛、有忠心的兒子。他必提醒你們,記念我在基督里怎樣行事,在各處各教會中怎樣教導人。有些人自高自大,以為我不到你們那裡去;然而,主若許我,我必快到你們那裡去,並且我所要知道的,不是那些自高自大之人的言語,乃是他們的權能。因為神的國不在乎言語,乃在乎權能。】「我已打發提摩太到你們那裡去」,提摩太一直是保羅的親密同工(提前1:2),此時提摩太已去哥林多。 「他在主裡面,是我所親愛,有忠心的兒子」,保羅對待提摩太,情同父子(提前1:2),保羅自己有忠心,也非常重看別人有忠心。「他必提醒你們,記念我在基督里怎樣行事」,是指保羅行事憑基督的生命,照基督的旨意,彰顯基督的模樣。「在各處各教會中怎樣教導人」,是指他在各地對各教會信徒的教導。「有些人自高自大」,是指那些反對保羅,且「自高自大」的人。「以為我不到你們那裡去」,保羅的計劃是先打發提摩太去哥林多,然後自己前去處理教會內部各種問題(林前16:3-9),哥林多教會有些信徒卻因此以為,保羅不敢到他們那裡去面對那些敵視他的人。但保羅關心的卻不是他們的「言語」,而是「他們的權能」,也就是他們的生活能不能彰顯聖靈的大能。「因為神的國不在乎言語,乃在乎權能」。「神的國」就是神施行權柄的範圍,不是根據人「言語」的傳講或表白,而是「在乎權能」。因為倚靠聖靈的「權能」,才能順服在神的權柄之下、進入「神的國」中。【你們願意怎麼樣呢?是願意我帶著刑杖到你們那裡去呢?還是要我存慈愛溫柔的心呢?】「你們願意怎麼樣呢?」指願意保羅如何對待他們。「是願意我帶著刑杖到你們那裡去呢?」這「刑杖」,是指運用使徒屬靈權柄對教會罪惡作出處分。「還是要我存慈愛溫柔的心呢?」保羅是帶著「刑杖」來管教,還是「存慈愛溫柔的心」來,完全取決於哥林多信徒是否肯接受他「為父的」勸勉。同樣今天信徒如何作工、如何生活為人,關係到將來如何蒙神的對待,是受神公義的懲罰呢?或是得神慈愛的賞賜呢?但願我們行事為人都要效法使徒,學習他的榜樣,這樣我們就必得著神的賞賜!阿們!

高興

感動

同情

搞笑

難過

拍磚

支持

鮮花

評論 (0 個評論)

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

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| 註冊

關於本站 | 隱私權政策 | 免責條款 | 版權聲明 | 聯絡我們

Copyright © 2001-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:倍可親 (http://big5.backchina.com) All Rights Reserved.

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! X3.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! 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+8, 2025-7-29 02:35

返回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