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林前3: 1-23】【弟兄們,我從前對你們說話,不能把你們當作屬靈的,只得把你們當作屬肉體,在基督里為嬰孩的……。】在哥林多前書第三章中,使徒保羅指出哥林多教會的信徒在靈性上屬肉體的情形,他說:【弟兄們,我從前對你們說話,不能把你們當作屬靈的,只得把你們當作屬肉體,在基督里為嬰孩的。】因哥林多教會的信徒是已經重生,有新生命的人,所以保羅說:「弟兄們」。但保羅說:「我從前對你們說話,不能把你們當作屬靈的」,「屬靈的」,指靈命成熟,行事為人受靈的管理、引導的人。「只得把你們當作屬肉體」,「屬肉體」,就是受肉體的支配。「在基督里為嬰孩的」,「嬰孩」指屬靈的生命沒有長大,行為表現無知、幼稚。【我是用奶喂你們,沒有用飯喂你們。那時你們不能吃,就是如今還是不能。】這裡的「奶」,比喻比較淺易、初步的福音道理,主要是餵養在基督里的嬰孩,就是初信者。「飯」是比喻比較深奧,需要用屬靈的悟性去領會的聖經真理,適合靈命比較成熟的信徒。「那時」,指哥林多信徒在嬰孩時期,他們「不能吃」,就是不能吃「飯」,這是合情合理。「就是如今還是不能」,這是責備的話,他們如今早就應該脫離嬰孩的階段了,但事實是他們徒有屬靈的年歲,卻毫無屬靈的長進。哥林多信徒生命未能成長,仍舊屬肉體,這使保羅惋惜和難過。今天也有許多信徒,信主多年,卻還是屬靈的「嬰孩」,只滿足於一些安慰、鼓勵、興奮、簡易的信息,對於深度的屬靈造就沒有興趣。【你們仍是屬肉體的,因為在你們中間有嫉妒、紛爭,這豈不是屬乎肉體、照著世人的樣子行嗎?】「屬肉體的」、「屬乎肉體」,是指信徒的行事為人受肉體的控制與支配,而不是在聖靈的管理之下。「因為在你們中間有嫉妒、紛爭」,「嫉妒」,是指因別人擁有比自己更優越的地位和財物,因而妒忌別人。「紛爭」是由嫉妒的心而發出的行為,包括爭鬥、吵架、不和等。「嫉妒」、「紛爭」都是屬肉體的特徵。但保羅問:「這豈不是你們和世人一樣嗎?」這就是說,他們行事為人與世人沒有分別。
【有說:『我是屬保羅的』;有說:『我是屬亞波羅的。』這豈不是你們和世人一樣嗎?】這是責備他們高舉人的錯誤。「我是屬保羅的」、「我是屬亞波羅的」,就是以跟從保羅和亞波羅為榮,「這豈不是你們和世人一樣嗎?」世人就是高舉人、追隨人,用地上的人、事、物來代替基督。【亞波羅算什麼?保羅算什麼?無非是執事,照主所賜給他們各人的,引導你們相信。】「亞波羅」和「保羅」,他們都是神的僕人,無論他們有多大的恩賜、多大的成就,都算不得什麼,因為他們「無非是執事」,他們做工乃是「照主所賜給他們各人的」,為要「引導你們相信」,就是引導哥林多信徒相信主。保羅在這裡用「執事」,來強調傳道人在神面前的卑微,因此信徒高舉傳道人是很可笑的。【我栽種了,亞波羅澆灌了,惟有神叫他生長。可見栽種的,算不得什麼,澆灌的,也算不得什麼;只在那叫他生長的神。】「栽種」,指保羅的事工偏重於開荒佈道,到沒有傳過的地方傳福音(羅15:19-20)。「澆灌」,指亞波羅的事工重在幫助那蒙恩信主的人生命成長(徒18:27)。人雖然可以栽種,也可以澆灌,但沒有法子叫它生長,因為「叫他生長的」是神,而神叫信徒生長的工作卻不斷的在進行著。【栽種的和澆灌的,都是一樣,但將來各人要照自己的工夫得自己的賞賜。】「栽種的和澆灌的,都是一樣」,表明其屬靈的價值是一樣的。「將來」指主再來之時,那時祂要跟祂的僕人算賬(太25:19),「各人要照自己的工夫得自己的賞賜」。這「工夫」的重點不在工作類別,而是在忠心地付出「工夫」,因為【所求於管家的,是要他有忠心。】(4:2)所以主的工人無論是在什麼地方,只要忠心的遵照主的心意工作,必得賞賜。【因為我們是與神同工的;你們是神所耕種的田地,所建造的房屋。】「我們」指保羅、亞波羅等神所使用的工人。「你們」指哥林多的信徒。「因為我們是與神同工的」,是指我們都是神的同工,同在神的田地上耕種。而被事奉的人,是「神所耕種的田地,所建造的房屋」,全都是出於神、屬於神:【我們原是祂的工作,在基督耶穌里造成的。】(弗2:10)既然神是工作的主人、也是工人的主人,信徒就沒有理由高舉人,只能高舉神。【我照神所給我的恩,好像一個聰明的工頭,立好了根基,有別人在上面建造;只是各人要謹慎怎樣在上面建造。因為那已經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穌基督,此外沒有人能立別的根基。】「我照神所給我的恩」,保羅意指他原本不配,但神賜恩典和能力,使他能擔此重任,並且使他「好像一個聰明的工頭」。「聰明」,在此是指「照神所給我的恩」來做神的工。「工頭」特指他所設立的眾教會,他是那奠基並指導建造工作的工頭。他「立好了根基」就是耶穌基督。「有別人在上面建造」,是指保羅所有的同工。「只是各人要謹慎怎樣在上面建造」,這是對所有同工的警告,「因為那已經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穌基督,此外沒有人能立別的根基」。耶穌基督是建造教會的惟一根基,這個根基也是其他的使徒和先知所共立的根基(弗2:20),所以既不能增加、減少或修改,也不能在基督之外再「立別的根基」。一個不以耶穌基督為根基的教會,就不是基督的教會。
【若有人用金、銀、寶石、草木、禾秸在這根基上建造,各人的工程必然顯露,因為那日子要將它表明出來,有火發現;這火要試驗各人的工程怎樣。】「金、銀、寶石」都是貴重的,分量重而體積小,能夠經火。「草木、禾秸」卻是重量小而體積大,不能經火,而且價值低賤。保羅將這些材料分成兩類,代表兩種信徒或傳道人的生活:一種是實在的,一種是虛假表面的。這也可以代表兩種事奉:一種是永存的,經得起考驗;一種是暫時的,經不起考驗。「在這根基上建造」,表示建造的根基並沒有錯,都一樣是在基督之上建造,但問題在於建造的材料正確與否,就顯出差異。「各人的工程必然顯露,因為那日子要將他表明出來,有火發現」。「那日子」,是指基督再來之日,審判之日。「它」指各人的工程。「表明出來」意指真相大白。「有火發現」指神的審判。「這火要試驗各人的工程怎樣」,是指人的工程必須經過如火那樣的試驗。【人在那根基上所建造的工程若存得住,他就要得賞賜。人的工程若被燒了,他就要受虧損,自己卻要得救;雖然得救,乃像從火里經過的一樣。】「那根基」就是耶穌基督。人若借著傳揚基督的救恩引人歸主,又照著這救恩的原理,持守應有的信仰生活,忠心事奉神的人,就是在那根基上建造工程。這樣「建造」的工程,在主來的日子,工作經得起考驗,就要得賞賜。如果我們的工程經不起考驗,就要被火焚燒。「他就要受虧損」,「受虧損」不但指得不著賞賜,而且還要被主懲治(太24:51)。「自己卻要得救」,信徒得救所得著的生命是神永遠的生命,所以永不會滅亡(約10:28)。「雖然得救,乃像從火里經過的一樣」,這「像」表明,信徒自己將來並不是真正經過火的焚燒,但卻有像被火焚燒般痛楚的感覺。
【豈不知你們是神的殿,神的靈住在你們裡頭嗎?若有人毀壞神的殿,神必要毀壞那人;因為神的殿是聖的,這殿就是你們。】這「豈不知」含有信徒應該知道。「你們」不是指個別的信徒,因這裡「神的殿」指的是教會。「神的靈」住在教會裡面,也居住在信徒當中。「若有人毀壞神的殿」,意指若有人分裂神的教會,或導致教會失去見證。「神必要毀壞那人」,這「毀壞」不是指滅亡,乃是指那人必要招致嚴重的刑罰。因此哥林多教會的「分黨」、「嫉妒紛爭」是很嚴重的問題,會招致神嚴重的追討。「因為神的殿是聖的,這殿就是你們」,意指教會是從世界里被分別出來歸神為聖的。【人不可自欺。你們中間若有人在這世界自以為有智慧,倒不如變作愚拙,好成為有智慧的。】「人不可自欺」,表示當時他們實在有人正在自欺,所以保羅要他們停止這種情形。而他們的「自欺」,就是「自以為有智慧」。哥林多信徒自以為有智慧,追隨自己喜歡的領袖,導致教會的分裂,所以他們看似在教會裡,實則活在世界里,行事為人採用世界的原則。「倒不如變作愚拙」,意指要醒悟過來,離棄人的智慧。「好成為有智慧的」,這個「智慧」是指真智慧。信徒唯一得著真理的途徑,是承認我們的無知,撇棄「這世界的智慧」。【因這世界的智慧,在神看是愚拙。如經上記著說:『主叫有智慧的,中了自己的詭計』;又說:『主知道智慧人的意念是虛妄的。』所以無論誰,都不可拿人誇口,因為萬有全是你們的。】「世界的智慧」,完全局限在物質的範疇內,無法看到更遠更深的事,這樣的智慧「在神看是愚拙」。「如經上記著說」,這是引自約伯記5:13。人若以為自己有智慧,便自以為有能力通曉屬靈的事,結果可以說是「中了自己的詭計」。「又說」是引自詩篇94:11。「主知道智慧人的意念是虛妄的」,意思是,沒有任何事可以瞞得過神,神知道人的智慧都是虛空、毫無價值的。「所以無論誰,都不可拿人誇口」,就是不要以跟從某位領袖為榮耀,這種崇拜領袖的心態,是分裂教會的主要因素。「因為萬有全是你們的」,基督就是萬有,我們在基督里已經得著了萬有,我們理當以基督為誇口。【或保羅,或亞波羅,或磯法,或世界,或生,或死,或現今的事,或將來的事,全是你們的;並且你們是屬基督的,基督又是屬神的。】「或保羅、或亞波羅、或磯法…全是你們的」,表明他們及他們所有的恩賜,都是神所賜給哥林多信徒的。他們都是為教會的益處,照著神所賜給他們的恩賜建立教會(弗4:11),所以我們必須拿神誇口,而不應該拿神在萬有當中所揀選的某些人誇口。而且無論是「世界、或生、或死、或現今的事、或將來的事」,都為著教會的益處。「並且你們是屬基督的,基督又是屬神的」,我們在神裡面已經是一體,這樣何必要為某一個人誇口呢?「基督又是屬神的」,說明祂不屬人間的受造者,祂乃是神,然而基督取了卑微的人子的身份,為要成就神的救恩,所以祂也是「屬神的」。為此,願我們今天都要知道,萬有全是我們的,我們是屬基督的,基督又是屬神的,因此只有神和基督才配得我們全心全人的敬拜!阿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