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保羅的問安和祝願>
讀經【林前1: 1-17】【奉神旨意,蒙召作耶穌基督使徒的保羅同兄弟所提尼,寫信給在哥林多神的教會……。】在哥林多前書第一章的這段經文中記載了,保羅的問安、祝願和感謝,並講到哥林多教會的紛爭之事,以及保羅對哥林多信徒的責備。首先保羅在問安中說:【奉神旨意,蒙召作耶穌基督使徒的保羅同兄弟所提尼,寫信給在哥林多 神的教會,就是在基督耶穌里成聖,蒙召作聖徒的,以及所有在各處求告我主耶穌基督之名的人。基督是他們的主,也是我們的主。願恩惠、平安從 神我們的父並主耶穌基督歸與你們!】保羅在此強調自己「蒙召作耶穌基督使徒」的身份,因為哥林多教會中有人懷疑保羅是否是使徒(林前9:1-18等),又因他將使用使徒的權柄糾正哥林多教會的屬靈錯誤,所以保羅在書信的開端就用使徒的身份向他們說話。「同兄弟所提尼」,在使徒行傳18:17提到「所提尼」,他是管會堂的猶太人,曾因保羅被眾人毆打,這時保羅將他與自己一同署名寫信,可見保羅對同工的尊重,在工作中不輕忽同工的貢獻,另外也表明神在使用保羅的同時,也在使用其他的弟兄。「寫信給在哥林多神的教會」,這表明這封信是向哥林多教會的信徒而發。在此保羅強調「在哥林多神的教會」,因為他們正在誤把教會當作是「人的」,根據人意分門結黨。「神的教會」主權屬於神、內容根據神、行動依靠神,因此教會不能宣揚任何人,只能單單宣揚神、見證神。全地只有一個「神的教會」,無論是「在哥林多」、還是在別的地方,都是「神的教會」的一部分,都有同一位主基督耶穌,地域並不能破壞教會的屬靈事實。哥林多教會的信徒雖然紛爭結黨,但保羅看重他們「在基督耶穌里」的地位,所以他們仍然是「成聖,蒙召作聖徒的」。「以及所有在各處求告主名的人」,這表示本書信並非只為哥林多信徒,也為各教會,雖然哥林多教會的問題未必跟別處教會完全相同,但人敗壞的本性到處一樣,所以屬靈的原則對於解決人內心的惡欲、肉體的詭詐,也普遍適用於各教會。就像啟示錄七書信中一再提起的一句話:【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,凡有耳的就應當聽。】所以神借祂的僕人所傳給各教會的信息,都是我們所當留心聽的,因此神借保羅給哥林多教會的信息,也是給我們的。保羅又稱各地的信徒為「求告主名的人」,因為「求告主名」應是信徒生活的特徵,以致信徒可以被稱為「求告主名的人」。在保羅書信的問安語中,只有本信加上了「基督是他們的主,也是我們的主」,以此提醒那些分門結黨的人,把眼光放得更大更遠,基督不單是他們的主,也是一切在各處求告主名的人的主。
接著是保羅的祝願:【願恩惠、平安,從神我們的父,並主耶穌基督,歸與你們。】「恩惠、平安」,常在使徒的祝願中並用,這兩樣都出於神,人間所能得到的一切好處,都已包括在內了。而神的恩典與平安是透過我們的主耶穌基督,臨到了信徒身上。
所以保羅說:【我常為你們感謝我的神,因神在基督耶穌里所賜給你們的恩惠,又因你們在祂裡面凡事富足,口才、知識都全備。正如我為基督作的見證在你們心裡得以堅固,以致你們在恩賜上沒有一樣不及人的,等候我們的主耶穌基督顯現。】在此保羅為神賜給哥林多信徒的恩惠感謝神,並逐一地具體指出,他們蒙恩得救以後,怎樣在基督里得著各種恩賜,就如「口才、知識」等。一個真正重生得救的信徒無論多麼幼稚、軟弱,身上總有「神在基督耶穌里所賜給你們的恩惠」,我們也要因此感謝神。雖然哥林多信徒的屬靈生命還很幼稚,但他們的生命確實已經被改變,也得著了神所賜的「恩惠」,這證明保羅所見證的福音是可信的,因此這見證在哥林多信徒「心裡得以堅固」。雖然哥林多信徒靈性幼稚,且有各種肉體的紛爭、結黨,甚至有淫亂的事發生,但「在恩賜上沒有一樣不及人的」,可見靈命成熟和恩賜充足是兩回事:有恩賜的人不一定靈命成熟,靈命成熟的人不一定有豐富的恩賜。什麼人有什麼恩賜,並不是根據信徒的追求或靈命程度,而是根據教會的元首基督,因為屬靈恩賜的目的乃是為了建造教會,讓信徒在盼望中預備自己、「等候我們的主耶穌基督顯現」,即基督再來。【祂也必堅固你們到底,叫你們在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日子無可責備。神是信實的,你們原是被他所召,好與他兒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一同得份。】「祂也必堅固你們到底」,這「堅固」是拯救之後,進一步的恩典。這堅固到底的意思並非他們不受試探,不受各樣肉體軟弱之牽累,而是雖然他會受各種試探,且有諸般軟弱失敗,但他們終必在經歷中認識主的恩典,認識自己的敗壞,而在真道上堅固。保羅就為神必堅固他們,直到他們「在主耶穌基督的日子無可指責」,而感謝神,因保羅信那位「信實的神」。而神選召我們就是「好與他兒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一同得份」,就是進入神兒子基督的份中。
接下來是保羅對哥林多信徒的責備:【弟兄們,我借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,勸你們都說一樣的話。你們中間也不可分黨,只要一心一意,彼此相合。因為革來氏家裡的人曾對我提起弟兄們來,說你們中間有紛爭。我的意思就是你們各人說:'我是屬保羅的','我是屬亞波羅的','我是屬磯法的','我是屬基督的'。】這裡保羅先提出他和哥林多信徒的關係,是在基督里的「弟兄們」,所以他就借著「主耶穌基督的名」來勸哥林多信徒。保羅勸哥林多信徒「都說一樣的話」,就是要他們都高舉耶穌基督的名,不高舉什麼人的名。因哥林多教會裡面的信徒,有彼此分爭結黨,因此保羅勸勉他們:「你們中間也不可分黨,只要一心一意,彼此相合」。然後保羅講到他是怎麼知道哥林多教會中間有「紛爭」的事,他是根據「革來氏家裡的人」曾對他說的。「革來氏」是哥林多教會的女信徒,她因為見到哥林多教會這種光景,就派人去告訴保羅。保羅明提革來氏的名字,是很有智慧的做法,這樣可以免去哥林多信徒彼此猜疑。另一方面,保羅提革來氏的名字,必是先得到她的同意,這就表示革來氏敢為她所說的話負責。這樣足證保羅對哥林多人的責備,並不是沒有憑據的,乃是有人可以作證的。而哥林多信徒的錯誤是高抬人過於高抬主,雖然保羅、亞波羅和磯法都是神的僕人。但是他們過分高抬人的結果,使他們各人擁護他們自己所佩服的人,形成黨派。而且連那些說我是屬基督的,保羅也一起責備,因為這些人以為自己是屬基督的,成了屬基督派,因此就輕看那些說屬保羅、亞波羅、磯法的。所以這種屬基督派和其他的派別,實際上都是一種宗派,使他們紛爭。保羅就用三個問題責備他們:【基督是分開的嗎?保羅為你們釘了十字架嗎?你們是奉保羅的名受了洗嗎?】答案是,基督是不分開的,保羅沒有為他們釘十字架,他們是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,歸入耶穌基督的名下。因此他們不可高舉人過於耶穌基督,因為無論是誰,都沒有為我們釘十字架,只有耶穌基督替我們釘十字架。無論保羅、亞波羅、磯法,都不過是基督的僕人,他們是傳揚基督為我們釘十字架的福音!
隨後保羅說:【我感謝神,除了基利司布並該猶以外,我沒有給你們一個人施洗,免得有人說,你們是奉我的名受洗。我也給司提反家施過洗;此外給別人施洗沒有,我卻記不清。基督差遣我,原不是為施洗,乃是為傳福音,並不用智慧的言語,免得基督的十字架落了空。】從這裡可知,哥林多信徒中,似乎有人把誰為他們施洗,就自認是屬誰的,或以那為他們施洗的神仆為誇口。因此保羅在這裡提醒他們,他們不是因保羅的名受洗歸入教會,而是因耶穌基督的名受洗歸入教會。保羅就以他沒有為很多人施洗而感謝神,免得有人以自己是保羅給他施洗的作為誇口。「基利司布」是保羅到哥林多傳福音的時候,最早的信徒之一(徒18:8),「該猶」大概就是接待保羅到他家裡的哥林多信徒(羅16:23)。這司提反不是為主殉道的司提反,他是哥林多教會一位熱心的信徒,在保羅寫哥林多書的時候,曾經到以弗所,他是受教會的委託去侍候保羅(林前16:17-18)。「基督差遣我,原不是為施洗,乃是為傳福音」,這表示保羅認為傳福音比施洗更要緊。因為傳福音是關乎人的永生永死,而施洗雖然也是信仰的公開見證,但究竟不是福音的中心,所以不能把施洗與傳福音看作同等重要。而為人施洗不是保羅蒙召的特殊使命,所以保羅說:「此外給別人施洗沒有,我卻記不清」,可以證明保羅對給人施洗的態度,他對為多少人施洗這件事並不在意!反之,保羅對信徒的靈性問題、信仰危機,卻是常常記掛在心裡(林后11:28-29)。而保羅對施洗的態度與基督升天前頒布的大使命並沒有衝突,基督的使命是以使萬民作門徒為首要,而保羅不是以為人信了主之後,不必受洗,而是認為他自己所受的託付,主要的不是施洗。施洗的工作,可以由許多別人去做,就像主耶穌在世時,也是多半由祂的門徒施洗(約4:1)。可是今天的教會,看重一年當中有多少人受洗,過於引導多少人真正地歸主,只求在工作上有可以報告的數目,不在乎有多少真正得救的靈魂,這不是使徒給我們留下的腳蹤。看重儀式、數字,過於實際的工作效果,這是今天教會靈性低落的原因。之後保羅又表白他「並不用智慧的言語,免得基督的十字架落了空」,保羅意思是,他不要叫人因他的學問,佩服他的講論而信耶穌,這樣就使基督的十字架落了空。他要證明,那許多聽見他所傳的福音而信耶穌基督的,不是因為他的學問,乃是因為十字架福音本身的能力,是基督救贖的果效。為此,願我們今天都要單單高舉基督的十字架,並要傳揚基督為我們釘十字架的福音,把人帶到神面前!阿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