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林前1: 1-31】【奉神旨意,蒙召作耶穌基督使徒的保羅,同兄弟所提尼……。】從今天開始要分享《哥林多前書》,本書是使徒保羅所寫(林前1:1;16:21)。這是保羅為哥林多教會寫的第一封書信,列為新約保羅書信的第二卷。哥林多教會是保羅第二次旅行佈道時所建立的,而這封書信是保羅在第三次傳道旅程住在以弗所期間,因革來氏家裡的人帶來信息,說哥林多教會裡有結黨紛爭,教會也寫了一封信給他(7:1),希望保羅在許多問題上給他們指導,保羅就在以弗所寫了《哥林多前書》,針對他們所詢問或正面臨的各種疑難問題,都一一給他們指導。在保羅建立的教會當中,哥林多教會的問題最多,但我們要感謝神,神允許這些問題出現,今天我們才能有《哥林多前書》,才能有十三章「愛的頌歌」。本書雖然不是專講救恩的書,如《羅馬書》、《加拉太書》等,但本書所提到的要道也是非常重要的,就如本書十五章詳細講論有關基督復活的重要真理,是別的書信沒有提及的。在本章中使徒保羅首先說:【奉神旨意,蒙召作耶穌基督使徒的保羅,同兄弟所提尼,寫信給在哥林多神的教會,就是在基督耶穌里成聖、蒙召做聖徒的,以及所有在各處求告我主耶穌基督之名的人。基督是他們的主,也是我們的主。】保羅強調自己「奉神旨意,蒙召作耶穌基督使徒」,表示他現在的使徒身份完全是出於神的旨意,不是自取的,所以他將使用使徒的權柄糾正哥林多教會的屬靈錯誤。「同兄弟所提尼」,表示此書信乃與所提尼別一同署名,但實際系保羅一人所寫(16:21)。保羅在此與所提尼一同署名,或許因為他對哥林多教會的情況相當熟悉,素為當地眾聖徒所敬重。「神的教會」,表明教會是屬神的,而不是屬於任何人的。對哥林多人來說,強調教會是「神的」,實在有特殊的需要,因為他們正在誤把教會當作是「人的」,按著人而分起派別來。「就是在基督耶穌里成聖、蒙召做聖徒的」,儘管哥林多教會許多信徒的屬靈生命還很幼稚,實際生活情況並不聖潔,但保羅仍稱他們為「聖徒」,因為他們已經蒙恩得救,在地位上已經分別為聖、歸給了神。「基督是他們的主,也是我們的主」,是提醒那些分門結黨的人:基督不單是他們的主,也是「所有在各處求告我主耶穌基督之名的人」的主,主在各處「神的教會」中的帶領是一樣的。【願恩惠、平安從神我們的父並主耶穌基督歸與你們。】「恩惠」即恩典,就是神賜給人,叫人白白享受的好處。「平安」,不是指環境的平安順利,而是指裡面心境的平靜安穩。保羅的問候總是先「恩惠」后「平安」,因為除非神的「恩惠」已把罪對付清楚,否則就不會有真正的「平安」。【我常為你們感謝我的神,因神在基督耶穌里所賜給你們的恩惠;】「我常為你們感謝我的神」,按照哥林多教會的實際情況,並沒有什麼值得讚許之處,但當保羅的眼目越過人而注視於神,就自然能發出感謝。「因神在基督耶穌里所賜給你們的恩惠」,雖然哥林多信徒的屬靈生命還很幼稚,但他們的生命確實已經被改變,也得著了神所賜的「恩惠」,保羅就為此感謝神。
【又因你們在祂裡面凡事富足,口才、知識都全備,正如我為基督作的見證,在你們心裡得以堅固,以致你們在恩賜上沒有一樣不及人的,等候我們的主耶穌基督顯現。】「在祂裡面」,表示保羅所指的「凡事富足」,不是屬世和物質的,而是屬靈的。「口才」是指外在的表達能力,「知識」則指內在的領受能力,兩者都是聖靈的恩賜(林前12:8)。可能這兩樣恩賜是哥林多信徒引以為自豪的,所以保羅在此特別提出來,就是要引領他們去過與恩賜相配的教會生活。「正如我為基督作的見證」,指保羅為基督所傳講的福音。「在你們心裡得以堅固」,指福音在哥林多信徒們的心裡所產生的功效。許多哥林多信徒【仍是屬肉體的】(3:3),但「在恩賜上沒有一樣不及人的」,因此靈命成熟和恩賜充足乃是兩回事,有恩賜的人不一定靈命成熟,靈命成熟的人不一定有豐富的恩賜。「等候我們的主耶穌基督顯現」,就是等候基督再來。當主再來時,首先要向愛慕祂的信徒顯現(提后4:8)。【祂也必堅固你們到底,叫你們在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日子無可責備。】「祂也必堅固你們到底」,這不是指一時的堅固,乃是指持續不斷一直到底的堅固。「主耶穌基督的日子」,就是主耶穌基督顯現的日子。「無可責備」,不是指信徒在行為道德上的完全,乃是指信徒守住其在主面前的地位。【神是信實的,你們原是被祂所召,好與祂兒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一同得分。】哥林多信徒是蒙「信實」的神呼召作聖徒的,而神呼召目的,「好與祂兒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一同得分」,就是都要進入基督、成為一體,讓基督替我們接受神賜給我們的一切,然後交給我們享用。【弟兄們,我借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勸你們都說一樣的話。你們中間也不可分黨,只要一心一意,彼此相合。】 「弟兄們」,是提醒哥林多的信徒們,彼此都有同一個生命。保羅借「耶穌基督的名」來勸勉他們,「都說一樣的話」, 這是合一的第一步,說不同的話只會加深分裂,擴大紛爭。可是哥林多信徒不但沒有「彼此相合」,反而「分黨」。所以保羅說:「你們中間也不可分黨,只要一心一意,彼此相合」。【因為革來氏家裡的人曾對我提起弟兄們來,說你們中間有紛爭。我的意思就是你們各人說:『我是屬保羅的』;『我是屬亞波羅的」;』我是屬磯法的『;』我是屬基督的』。】「革來氏」是哥林多教會中的一位姐妹,她家可能相當富有,故擁有一些奴隸仆婢,她「家裡的人」就是指成為信徒的仆婢。「曾對我提起弟兄們來」,他們可能受革來氏差遣,向保羅報告哥林多教會的情況。「說你們中間有紛爭」,表示不僅是意見不合,已經發展到彼此爭吵、爭鬧的地步。「我的意思就是」,表明保羅知道他們的紛爭是因跟從了不同的領袖。「我是屬保羅的」,保羅是哥林多教會的建立者。「我是屬亞波羅的」,亞波羅曾在哥林多作牧養工作,他【是有學問(或譯:口才)的,最能講解聖經。】(徒18:24)。「我是屬磯法的」,磯法」是亞蘭文,也就是希臘文的「彼得」。雖然聖經未曾記載彼得到過哥林多,但他一直是各地許多初期信徒所敬仰的使徒。「我是屬基督的」,保羅不是責備「屬基督」的說法不對,乃是責備說這話的人那種暗示別人不屬基督,藉此誇耀自己、藐視別人的態度。【基督是分開的嗎?保羅為你們釘了十字架嗎?你們是奉保羅的名受了洗嗎?】「基督是分開的嗎?」基督是教會的元首,教會是基督的身體,元首和身體都只有一個。在教會裡分門別類、追隨不同的屬靈領袖,就是把基督分開。「保羅為你們釘了十字架嗎?」釘十字架的主耶穌,是信徒唯一得救的根源。「你們是奉保羅的名受了洗嗎?」基督徒都是奉主耶穌的名受洗的(徒2:38)。
【我感謝神,除了基利司布並該猶以外,我沒有給你們一個人施洗。免得有人說,你們是奉我的名受洗。我也給司提反家施過洗,此外給別人施洗沒有,我卻記不清。基督差遣我,原不是為施洗,乃是為傳福音,並不用智慧的言語,免得基督的十字架落了空。】保羅感謝神,因為他在哥林多傳道時,不曾給許多人施浸,沒有給人留下不必要的借口。「除了基利司布並該猶以外」,「基利司布」是管會堂的,他是保羅到哥林多傳道福音的時候,最早的信徒之一(徒18:8);「該猶」就是接待保羅到他家裡的哥林多信徒(羅16:23)。「我沒有給你們一個人施洗」,可見傳道人不一定要給人施洗。「我也給司提反家施過洗」,這位「司提反」不是為主殉道的司提反(徒6:5),他是哥林多教會一位熱心的信徒。「此外給別人施洗沒有,我卻記不清」,表明保羅對於給誰施浸並不在意,他更在意的是信徒的靈命光景。「基督差遣我,原不是為施洗」,這並不表示保羅認為信徒不需要受洗,但保羅的話卻足以證明,在得救的問題上,受洗決不是不可或缺的一個條件。 「並不用智慧的言語」,因為「智慧的言語」會把人帶向傳講的人,就使「基督的十字架落了空」。【因為十字架的道理,在那滅亡的人為愚拙;在我們得救的人,卻為神的大能。】「十字架的道理」,即指主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流血捨命,是為救贖罪人。這對正走向「滅亡的人」來說「為愚拙」,「愚拙」是指在不信的人看來,救恩的道理乃是非常不合哲理,荒謬至極的。但「在我們得救的人」,這正是神大能的明證。
【就如經上所記:『我要滅絕智慧人的智慧,廢棄聰明人的聰明。』】「就如經上所記」,下面的經文引自以賽亞書29:14,當時亞述大軍兵臨城下,猶太國中的「智慧人」主張聯合埃及來對抗,先知指出這種靠人而不靠神的態度,是十分愚昧的,必為神所棄絕。保羅在此引證這話是要說明,人的智慧覺得他們是對的,但神要滅絕人的「智慧」,廢棄人的聰明,所以人不能靠著天然的智慧、聰明來到神面前,人只有謙卑來到神面前,才能蒙神啟示。【智慧人在哪裡?文士在哪裡?這世上的辯士在哪裡?神豈不是叫這世上的智慧變成愚拙嗎?世人憑自己的智慧,既不認識神,神就樂意用人所當作愚拙的道理,拯救那些信的人,這就是神的智慧了。】「智慧人」、「文士」、「辯士」,當時這些人是最有學問、最有智慧的人,神就叫這世上的智慧變成愚拙,因為對不信的人十字架的道理是「愚拙的」。但神就用「十字架的道理」,來「拯救那些信的人」,這既能滿足神公義的要求,又能解決罪人的無助,所以是神的智慧。
【猶太人是要神跡,希臘人是求智慧,我們卻是傳釘十字架的基督,在猶太人為絆腳石,在外邦人為愚拙;但在那蒙召的,無論是猶太人、希臘人,基督總為神的能力,神的智慧。因神的愚拙總比人智慧,神的軟弱總比人強壯。】猶太人是要「神跡」,希臘人是求「智慧」,而「釘十字架的基督」,就成了使猶太人不信的「絆腳石」,「在外邦人為愚拙」。「但在那蒙召的」人,都知道我們的得救完全是「釘十字架的基督」做成的。因此若不是神的揀選,無論是「猶太人」還是「外邦人」,都會拒絕「釘十字架的基督」,沒有人肯接受救恩。所以我們得救完全是「神的能力、神的智慧」。縱然十字架的道理是神的愚拙,這愚拙還是強於人的智慧。縱然基督釘十字架被看為是神的軟弱,這軟弱還勝過人的強壯。因為這被人看為愚拙的十字架,卻能把人從滅亡裡面拯救出來,被人看為軟弱的基督,卻勝過了掌死權的魔鬼。【弟兄們哪,可見你們蒙召的,按著肉體有智慧的不多,有能力的不多,有尊貴的也不多。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,叫有智慧的羞愧;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,叫那強壯的羞愧。神也揀選了世上卑賤的,被人厭惡的,以及那無有的,為要廢掉那有的。使一切有血氣的,在神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。】神並沒有「揀選」,世上大有影響力的哲人高士,而是「揀選」了一班「按著肉體有智慧的不多,有能力的不多,有尊貴的也不多」的人,借著這些人將福音傳開。神安排如此救法,為要叫人「在神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」。人既是沒有可誇的,也就不可高舉人或分門分黨。這裡反覆出現「揀選」一詞,表明救恩完全是出於神的恩典和憐憫,並非依靠人自己的智慧、能力、地位或道德。【但你們得在基督耶穌里是本乎神,神又使祂成為我們的智慧、公義、聖潔、救贖。如經上所記:『誇口的,當指著主誇口。』】「在基督耶穌里」,就是與基督聯合,得著祂成就的大工,「是本乎神」,是指神是救恩的源頭。「神又使祂成為我們的智慧、公義、聖潔、救贖」,就是讓基督的智慧、公義、聖潔、救贖取代人所有的,使一切人只能「指著主誇口」。十字架救恩的目的,就是叫人不敢以自己的任何長處為誇口,專一以耶穌基督為誇口。今天我們得救是本乎神,是神使基督耶穌成為我們的智慧、公義、聖潔、救贖。為此,願我們都要指著主耶穌基督誇口!阿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