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羅15: 1-33】【我們堅固的人應該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,不求自己的喜悅……。】在羅馬書第十五章中,使徒保羅首先說到:
【我們堅固的人應該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,不求自己的喜悅。我們各人務要叫鄰舍喜悅,使他得益處,建立德行。】這裡保羅用「我們」,把他自己和那些人「堅固的人」同列,因他【憑著主耶穌確知深信,凡物本來沒有不潔凈的。】(羅14:14)。「堅固的人」,就是那些有把握做或不做某些事,特指那些【信百物都可吃】的人(14:2)。「不堅固的人」,就是沒有把握做或不做某些事,特指那些【只吃蔬菜】的人(14:1-2)。但使徒說:「我們堅固的人應該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」,「擔代」就是「擔當」別人的重擔,幫助他們勝過軟弱。「我們各人務要叫鄰舍喜悅」,不是放棄原則去討好人,而是為了「使他得益處,建立德行」,目的是為了討神喜悅。「鄰舍」指相近的人,在此轉指教會中的弟兄姐妹。【因為基督也不求自己的喜悅,如經上所記:『辱罵你人的辱罵都落在我身上。』從前所寫的聖經都是為教訓我們寫的,叫我們因聖經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著盼望。但願賜忍耐安慰的神叫你們彼此同心,效法基督耶穌,一心一口榮耀神,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!】「因為基督也不求自己的喜悅」,基督降世為人,受盡人的誤會、譏誚、藐視,但仍以神的美意為滿足(太11:26),祂臨上十字架前仍禱告說,不要照我的意思,只要照你的意思(太26:39),祂完全不求自己的喜悅。 「如經上所記」,後面的經文引自詩篇69:9,「辱罵你人的辱罵都落在我身上」,「你」指神,「我」原指受苦的義人,在此轉指基督。保羅引用這句舊約經文來說明,主耶穌如何甘願承受人們對神的敵意,這正是祂不求自己喜悅的證據。基督既然這樣不求自己的喜悅,我們也當效法祂的榜樣,不求自己的喜悅。「從前所寫的聖經」,是指舊約聖經,是為「我們」寫的,就是叫我們因聖經中的教訓,得以學效基督忍耐與受苦的榜樣,因而得著安慰,並生髮對未來的盼望。「但願賜忍耐安慰的神,叫你們彼此同心」,表示信徒能夠合而為一,乃是出於神。「效法基督耶穌」,就是要【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】(腓2:5),像基督那樣舍己,「不求自己的喜悅」,單單求神的喜悅。信徒「彼此同心,效法基督耶穌」,就是「一心一口榮耀神,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」。【所以,你們要彼此接納,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,使榮耀歸與神。】「彼此接納」,表示不僅堅固的人要接納不堅固的人,而且不堅固的人也要接納堅固的人。「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」,照我們的光景,實在不值得基督接納我們,但祂卻接納了我們,因此我們也要彼此接納,好「使榮耀歸與神」。
【我說,基督是為神真理作了受割禮人的執事,要證實所應許列祖的話,並叫外邦人因祂的憐憫榮耀神。如經上所記:因此,我要在外邦中稱讚禰,歌頌禰的名;又說:你們外邦人當與主的百姓一同歡樂;又說:外邦啊,你們當讚美主!萬民哪,你們都當頌讚祂!又有以賽亞說:將來有耶西的根,就是那興起來要治理外邦的;外邦人要仰望祂。但願使人有盼望的神,因信將諸般的喜樂、平安充滿你們的心,使你們借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!】「基督是為神真理作了受割禮人的執事」,「受割禮人」,指猶太人,「執事」,就是服事人的僕人。「主的百姓」,指以色列人。「耶西」是大衛的父親,「耶西的根」是彌賽亞的代名詞,基督在肉身上是耶西的後裔。基督在地上不但服事猶太人(太15:24),「證實」神對亞伯拉罕、以撒和雅各的應許,也惠及「外邦人」,顯明神的憐憫。因此在基督的工作里沒有猶太人和外邦人的區別,他們都同樣在基督里蒙了恩典,所以應當「彼此接納」。這裡保羅引自的舊約經文分別來自五經、歷史、詩歌、先知書,也就是全舊約。舊約聖經早已預言外邦人將會仰望神,稱頌神。神的計劃就是要把猶太人和外邦人都帶進基督里的合一里「彼此接納」。因著「彼此接納」的合一實際,神必然「因信將諸般的喜樂、平安充滿你們的心,使你們借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」。【弟兄們,我自己也深信你們是滿有良善,充足了諸般的知識,也能彼此勸戒。但我稍微放膽寫信給你們,是要提醒你們的記性,特因神所給我的恩典,】「我自己也深信你們是滿有良善」,是指羅馬信徒因信主而在新生命中所含有的良善。「充足了諸般的知識」,指他們在真理方面有相當程度,通達明理,有能力領會保羅所講的。所以保羅向羅馬教會的信徒表示,他寫本信並非因為他們不夠成熟,而是要「提醒」他們一些事情。保羅客氣地自稱「稍微放膽」,是因為保羅還沒有去過羅馬教會,所以語氣不像寫信給哥林多、加拉太教會那麼直接。「特因神所給我的恩典」,表示保羅作外邦人使徒的職份乃是出於神的恩典(加2:9)。【使我為外邦人作基督耶穌的僕役,作神福音的祭司,叫所獻上的外邦人,因著聖靈成為聖潔,可蒙悅納。所以論到神的事,我在基督耶穌里有可誇的。】「使我為外邦人作基督耶穌的僕役」,保羅是基督耶穌親自向他顯現,並託付他向外邦人傳道的使命(徒9:15)。「作神福音的祭司,叫所獻上的外邦人」,保羅作基督耶穌的僕人,主要事奉是傳福音給外邦人,並且他這種事奉,就是「作神福音的祭司」,將傳福音所得的外邦人,當作獻給神的祭物。「因著聖靈成為聖潔,可蒙悅納」,外邦人在猶太人的眼中,本為污穢不潔的(徒11:8-9),但因著聖靈的工作,得以被分別為聖,成為神所悅納的祭物。「我在基督耶穌里有可誇的」,是指保羅在外邦人中間傳道的成就,但他所誇的不是他自己,而是基督和聖靈如何使用並加力給他,使他得以完成事奉工作。
【除了基督借我做的那些事,我什麼都不敢提,只提祂借我言語作為,用神跡奇事的能力,並聖靈的能力,使外邦人順服;】保羅所誇的就是基督,因他所作的都是基督「借我言語作為,用神跡奇事的能力,並聖靈的能力,使外邦人順服」。【甚至我從耶路撒冷,直轉到以利哩古,到處傳了基督的福音。我立了志向,不在基督的名被稱過的地方傳福音,免得建造在別人的根基上。就如經上所記:未曾聞知祂信息的,將要看見;未曾聽過的,將要明白。】「以利哩古」,位於希臘的西北部,與馬其頓毗連。《使徒行傳》沒有提過保羅曾到這裡工作,也許他曾經在境內短暫逗留過。「到處傳了基督的福音」,即把基督的福音都傳遍了。保羅「立了志向,不在基督的名被稱過的地方傳福音」,這對他只是一種服事的原則,但他並不絕對堅守此原則,例如羅馬已經有了教會,但他仍想來羅馬傳福音(1:10-15)。「免得建造在別人的根基上」,是因神所給他的恩典,是重在立定根基上(林前3:10),而不是重在根基上面的建造,換句話說,是著重於栽種,而不是著重於澆灌(林前3:6),但這並不是說,保羅缺乏建造教會和澆灌信徒的恩典。「就如經上所記」,後面的經文引自以賽亞書52:15,保羅引用這節聖經,來證明他立定志向到未曾傳過福音的地方去傳揚,正是他從基督所領受的開荒佈道的呼召。【我因多次被攔阻,總不得到你們那裡去。但如今,在這裡再沒有可傳的地方,而且這好幾年,我切心想望到西班牙去的時候,可以到你們那裡,盼望從你們那裡經過,得見你們,先與你們彼此交往,心裡稍微滿足,然後蒙你們送行。】保羅已經提到他曾「屢次定意」要到羅馬,卻受攔阻而不能夠成行,這裡保羅又表示「我因多次被攔阻,總不得到你們那裡去」。「但如今,在這裡再沒有可傳的地方」,「如今」即保羅寫《羅馬書》之時。「這裡」指地中海的東、北兩面。「再沒有可傳的地方」,並不是指那一帶所有的人都已信了主,而是說那一帶地方都已有人傳過了福音。保羅又表示他「這好幾年」,切心想望到西班牙去,而他的心愿是想到西班牙時路經羅馬,就可以跟信徒相見而「彼此交往」。可見保羅與羅馬信徒有相當深厚的情誼,言詞之間表露一種很親切的關係,極想與他們相見,還喜歡他們送行。【但現在,我往耶路撒冷去供給聖徒。因為馬其頓和亞該亞人樂意湊出捐項給耶路撒冷聖徒中的窮人。這固然是他們樂意的,其實也算是所欠的債;因外邦人既然在他們屬靈的好處上有分,就當把養身之物供給他們。】「馬其頓」和「亞該亞」,是羅馬帝國的兩個省份,這些捐款的教會都是保羅親自建立的。保羅不但熱心傳福音,他也不忽略信徒彼此之間的愛心相助。外邦信徒從耶路撒冷的聖徒得著福音的好處,似乎是欠了他們的債。現今耶路撒冷信徒在物質上有缺乏,他們捐獻一些錢財供給信徒的需要,這固然是出於他們的愛心,實在也是他們當盡的本分。
【等我辦完了這事,把這善果向他們交付明白,我就要路過你們那裡,往西班牙去。我也曉得去的時候,必帶著基督豐盛的恩典而去。】「把這善果向他們交付明白」,「善果」指慈善捐款,「他們」,指在耶路撒冷聖徒中的窮人。 保羅在辦完這捐款的事之後,他盼望那時可以到西班牙去,經過羅馬探望信徒。保羅也清楚地知道自己去羅馬是出於神的帶領,所以確信「必帶著基督豐盛的恩典而去」。凡是神為我們所開的路,無論是鄉村還是城市,無論是自由來往還是帶著鎖鏈,都是要我們「帶著基督豐盛的恩典去」,在所到之處成為宣揚福音的使者、傳遞恩典的管道。【弟兄們,我借著我們主耶穌基督,又借著聖靈的愛,勸你們與我一同竭力,為我祈求神,叫我脫離在猶太不順從的人,也叫我為耶路撒冷所辦的捐項可蒙聖徒悅納,並叫我順著神的旨意,歡歡喜喜地到你們那裡,與你們同得安息。願賜平安的神常和你們眾人同在。阿們!】「我借著我們主耶穌基督,又借著聖靈的愛,勸你們與我一同竭力,為我祈求神」,表明保羅不但要靠主耶穌基督的名禱告,也要靠「聖靈的愛」來激勵他們禱告。「一同竭力」的意思很強烈,就是要以竭盡全力的態度來禱告。保羅前往耶路撒冷的旅程充滿了危險,所以保羅請求羅馬教會為他代禱三件事:「叫我脫離在猶太不順從的人」,就是為他的事工免受仇敵的攔阻而禱告;「也叫我為耶路撒冷所辦的捐項可蒙聖徒悅納」,就是為他現在正進行的事工禱告;為他將來的行程和事工禱告。這三件事最後都蒙了神的應允:保羅還沒動身就聽到有【猶太人設計要害他】(徒20:3),之後在耶路撒冷被捕(徒21:27-33),但結果還是化險為夷、脫離了那些「在猶太不順從的人」;保羅所帶的外邦教會「為耶路撒冷所辦的捐項」,果然蒙了耶路撒冷教會領袖雅各和猶太眾長老的悅納(徒21:17-20);保羅後來被押送到羅馬受審(徒27:1),以出人意料的方式,「順著神的旨意,歡歡喜喜地到你們那裡」,在羅馬放膽傳了兩年道(徒28:30-31)。最後保羅說:「願賜平安的神常和你們眾人同在。阿們!」由此可知,我們所信的神,祂不但是賜平安的神,並且祂也和我們同在。為此,願我們都要感謝讚美神!阿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