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哀4: 1-22】【黃金何其失光!純金何其變色!聖所的石頭倒在各市口上……。】在耶利米哀歌第四章中,先知耶利米以兩個「何其」開始,寫出他無限的哀傷,他說:【黃金何其失光!純金何其變色!聖所的石頭倒在各市口上。錫安寶貴的眾子好比精金,現在何竟算為窯匠手所作的瓦瓶?】這裡先知將猶大國如今的悲慘景象與從前的榮華,作了強烈的對比。神揀選以色列特作自己的子 民,他們是神眼中的「黃金、純金、聖潔的石頭」,但現在卻失去了光澤、被棄置於街頭,聖殿被劫掠、百姓被屠殺(耶12:12-23)。那些自認是「精金」的人,如今卻在仇敵眼中降卑為「瓦瓶」。接著耶利米說到耶路撒冷被圍困時的悲慘光景:【野狗尚且把奶乳哺其子,我民的婦人倒成為殘忍,好像曠野的鴕鳥一般。吃奶孩子的舌頭因乾渴貼住上膛;孩童求餅,無人擘給他們。素來吃美好食物的,現今在街上變為孤寒;素來卧朱紅褥子的,現今躺卧糞堆。】「野狗尚且把奶乳哺其子」,意指兇殘的野獸尚且懂得乳養親生的幼獸。「我民的婦人倒成為殘忍」,指猶太婦人在聖城被敵人長期圍城而陷入飢荒時,連母親也無法滿足飢餓的孩子,讓人覺得非常「殘忍」。「好像曠野的鴕鳥一般」,這是比喻母親不顧孩子,就好像鴕鳥在曠野產下的蛋,稍加掩埋后隨即離開。「吃奶孩子的舌頭因乾渴貼住上膛」形容飢餓乾渴時的慘狀。「孩童求餅,無人擘給他們」,形容食物短缺的悲慘景象。「素來吃美好食物的,…素來卧朱紅褥子的」,指吃的是珍饈美味,穿的是華麗衣飾,表明過去他們所過的奢華生活。「現今在街上變為孤寒,…現今躺卧糞堆」,如今卻無家可歸,貧乏凄涼,在垃圾堆旁過日子。耶利米在回顧錫安被神拆毀時不堪回首的光景,承認這【都因我眾民的罪孽比所多瑪的罪還大;所多瑪雖然無人加手於她,還是轉眼之間被傾覆。】這是指罪孽深重的所多瑪轉眼之間就被天火摧毀(創十九24),城中的居民還來不及驚慌。耶路撒冷卻因為拒絕神的憐憫、頑強抵抗,所以圍城持續了一年半(耶52:4-6),明知故犯的百姓不得不經歷神早已預言的可怕飢荒,這也是先知痛心疾首的原因。
之後耶利米特別刻劃錫安貴冑的遭遇來加強今昔的對比:【錫安的貴胄素來比雪純凈,比奶更白;他們的身體比紅寶玉(或譯:珊瑚)更紅,像光潤的藍寶石一樣。現在他們的面貌比煤炭更黑,以致在街上無人認識;他們的皮膚緊貼骨頭,枯乾如同槁木。餓死的不如被刀殺的,因為這是缺了田間的土產,就身體衰弱,漸漸消滅。慈心的婦人,當我眾民被毀滅的時候,親手煮自己的兒女作為食物。耶和華髮怒成就祂所定的,倒出祂的烈怒;在錫安使火著起,燒毀錫安的根基。】「錫安的貴胄素來比雪純凈,比奶更白」,意指過去耶城中的貴冑素來嬌生慣養,皮膚白凈光亮,而且他們的膚色紅潤,外表帥氣引人。「現在他們的面貌比煤炭更黑,以致在街上無人認識」,錫安的貴冑現在變成面貌黝黑、憔悴,以致人們無法相認。而且由於飢餓他們而變得骨瘦如柴,形容枯槁,令人不忍目睹。「餓死的不如被刀殺的」,指飢荒的慢慢折磨,比速死於刀劍之下更加痛苦。「因為這是缺了田間的土產,就身體衰弱,漸漸消滅」,這說明了「餓死」的原因。「慈心的婦人」,指富有同情心的婦人。「當我眾民被毀滅的時候」,指在一年半的圍城中,眾民陷入生死存亡的關頭,竟然連「慈心的婦人」,也會「親手煮自己的兒女作為食物」,這是人間慘劇。「耶和華髮怒成就祂所定的」,意思是神全然泄盡祂的忿怒。「倒出祂的烈怒」,意指傾倒出祂的熊熊怒火。「在錫安使火著起,燒毀錫安的根基」,意指聖城全然被火燒毀,甚至連建造的根基也蕩然無存。我們的神是烈火(來12:29),所以不要自欺,神是輕慢不得的(加6:7),我們若違背從天上來的警誡,必要被烈火所傷(來12:25)。
【地上的君王和世上的居民都不信敵人和仇敵能進耶路撒冷的城門。這都因她先知的罪惡和祭司的罪孽;他們在城中流了義人的血。他們在街上如瞎子亂走,又被血玷污,以致人不能摸他們的衣服。人向他們喊著說:不潔凈的,躲開,躲開!不要挨近我!他們逃走飄流的時候,列國中有人說:他們不可仍在這裡寄居。耶和華髮怒,將他們分散,不再眷顧他們;人不重看祭司,也不厚待長老。我們仰望人來幫助,以致眼目失明,還是枉然;我們所盼望的,竟盼望一個不能救人的國!】先知在這裡列出神拆毀錫安的原因。「地上的君王和世上的居民,都不信敵人和仇敵能進耶路撒冷的城門」,表明百姓虛假的自信,他們就像外邦人不相信仇敵會進入耶路撒冷城,因聖城的地勢和防禦工事,公認是敵人所無法攻克的。但當神利用外邦人來管教的百姓時,沒有任何屏障足可攔阻神的計劃。「這都因她先知的罪惡和祭司的罪孽」,這樣堅固的城池,竟然毀於一旦,原因不在於敵人太強,乃在於猶大先知和祭司罪孽,因「他們在城中流了義人的血」。「他們在街上如瞎子亂走」,指這些人毫無定向的踉蹌而行,如同瞎子。「又被血玷污」,指衣服沾染了被他們所流義人的血,而被血沾染之物是污穢不潔的(民35:33),不可觸摸。「人向他們喊著說」,指眾人向他們喊說:「不潔凈的,躲開,躲開!不要挨近我」,他們被過去的追隨者們當作大麻風病人一樣躲避(利13:45-46)。「他們逃走飄流的時候」,意指他們被趕離本國,在外邦漂泊寄居的時候,他們甚至被外邦人唾棄。「耶和華髮怒,將他們分散,不再眷顧他們」,指神向他們發怒將他們驅散,置之不理,所以「人不重看祭司,也不厚待長老」。 「我們仰望人來幫助,以致眼目失明,還是枉然」,這些人原指望盟友前來救援(耶27:3),雖望眼欲穿,卻始終未見一卒一兵出現。「我們所盼望的,竟盼望一個不能救人的國」,他們原想聯合近處的埃及、抵抗遠方的巴比倫,看起來非常符合人的邏輯,結果法老所派的軍隊卻半途轉回本國去了(耶37:5~7)。
【仇敵追趕我們的腳步像打獵的,以致我們不敢在自己的街上行走。我們的結局臨近;我們的日子滿足;我們的結局來到了。追趕我們的比空中的鷹更快;他們在山上追逼我們,在曠野埋伏,等候我們。耶和華的受膏者好比我們鼻中的氣,在他們的坑中被捉住;我們曾論到他說:我們必在他蔭下,在列國中存活。】「仇敵追趕我們的腳步像打獵的,以致我們不敢在自己的街上行走」,是指巴比倫佔領猶大國之後,可能對他們實施嚴密的監控,緊緊尾隨他們的腳步,以致他們不敢在大庭廣眾前隨意行走。「我們的結局臨近,我們的日子滿足,我們的結局來到了」,指猶大國淪亡,大多數猶太人被擄分散外邦各地的日子終於來到。猶大不肯及早【思想自己的結局】,卻親眼目睹自己可怕的「結局」。「追趕我們的比空中的鷹更快」,指當日巴比倫軍攻陷聖城之後,緊緊追趕猶大難民,行動迅速,快如飛鷹(耶39:5)。「他們在山上追逼我們,在曠野埋伏,等候我們」,他們指追趕猶大難民的巴比倫軍,在山區緊追不捨,在曠野沙漠地帶設下埋伏,用意在阻止猶大難民進入埃及。「耶和華的受膏者」, 指猶大王西底家。「好比我們鼻中的氣」,意指君王與全體猶太人的生死存亡息息相關。「在他們的坑中被捉住」,意指王在敵軍所設的陷坑中被抓住(耶39:5)。「我們曾論到他說:我們必在他蔭下,在列國中存活」,這是一種悔悟,他們深深地反省自己昔日依靠君王的舉動是何等愚蠢。【住烏斯地的以東民哪,只管歡喜快樂;苦杯也必傳到你那裡;你必喝醉,以致露體。錫安的民哪,你罪孽的刑罰受足了,耶和華必不使你再被擄去。以東的民哪,祂必追討你的罪孽,顯露你的罪惡。】「住烏斯地的以東民」,是以色列人的祖先雅各的孿生哥哥以掃的子孫(創36:9),他們與雅各的後裔世代為敵(民20:14-21)。「只管歡喜快樂」,當巴比倫的軍隊入侵猶大時,以東人不但不來救援,反而落井下石,趁火打劫(俄11-14)。後來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論功行賞,將猶大國的部分土地賞給以東,所以以東人為此歡喜快樂。但這裡的「只管」,表示他們的快樂將不會長久。「苦杯也必傳到你那裡」,這是指神忿怒的苦杯,也就是神的刑罰終必臨到以東人。「你必喝醉,以致露體」,意指蒙羞受辱(創9:20)。「錫安的民哪,你罪孽的刑罰受足了,耶和華必不使你再被擄去」,這裡神給錫安民恩典的應許。而以東的民,神必追討他們的罪孽,顯露他們的罪惡。但願我們今天都要因著神的恩典而感謝祂,因著神的公義而敬畏祂,並要從罪中出來,悔改歸向神!阿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