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羅14: 1-23】【信心軟弱的,你們要接納,但不要辯論所疑惑的事……。】在羅馬書第十四章中,使徒保羅講到基督徒生活中的信心,是關於食物和守日方面的,他首先說:【信心軟弱的,你們要接納,但不要辯論所疑惑的事。有人信百物都可吃,但那軟弱的,只吃蔬菜。吃的人不可輕看不吃的人,不吃的人不可論斷吃的人;因為神已經收納他了。】這裡說的「信心」,並非指得救的信心或對神的信靠,而是指在食物方面的信心。「信心軟弱的」,就是那些「只吃蔬菜」的人,他們對於吃肉沒有足夠的真理亮光,也就沒有把握和信心。「你們要接納」,就是毫無間隔地在主里彼此相交。「但不要辯論所疑惑的事」,這是專指在食物方面聖經沒有明文教導的事項。當時在羅馬市場上販賣的肉食大都不符合摩西律法的潔凈條例,很可能還被用來拜過偶像,因此有些拘泥於律法的信徒就不吃肉,「只吃蔬菜」。而有些信徒則相信「百物都可吃」,就是對食物沒有禁忌,因他們知道只要感謝著領受,就沒有一樣可棄的(提前4:4)。而這些人可能會「輕看不吃的人」,認為他們在恩典之下,卻仍被律法捆綁。「但那軟弱的」,即「只吃蔬菜」的人,也可能會「論斷吃的人」,認為他們不遵行律法,與世人沒有分別。因此這裡說:「吃的人不可輕看不吃的人;不吃的人不可論斷吃的人;因為神已經收納他了」。吃的人之所以吃,是因為信神所潔爭的必然能吃,不吃的人之所以不吃,是因為恐怕得罪神,他們都是出於敬虔的心,所以神收納他們。但凡是神所收納的,信徒都要彼此接納,不可互相輕看、互相論斷。【你是誰,竟論斷別人的僕人呢?他或站住或跌倒,自有他的主人在;而且他也必要站住,因為主能使他站住。】這裡的「別人」,是指主。信徒絕不可輕看和論斷其他的弟兄,因他們是主的僕人。「站住」的人,是指信心剛強堅固的信徒。「跌倒」的人,是指信心軟弱的基督徒。他們彼此都不是對方的主人,神才是各人的主人。「而且他也必要站住;因為主能使他站住」,這是說神能為祂的僕人負責,使他們能在真理的亮光中站住。我們的論斷卻只能叫人跌倒,並不能叫人站住,所以不要因食物論斷弟兄。【有人看這日比那日強;有人看日日都是一樣。只是各人心裡要意見堅定。】「這日」可能指舊約律法的安息日、逾越節、五旬節、住棚節等日子。「這日比那日強」,是把神所指定的日子看得比一般日子重要。「有人看日日都一樣」,指把每天都同樣獻給神、服事神。「各人心裡要意見堅定」,意指清楚知道這樣行是神所悅納的就應當去行。在非基要真理的事上,當我們「意見堅定」,清楚知道合乎神的心意,自己就應當去行,但不要去論斷與我們有不同領受的人。
【守日的人是為主守的。吃的人是為主吃的,因他感謝神;不吃的人是為主不吃的,也感謝神。】「守日」,重在指屬靈方面的追求和事奉。「吃」重在指生活方面的表現和見證。「為主」指存心與動機。保羅的意思是說,只要裡面的存心動機是「為主」,外面的所作所為即或有些偏差,也沒多大關係。「因他感謝神」,意指他承認神是日子和食物的源頭,是神賞賜給他享受的。「不吃的人是為主不吃的,也感謝神」,意指不吃的人其動機也是「為主不吃」,並且感謝神賞賜給不吃的敬虔存心。【我們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活,也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死。我們若活著,是為主而活;若死了,是為主而死。所以,我們或活或死總是主的人。因此,基督死了,又活了,為要作死人並活人的主。】我們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活,也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死,不但是食物和守日不是為自己,就是活和死,也都不是為自己。不是喜歡就想活,不喜歡就想死。因為我們沒有一個人是屬自己的,我們都是主的血所買贖的,所以都是主的人。而「為主而活」,就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讓主作主,主掌握全部的主權,而我們自己沒有任何的主權。「基督死了,又活了,為要作死人並活人的主」,因著基督的受死與復活,祂就成為一切「死人並活人的主」,因此每個信徒在祂的管理之下,「為主而活」、也「為主而死」。【你這個人,為什麼論斷弟兄呢?又為什麼輕看弟兄呢?因我們都要站在神的台前。】「神的台前」,就是我們將來向主交帳的「基督台前」(林后5:10)。當我們「站在神的台前」交帳的時候,我們怎樣「論斷弟兄」、「輕看弟兄」,神也要怎樣按著我們「論斷」、「輕看」別人所根據的道理來追討我們。【這樣看來,我們各人必要將自己的事在神面前說明。】當主再來的時候,就是我們「站在神的台前」交帳的時候,「各人必要將自己的事在神面前說明」。軟弱的弟兄是向神交帳,而不是向剛強的弟兄交帳;剛強的弟兄也是向神交帳,而不是向其他更剛強的弟兄交帳。因此我們若從神那裡對某件事領受了信心,「就當在神面前守著」、自己照著去行,而不是用來勉強別人。【所以,我們不可再彼此論斷,寧可定意誰也不給弟兄放下絆腳跌人之物。我憑著主耶穌確知深信,凡物本來沒有不潔凈的;惟獨人以為不潔凈的,在他就不潔凈了。】「所以」是根據上面的話所得的結論:我們既然要面對基督末日的審判,今日就「不可再彼此論斷」。這裡「給弟兄放下絆腳跌人之物」,是指勉強別人效法自己,結果卻有意無意地導致別人跌倒。而保羅自己「憑著主耶穌確知深信」,凡神所造的物本來沒有不潔凈的,其所以不潔凈,是那些吃的人疑惑他所吃的才不潔凈。在新約時代,食物的本身並不分「潔凈」或「不潔凈」,只是信心軟弱的人仍舊持守律法對食物的規定,因此在他們的心裡認定某些食物是不潔凈的。
【你若因食物叫弟兄憂愁,就不是按著愛人的道理行。基督已經替他死,你不可因你的食物叫他敗壞。】我們「若因食物叫弟兄憂愁」,就違背了「愛人的道理」。「基督已經替他死」,指你所得罪的人,乃是主付出最高的代價替他受死的弟兄,因此「你不可因你的食物叫他敗壞」,「敗壞」含有毀滅的意思。【不可叫你的善被人毀謗;因為神的國不在乎吃喝,只在乎公義、和平,並聖靈中的喜樂。在這幾樣上服事基督的,就為神所喜悅,又為人所稱許。】有信心的人知道百物都可吃,雖然這是「善」的,但別人也會因不同意你的看法,而毀謗你。但神的國不在乎吃喝,乃在乎「公義、和平、並聖靈中的喜樂」,這種喜樂,遠勝於吃喝之為身體帶來的享受。「在這幾樣上」是指:不絆跌弟兄、用愛心待人、追求公義和平、順從聖靈等。在這些事上用服事基督的態度去行,就可以得著神和人的喜悅。【所以,我們務要追求和睦的事與彼此建立德行的事。】這裡的「追求和睦」,是偏重於對那些因食物問題之見解的不同。而「和睦的事與彼此建立德行的事」,比這些食物更重要得多。【不可因食物毀壞神的工程。凡物固然潔凈,但有人因食物叫人跌倒,就是他的罪了。】「神的工程」,即神的工作,主要對象是信徒和教會。故「毀壞神的工程」,一面指使信心軟弱的信徒跌倒,一面也指破壞教會的建造。「凡物固然潔凈」,這話是對信心剛強的人說的。但信心剛強的人若不顧信心軟弱的人的感覺而吃喝,以致叫對方跌倒的話,這就是他的罪。因此【無論是吃肉是喝酒,是什麼別的事,叫弟兄跌倒,一概不做才好。】這裡把飲食和行事合起來講,代表在人面前一切行事為人。凡是會叫弟兄跌倒的事,「一概不做才好」。【你有信心,就當在神面前守著。人在自己以為可行的事上能不自責,就有福了。】「你有信心」,是指你相信凡物都可吃,你就當在神面前堅信自己所行的是正確的,所以「在自己以為可行的事上能不自責」,這「就有福了」,就是你不會因這事而被神定罪。【若有疑心而吃的,就必有罪,因為他吃不是出於信心。凡不出於信心的都是罪。】「若有疑心而吃的」,指信心軟弱的人,一面對食物的潔凈與不潔凈心存疑惑,一面又因見到別人吃所以自己也吃,但吃的時候心裡有疑惑,他就要被定罪。「因為他吃,不是出於信心;凡不出於信心的都是罪」。本章所論的,雖然是關乎食物或守日,但其中的原則,可以應用在一切生活上,這原則就是:「凡不出於信心的都是罪」。為此,願我們今天在一切生活上,都要信靠神而行事為人!阿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