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主照祂的慈愛發憐憫>
讀經「哀3: 31-66】【因為主必不永遠丟棄人。32主雖使人憂愁,還要照他諸般的慈愛發憐憫……。】在耶利米哀歌第三章的這段經文中,先知耶利米首先說到:【因為主必不永遠丟棄人。主雖使人憂愁,還要照祂諸般的慈愛發憐憫。因祂並不甘心使人受苦,使人憂愁。人將世上被囚的踹(原文是壓)在腳下,或在至高者面前屈枉人,或在人的訟事上顛倒是非,這都是主看不上的。除非主命定,誰能說成就成呢?禍福不都出於至高者的口嗎?活人因自己的罪受罰,為何發怨言呢?】因為先知很清楚一個事實,就是「主必不永遠丟棄人」,所以他知道「主雖使人憂愁,還要照祂諸般的慈愛發憐憫」。「祂並不甘心使人受苦,使人憂愁」,因此神管教的目的,是要借受苦為人帶進真正的平安和喜樂。一切不公不義「都是主看不上的」,一方面,是指那些喜愛欺壓弱者、屈枉正直、顛倒是非,但另一方面,凡事「除非主命定,誰能說成就成呢?禍福不都出於至高者的口嗎?」但神絕不會無故懲罰人,因此「活人因自己的罪受罰,為何發怨言呢?」猶大人因為他們的罪而受到神的刑罰,先知也知道主「照祂諸般的慈愛發憐憫」,但這並不意味著人犯罪可以不受管教。既是如此,猶大人為何在管教中要發怨言呢?他們當為自己的罪嘆息!
因此耶利米說:【我們當深深考察自己的行為,再歸向耶和華。我們當誠心向天上的神舉手禱告。我們犯罪背逆,禰並不赦免。禰自被怒氣遮蔽,追趕我們;禰施行殺戮,並不顧惜。禰以黑雲遮蔽自己,以致禱告不得透入。禰使我們在萬民中成為污穢和渣滓。我們的仇敵都向我們大大張口。恐懼和陷坑,殘害和毀滅,都臨近我們。因我眾民遭的毀滅,我就眼淚下流如河。我的眼多多流淚,總不止息,直等耶和華垂顧,從天觀看。因我本城的眾民,我的眼,使我的心傷痛。】當耶利米體會到神的慈愛和憐憫必然臨到時,他更覺得自己民族對神的背叛是罪孽深重,於是他發出呼喚:「我們當深深考察自己的行為,再歸向耶和華」。先知勸人要審視自己,然後完全轉向神,就是要徹底的認罪悔改,並且「當誠心向天上的神舉手禱告」,承認「我們犯罪背逆,禰並不赦免」。他們既然認罪為何不蒙赦免?禰自被怒氣遮蔽,追趕我們;禰施行殺戮,並不顧惜」,因為神的公義必須罰惡,「並不顧惜」。但當他們禱告認罪悔罪的心帶出悔改的生命,完全徹底降服,那麼救恩必臨及。神的恩典的確是白白的給,但並不隨便給。所以當他們尚未徹底認罪,只憑自己的意思禱告,神是不會聽的。神不想聽罪人求情的禱告,而是要等他徹底順服,完全悔改。而當他們認罪之後,再次向神陳述苦情:「禰使我們在萬民中成為污穢和渣滓。我們的仇敵都向我們大大張口。恐懼和陷坑,殘害和毀滅,都臨近我們」。 當神的子民犯了罪,神忿怒的追趕他們,以致敵人張大嘴巴羞辱他們,使他們經歷恐懼、陷害、殘害,先知為此慘狀哀痛,為百姓會遭滅絕而淚流如河。當百姓不聽神的話時、先知在哀哭,百姓被神懲罰受難時、他也哀哭,真是淚流成河。他流淚晝夜不息,不住悲嘆呼求主,因他深信主必從天垂顧觀看。
耶利米又說:【無故與我為仇的追逼我,像追雀鳥一樣。他們使我的命在牢獄中斷絕,並將一塊石頭拋在我身上。眾水流過我頭,我說:我命斷絕了!耶和華啊,我從深牢中求告禰的名。禰曾聽見我的聲音;我求禰解救,禰不要掩耳不聽。我求告禰的日子,禰臨近我,說:不要懼怕!】這裡先知所講論的,不單是自己,也不只是他先前在牢獄中的經歷,而是包括了同胞的苦況,這都使他既憂愁又擔心。但他在回顧中感謝神的救贖,因為他在生命最幽暗之處求告神的名,神就回應他在危難中的呼求,因此他請求神不要掩耳不聽,他在信心中似乎感受到神對他說:「不要懼怕!」最後耶利米求神為他伸冤,施行報應:【主啊,禰伸明了我的冤;禰救贖了我的命。耶和華啊,禰見了我受的委屈;求禰為我伸冤。他們仇恨我,謀害我,禰都看見了。耶和華啊,禰聽見他們辱罵我的話,知道他們向我所設的計,並那些起來攻擊我的人口中所說的話,以及終日向我所設的計謀。求禰觀看,他們坐下,起來,都以我為歌曲。耶和華啊,禰要按著他們手所做的向他們施行報應。禰要使他們心裡剛硬,使禰的咒詛臨到他們。禰要發怒追趕他們,從耶和華的天下除滅他們。】這裡是耶利米求神報應仇敵的禱告。因他們徹底認清了自己的罪,就求神「按著他們手所做的向他們施行報應」。他又向神哭訴仇敵的惡行:仇恨、謀害、辱罵、極盡能事地嘲諷羞辱,因此他求神審斷並為他伸冤。先知求神按公義審判仇敵,就是按著他們手所做的,向他們施行報應,使他們心剛硬而走上滅亡的咒詛之路,將他們從天下滅盡。耶利米這種憤恨是在表達內心極渴望神為他伸冤,向世人顯明神的公義,而非一種仇恨式的報復與咒詛。耶利米深知神看見聽見他的委屈困境,必按著仇敵所作施行報應。今天當我們面對仇敵的逼迫攻擊時,願我們也要向神坦然無懼的訴說,並且對神的公義與憐憫有更深的認定,我們還要相信伸冤在主,主必報應,我們就要單單信靠主!阿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