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耶和華忿怒的杖>
讀經【哀3: 1-30】【我是因耶和華忿怒的杖,遭遇困苦的人……。】在耶利米哀歌第三章的這段經文中,先知耶利米首先說到:【我是因耶和華忿怒的杖,遭遇困苦的人。他引導我,使我行在黑暗中,不行在光明裡。他真是終日再三反手攻擊我!】這裡耶利米以第一人稱把猶大國受的苦楚,看為自己的苦楚,講到神怎樣將困苦加在他身上。「耶和華忿怒的杖」,是指神審判的工具,藉以刑罰惹神發怒的選民。而神的出手攻擊,就使百姓「行在黑暗中,不行在光明裡」恐慌至極。神還「終日再三反手攻擊」他,「反手」則是攻擊的手,這表明神不是在保護人,而是在責打人,這是因「耶和華忿怒的杖」m使人遭遇困苦。所以隨後耶利米用一連串的比喻描述神使他遭受的各種困苦:【祂使我的皮肉枯乾;祂折斷(或譯:壓傷)我的骨頭。祂築壘攻擊我,用苦楚(原文是苦膽)和艱難圍困我。祂使我住在幽暗之處,像死了許久的人一樣。祂用籬笆圍住我,使我不能出去;祂使我的銅鏈沉重。我哀號求救;祂使我的禱告不得上達。祂用鑿過的石頭擋住我的道;祂使我的路彎曲。祂向我如熊埋伏,如獅子在隱密處。祂使我轉離正路,將我撕碎,使我凄涼。祂張弓將我當作箭靶子。祂把箭袋中的箭射入我的肺腑。我成了眾民的笑話;他們終日以我為歌曲。祂用苦楚充滿我,使我飽用茵陳。祂又用沙石磣斷我的牙,用灰塵將我蒙蔽。禰使我遠離平安,我忘記好處。我就說:我的力量衰敗;我在耶和華那裡毫無指望!】這裡先知以「祂使我的皮肉枯乾、骨頭折斷」的比喻,來描述猶大的苦難有多深廣,經歷浩刧的苦楚。他又以「祂築壘攻擊我」為喻,描述他所承受外在的壓力,苦楚和艱難將他圍困。接著他以「祂使我住在幽暗之處」為喻,描述身心靈的痛苦,使他深感絕望無比。而耶利米「哀號求救;祂使我的禱告不得上達」,這種痛苦就如在幽暗死了許久的人一般。他更覺得似乎被人加上沉重的銅鎖煉,他也覺得自己跟神之間有一道無法穿越的高牆,似乎神用鑿過的石頭擋住他的路,逼使他只能走彎曲迂迴的道路,陷入被強盜和野獸攻擊的危險。他更以「祂向我如熊埋伏,如獅子在隱密處…」為喻,說明神棄百姓到路旁遭踐踏,無人搭救。神又如同「張弓將我當作箭靶子。祂把箭袋中的箭射入我的肺腑」。神讓悖逆之子飽嘗困苦,祂奪去了他們的平安與快樂,成為敵人的笑柄終日被嘲弄。耶利米經歷如此令人窒息的苦痛,這種苦痛如同苦膽和茵蔯,是他每天必須飽食的食物,充滿他的肚腹,又好比以沙粒石塊食物磨耗牙齒。這樣的比喻指出猶大國當時所遭受的苦難是非常的大,也是非常的痛苦。因此耶利米不再有心靈的平安和指望。在人看來是沒有指望了,但耶利米知道在神那裡卻大有指望。
因此耶利米就呼求神解除他的痛苦:【耶和華啊,求禰記念我如茵陳和苦膽的困苦窘迫。我心想念這些,就在裡面憂悶。我想起這事,心裡就有指望。】這一段是整卷書的中心和轉折點,因為耶利米知道他所受的苦是出於神,這樣他就有了指望,因為神是慈愛的,這是他早就知道並且確信的。正是因為他知道是在神的手中受苦,反而讓他看到了指望,正是明白了這一點,當他在苦難中思想神的應許時,就憑信心求神記念自己「如茵陳和苦膽的困苦窘迫」,這樣一個意想不到的轉變,他很快就從「憂悶」中,來到「心裡就有指望」。因此他說:【我們不致消滅,是出於耶和華諸般的慈愛;是因祂的憐憫不至斷絕。每早晨,這都是新的;禰的誠實極其廣大!我心裡說:耶和華是我的分,因此,我要仰望祂。我心裡說:』耶和華是我的份,因此,我要仰望他。『】這是先知對神「諸般的慈愛」,和永不止息的「憐憫」所表現出的極大信心!而「每早晨,這都是新的」,就是指耶和華的慈愛與憐憫。也就是說,神的慈愛和憐憫,每一天的早晨都是「新的」,以至於永不止息的,這讓先知倍感安慰。而他也深知神「的誠實極其廣大!」這「誠實」,即「信實」。也即耶利米深知,神是信實的神!因此神的應許是信實的,祂與以色列百姓所立的約是信實的,所以祂的信實是極其廣大的!猶大人因屢次犯罪受到神的懲罰,神雖然以公義加以管教,但祂仍然堅守信約,並照祂諸般的慈愛,施予猶大人不斷絕的憐憫,這都是因祂就是信實可靠、永不改變的神!「我心裡說,耶和華是我的份」,意指我內心認定,神是我永遠的產業,「因此,我要仰望祂」。
所以先知又說:【凡等候耶和華,心裡尋求祂的,耶和華必施恩給他。人仰望耶和華,靜默等候祂的救恩,這原是好的。人在幼年負軛,這原是好的。他當獨坐無言,因為這是耶和華加在他身上的。他當口貼塵埃,或者有指望。他當由人打他的腮頰,要滿受凌辱。】 在神管教祂的子民中,耶利米更能體認:「凡等候耶和華,心裡尋求他的,耶和華必施恩給他」。而神對那些「等候祂」和「尋求祂」,以及「仰望祂救恩」的人,都是好的。這顯明即使神帶給人苦痛,人應當仰望祂的慈愛,並要靜默等候祂的作為。因此耶利米能在「獨坐無言」、「口貼塵埃」、「由人打他的腮頰,要滿受凌辱」,逐漸加重的苦楚中堅持忍耐,承擔的理由是「這是耶和華加在他身上的」,因耶利米深刻地認識神有諸般的慈愛,祂的憐憫永不斷絕。但先知也知道神是公義的,因著猶大人犯罪而處罰他們,讓他們被擄到巴比倫去。但祂仍然是慈愛、憐憫的神,不會對猶大人完全棄之不顧。猶大人被擄到巴比倫后,神仍然看顧保守他們,並在外邦土地興起先知向他們說話,彰顯祂的慈愛和憐憫。猶大人被擄七十年後,神又將他們從外邦土地帶回應許之地。因著神的慈愛、憐憫,猶大國是不會永遠滅亡的。同樣今天神若是照著我們的過犯來對待我們,我們該得的都是滅亡。但因著神的慈愛和憐憫,我們才「不至消滅」。我們若是犯罪卻不悔改,神也會用祂「忿怒的杖」管教我們,但因著神的慈愛和憐憫,祂不會長久棄置我們於不顧。為此,願我們在神的管教中,都要仰望神施憐憫,因為「祂的憐憫不至斷絕」。並且要安靜在神面前,等候祂,仰望祂,神必讓我們從憂悶進到指望!阿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