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哀2: 1-22】【主何竟發怒,使黑雲遮蔽錫安城?祂將以色列的華美從天扔在地上;在祂發怒的日子並不記念自己的腳凳……。】在耶利米哀歌第二章中,耶利米更詳盡的講到耶路撒冷被傾覆,聖殿被焚燒和百姓被剪除,但他知道,所有的災禍,這樣的悲劇發生,不是從別處而來,而是神忿怒的懲罰。
所以他首先說:【主何竟發怒,使黑雲遮蔽錫安城?祂將以色列的華美從天扔在地上;在祂發怒的日子並不記念自己的腳凳…。】在第一章耶利米用「現在何竟獨坐!」來哀嘆耶路撒冷的荒涼,這裡的「主何竟發怒」,是驚嘆神竟然發怒到要降大災難於以色列,也是他的悲傷和哀嘆。「黑雲遮蔽」,指神的審判、神掩面不顧。「錫安城」之前是在神的保護下,現在神卻「使黑雲遮蔽錫安城」,百姓都在神忿怒的黑雲之下接受刑罰。「祂將以色列的華美從天扔在地上」,意指以色列不再蒙神施恩眷顧。「自己的腳凳」特指約櫃,意思是神在盛怒之下,不再紀念祂要與以色列人同在的應許。【主吞滅雅各一切的住處,並不顧惜。祂發怒傾覆猶大民的保障,使這保障坍倒在地;祂辱沒這國和其中的首領。】就是神任令以色列人的住所或草場被敵人佔據蹂躪,毫無顧惜。因猶大人犯罪惹神發怒以致堅固的城堡被敵人摧毀、踐踏。以色列國因失去神的保守,舉國上下、不分貴賤,均蒙羞受辱。【祂發烈怒,把以色列的角全然砍斷,在仇敵面前收回右手。祂像火焰四圍吞滅,將雅各燒毀。祂張弓好像仇敵。祂站著舉起右手,如同敵人將悅人眼目的,盡行殺戮。在錫安百姓的帳棚上倒出祂的忿怒,像火一樣。】神「把以色列的角全然砍斷」,就是毀壞百姓所倚靠的力量。神「在仇敵面前收回右手」,就是神不再用大能和奇事保護錫安,相反,神的怒火從四面八方向以色列發作,使其全然燒毀。「祂像火焰四圍吞滅,將雅各燒毀」、「在錫安百姓的帳棚上倒出祂的忿怒,像火一樣」,這是要應驗神對背約之民的宣告:【我卻要降火在猶大,燒滅耶路撒冷的宮殿。】(摩2:3)。「祂張弓好像仇敵」,神對待祂的子民,竟如仇敵攻擊他們,「張弓」表示將要射箭攻擊。「舉起右手」,表示拿起武器作勢預備攻擊。「盡行殺戮」,使居民中的菁英盡被殺戮,錫安百姓的居所毀於烈火。【主如仇敵吞滅以色列和錫安的一切宮殿,拆毀百姓的保障;在猶大民中加增悲傷哭號。】按表面看,以色列南北兩國似乎是在侵略者鐵蹄下滅亡,實際上她們的滅亡是出於神,所以這裡說「主如仇敵」。神自己才是祂子民真正的掌權者和保護者,所以沒有神「在猶大民中,加增悲傷哭號」。【祂強取自己的帳幕,好像是園中的窩棚,毀壞祂的聚會之處。耶和華使聖節和安息日在錫安都被忘記,又在怒氣的憤恨中藐視君王和祭司。耶和華丟棄自己的祭壇,憎惡自己的聖所,將宮殿的牆垣交付仇敵。他們在耶和華的殿中喧嚷,像在聖會之日一樣。】「自己的帳幕、祂的聚會之處」、「自己的祭壇、自己的聖所」都是指聖殿。聖殿原是神和人相聚之處,但如今卻遭神摧毀殆盡,因神將聖殿視如園中毫無價值的「窩棚」。而且「耶和華使聖節和安息日在錫安都被忘記」,神「在怒氣的憤恨中藐視君王和祭司」,無論是香壇或燔祭壇,不再蒙神悅納,因而遭神廢棄。神又「將宮殿的牆垣交付仇敵」,讓敵軍肆意破壞聖殿,並在殿中叫囂喧嚷,喊叫聲宛若昔日過節時的歡呼聲。得勝的敵軍在聖殿中喧嚷,在神的耳中就像背棄聖約的百姓在「聖會之日」的敬拜一樣。
【耶和華定意拆毀錫安的城牆;祂拉了準繩,不將手收回,定要毀滅。祂使外郭和城牆都悲哀,一同衰敗。】聖城失去保護,並不是突發事件,乃是「祂拉了準繩」,就是神已定了審判的計劃,「定要毀滅」,而神的毀滅相當徹底,「祂使外郭和城牆都悲哀,一同衰敗」。【錫安的門都陷入地內;主將她的門閂毀壞,折斷。她的君王和首領落在沒有律法的列國中;她的先知不得見耶和華的異象。】「錫安的城門」之所以被毀,乃因神將門閂打碎、破壞,以致使「她的君王和首領落在沒有律法的列國中」,受人任意對待。「她的先知不得見耶和華的異象」,就是不再有神的啟示。耶路撒冷城今日遭到如此的毀滅,都是由於自己罪,惹神發怒所致!【錫安城的長老坐在地上默默無聲;他們揚起塵土落在頭上,腰束麻布;耶路撒冷的處女垂頭至地。我眼中流淚,以致失明;我的心腸擾亂,肝膽塗地,都因我眾民遭毀滅,又因孩童和吃奶的在城內街上發昏。那時,他們在城內街上發昏,好像受傷的,在母親的懷裡,將要喪命;對母親說:谷、酒在哪裡呢?耶路撒冷的民哪,我可用什麼向你證明呢?我可用什麼與你相比呢?錫安的民哪,我可拿什麼和你比較,好安慰你呢?因為你的裂口大如海,誰能醫治你呢?】「錫安城的長老」,指當地百姓中的領袖,他們面對如此的災難束手無措、只能「坐在地上默默無聲」。「揚起塵土落在頭上,腰束麻布」,是表示悲哀。而耶利米目睹同胞「遭毀滅」,又看見幼童嬰孩因飢餓而昏厥倒地, 他的「心腸擾亂,肝膽塗地」。這些孩子可憐地「對母親說:谷、酒在哪裡呢?」表明城中遭遇飢荒,連基本的維生之物已經斷絕。這並非因為神的管教殘忍,而是因為他們的父母自私剛硬、自食其果。百姓不但沒有殷勤教導孩子敬畏神,反而全家同心敬拜偶像(耶7:18)、焚燒兒女獻給巴力(耶19:5)。所以耶利米感嘆:「錫安的民哪,我可拿什麼和你比較,好安慰你呢?」因為錫安的「裂口大如海」,沒有人能醫治她。無論什麼東西一經有了裂口,便會發生極大的危險,可惜大多數的人都是那樣愚昧,不到事情不堪挽救的地步,他們總是不能醒悟,有一日到了不堪挽救的地步,再醒悟也沒有用處了。
【你的先知為你見虛假和愚昧的異象,並沒有顯露你的罪孽,使你被擄的歸回;卻為你見虛假的默示和使你被趕出本境的緣故。凡過路的都向你拍掌。他們向耶路撒冷城嗤笑,搖頭,說:難道人所稱為全美的,稱為全地所喜悅的,就是這城嗎?你的仇敵都向你大大張口;他們嗤笑,又切齒說:我們吞滅她。這真是我們所盼望的日子臨到了!我們親眼看見了!耶和華成就了祂所定的,應驗了祂古時所命定的。祂傾覆了,並不顧惜,使你的仇敵向你誇耀;使你敵人的角也被高舉。】這裡講到錫安的羞辱,乃是百姓相信假先知的後果。假先知沒有讓百姓正視自己的罪孽,卻不斷宣揚虛假的平安(耶6:14),使百姓失去認罪悔改的機會,所以假先知必然會被神審判。但錫安的悲劇,並不能把全部責任都推給假先知,因為百姓自己也是靈性麻木並且拒絕了真先知的警告,最後致使神親自出手懲罰,可以說這是悖逆的百姓咎由自取。「凡過路的都向你拍掌」,指局外人或旁觀者幸災樂禍。「他們向耶路撒冷城嗤笑、搖頭」,指他們向聖城作勢嘲諷,因為耶路撒冷城的現況與過去的美譽相差太大,實在令人無法想象。仇敵就興高采烈地說:「我們吞滅她。這真是我們所盼望的日子臨到了!我們親眼看見了」。而這種在人看來讓神蒙羞的失敗,竟然能讓「耶和華成就了祂所定的,應驗了祂古時所命定的」。神已不斷地【差遣祂的僕人眾先知】(耶25:4)來宣告這個日子,先知耶利米也警告了四十年之久(耶19:8),但百姓卻始終【沒有聽從,也沒有側耳而聽。】(耶25:4),因此神就「傾覆了,並不顧惜,使你的仇敵向你誇耀;使你敵人的角也被高舉」。
【錫安民的心哀求主。錫安的城牆啊,願你流淚如河,晝夜不息;願你眼中的瞳人淚流不止。夜間,每逢交更的時候要起來呼喊,在主面前傾心如水。你的孩童在各市口上受餓發昏;你要為他們的性命向主舉手禱告。耶和華啊,求禰觀看!見禰向誰這樣行?婦人豈可吃自己所生育手裡所搖弄的嬰孩嗎?祭司和先知豈可在主的聖所中被殺戮嗎?少年人和老年人都在街上躺卧;我的處女和壯丁都倒在刀下;禰發怒的日子殺死他們。禰殺了,並不顧惜。禰招聚四圍驚嚇我的,像在大會的日子招聚人一樣。耶和華髮怒的日子,無人逃脫,無人存留。我所搖弄所養育的嬰孩,仇敵都殺凈了。】這裡耶利米為聖城慘狀向神哀求,這也是他呼籲錫安向神哀求。「錫安民的心」,代表錫安的全體余民。「錫安的城牆」,本是百姓所倚仗的保障,現在不但不能提供保護,反而無助地「流淚如河,晝夜不息」。「夜間,每逢交更的時候」,當時以色列的一夜分為三更,每更四個小時(士7:19)。錫安的百姓晚上每隔四小時就向神哀求,「在主面前傾心如水」,表明禱告的迫切和真誠,將內心的傷悲傾倒在神面前。「你的孩童在各市口上受餓發昏」,是指那些幼小的孩童,因缺食忍飢而虛弱。「你要為他們的性命向主舉手禱告」,就是要為這些孩童向主鄭重懇切禱告。「耶和華啊,求你觀看,見你向誰這樣行」,就是求神觀看神兒女的苦難。而在耶路撒冷被圍、糧食斷絕時,竟然有母親「吃自己所生育手裡所搖弄的嬰孩」,祭司和先知在聖殿被殺,街上屍骸遍地。這樣慘絕人寰的悲劇,受害者並非無辜。因為摩西早就預言,這是背棄聖約必有的結果(申28:53)。先知耶利米也不斷警告,神【必使他們在圍困窘迫之中,就是仇敵和尋索其命的人窘迫他們的時候,各人吃自己兒女的肉和朋友的肉。】(耶19:9)但是無論眾先知怎樣苦勸,也無法阻止悖逆的百姓。「耶和華髮怒的日子,無人逃脫,無人存留」,就是神在所定的日子殺了他們,毫無顧惜。「禰招聚四圍驚嚇我的,像在大會的日子招聚人一樣」,前來圍困耶路撒冷的敵軍,就像過去前來聚集守節的朝聖者一樣,但這是神所招聚的。「我所搖弄所養育的嬰孩,仇敵都殺凈了」,是指城內年幼的下一代,都被敵人殺凈了。而神「發怒的日子」到了,是百姓長期背棄聖約的結果。但是,無論百姓怎樣頑梗悖逆、罪有應得,他們都可以「為他們的性命向主舉手禱告」,盼望得到神的憐憫。但耶利米知道神所懲罰的,乃是猶大人的罪孽,是他們沈陷在罪惡中不肯回頭,才招致神發怒。為此,願我們今天都要常常來到神的面前,求神光照我們,使我們看到自己的罪,並且要真心認罪悔改,還要敬畏神遠離罪惡,這樣我們就不會招致神發怒!阿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