倍可親

<耶52: 1-34>

作者:霞步思  於 2023-4-25 05:57 發表於 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--貝殼村

作者分類:聖經分享|通用分類:信仰見證

【耶52: 1-34】【西底家登基的時候年二十一歲,在耶路撒冷作王十一年。他母親名叫哈慕她,是立拿人耶利米的女兒……。】在耶利米書第五十二章,也是最後一章中,因耶利米書第五十一章最後一節說:【耶利米的話到此為止。】因此耶利米書最後一章是歷史性的附錄,也是在神對列國的預言之後,作為全書的附錄。在本章中論到西底家被擄和耶城及聖殿被毀的經過,也是耶路撒冷城陷落的史事。這裡的經文說:【西底家登基的時候年二十一歲,在耶路撒冷作王十一年。他母親名叫哈慕她,是立拿人耶利米的女兒。西底家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,是照約雅敬一切所行的。因此耶和華的怒氣在耶路撒冷和猶大發作,以致將人民從自己的面前趕出…。】本章的內容與王下24:18-25:30基本相同、但更加詳細,為要證明耶利米關於猶大覆滅的預言在歷史上得到完全的應驗。也可作為對那些悖逆不順服神、受罪惡誘惑之人的警誡,讓讀經的人能由前車之鑒,謙卑尋求神、聽從神的話。西底家是猶大國的最後一位君王,他「作王十一年」,西底家與約雅敬同父異母(23:36)。這裡「立拿人耶利米」,不是先知耶利米。因「西底家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」,包括不肯在神的話語面前自卑(代下36:12)、違背誓言反叛巴比倫(代下36:13),這就是【強項硬心,不歸服耶和華以色列的神】(代下36:13),想努力擺脫神的管教。「因此耶和華的怒氣在耶路撒冷和猶大發作,以致將人民從自己的面前趕出」,使猶大國破家亡。【西底家背叛巴比倫王。他作王第九年十月初十日,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率領全軍來攻擊耶路撒冷,對城安營,四圍築壘攻城。於是城被圍困直到西底家王十一年。】西底家「作王第九年十月初十日」,大約是主前588年,巴比倫第三次進攻耶路撒冷,圍城持續了一年半。埃及法老合弗拉曾經來援,讓巴比倫軍隊暫停攻城(37:5),但埃及很快撤軍,巴比倫軍隊繼續攻城(37:7-10),「直到西底家王十一年」。「西底家背叛巴比倫王」,並不能帶來國家的獨立,因為神的管教早已命定(25:8-14)。神的百姓離棄了神,神就使用巴比倫作為管教百姓的器皿,百姓就應該順服神的管教,認罪悔改,等待七十年後的復興(25:12)。但西底家卻不肯順服神,想努力擺脫神的管教(25:8-14),結果導致巴比倫徹底摧毀了耶路撒冷和聖殿。

【四月初九日,城裡有大飢荒,甚至百姓都沒有糧食。城被攻破,一切兵丁就在夜間從靠近王園兩城中間的門,出城逃跑;迦勒底人正在四圍攻城。他們就往亞拉巴逃去。迦勒底的軍隊追趕西底家王,在耶利哥的平原追上他。他的全軍都離開他四散了。迦勒底人就拿住王,帶他到哈馬地的利比拉巴比倫王那裡;巴比倫王便審判他。巴比倫王在西底家眼前殺了他的眾子,又在利比拉殺了猶大的一切首領,並且剜了西底家的眼睛,用銅鏈鎖著他,帶到巴比倫去,將他囚在監里,直到他死的日子。】「兩城中間的門」,位於耶路撒冷城東南。「亞拉巴」就是約旦河谷。巴比倫軍隊於午夜破城,西底家就從南面的壕溝逃走(結12:12),打算在耶利哥附近的約旦河渡口過河,逃往河東的盟友摩押或亞捫(27:3)。但他卻沒能逃過神的追討,巴比倫人在距離渡口只剩下幾公里的耶利哥平原抓住了他。先知耶利米已經多次預言西底家必被巴比倫王所擒(32:4等),先知以西結也曾預言西底家將被帶到巴比倫,但卻看不見那地(結12:13)。先知耶利米被西底家囚禁之後,神還借著耶利米賜下了復興(33:1-26)的應許。在眾多的迴轉機會面前,西底家卻選擇聽而不聞、拒絕順服,結果「巴比倫王在西底家眼前殺了他的眾子,又在利比拉殺了猶大的一切首領,並且剜了西底家的眼睛,用銅鏈鎖著他,帶到巴比倫去,將他囚在監里,直到他死的日子」。西底家落到如此悲慘的結局,完全是咎由自取。

【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十九年五月初十日,在巴比倫王面前侍立的護衛長尼布撒拉旦進入耶路撒冷,用火焚燒耶和華的殿和王宮,又焚燒耶路撒冷的房屋,就是各大戶家的房屋。跟從護衛長迦勒底的全軍就拆毀耶路撒冷四圍的城牆。那時護衛長尼布撒拉旦將民中最窮的和城裡所剩下的百姓,並已經投降巴比倫王的人,以及大眾所剩下的人,都擄去了。但護衛長尼布撒拉旦留下些民中最窮的,使他們修理葡萄園,耕種田地。】「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十九年五月初十日」,這表明猶大已經亡國、大衛王朝已經結束了,所以歷史事件的年份也不能再按猶大王的執政年數來記錄。在「巴比倫王面前侍立的護衛長尼布撒拉旦進入耶路撒冷」后,就「用火焚燒耶和華的殿和王宮,又焚燒耶路撒冷的房屋」。在此之前,百姓已經把聖殿變成了敬拜偶像的污穢場所(結8:3-5),還在城中各家敬拜偶像(結8:10-11),神的榮耀早已離開徒有虛名的聖殿和聖城,所以巴比倫軍隊燒毀的只是物質的外殼。巴比倫軍隊前兩次攻打耶路撒冷,並沒有大肆破壞,百姓還可以繼續在耶路撒冷居住。但由於百姓毫無順服悔改之意,所以神宣告【要以忿怒行事,我眼必不顧惜,也不可憐他們。】(結8:18)所以第三次才允許巴比倫人「用火焚燒耶和華的殿和王宮,又焚燒耶路撒冷的房屋」,並且「拆毀耶路撒冷四圍的城牆」。耶路撒冷的城牆從此荒廢了一百四十多年,直到尼希米帶領回歸的百姓重建城牆(尼2:17)。

【耶和華殿的銅柱並殿內的盆座和銅海,迦勒底人都打碎了,將那銅運到巴比倫去了,又帶去鍋、鏟子、蠟剪、盤子、調羹,並所用的一切銅器、杯、火鼎、碗、盆、燈台、調羹、爵,無論金的銀的,護衛長也都帶去了。所羅門為耶和華殿所造的兩根銅柱、一個銅海,並座下的十二隻銅牛,這一切的銅多得無法可稱。這一根柱子高十八肘,厚四指,是空的,圍十二肘。柱上有銅頂,高五肘;銅頂的周圍有網子和石榴,都是銅的。那一根柱子照此一樣,也有石榴。柱子四面有九十六個石榴,在網子周圍,共有一百石榴。】這裡所列出的聖殿裝飾和器具,而對金、銀器皿的記錄只是一筆帶過,卻詳細列出銅器皿的清單,甚至「多得無法可稱」。銅代表審判,神把這一大堆被擄的銅擺在這裡,神的審判也一直隨著祂的子民,神的鑒察沒有離開他們。神讓百姓被擄到巴比倫,但當所羅巴伯從巴比倫歸回的時候,聖經就把金、銀器皿的清單擺出來(拉1:9-11)。【護衛長拿住大祭司西萊雅、副祭司西番亞,和三個把門的,又從城中拿住一個管理兵丁的官(或譯:太監),並在城裡所遇常見王面的七個人和檢點國民軍長的書記,以及城裡所遇見的國民六十個人。護衛長尼布撒拉旦將這些人帶到利比拉的巴比倫王那裡。巴比倫王就把他們擊殺在哈馬地的利比拉。這樣,猶大人被擄去離開本地。尼布甲尼撒所擄的民數記在下面:在他第七年擄去猶大人三千零二十三名;尼布甲尼撒十八年從耶路撒冷擄去八百三十二人;尼布甲尼撒二十三年,護衛長尼布撒拉旦擄去猶大人七百四十五名;共有四千六百人。】護衛長所抓住的並不是猶大平民百姓,而是躲在城裡的祭司西萊雅、副祭司西番亞,以及官員和士兵,他把這些人帶到幾百公裡外巴比倫遠征軍的總部「利比拉」,交給巴比倫王來審訊和處置。尼布甲尼撒元年,尼布甲尼撒王第一次攻擊耶路撒冷,約雅敬王和部分聖殿器皿被擄(代下36:6-7)。
尼布甲尼撒七年,尼布甲尼撒王第二次攻擊耶路撒冷,「擄去猶大人三千零二十三名」。尼布甲尼撒十八年,尼布甲尼撒王第三次攻擊耶路撒冷,「擄去八百三十二人」。尼布甲尼撒十九年,耶路撒冷被攻陷、聖殿被毀,剩下的百姓大都被擄。尼布甲尼撒二十三年,「擄去猶大人七百四十五名」。本書記載尼布甲尼撒「第七年擄去猶大人三千零二十三名」,王下24:14記載尼布甲尼撒八年有一萬人被擄,可能本書只計算成年男性的數目、或是經過長途跋涉到達巴比倫后的倖存人數。這樣「猶大人被擄去離開本地」,神借著巴比倫,給猶大國的歷史,畫上了終止點。

【猶大王約雅斤被擄后三十七年,巴比倫王以未米羅達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,使猶大王約雅斤抬頭,提他出監,又對他說恩言,使他的位高過與他一同在巴比倫眾王的位,給他脫了囚服。他終身在巴比倫王面前吃飯。巴比倫王賜他所需用的食物,日日賜他一份,終身是這樣,直到他死的日子。】「猶大王約雅斤被擄后三十七年」,這一年尼布甲尼撒去世,他兒子「以未米羅達」繼位后,就善待約雅斤。【約雅斤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,效法他父親一切所行的】(王下24:9),但卻被神抬舉。因為此時,第一次被擄已經過了44年,先知耶利米所預言的【為巴比倫所定的七十年】(29:10),已經剩下不到一半時間。不肯順服管教、逃亡埃及的百姓滅亡了(44:27),而順服管教、被擄巴比倫的百姓,卻看到大衛的後裔約雅斤被巴比倫王抬舉。這是神在啟示拆毀的結束和建立的開始,這也是神一再應許的:當神的兒女經歷了神的管教后,神將會使他們得到復興和更新。而耶利米書就以這段歷史性的陳述落下了帷幕。今天我們研讀完耶利米書,但願我們都要從中看到,悖逆神的人所要付的代價是多麼的沉重,並要從以色列的史實中得著教訓。我們更要像耶利米那樣,一生忠心事奉神,大膽無畏地單單傳講神的信息,不懼怕人,而是要敬畏神!阿們!

高興

感動

同情

搞笑

難過

拍磚

支持

鮮花

評論 (0 個評論)

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

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| 註冊

關於本站 | 隱私權政策 | 免責條款 | 版權聲明 | 聯絡我們

Copyright © 2001-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:倍可親 (http://big5.backchina.com) All Rights Reserved.

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! X3.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! 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+8, 2025-8-6 02:24

返回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