倍可親

<徒23: 1-35>

作者:霞步思  於 2023-2-27 05:23 發表於 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--貝殼村

作者分類:聖經分享|通用分類:信仰見證

【徒23: 1-35】【保羅定睛看著公會的人,說:『弟兄們,我在神面前行事為人都是憑著良心,直到今日』……。】在使徒行傳第二十三章中記載了,千夫長為了要知道猶太人控告保羅的實情,便吩咐祭司長和全公會的人聚集,將保羅帶來站在他們面前。於是【保羅定睛看著公會的人,說:『弟兄們,我在神面前行事為人都是憑著良心,直到今日。『大祭司亞拿尼亞就吩咐旁邊站著的人打他的嘴。保羅對他說:『你這粉飾的牆,神要打你!你坐堂為的是按律法審問我,你竟違背律法,吩咐人打我嗎?』站在旁邊的人說:『你辱罵神的大祭司嗎?』保羅說:『弟兄們,我不曉得他是大祭司;經上記著說:「不可毀謗你百姓的官長。』】保羅明知在場的都是公會的人,他卻不說【諸位父兄】(22:1),而是稱他們為「弟兄們」,表明自己與他們在神面前是平等的。因保羅「在神面前行事為人都是憑著良心」,所以他才能在公會面前坦然分訴。「大祭司亞拿尼亞就吩咐旁邊站著的人打他的嘴」,「亞拿尼亞」於主后47至58年間作大祭司,他是一個粗暴傲慢、貪婪成性的政客,雖然有許多擁護者,但有許多法利賽人認為他不配擔任「神的大祭司」。律法規定【你們施行審判,不可行不義。】(利19:15)大祭司亞拿尼亞還沒審訊,就吩咐人「打他的嘴」,這是公然「違背律法」。身為大祭司,亞拿尼亞知法犯法,所以保羅斥責他是「粉飾的牆,神要打你!」保羅說「神要打你」,這是奉神之名宣告審判,亞拿尼亞果然於九年後被奮銳黨所殺。「你辱罵神的大祭司嗎?」猶太人認為,凡毀謗大祭司的便犯了對神不敬虔的罪,所以故意辱罵大祭司乃是一項很嚴重的過犯。「我不曉得他是大祭司」,保羅確實不認識現任大祭司,但他已經「定睛看著公會的人」,知道在場的都是「百姓的官長」。「不可毀謗你百姓的官長」,引自出埃及記22:28,保羅在這樣的場合引用此節聖經,一面表明他尊重律法,一面顯明對方不配作百姓的官長。【保羅看出大眾一半是撒都該人,一半是法利賽人,就在公會中大聲說:『弟兄們,我是法利賽人,也是法利賽人的子孫。我現在受審問,是為盼望死人復活。』說了這話,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就爭論起來,會眾分為兩黨。因為撒都該人說,沒有復活,也沒有天使和鬼魂;法利賽人卻說,兩樣都有。於是大大地喧嚷起來。有幾個法利賽黨的文士站起來爭辯說:『我們看不出這人有什麼惡處,倘若有鬼魂或是天使對他說過話,怎麼樣呢?』那時大起爭吵,千夫長恐怕保羅被他們扯碎了,就吩咐兵丁下去,把他從眾人當中搶出來,帶進營樓去。】猶太公會的成員主要分為「撒都該人」和「法利賽人」兩派,他們在政治及宗教上都有很大的分歧。「法利賽人」是解釋律法的權威,掌控會堂,得到大多數猶太人的擁護,但並無政治權力。他們嚴格遵守摩西五經和口傳律法,相信靈魂不朽和復活。「撒都該人」大都是貴族和祭司,掌控聖殿和政治事務。他們只承認摩西五經,藐視口傳律法,不相信靈魂不滅、復活、天使和聖靈。「我是法利賽人」,保羅因受過嚴緊的律法教育,而成為法利賽人之一員。「我現在受審問,是為盼望死人復活」。保羅的話使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爭論起來,甚至「是大大地喧嚷起來。有幾個法利賽黨的文士站起來爭辯說:'我們看不出這人有什麼惡處,倘若有鬼魂或是天使對他說過話,怎麼樣呢?'」這幾個法利賽人認為,如果保羅以為曾有靈或天使向他說話,這事本身並無不妥。那時「千夫長恐怕保羅被他們扯碎了,就吩咐兵丁下去,把他從眾人當中搶出來,帶進營樓去」。當時的情形可能是,保羅被雙方推拉、撕扯非常危險。

【當夜,主站在保羅旁邊,說:『放心吧!你怎樣在耶路撒冷為我作見證,也必怎樣在羅馬為我作見證。』】此時,主沒有差天使(12:7-19)或用地震(16:25–27)打開監門,而是親自「站在保羅旁邊」,對他說:「放心吧!你怎樣在耶路撒冷為我作見證,也必怎樣在羅馬為我作見證」。表明一切都在主的計劃中,主的手會引導保羅到羅馬。這裡主既未譴責保羅不該來耶路撒冷,也未指責他言語不當,反而讚賞他在耶路撒冷忠心作見證,因為保羅無論是在公會面前受審,還是在君王面前受審,他都不是在為自己申辯,而是為主作見證。【到了天亮,猶太人同謀起誓,說:『若不先殺保羅就不吃不喝。』這樣同心起誓的有四十多人。他們來見祭司長和長老,說:『我們已經起了一個大誓,若不先殺保羅就不吃什麼。現在你們和公會要知會千夫長,叫他帶下保羅到你們這裡來,假作要詳細查考他的事;我們已經預備好了,不等他來到跟前就殺他。』】「猶太人同謀起誓」,這是指公會以外的急進猶太主義者。「起誓」意即必定照著誓言而行,如果背誓,願受咒詛。「若不先殺保羅就不吃不喝」,這些人認為保羅離經叛道,非殺之不可。「他們來見祭司長和長老」,他們大多數屬撒都該人,那些在公會裡公開同情保羅的法利賽人可能不包括在內。【保羅的外甥聽見他們設下埋伏,就來到營樓里告訴保羅。保羅請一個百夫長來,說:『你領這少年人去見千夫長,他有事告訴他。』於是把他領去見千夫長,說:『被囚的保羅請我到他那裡,求我領這少年人來見你;他有事告訴你。』千夫長就拉著他的手,走到一旁,私下問他說:『你有什麼事告訴我呢?』他說:『猶太人已經約定,要求你明天帶下保羅到公會裡去,假作要詳細查問他的事。你切不要隨從他們;因為他們有四十多人埋伏,已經起誓說,若不先殺保羅就不吃不喝。現在預備好了,只等你應允。』於是千夫長打發少年人走,囑咐他說:『不要告訴人你將這事報給我了。』】「保羅的外甥聽見他們設下埋伏」,「外甥」指親姐妹的兒子,他有機會獲悉暗殺保羅的陰謀,「就來到營樓里告訴保羅」。保羅因擁有羅馬公民的合法權利,而且沒有被定罪,因此有權接見訪客,也有權求見千夫長。保羅沒有將這事告訴百夫長,這是保羅處事聰明的地方,以免此事無端外泄。「千夫長就拉著他的手」,表示親切,因為他已經意識到事態嚴重。羅馬政府最重視的是社會穩定、稅收有保障,所以千夫長最怕耶路撒冷在他管理的期間出亂子。「你切不要隨從他們」,這是保羅外甥的建議,也是神在此危急時刻,賞給這個少年人必要的勇氣和智慧。千夫長心思縝密,囑咐少年人「不要告訴人你將這事報給我了」,他是怕驚動猶太激進分子提前行動。

【千夫長便叫了兩個百夫長來,說:『預備步兵二百,馬兵七十,長槍手二百,今夜亥初往凱撒利亞去;也要預備牲口叫保羅騎上,護送到巡撫腓力斯那裡去。』】千夫長的安排非常謹慎,要確保萬無一失。「預備步兵二百,馬兵七十,長槍手二百」,這支護送部隊共有四百七十人,幾乎是耶路撒冷軍營之半,為著一位無關重大案件的人而調動了如此龐大的兵力,相信一定是出於那萬有之主的手,因為主知道那股瘋狂的兇惡勢力,非殺保羅不可。「今夜亥初往該撒利亞去」,「亥初」是晚上9點。「該撒利亞」,是羅馬巡撫駐節的地方,離耶路撒冷約有九十多公里。「巡撫腓力斯」,原來是羅馬皇帝克勞第母親的奴隸,因為哥哥被皇帝倚重,得以擔任猶太巡撫,為人殘暴貪財。「也要預備牲口叫保羅騎上」,千夫長對保羅的優遇,乃因他是羅馬人。任何羅馬籍的公民若因自己的疏忽而遇害,便須負起嚴重的後果。【千夫長又寫了文書,大略說:『克勞第呂西亞,請巡撫腓力斯大人安。這人被猶太人拿住,將要殺害,我得知他是羅馬人,就帶兵丁下去救他出來。因要知道他們告他的緣故,我就帶他下到他們的公會去,便查知他被告是因他們律法的辯論,並沒有什麼該死該綁的罪名。後來有人把要害他的計謀告訴我,我就立時解他到你那裡去,又吩咐告他的人在你面前告他。(有古卷加:願你平安!)』】「千夫長又寫了文書」,「文書」指公函。當時一般公函的開頭格式,先列出寫信人、收信人和問候語。「克勞第」是千夫長成為公民時取的羅馬名字,「呂西亞」是他原來的希臘名字,表明他來自希臘語地區。「我得知他是羅馬人,就帶兵丁下去救他出來」,這是千夫長為著討好羅馬當局,其實他是在準備動手拷問保羅時才知道他是羅馬人(22:25-29)。千夫長看到公會「大起爭吵」,就知道他們對保羅的指控不實(29節),所以說「他被告是因他們律法的辯論,並沒有什麼該死該綁的罪名」。

【於是,兵丁照所吩咐他們的,將保羅夜裡帶到安提帕底。第二天,讓馬兵護送,他們就回營樓去。馬兵來到凱撒利亞,把文書呈給巡撫,便叫保羅站在他面前。巡撫看了文書,問保羅是哪省的人,既曉得他是基利家人,就說:『等告你的人來到,我要細聽你的事』;便吩咐人把他看守在希律的衙門裡。】「安提帕底」,位於猶大與撒馬利亞的邊界,離耶路撒冷約60公里。從耶路撒冷到安提帕底,居民大都是猶太人,最有可能被伏擊。從安提帕底到凱撒利亞是平原地帶,居民大多為外邦人,相對比較安全,不需要有那麼多兵力,所以「讓馬兵護送」,這樣也會更快。「凱撒利亞」是羅馬管轄撒馬利亞與猶太地的總部,離安提帕底約50公里。巡撫腓力斯「問保羅是哪省的人」,這是要查明保羅是否在他的司法許可權之內,因為按當時的羅馬法律,犯人雖然通常在犯事的省分受審,但也有可能被解返原居的省分受審。「既曉得他是基利家人」,「基利家」在當時歸巡撫腓力斯管轄,故保羅的案件由他負責審訊。「我要細聽你的事」,「細聽」即仔細審訊。「便吩咐人把他看守在希律的衙門裡」,「希律的衙門」,原是大希律在該撒利亞為他自己所建的宮殿,被羅馬政府改用作巡撫的官式總部。腓力斯沒有把保羅囚在一般的監獄中,而將他看守在官邸里,這是相當寬大的處理。因此在保羅被送往凱撒利亞的整個過程中,是主一路保守他。由此也讓我們看到,當神的時候沒到,沒有人能傷害保羅。這對我們今天服事主的人,也是一個安慰和鼓勵。為此,願我們今天都要效法保羅,忠心地完成神給我們的託付,並要記住神是我們隨時的幫助和倚靠!阿們!

高興

感動

同情

搞笑

難過

拍磚

支持

鮮花

評論 (0 個評論)

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

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| 註冊

關於本站 | 隱私權政策 | 免責條款 | 版權聲明 | 聯絡我們

Copyright © 2001-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:倍可親 (http://big5.backchina.com) All Rights Reserved.

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! X3.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! 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+8, 2025-7-23 11:45

返回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