倍可親

<徒20: 1-38>

作者:霞步思  於 2023-2-17 06:46 發表於 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--貝殼村

作者分類:聖經分享|通用分類:信仰見證

【徒20: 1-38】【亂定之後,保羅請門徒來,勸勉他們,就辭別起行,往馬其頓去……。】在使徒行傳第二十章中記載了,在以弗所銀匠底米丟引起的【亂定之後,保羅請門徒來,勸勉他們,就辭別起行,往馬其頓去。走遍了那一帶地方,用許多話勸勉門徒(或譯:眾人),然後來到希臘。在那裡住了三個月,將要坐船往敘利亞去,猶太人設計要害他,他就定意從馬其頓回去。同他到亞細亞去的,有庇哩亞人畢羅斯的兒子所巴特,帖撒羅尼迦人亞里達古和西公都,還有特庇人該猶,並提摩太,又有亞細亞人推基古和特羅非摩。這些人先走,在特羅亞等候我們。過了除酵的日子,我們從腓立比開船,五天到了特羅亞,和他們相會,在那裡住了七天。】保羅原已定意去耶路撒冷之前,先經過馬其頓、亞該亞(19:21),因為馬其頓眾教會有負擔捐助耶路撒冷教會(林后8:1-2),同時他對哥林多教會的光景非常關切。這「那一帶地方」,是指馬其頓境內的腓立比、帖撒羅尼迦和庇哩亞等地。「希臘」即指亞該亞省,哥林多為其首府。保羅在哥林多住了三個月,可能是冬天航運停止。他原來的計劃,可能是過了冬天就從哥林多東面的堅革哩港直接「坐船往敘利亞去」,先回安提阿教會報告,然後再去耶路撒冷。此時有許多猶太人坐船去耶路撒冷守逾越節,可能有人謀劃在船上把保羅推下海。但聖靈不允許這個計劃得逞,就讓保羅改變了計劃,讓一部分同工坐船前往「特羅亞」等候,自己先到馬其頓,等過了逾越節,再從腓立比坐船前往特羅亞會合。與保羅一起去亞細亞的這些人,可能是馬其頓各教會的代表,要把外邦教會的愛心捐獻護送到耶路撒冷(林前16:3-5)。保羅極力避免自己攜帶捐資,以免給魔鬼留破口。「特庇人該猶」,可能就是【馬其頓人該猶】(19:29),他可能是馬其頓人,但住在小亞細亞的特庇。在《使徒行傳》中,「我們」最後一次出現在16:17,現在再度出現在,可能是本書的作者路加再度與保羅會合,加入了他的旅程。從此路加一直與保羅同行,陪他同往羅馬(28:14),直到保羅最後殉道(提后4:11)。「過了除酵的日子」,指過了逾越節,避開擁往耶路撒冷守節的猶太人。「五天到了特羅亞」,從腓立比坐船到特羅亞,當時一般只需兩天的時間(16:11),這裡沒有解釋延遲的原因,可能是因逆風的影響,致使船隻行駛緩慢。「在那裡住了七天」,從下面所記載的事來看,保羅似乎是刻意在那裡住了七天,以便參加當地在主日的聚會。

【七日的第一日,我們聚會擘餅的時候,保羅因為要次日起行,就與他們講論,直講到半夜。我們聚會的那座樓上,有好些燈燭。有一個少年人,名叫猶推古,坐在窗台上,睏倦沉睡。保羅講了多時,少年人睡熟了,就從三層樓上掉下去;扶起他來,已經死了。保羅下去,伏在他身上,抱著他,說:『你們不要發慌,他的靈魂還在身上。』保羅又上去,擘餅,吃了,談論許久,直到天亮,這才走了。有人把那童子活活地領來,得的安慰不少。】「七日的第一日」指星期天。初期教會的門徒白天都必須工作,晚上才能參加聚會,所以聚會常常在晚上進行。因為保羅牽掛教會,這次見面可能是最後一次了,又因為保羅要次日起行,他為要堅固餵養當地的信徒,於是傳講福音「直講到半夜」。初期教會的聚會常常在一座房子的「樓上」,因為古代樓房裡最大的房間都位於頂層,下層的房間都會被承重牆分割成小房間。「猶推古」這位少年人可能白天忙碌了一天,現在已經很累了,樓上又「有好些燈燭」,以及悶熱的屋子,使少年猶推古睏倦沉睡,而且他是坐在窗台上睡著了,所以「就從三層樓上掉下去」。「已經死了」這是作者醫生路加說的。保羅「下去伏在他身上,抱著他」,並且說:「他的靈魂還在身上」,表示他實際上還沒死,也說明保羅能像先知以利亞(王上17:21)和以利沙(王下4:34)一樣施行神跡。而教會的聚會的信徒都對聖靈的大能和使徒的權柄很有信心。所以他們「擘餅,吃了,談論許久,直到天亮,這才走了」。保羅雖然走了,猶推古卻復活了 「有人把那童子活活地領來」,使他們「得的安慰不少」,從此他們知道雖然不再有保羅,但卻永遠有基督。聖靈所帶領的宣教,不是讓人跟隨使徒,而是讓人得著基督。【我們先上船,開往亞朔去,意思要在那裡接保羅;因為他是這樣安排的,他自己打算要步行。他既在亞朔與我們相會,我們就接他上船,來到米推利尼。從那裡開船,次日到了基阿的對面;又次日,在撒摩靠岸;又次日,來到米利都。乃因保羅早已定意越過以弗所,免得在亞細亞耽延,他急忙前走,巴不得趕五旬節能到耶路撒冷。】「開往亞朔去」,「亞朔」是在特羅亞地岬的南面,坐船需繞過地岬。「他自己打算要步行」,從特羅亞步行到亞朔,約有三十公里,保羅特意「這樣安排」,也許是需要一天單獨的時間與神交通。因為聖靈已經在一路上向他指示,前面將有極大的危險在等候他,所以他需要與主有深入的交通,才能行完當行的路程。「他既在亞朔與我們相會,我們就接他上船,來到米推利尼。從那裡開船,次日到了基阿的對面;又次日,在撒摩靠岸;又次日,來到米利都」。這是保羅一路沿著愛琴海東岸南下航行的路線。「保羅早已定意越過以弗所,免得在亞細亞耽延」,是指他上了一條不在以弗所停靠的船。兩年前保羅在以弗所傳道時,曾引起極大的擾亂(19:23-34),他若此時出現,可能會被人纏上、難以脫身,無法在五旬節前趕到耶路撒冷。

【保羅從米利都打發人往以弗所去,請教會的長老來。他們來了,保羅就說:『你們知道,自從我到亞細亞的日子以來,在你們中間始終為人如何,服事主,凡事謙卑,眼中流淚,又因猶太人的謀害,經歷試煉。你們也知道,凡與你們有益的,我沒有一樣避諱不說的,或在眾人面前,或在各人家裡,我都教導你們;又對猶太人和希臘人證明當向神悔改,信靠我主耶穌基督。】保羅知道此去耶路撒冷麵臨危險,所以爭取最後的機會向以弗所「教會的長老」做最後的勸誡。這是保羅的臨別贈言,也是《使徒行傳》中惟一一段專向教會長的勉勵。保羅首先把自己的事奉作為長老的榜樣,因他「為人如何」,乃是有目共睹的,是長老同工們所共同「知道」的。「服事主,凡事謙卑」,指保羅服事主是以僕人的樣式,存著謙卑的心。  「眼中流淚」表露出保羅對信徒的關愛。「經歷試煉」表明保羅雖然被猶太人多次逼迫,卻沒有放棄主交託他的使命。「凡與你們有益的,我沒有一樣避諱不說的」,保羅雖然「凡事謙卑」,但不是畏縮,他對所該傳講的道,毫無顧慮與保留,「或在眾人面前,或在各人家裡」,他都用真道教導他們。「對猶太人和希臘人」是指他宣教,沒有種族、文化歧視和偏見。「證明當向神悔改,信靠我主耶穌基督」,他所傳講的全備福音,就是「向神悔改」,並且「信靠我主耶穌基督」。人若真心悔改歸向神,就必信靠耶穌基督。【現在我往耶路撒冷去,心甚迫切(原文是心被捆綁),不知道在那裡要遇見什麼事;但知道聖靈在各城裡向我指證,說有捆鎖與患難等待我。我卻不以性命為念,也不看為寶貴,只要行完我的路程,成就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,證明神恩惠的福音。】「現在我往耶路撒冷去,心甚迫切」,是指他被聖靈催迫要往耶路撒冷去,而他「不知道在那裡要遇見什麼事」。但聖靈已經在各城向他「指證」,前面「有捆鎖與患難等待」他,他卻仍然「不以性命為念,也不看為寶貴,只要行完我的路程」。因為保羅「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」,就是向猶太人和外邦人傳福音,這也是每個信徒所領受的職事。「神恩惠的福音」,就是「神國的道」。福音不只是讓人得著平安喜樂和永生,更要領得救的人進入神國,服在神的權柄管理之下。

【我素常在你們中間來往,傳講神國的道;如今我曉得,你們以後都不得再見我的面了。所以我今日向你們證明,你們中間無論何人死亡,罪不在我身上(原文是我於眾人的血是潔凈的)。因為神的旨意,我並沒有一樣避諱不傳給你們的。】「如今我曉得,你們以後都不得再見我的面了」,這話指明保羅估計與以弗所的長老們沒有機會再見了,他到耶路撒冷以後,果然就被逮捕,輾轉送往羅馬,雖然曾獲短暫釋放,但還沒有回到以弗所,就再次被捕殉道。「你們中間無論何人死亡,罪不在我身上」,這是「因為神的旨意」,保羅「並沒有一樣避諱不傳給」了他們,也就是說,保羅已經把神的旨意原原本本地轉達了。【聖靈立你們作全群的監督,你們就當為自己謹慎,也為全群謹慎,牧養神的教會,就是祂用自己血所買來的(或譯:救贖的)。】「聖靈立你們作全群的監督」,表明長老的選立乃是出於聖靈,是使徒在「禁食禱告」(14:23)后,按照聖靈的指示按立的。長老的職責是「作全群的監督」,這並非他們自己的選擇,而是聖靈的託付。因此長老必須首先「為自己謹慎」,然後才能「為全群謹慎」,首先自己接受神的牧養,然後才能「牧養神的教會」。「神的教會,就是祂用自己血所買來的」,這句話指明了教會的定義:教會是主用寶血贖買的。【我知道,我去之後必有凶暴的豺狼進入你們中間,不愛惜羊群。就是你們中間,也必有人起來說悖謬的話,要引誘門徒跟從他們。所以你們應當警醒,記念我三年之久晝夜不住地流淚、勸戒你們各人。】保羅在此告訴長老教會即將面臨的危機,就是仇敵會從外面和裡面攻擊神的教會。外來的假教師:「必有凶暴的豺狼進入你們中間,不愛惜羊群」,任何歪曲、增添、減少或離棄真理的,都是假師傅。假教師和假牧人都是「凶暴的豺狼」。裡面的背道者:「必有人起來說悖謬的話,要引誘門徒跟從他們」。後來以弗所教會果然面臨異端的攻擊(提前1:3)。教會最大的危險不是逼迫,而是異端。逼迫只會潔凈教會、使信徒靈命復興,異端卻會敗壞教會。但長老若牢記使徒的「勸誡」,「警醒」監督,教會就可以在防範異端的過程中變得更加老練。這裡「晝夜不住地流淚」,是一句概括性的講法,不可按字句解作廿四小時不停地流淚。

【如今我把你們交託神和祂恩惠的道;這道能建立你們,叫你們和一切成聖的人同得基業。】是保羅現在的交託。教會是「神的教會」,神是教會唯一的倚靠。因此保羅雖然知道教會必有內憂外患,但卻放心地把長老們「交託神和祂恩惠的道」。眾長老必須遵行這道,才能被神的話語「建立」,並且「和一切成聖的人同得基業」,【豐豐富富地得以進入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永遠的國。】(彼后1:11)【我未曾貪圖一個人的金、銀、衣服。我這兩隻手常供給我和同人的需用,這是你們自己知道的。我凡事給你們作榜樣,叫你們知道應當這樣勞苦,扶助軟弱的人,又當記念主耶穌的話,說:』施比受更為有福。『】這裡保羅把自己的舍己之愛,作為長老的榜樣,這也是今天每一個事奉神的人都當效法的。「金、銀、衣服」是當時人的主要財富。但保羅說:「我這兩隻手常供給我和同人的需用」,保羅在物質生活上謹慎自己,不但不給撒但留下破口,而且甘心作一個供應別人的人。因此長老在物質生活上不應該給撒但留下任何破口,不但不能貪圖別人的財物,還要勞苦扶助別人。「施比受更為有福」,這句話在四福音書中沒有記載,可能是保羅用這句話來總結主耶穌「論福」的教訓(太5:1-12),也可能是來自其他使徒的口傳。但無論是物質還是屬靈,這個原則都是真的。【保羅說完了這話,就跪下同眾人禱告。眾人痛哭,抱著保羅的頸項,和他親嘴。叫他們最傷心的,就是他說』以後不能再見我的面『那句話,於是送他上船去了。】以弗所長老與保羅的送別場面,不能不令人動容。這是保羅與教會之間的彼此相愛,因為他們都領受了主的愛。然而信主的人,就算世間不能再見面,將來在天堂會永遠在一起。今天生離死別是人世間最悲痛的事。但願我們都要知道,基督徒與世人不同,因在基督里死了的人,都有復活的盼望!阿們!

高興

感動

同情

搞笑

難過

拍磚

支持

鮮花

評論 (0 個評論)

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

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| 註冊

關於本站 | 隱私權政策 | 免責條款 | 版權聲明 | 聯絡我們

Copyright © 2001-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:倍可親 (http://big5.backchina.com) All Rights Reserved.

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! X3.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! 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+8, 2025-7-24 23:33

返回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