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徒17: 1-34】【保羅和西拉經過暗妃坡里、亞波羅尼亞,來到帖撒羅尼迦,在那裡有猶太人的會堂……。】在使徒行傳第十七章中記載了,【保羅和西拉經過暗妃坡里、亞波羅尼亞,來到帖撒羅尼迦,在那裡有猶太人的會堂。保羅照他素常的規矩進去,一連三個安息日,本著聖經與他們辯論,講解陳明基督必須受害,從死里復活;又說:『我所傳與你們的這位耶穌就是基督。』他們中間有些人聽了勸,就附從保羅和西拉,並有許多虔敬的希臘人,尊貴的婦女也不少。】保羅和西拉身上帶著棍傷(16:33),就從腓立比沿著伊格那提亞大道,經過「暗妃坡里、亞波羅尼亞」,到達馬其頓省的「帖撒羅尼迦 」。此時本書作者路加可能留在腓立比,所以一直到第二十章, 才恢復以「我們」來稱呼保羅的宣教團隊。帖撒羅尼迦是馬其頓最繁榮的城市,這裡有猶太會堂。「保羅照他素常的規矩進去」,這不是說保羅守安息日,而是說他每到一個地方,都會利用猶太人安息日在會堂聚集的機會向他們傳福音。「一連三個安息日,本著聖經與他們辯論」,「本著聖經」指根據舊約聖經。「辯論」就是據理爭論,傳福音時有時候免不了與人辯論。保羅給猶太人傳道的重點,是「講解陳明基督必須受害,從死里復活」,並且「這位耶穌就是基督」。結果「他們中間有些人聽了勸,就附從保羅和西拉,並有許多虔敬的希臘人,尊貴的婦女也不少」。「就附從保羅和西拉」,指附從保羅和西拉所傳的耶穌基督。帖撒羅尼迦信主的包括猶太人和外邦人。「虔敬的希利尼人」,指敬畏神的外邦人。「尊貴的婦女」,可能指當地上層社會人士的妻子。【但那不信的猶太人心裡嫉妒,招聚了些市井匪類,搭夥成群,聳動合城的人闖進耶孫的家,要將保羅、西拉帶到百姓那裡。找不著他們,就把耶孫和幾個弟兄拉到地方官那裡,喊叫說:『那攪亂天下的也到這裡來了,耶孫收留他們。這些人都違背凱撒的命令,說另有一個王耶穌。『眾人和地方官聽見這話,就驚慌了;於是取了耶孫和其餘之人的保狀,就釋放了他們。】「不信的猶太人心裡嫉妒」,是因為保羅使許多外邦人信主。「耶孫」也是那些聽信保羅所傳福音者之中的一人,並且給保羅和西拉提供住宿,他也把家打開作為教會聚會之用,所以當時有幾個弟兄在那裡。
不信的猶太人抓不到保羅和西拉,就抓住耶孫和一些信主的弟兄,把他們帶到「地方官」面前,指控他們是「攪亂天下」,意即密謀推翻該撒政府。「這些人都違背該撒的命令」,據說當時曾有詔令,禁止百姓預言皇位的更迭。「說另有一個王耶穌」,保羅可能在傳講中提到主耶穌還要再來(帖前1:10),那時祂要作王(啟11:15),不信的猶太人就以此為把柄,誣告保羅圖謀推翻羅馬皇帝。雖然眾人和地方官因為這政治罪名而「驚慌」,但帖撒羅尼迦是自由城,地方官既不想惹是生非、也不想得罪本地居民,所以就釋放了「耶孫和其餘之人」,只要求他們寫下「保狀」,就是保證不再收留保羅和西拉。保羅後來對帖撒羅尼迦的門徒說【撒但阻擋了我們】(帖前2:18),可能就是指這件事。
【弟兄們隨即在夜間打發保羅和西拉往庇哩亞去。二人到了,就進入猶太人的會堂。這地方的人賢於帖撒羅尼迦的人,甘心領受這道,天天考查聖經,要曉得這道是與不是。所以他們中間多有相信的,又有希臘尊貴的婦女,男子也不少。】「弟兄們隨即在夜間打發保羅和西拉往庇哩亞去」,「庇哩亞」,是馬其頓省境內的另一座城。「二人到了,就進入猶太人的會堂」,保羅他們不但沒有因為帖撒羅尼迦的逼迫而沮喪,反而一到庇哩亞就直接進入那裡的會堂開始傳道。「這地方的人賢於帖撒羅尼迦的人」,「賢於」意指較為開明,沒有偏見,所以這裡的猶太人對真理的態度更認真,所以他們「熱心領受這道,天天查考聖經,要知道這道是否真實」。人越是認真「查考聖經」,就越能相信主,「所以他們中間多有相信的」。【但帖撒羅尼迦的猶太人知道保羅又在庇哩亞傳神的道,也就往那裡去,聳動攪擾眾人。當時弟兄們便打發保羅往海邊去,西拉和提摩太仍住在庇哩亞。送保羅的人帶他到了雅典,既領了保羅的命,叫西拉和提摩太速速到他這裡來,就回去了。】帖撒羅尼迦不信的猶太人,「知道保羅又在庇哩亞傳神的道,也就往那裡去,聳動攪擾眾人」,這些猶太人重複他們在帖撒羅尼迦對保羅的壓力。「當時弟兄們便打發保羅往海邊去,西拉和提摩太仍住在庇哩亞」。「弟兄們」指庇哩亞的信徒。「往海邊去」,不一定是為著乘船,因為從庇哩亞到雅典的公路也是沿著海邊。表面上是不信的猶太人一路驅趕保羅,實際上聖靈始終在引導著保羅宣教的行程,讓他更快地把福音傳到雅典。「送保羅的人帶他到了雅典,既領了保羅的命,叫西拉和提摩太速速到他這裡來,就回去了」。「雅典」是亞該亞省的重要城市,也是文化、教育和美術的中心,但保羅對這些東西毫無興趣。【保羅在雅典等候他們的時候,看見滿城都是偶像,就心裡著急;於是在會堂里與猶太人和虔敬的人,並每日在市上所遇見的人,辯論。還有伊壁鳩魯和斯多亞兩門的學士,與他爭論。有的說:『這胡言亂語的要說什麼?』有的說:『他似乎是傳說外邦鬼神的。』這話是因保羅傳講耶穌與復活的道。】「保羅在雅典等候他們」時候,他「看見滿城都是偶像,就心裡著急」,是指保羅的心靈被滿城的偶像激動起來,裡面有很沉重的負擔。保羅所到之地,乃是以神的眼光去觀察周遭的人事物,求主也給我們有這樣的眼光。凡是屬於偶像,屬於迷信和邪教的東西,基督徒的心都當憎惡。「於是在會堂里與猶太人和虔敬的人,並每日在市上所遇見的人,辯論」,「虔敬的人」,指歸信猶太教的外邦人。「市上」,是指市民言語論壇所在地。保羅因見滿城偶像,心裡著急,到處與人辯論。「伊壁鳩魯和斯多亞」,是當時希臘最主流的兩大哲學學派,各走極端。「伊壁鳩魯派」傾向物質主義,認為神根本就不存在,即使存在也離世人太遠,無法影響世事。「斯多亞派」,教導人生最高的美德是「自足」,人應該順應理性而活,克己制欲,使自己完全不為情感因素所左右,他們傾向泛神主義。這兩門學士聽到保羅的話,有的認為他胡言亂語,有的認為他傳說外邦鬼神的,這話是因保羅傳講耶穌與復活的道。
【他們就把他帶到亞略巴古,說:『你所講的這新道,我們也可以知道嗎?因為你有些奇怪的事傳到我們耳中,我們願意知道這些事是什麼意思。』(雅典人和住在那裡的客人都不顧別的事,只將新聞說說聽聽。)】雅典人喜歡將新聞說說聽聽,他們初聽到主的道還覺得是「新道」,就出於好奇心想知道更多。他們「把他帶到亞略巴古」,心中只是充滿好奇,因為這些人「都不顧別的事」,「只將新聞說說聽聽」,直到幾個世紀之前,仍有雅典的政治家曾經譴責雅典人喜歡聽聽最近的新聞,而不留心較急切、較重要的事。保羅站在亞略巴古當中,說:『眾位雅典人哪,我看你們凡事很敬畏鬼神。我遊行的時候,觀看你們所敬拜的,遇見一座壇,上面寫著『未識之神』。】保羅在此指出他們雖然不認識神,但內心深處有著一種敬拜神的傾向,怕因疏忽而開罪任何神祇,所以還供奉一個「未識之神」。因此保羅看出雅典最大的悲劇,就是無法認識真神,因此保羅就對這些人說:【你們所不認識而敬拜的,我現在告訴你們。創造宇宙和其中萬物的神,既是天地的主,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,也不用人手服事,好像缺少什麼;自己倒將生命、氣息、萬物,賜給萬人。祂從一本(本:有古卷是血脈)造出萬族的人,住在全地上,並且預先定準他們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,要叫他們尋求神,或者可以揣摩而得,其實祂離我們各人不遠;我們生活、動作、存留,都在乎祂。就如你們作詩的,有人說:「我們也是祂所生的。『】保羅在此用肯定的語氣向他們介紹獨一真神。「既是天地的主,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」,「天地的主」是萬物的創造者和主宰,所以祂不住人手所造的殿,人也不必用雕刻偶像來敬拜祂。「也不用人手服事,好像缺少什麼」,神是自給自足的,無需人的供應。「自己倒將生命、氣息、萬物,賜給萬人」,神是一切生命之源,祂不但豐滿無缺,並且樂意將祂的豐滿賞「賜給萬人」。「祂從一本造出萬族的人」,「一本」指一個先祖,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亞當的後裔(創2:7)。「並且預先定準他們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」,列國的興衰和各族定居的區域,乃出於神預先的「定準」。「要叫他們尋求神,或者可以揣摩而得」,表明神在造人的時候,已經「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裡」(傳3:11),讓人按著神賜的本能去「尋求神」,人也可以揣摩而得。「其實祂離我們各人不遠」,表示神是無所不在的。「我們生活、動作、存留,都在乎祂」,這是就如希臘的詩所說的,「有人說:『我們也是祂所生的』」,這顯示保羅對希臘文學的熟悉。
【我們既是神所生的,就不當以為神的神性像人用手藝、心思所雕刻的金、銀、石。世人矇昧無知的時候,神並不監察,如今卻吩咐各處的人都要悔改。因為祂已經定了日子,要借著祂所設立的人按公義審判天下,並且叫祂從死里復活,給萬人作可信的憑據。』】保羅在此指出,「我們既是神所生的「,讓「就不當以為神的神性像人用手藝、心思所雕刻的金、銀、石」,就是不可用價值不如自己的東西來代表「神的神性」。「世人矇昧無知的時候,神並不監察」,在此之前,神並不計較世人過去的「矇昧無知」,「如今卻吩咐各處的人都要悔改」,賜給他們得救的盼望。但悔改的要求是緊迫的,因為神的憐憫是有期限的,「因為祂已經定了日子,要借著祂所設立的人按公義審判天下」,而且神已經給了萬人一個憑據,就是「叫祂從死里復活」,成為公義的審判必將到來的「可信的憑據」。眾人聽見從死里復活的話,就有譏誚他的;又有人說:『我們再聽你講這個吧!』於是保羅從他們當中出去了。但有幾個人貼近他,信了主,其中有亞略巴古的官丟尼修,並一個婦人,名叫大馬哩,還有別人一同信從。】雅典人可以耐心地聽完新奇的道理,但當他們聽見保羅說到「從死里復活」,並且要求「各處的人都要悔改」的時候,他們的反應是「譏誚他」,就是表示不信。另外一些人說「我們再聽你講這個吧」,這是有禮貌地表示不信。「保羅從他們當中出去了」,他離開了「只將新聞說說聽聽」的雅典人。但他就像一個一路撒種的人,把福音留在了雅典,「但有幾個人貼近他,信了主」,得著了救恩。「亞略巴古的官」,指議會的成員,「丟尼修」後來可能成為了雅典教會的監督。「並一個婦人,名叫大馬哩,還有別人一同信從」。甚願我們今天都要像保羅那樣,主動去向人傳福音,叫他們信耶穌作生命的救主,這樣他們就不必再活在偶像的控制之下,而是因相信主耶穌基督,而成為神的兒女!阿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