倍可親

<徒15: 1-41>

作者:霞步思  於 2023-2-3 06:12 發表於 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--貝殼村

作者分類:聖經分享|通用分類:信仰見證

【徒15: 1-41】【有幾個人從猶太下來,教訓弟兄們說:你們若不按摩西的規條受割禮,不能得救『……。】在使徒行傳第十五章中記載了,當保羅和巴拿巴結束了第一次的佈道行程,回到安提阿教會時,【有幾個人從猶太下來,教訓弟兄們說:』你們若不按摩西的規條受割禮,不能得救。『】「有幾個人從猶太下來」,就是從耶路撒冷來。「若不按摩西的規條受割禮,不能得救」,這樣的教訓,完全違背福音的真理。【保羅、巴拿巴與他們大大地紛爭辯論;眾門徒就定規,叫保羅、巴拿巴和本會中幾個人,為所辯論的,上耶路撒冷去見使徒和長老。】「保羅、巴拿巴與他們大大地紛爭辯論」,因為這是關乎救恩的真理。「上耶路撒冷去見使徒和長老」,並不表示安提阿教會承認耶路撒冷教會的地位較高,因為新約各地方的教會都是獨立自主的,都各有其長老治會,直接向主負責(14:23),而是因為這些人是從那裡來的。「去見使徒和長老」,因為神將新約的真理啟示並託付給「使徒」,所以他們是新約道理教訓的根源,「長老」負有治理耶路撒冷教會的權柄。【於是教會送他們起行。他們經過腓尼基、撒馬利亞,隨處傳說外邦人歸主的事,叫眾弟兄都甚歡喜。】「於是教會送他們起行」,這表示他們此行乃是擔負著教會所託付的任務。保羅和巴拿巴在往耶路撒冷去的時候,「他們經過腓尼基、撒馬利亞,隨處傳說外邦人歸主的事」,結果「叫眾弟兄都甚歡喜」。到了耶路撒冷,教會和使徒並長老都接待他們,他們就述說神同他們所行的一切事。惟有幾個信徒是法利賽教門的人,起來說:』必須給外邦人行割禮,吩咐他們遵守摩西的律法。『】「教會和使徒並長老都接待他們」,這是指耶路撒冷教會為他們召開了一次教會性的聚會,讓他們報告有關在外邦人中工作的一切情形。「他們就述說神同他們所行的一切事」,表明外邦人歸主是神親手的工作。而那些在耶路撒冷教會中信主的「法利賽教門的人」,他們不但自己嚴格遵守摩西的律法,並且熱心推廣。
正當保羅等人在報告的時候,或當他們報告完畢之後,這些人站起來發表反對的意見。他們說:「必須給外邦人行割禮」,表示行割禮是指得救的先決條件。【使徒和長老聚會商議這事;辯論已經多了,彼得就起來,說:『諸位弟兄,你們知道神早已在你們中間揀選了我,叫外邦人從我口中得聽福音之道,而且相信。知道人心的神也為他們作了見證,賜聖靈給他們,正如給我們一樣;又借著信潔凈了他們的心,並不分他們我們。現在為什麼試探神,要把我們祖宗和我們所不能負的軛放在門徒的頸項上呢?我們得救乃是因主耶穌的恩,和他們一樣,這是我們所信的。』】彼得先讓眾人充分交通,等「辯論已經多了」,他就起來發言,因為在救恩的問題上,辯論並不能解決問題,只有回到神的面前,從神的作為中尋求神的心意。彼得是代表使徒說話,他提到哥尼流家中的人憑信心就已經接受救恩,「賜聖靈給他們」就是神接納對方的一個確據,叫別人無可反駁。所以外邦人既然因著信就已經蒙神潔凈了,便毋須再接受割禮,因為「得救」的唯一條件是相信主耶穌。人在神既定的救贖計劃之外,添加任何的道理教訓,就是「試探神」。這裡的「軛」是指摩西的律法(加5:1)加上猶太拉比的口頭遺傳,繁瑣的規條成為人的重擔,有如牛所負的軛,連猶太人也不能完全遵守。「我們得救乃是因主耶穌的恩,和他們一樣,這是我們所信的」,信徒「得救乃是因主耶穌的恩」,既不是因為行割禮、也不是因為守律法,「這是我們所信的」信仰根基。這個原則不但對初期教會的影響重大,在任何時代也都是最基本的真理。

【眾人都默默無聲,聽巴拿巴和保羅述說神借他們在外邦人中所行的神跡奇事。他們住了聲,雅各就說:『諸位弟兄,請聽我的話。方才西門述說神當初怎樣眷顧外邦人,從他們中間選取百姓歸於自己的名下;眾先知的話也與這意思相合。正如經上所寫的:此後,我要回來,重新修造大衛倒塌的帳幕,把那破壞的重新修造建立起來,叫余剩的人,就是凡稱為我名下的外邦人,都尋求主。這話是從創世以來顯明這事的主說的。】彼得的一席話,使辯論雙方都安靜下來,「聽巴拿巴和保羅述說神借他們在外邦人中所行的神跡奇事」,他們就知道彼得所說的神的作為已經在外邦人中到處顯現了。【主的兄弟雅各】(加1:19),此時是耶路撒冷教會的長老,所以作為會議主席做最後的發言。他首先肯定了彼得的經歷,然後引用聖經證明「眾先知的話也與這意思相合」。屬靈的經歷只有與聖經的教導吻合,才能成為最終的驗證。「神當初怎樣眷顧外邦人,從他們中間選取百姓歸於自己的名下」,指十年前的哥尼流信主,這確定了一個事實,保羅和巴拿巴向外邦人宣教並非自作主張,而是神借著彼得早已開啟的福音大門。無論是猶太人還是外邦人,凡是能蒙恩歸入神名下的「百姓」,完全都是出於神的「眷顧」和「選取」,不是因為他們行割禮、守律法。「正如經上所寫的:此後,我要回來,重新修造大衛倒塌的帳幕,把那破壞的重新修造建立起來…」。「重新修造大衛倒塌的帳幕」,指復興以色列國(一6)。雅各要借著這段聖經提醒眾人:神早已預言將來會有「凡稱為我名下的外邦人,都尋求主」,既然神稱這些新的百姓為「外邦人」,就表示他們沒有先變成猶太人,所以也沒有理由要求外邦門徒必須行割禮、「遵守摩西的律法」。【所以據我的意見,不可難為那歸服神的外邦人;只要寫信,吩咐他們禁戒偶像的污穢和姦淫,並勒死的牲畜和血。因為從古以來,摩西的書在各城有人傳講,每逢安息日,在會堂里誦讀。『】「不可難為那歸服神的外邦人」,指不要讓外邦人先作猶太人、再作門徒。但外邦門徒應當在生活中「禁戒偶像的污穢和姦淫,並勒死的牲畜和血」。因為外邦人所居住的各城,都有猶太人經常聽到摩西律法的講授,他們對這四件事項非常忌諱。外邦人信徒若要避免與猶太人信徒發生隔閡與衝突,就要禁戒這些事。

【那時,使徒和長老並全教會定意從他們中間揀選人,差他們和保羅、巴拿巴同往安提阿去;所揀選的就是稱呼巴撒巴的猶大和西拉。這兩個人在弟兄中是作首領的。於是寫信交付他們,內中說:『使徒和作長老的弟兄們問安提阿、敘利亞、基利家外邦眾弟兄的安。我們聽說,有幾個人從我們這裡出去,用言語攪擾你們,惑亂你們的心。(有古卷加:你們必須受割禮,守摩西的律法。)其實我們並沒有吩咐他們。所以,我們同心定意,揀選幾個人,差他們同我們所親愛的巴拿巴和保羅往你們那裡去。這二人是為我主耶穌基督的名不顧性命的。我們就差了猶大和西拉,他們也要親口訴說這些事。因為聖靈和我們定意不將別的重擔放在你們身上,惟有幾件事是不可少的,就是禁戒祭偶像的物和血,並勒死的牲畜和姦淫。這幾件你們若能自己禁戒不犯就好了。願你們平安!『】雅各的意見得到了「使徒和長老並全教會」的贊同,他們就「同心定意」派代表與保羅、巴拿巴同回安提阿,正式澄清使徒的立場。「稱呼巴撒巴的猶大和西拉」,是耶路撒冷教會兩類門徒的代表。「猶大」代表說亞蘭話的猶太人,「西拉」代表說希臘話的猶太人。這封信以「使徒」開頭,帶著屬靈的權柄,但口氣卻不是命令,而是語調溫和地說:「這幾件你們若能自己禁戒不犯就好了」。雖然到安提阿進行錯誤教導的猶太人並非耶路撒冷教會的代表,但耶路撒冷教會還是鄭重地派出代表澄清,就是不給魔鬼留地步。信中在提到耶路撒冷代表的名字之前,先稱讚安提阿教會的兩位代表巴拿巴和保羅,表達對安提阿宣教事工的肯定。「安提阿、敘利亞、基利家外邦眾弟兄」都是受到影響的教會,耶路撒冷教會不但用書面聲明,而且派人「親口訴說這些事」(27節),免得收信人誤解,也可以補充說明細節。今天雖然有各種方便快捷的網路通訊手段,但還是不能取代主內肢體面對面的屬靈交通。這封信的決議,是「聖靈和我們定意」的,也就是耶路撒冷的「使徒和作長老的弟兄們」,以聖靈的心意為自己的心意。「不將別的重擔放在你們身上」,這是根據救恩真理。外邦門徒既然同樣是因信稱義,就不必行割禮,先加入猶太教、再成為門徒。「惟有幾件事是不可少的」,這是為了教會的合一,他們應當在生活上遵守以下四項守則,禁戒「祭偶像的物」,也就是向偶像獻過祭的肉。雖然外邦信徒可以吃任何食物,但與嚴謹的猶太弟兄交往時,應當放棄吃這種肉的自由(羅14:13)。禁戒「血」,因為這條禁令並非摩西律法的要求,而是神與挪亞立約時給全人類的守則:【惟獨肉帶著血,那就是它的生命,你們不可吃】(創9:4)。禁戒「勒死的牲畜」,這種屠宰方法令血留在肉裡面,而「血」里有生命。禁戒「姦淫」,就是不可與娼妓發生關係,也包括婚姻外一切不正當的性行為,這是聖徒的基本道德操守。

【他們既奉了差遣,就下安提阿去,聚集眾人,交付書信。眾人念了,因為信上安慰的話就歡喜了。猶大和西拉也是先知,就用許多話勸勉弟兄,堅固他們。住了些日子,弟兄們打發他們平平安安地回到差遣他們的人那裡去。(有古卷加:惟有西拉定意仍住在那裡。)但保羅和巴拿巴仍住在安提阿,和許多別人一同教訓人,傳主的道。】安提阿教會的眾人「因為信上安慰的話就歡喜了」,表明使徒們在聖靈里做出的決議,不但堵住了仇敵對救恩真理的扭曲,也維護了基督身體的合一。從此初期教會向地極宣教再也沒有障礙了。保羅日後的同工西拉,就是這位原為耶路撒冷教會領袖的西拉。「和許多別人一同教訓人,傳主的道」,由此可見,教會在正常的光景下,並不是一人講道,眾人聽道,乃是可以「一同教訓人,傳主的道」。【過了些日子,保羅對巴拿巴說:『我們可以回到從前宣傳主道的各城,看望弟兄們景況如何。』巴拿巴有意要帶稱呼馬可的約翰同去;但保羅因為馬可從前在旁非利亞離開他們,不和他們同去做工,就以為不可帶他去。於是二人起了爭論,甚至彼此分開。巴拿巴帶著馬可,坐船往塞普勒斯去;保羅揀選了西拉,也出去,蒙弟兄們把他交於主的恩中。他就走遍敘利亞、基利家,堅固眾教會。】因外邦人是否要行割禮的爭論得到了妥善解決,所以「過了些日子,保羅對巴拿巴說:『我們可以回到從前宣傳主道的各城,看望弟兄們景況如何『」。巴拿巴要帶上馬可,可能是想再給這位青年人一次機會。但保羅可能擔心馬可會再次退縮(13:13),所以不願帶他去。他們就「起了爭論,甚至彼此分開」。但是人若被聖靈充滿,連「彼此分開」也會成為好事,結果是一個宣教團變成了兩支佈道隊。被聖靈充滿的同工,即使彼此之間「起了爭論」,也會順服聖靈的帶領、不再堅持自己,最終成就神的美意。保羅挑選的同工「西拉」是羅馬公民(16:21),又是來自耶路撒冷教會,這兩個身份對他向外邦人宣教都大有幫助。「蒙弟兄們把他交於主的恩中」,表明安提阿教會沒有在保羅和巴拿巴的爭論中選邊站,而是為他們禱告,把他們的工作都交在主的帶領中。巴拿巴帶著馬可「坐船往塞普勒斯去」,回訪塞普勒斯的各教會。保羅和西拉則「走遍敘利亞、基利家,堅固眾教會」,把耶路撒冷教會的正式意見通報給他們。而巴拿巴帶上馬可,把他造就成了合格的工人。保羅雖然此時與巴拿巴的看法不同,之後不但尊重巴拿巴(林前9:6),而且稱讚馬可(提后4:11),成為主里合一的見證。今天我們在事奉中,也會與肢體有不同的意見和看法。但願我們都要在聖靈的掌權和帶領之下,一起來面對我們的不同,並且要真誠的彼此接納!阿們!

高興

感動

同情

搞笑

難過

拍磚

支持

鮮花

評論 (0 個評論)

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

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| 註冊

關於本站 | 隱私權政策 | 免責條款 | 版權聲明 | 聯絡我們

Copyright © 2001-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:倍可親 (http://big5.backchina.com) All Rights Reserved.

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! X3.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! 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+8, 2025-8-3 22:31

返回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