倍可親

<徒13: 1-52>

作者:霞步思  於 2023-1-30 05:49 發表於 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--貝殼村

作者分類:聖經分享|通用分類:信仰見證

【徒13: 1-52】【在安提阿的教會中,有幾位先知和教師,就是巴拿巴和稱呼尼結的西面、古利奈人路求,與分封之王希律同養的馬念,並掃羅……。】在使徒行傳第十三章中講到:【在安提阿的教會中,有幾位先知和教師,就是巴拿巴和稱呼尼結的西面、古利奈人路求,與分封之王希律同養的馬念,並掃羅。他們事奉主、禁食的時候,聖靈說:『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,去做我召他們所做的工。』於是禁食禱告,按手在他們頭上,就打發他們去了…。】教會中的「先知」,是根據聖靈的啟示,將神的心意表明出來。「教師」是將神在聖經上的話加以闡釋。這裡並沒有說誰是「先知」、誰是「教師」,因為同一個人可能兼有幾種恩賜。在按提阿教會中「巴拿巴」,是耶路撒冷教會差派來的門徒,「尼結」意即黑色,所以從他的名字可以判斷他來自非洲,而原籍是猶太人。「古利奈人路求」,可能是最先來到安提阿傳福音的古利奈人。「馬念」或許是希律王家的親屬,還有「掃羅」,這五個教會領袖只有在基督里,才能有這樣的合一。「他們事奉主、禁食的時候」,表明他們是以禁食禱告來事奉主。「聖靈說」,聖靈的話也許是經由他們中間的一位先知得到靈感而對眾人說(21:11),有時祂也會借著異像和異夢說話(16:9~10)。「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」,就是特別指派。「去作我召他們所作的工」,表明他們是按著聖靈呼召去作主要他們所作的工。雖然安提阿教會已經清楚了解聖靈的旨意,但仍然「禁食禱告」,竭力向神祈求能力。「按手在他們頭上」,表示按手的人和被按手的人在靈里合一,因此宣教士出去並不孤單,他們不但有主的同在,還有教會的禱告和記念。「就打發他們去了」,安提阿教會打發工人出外傳道,是在聖靈的引導之下所作的劃時代決策。【他們既被聖靈差遣,就下到西流基,從那裡坐船往塞普勒斯去。到了撒拉米,就在猶太人各會堂里傳講神的道,也有約翰作他們的幫手。】「他們既被聖靈差遣」,說明宣教士只有一個資格,就是「被聖靈差遣」,人不能自己作宣教士。「就下到西流基」,表明他們一旦清楚聖靈的差派,「就」立刻付諸行動。「西流基」是安提阿的海港,位於安提阿西面約二十五公里。「塞普勒斯」,是地中海東部的一個大島,也是巴拿巴的家鄉(4:36),島上的居民大都是希臘人,安提阿教會也有人來自島上(11:19-21)。「撒拉米」位於塞普勒斯島東岸的港口,距離「西流基」港210公里。這是一個希臘化的城市,猶太人很多,也有許多會堂。保羅雖然是外邦人的使徒,但他每到各地,通常都是先到猶太人的會堂講道,把福音先傳給猶太人。「約翰」就是巴拿巴的表弟馬可(12:12)。【經過全島,直到帕弗,在那裡遇見一個有法術、假充先知的猶太人,名叫巴耶穌。這人常和方伯士求保羅同在。士求保羅是個通達人,他請了巴拿巴和掃羅來,要聽神的道。只是那行法術的以呂馬(這名翻出來就是行法術的意思)敵擋使徒,要叫方伯不信真道。】「帕弗」位於塞普勒斯島的西端,距撒拉米大約180公里,是塞普勒斯行省的首府。行「法術」是倚靠邪靈或魔術技巧作出使人驚異的事。「假充先知」是假借神的信息行騙。「方伯」是羅馬省長的頭銜,民事權力與巡撫相同。「士求保羅是個通達人」,所以「要聽神的道」。「使徒」在這裡是指保羅和巴拿巴。因「行法術的以呂馬,敵擋使徒,要叫方伯不信真道」,因此「掃羅又名保羅,被聖靈充滿,定睛看他,說:『你這充滿各樣詭詐奸惡,魔鬼的兒子,眾善的仇敵,你混亂主的正道還不止住嗎?現在主的手加在你身上,你要瞎眼,暫且不見日光。『他的眼睛立刻昏蒙黑暗,四下里求人拉著手領他。方伯看見所做的事,很希奇主的道,就信了。】面對「行法術的以呂馬」,掃羅靠著聖靈施行神跡。從這時候起,掃羅就成了這個宣教團隊的領袖,並且改稱「掃羅」為「保羅」。保羅「被聖靈充滿」后,說話非常嚴厲:「你這充滿各樣詭詐奸惡,魔鬼的兒子,眾善的仇敵,你混亂主的正道還不止住嗎?」保羅故意不稱術士的名字為「巴耶穌」,而是責備他是「魔鬼的兒子」。「現在主的手加在你身上,你要瞎眼,暫且不見日光」,這是保羅所行的第一個神跡。方伯這位外邦人看到了聖靈用嚴厲的神跡證實了真道,他「很希奇主的道,就信了」,這是保羅宣教旅程中第一位信主的外邦人。

【保羅和他的同人從帕弗開船,來到旁非利亞的別加,約翰就離開他們,回耶路撒冷去。】在帕弗的神跡之前,當提到掃羅和巴拿巴的時候,都是先提巴拿巴,再提掃羅(1、2、7節)。但從帕弗之後,除了三處經文之外(十四14;十五12、25),都是先提保羅再提巴拿巴,甚至不提巴拿巴的名字。巴拿巴甘作助手,即使默默無聞,也不以為意,他的偉大就在於此。「來到旁非利亞的別加」,「別加」是旁非利亞省的首府,「旁非利亞」是小亞西亞沿海的一個省分。「約翰就離開他們回耶路撒冷去」,這裡並未解釋他離開的原因,但從保羅不喜悅他的離去(15:38)可知,他可能是畏懼後面艱苦的旅途。【他們離了別加往前行,來到彼西底的安提阿,在安息日進會堂坐下。讀完了律法和先知的書,管會堂的叫人過去,對他們說:『二位兄台,若有什麼勸勉眾人的話,請說。』】「來到彼西底的安提阿」,「彼西底」是加拉太省南部的一個行政區,此「安提阿」是內陸小城。「在安息日進會堂坐下」,他們在安息日到會堂里去,目的不是去守安息日,乃是趁著猶太人在會堂聚集守安息日之便,抓住機會傳福音。可能是塞普勒斯省長士求保羅的推薦信,所以「管會堂的」才請他們講道。保羅就站起來,舉手,說:『以色列人和一切敬畏神的人,請聽。這以色列民的神揀選了我們的祖宗,當民寄居埃及的時候抬舉他們,用大能的手領他們出來;又在曠野容忍(或譯:撫養)他們,約有四十年。既滅了迦南地七族的人,就把那地分給他們為業;此後給他們設立士師,約有四百五十年,直到先知撒母耳的時候。後來他們求一個王,神就將便雅憫支派中基士的兒子掃羅,給他們作王四十年。既廢了掃羅,就選立大衛作他們的王,又為他作見證說:』我尋得耶西的兒子大衛,他是合我心意的人,凡事要遵行我的旨意。『從這人的後裔中,神已經照著所應許的,為以色列人立了一位救主,就是耶穌。在祂沒有出來以先,約翰向以色列眾民宣講悔改的洗禮。約翰將行盡他的程途說:『你們以為我是誰?我不是基督;只是有一位在我以後來的,我解祂腳上的鞋帶也是不配的。』】當保羅在「彼西底的安提阿」會堂中站起來講道之時,實在是教會歷史上偉大的一刻,這篇講道也成為《使徒行傳》所記錄的保羅第一篇、也是最完整的講章。保羅融會貫通了整本舊約聖經,貼切地應用到當前聽眾的處境上,信息的核心是因信稱義,而稱義的根據是耶穌基督的復活。保羅首先回顧了選民從亞伯拉罕到施洗約翰的歷史,證明歷史都是在神主權的掌管之下、成就神的救贖計劃,整個人類的歷史都是指向「救主」耶穌。「一切敬畏神的人」,指對猶太教感興趣的外邦人。「此後給他們設立士師,約有四百五十年,直到先知撒母耳的時候」,從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算起,直到大衛作王為止,大約是四百五十年(士11 26)。以色列人「求一個王」,動機並不蒙神喜悅(撒上8:5-9),但神超越了人的無知,先照人所求的賜下掃羅,然後選立合神心意的王大衛,進而帶出「救主」耶穌,並且差派施洗約翰作祂的先鋒。

【弟兄們,亞伯拉罕的子孫和你們中間敬畏神的人哪,這救世的道是傳給我們的。耶路撒冷居住的人和他們的官長,因為不認識基督,也不明白每安息日所讀眾先知的書,就把基督定了死罪,正應了先知的預言;雖然查不出祂有當死的罪來,還是求彼拉多殺祂;既成就了經上指著祂所記的一切話,就把祂從木頭上取下來,放在墳墓里。神卻叫祂從死里復活。那從加利利同祂上耶路撒冷的人多日看見祂,這些人如今在民間是祂的見證。我們也報好信息給你們,就是那應許祖宗的話,神已經向我們這作兒女的應驗,叫耶穌復活了。正如詩篇第二篇上記著說:禰是我的兒子,我今日生禰。論到神叫祂從死里復活,不再歸於朽壞,就這樣說:我必將所應許大衛那聖潔、可靠的恩典賜給你們。又有一篇上說:禰必不叫禰的聖者見朽壞。】這裡保羅宣告神的恩典,即已經成就的救恩,「這救世的道是傳給我們的」。雖然許多猶太人不肯承認救主,雖然他們釘死耶穌,但「神卻叫祂從死里復活」,門徒就是耶穌復活的見證,這「好信息」的核心就是耶穌的復活。保羅特地將聽眾和棄絕耶穌的人區別出來,是要勸勉他們作出正確的選擇,不要錯失救恩的機會,不要效法「耶路撒冷居住的人和他們的官長」,棄絕耶穌、「把基督定了死罪」。這裡的「木頭」就是十字架。「正如詩篇第二篇上記著說:禰是我的兒子,我今日生禰」,是引自詩篇2:7,詩篇第二篇被公認為是彌賽亞詩篇,保羅把這段經文當作基督復活的預告。「又有一篇上說:禰必不叫禰的聖者見朽壞」,引自詩篇16:10,神既應許彌賽亞將永遠掌權(撒下7:16),惟有祂永遠活著,不見朽壞,才可以實現。【大衛在世的時候,遵行了神的旨意,就睡了(或譯:大衛按神的旨意服事了他那一世的人,就睡了),歸到他祖宗那裡,已見朽壞;惟獨神所復活的,祂並未見朽壞。所以,弟兄們,你們當曉得:赦罪的道是由這人傳給你們的。你們靠摩西的律法,在一切不得稱義的事上信靠這人,就都得稱義了。所以,你們務要小心,免得先知書上所說的臨到你們。主說:『你們這輕慢的人要觀看,要驚奇,要滅亡;因為在你們的時候,我行一件事,雖有人告訴你們,你們總是不信。『】因大衛的屍骨「已見朽壞」,所以「禰的聖者」決不是指大衛,而是指基督,因為「惟獨神所復活的,祂並未見朽壞」。保羅又呼籲聽眾因信稱義,「你們當曉得:赦罪的道是由這人傳給你們的。你們靠摩西的律法,在一切不得稱義的事上信靠這人,就都得稱義了」。這是《使徒行傳》第一次宣告「因信稱義」的真理,明確地指出:倚靠「摩西的律法」,並不能讓人得救,因為【凡有血氣的,沒有一人因行律法稱義】(加2:16),只有信靠基督,才能叫人在神面前「稱義」,這個恩典同樣臨到外邦人和猶太人。現在的聽眾若是以為保羅所講的信息難以置信,不肯「信靠這人」,只「觀看、驚奇」而「不信」,結局就是「滅亡」,因為「先知書上所說的」審判,也隨時有可能臨到今天不信的人身上。因此各人「務要小心」、作出正確選擇,因為赦罪的道本來就是傳給他們的,不可錯失因信稱義的良機。

【他們出會堂的時候,眾人請他們到下安息日再講這話給他們聽。散會以後,猶太人和敬虔進猶太教的人多有跟從保羅、巴拿巴的。二人對他們講道,勸他們務要恆久在神的恩中。】「眾人請他們到下安息日再講這話給他們聽」,表明保羅的警告雖然嚴厲、但卻扎心,所以聽眾的反應非常熱烈。「敬虔進猶太教的人」,指皈依猶太教的外邦人。「勸他們務要恆久在神的恩中」,指不要離開因信稱義的道理,而回到靠行律法得救的老路上去。【到下安息日,合城的人幾乎都來聚集,要聽神的道。但猶太人看見人這樣多,就滿心嫉妒,硬駁保羅所說的話,並且毀謗。保羅和巴拿巴放膽說:『神的道先講給你們原是應當的;只因你們棄絕這道,斷定自己不配得永生,我們就轉向外邦人去。因為主曾這樣吩咐我們說:我已經立禰作外邦人的光,叫禰施行救恩,直到地極。』】保羅在上個安息日的講道廣受歡迎,神的名大得榮耀,所以到了下一個安息日,「合城的人幾乎都來聚集,要聽神的道」。「但猶太人看見人這樣多,就滿心嫉妒,硬駁保羅所說的話,並且毀謗」。這裡的「猶太人」,就是猶太教的領袖,他們反對保羅的原因不是出於理性、也不是根據真理,而是因為看到保羅大受歡迎,所以「滿心嫉妒」。當百姓歸信基督的時候,受損失最大的就是宗教的既得利益者。他們若棄絕神的話,就等於「斷定自己不配得永生」。因保羅所傳的福音被猶太同胞拒絕,他們「就轉向外邦人去」,不是說保羅從此不再向猶太人傳福音,而是不再在這個會堂里傳福音。保羅在以後的宣教旅程中,每到一地,總是先進猶太會堂,把福音傳給猶太人,被拒絕以後再「轉向外邦人去」。「主曾這樣吩咐我們說:我已經立禰作外邦人的光,叫禰施行救恩,直到地極」,是引自以賽亞書49:6,預言主耶穌是神所立的僕人,不但要使以色列人歸神,還要作外邦人的光,拯救全人類。保羅在此將這預言的話應用在自己身上,指他要作外邦人作使徒。【外邦人聽見這話,就歡喜了,讚美神的道;凡預定得永生的人都信了。於是主的道傳遍了那一帶地方。但猶太人挑唆虔敬、尊貴的婦女和城內有名望的人,逼迫保羅、巴拿巴,將他們趕出境外。二人對著眾人跺下腳上的塵土,就往以哥念去了。門徒滿心喜樂,又被聖靈充滿。】因著「神的道」,全城分裂成彼此對立的兩大陣營。同樣是聽到使徒保羅被聖靈充滿的講道,有的人相信、有的人不相信,表明人之所以信主,並非因為講道人的口才,也不是因為信徒的愛心或見證,而是因為神的揀選。無論是猶太人還是外邦人,信主的都是神「預定得永生的人」,而棄絕主的人,則證明「自己不配得永生」。但是人也有自由的選擇和責任對白白的恩典作出正確的回應,神的揀選和人的責任都是聖經真理。「於是主的道傳遍了那一帶地方」,保羅總是先在中心城鎮宣教,然後讓當地門徒把福音傳遍周圍的村鎮。「虔敬、尊貴的婦女」,指皈依猶太教的外邦上流社會的婦女,猶太人可能利用她們對丈夫施加影響,「逼迫保羅、巴拿巴」。「二人對著眾人跺下腳上的塵土」,意思是把拒絕基督的猶太人當作不屬神的外邦人(路9:5)。當時法利賽人離開外邦人的地區時,會把塵土從鞋子上除掉,表示脫離外邦塵土的污穢。「以哥念」位於彼西底的安提阿東南方大約150公里,屬於弗呂家省。「門徒滿心喜樂,又被聖靈充滿」,這一班門徒剛得救不久,就不見了帶領他們得救的使徒,卻仍然「滿心喜樂」,可見信徒的喜樂並不在於任何人事物,乃在於所得著的救主和救恩。他們不只滿心喜樂,同時「又被聖靈充滿」。甚願我們今天的生命也是:「滿心喜樂,又被聖靈充滿」!阿們!

高興

感動

同情

搞笑

難過

拍磚

支持

鮮花

評論 (0 個評論)

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

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| 註冊

關於本站 | 隱私權政策 | 免責條款 | 版權聲明 | 聯絡我們

Copyright © 2001-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:倍可親 (http://big5.backchina.com) All Rights Reserved.

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! X3.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! 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+8, 2025-8-5 16:55

返回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