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徒12: 1-25】【那時,希律王下手苦害教會中幾個人……。】在使徒行傳第十二章中講到,【那時,希律王下手苦害教會中幾個人,用刀殺了約翰的哥哥雅各。】「那時」,是指巴拿巴和掃羅一同教訓、建造安提阿教會的時候(11:25-26)。「希律王」,是指希律亞基帕一世,在位時期由主后四十一年至四十四年,他是大希律的孫子,治理巴勒斯坦全境。他一面儘力討好羅馬人,一面竭力籠絡猶太人,當希律王知道猶太人,特別是那些宗領袖,仇恨拿撒勒人耶穌的門徒,不過希律不想迫害一般的門徒,他要迫害使徒,因他們是教會的主要支柱。於是他「下手苦害教會中幾個人」,就是當時仍舊停留在耶路撒冷的使徒們(8:1),而且毫不猶豫地「用刀殺了約翰的哥哥雅各」,就是使徒雅各,他在十二使徒中最先為主殉道,也是惟一在聖經中有記載的。「用刀殺了」即斬首。當雅各受害時,神沒有像救彼得一樣地差遣使者去救他,神是否保護拯救,乃在於祂的旨意。但我們無論遭遇到怎樣的境遇,都有祂的美意,我們只管將自己安然交託在祂的手中。【他見猶太人喜歡這事,又去捉拿彼得。那時正是除酵的日子。希律拿了彼得,收在監里,交付四班兵丁看守,每班四個人,意思要在逾越節后把他提出來,當著百姓辦他。於是彼得被囚在監里;教會卻為他切切地禱告神。】「他見猶太人喜歡這事」,可見雅各雖是被希律王殺死,實則背後乃出於猶太人的嫉恨和慫恿。「除酵的日子」,指除酵節,除酵節緊接著逾越節(出12:18-20),這兩個節期常被視作一個,有許多猶太人從各地前來耶路撒冷守節。在節日期間處死彼得,不但容易引起騷亂(可14:1),所以希律要等到逾越節后,「當著百姓辦他」。「交付四班兵丁看守」,按照羅馬計時法,夜晚有四更,每更由一班兵丁看守,共有四班。每班有四個兵丁,其中兩個人分坐在囚犯的兩旁,各用鐵鏈將自己的手臂與囚犯的手臂銬在一起,另外兩個人則負責看守監獄的內門。如此嚴密的看守,一般只用於特別重要的死刑囚犯。可能彼得曾莫名其妙地脫監(5:22-24),所以此時對他特別小心。據說使徒雅各被希律王砍頭殺死,是出於始料所未及,所以教會沒有機會為雅各切切的代禱。現在彼得被囚在監里,教會就「為他切切地禱告神」。神怎樣回應他們的禱告,當時他們還不知道,但神賜下的平安,彼得是感覺到了。【希律將要提他出來的前一夜,彼得被兩條鐵鏈鎖著,睡在兩個兵丁當中;看守的人也在門外看守。忽然,有主的一個使者站在旁邊,屋裡有光照耀,天使拍彼得的肋旁,拍醒了他,說:『快快起來!』那鐵鏈就從他手上脫落下來。天使對他說:『束上帶子,穿上鞋。』他就那樣做。天使又說:『披上外衣,跟著我來。彼得就出來跟著他,不知道天使所做是真的,只當見了異象。過了第一層第二層監牢,就來到臨街的鐵門,那門自己開了。他們出來,走過一條街,天使便離開他去了。】「希律將要提他出來的前一夜」,天使就來救彼得出監。彼得居然在這樣兇險的環境中仍然能夠安心入睡,還要天使來拍醒他,這是神賜下的平安。「忽然,有主的一個使者站在旁邊「,表示神的拯救是在人意想不到的時候突然來臨。「束上帶子」,就是用帶子將衣服束上。「穿上鞋」,這是要他準備出走。「披上外衣跟著我來」,就是以御外面寒冷的天氣。「彼得就出來跟著他」,是指從囚禁他的牢房中走出來,但仍未離開監獄。「過了第一層、第二層監牢」,這表示這座監獄從內監到臨街的大門,中間必須經過二道牢門,每一道門都派有獄卒嚴加防守,以確保內監安全。
【彼得醒悟過來,說:『我現在真知道主差遣祂的使者,救我脫離希律的手和猶太百姓一切所盼望的。』想了一想,就往那稱呼馬可的約翰、他母親馬利亞家去,在那裡有好些人聚集禱告。】此時彼得才「醒悟過來」,知道不是做夢,而是現實。天使救彼得出獄,指示彼得「束上帶子,穿上鞋」,又指示他「披上外衣,跟著我來」,無微不至地帶領他。但一出監獄,在何去何從的重要抉擇關頭,天使卻「離開他去了」,留下彼得自己「想了一想」。彼得的判斷是:他應該趕緊離開險境,但必須讓教會的肢體知道事態的發展。他「就往那稱呼馬可的約翰、他母親馬利亞家去」,馬可後來成為彼得的親密同工,也是《馬可福音》的作者。 「在那裡有好些人聚集禱告」,馬利亞的家是當時耶路撒冷教會聚會的地點之一。【彼得敲外門,有一個使女,名叫羅大,出來探聽,聽得是彼得的聲音,就歡喜的顧不得開門,跑進去告訴眾人說:『彼得站在門外。』他們說:『你是瘋了!』使女極力地說:『真是他!』他們說:『必是他的天使!』彼得不住地敲門。他們開了門,看見他,就甚驚奇。彼得擺手,不要他們作聲,就告訴他們主怎樣領他出監;又說:『你們把這事告訴雅各和眾弟兄。』於是出去,往別處去了。到了天亮,兵丁擾亂得很,不知道彼得往哪裡去了。希律找他,找不著,就審問看守的人,吩咐把他們拉去殺了。後來希律離開猶太,下凱撒利亞去,住在那裡。】「羅大」聽見了彼得的敲門聲,就「出來探聽」。「他們說,你是瘋了」,門徒們為彼得切切禱告神,但卻不敢相信禱告已蒙應允,他們有信心仰望神,但卻對突然臨到的結果大吃一驚。「他們說:『必是他的天使!『」猶太人相信每一個人都有一位護衛的天使(太18:10)。彼得「就告訴他們主怎樣領他出監」,為要讓眾人明白,一切都是神親手作的。「你們把這事告訴雅各」,這裡的「雅各」,是主耶穌的肉身兄弟,他在主耶穌被害以前原不相信祂(約7:5),但在主復活之後曾特別向他顯現(林前15:7),因此而信主,後來成為耶路撒冷教會的領袖(15:13),彼得在這裡顯然很尊重雅各的職事。「於是出去往別處去了」,彼得暫時離開了耶路撒冷,以免影響其他信徒的安全,期間他可能到過安提阿(加2:11)。希律因找不到彼得,也不肯聽看守的人的解釋,就把他們殺了,因為他在眾人面前提不出犯人,會覺得丟臉面。「希律離開猶太」,指離開耶路撒冷附近的地區。
【希律惱怒推羅、西頓的人。他們那一帶地方是從王的地土得糧,因此就託了王的內侍臣伯拉斯都的情,一心來求和。】「推羅、西頓的人」,因為自己的土地沒有出產糧食,他們要從猶太地一帶取得糧食,該處正好是希律王的轄區。這時因推羅和西頓人讓希律不高興,希律就停止對他們糧食的供應,這兩個城的人就害怕了,因此就托王的內侍臣去向希律求和。希律一看自己有這麼大的威懾力,就得意忘形了。【希律在所定的日子,穿上朝服,坐在位上,對他們講論一番。百姓喊著說:『這是神的聲音,不是人的聲音。』希律不歸榮耀給神,所以主的使者立刻罰他,他被蟲所咬,氣就絕了。】當希律穿著銀光閃閃的袍服進場時,他「坐在位上,對他們講論一番」,民眾就向希律獻諂媚,恭維他,稱他為神。「希律不歸榮耀給神」,意指他在被百姓恭維之際,欣然接受,自以為是神,這是對神的一種褻瀆。「他被蟲所咬,氣就絕了」,這是指被某種寄生蟲所咬而死。妄自尊大的希律王自以為使徒的生殺大權都在他手中,結果連一條小蟲都敵不過。無論是誰,若是偷竊神的榮耀、對付教會,必定自取滅亡,因為主說【伸冤在我,我必報應。】(羅12:19)【神的道日見興旺,越發廣傳。巴拿巴和掃羅辦完了他們供給的事,就從耶路撒冷回來,帶著稱呼馬可的約翰同去。】雖然一位使徒被殺害了、一位使徒被逼走了,但仇敵可以阻擋人,卻不能阻擋福音,因此「神的道日見興旺,越發廣傳」。「馬可」是巴拿巴的表弟(西4:10),他與巴拿巴和保羅一同去安提阿,後來又成為巴拿巴與保羅外出宣教的同伴。雅各的殉道、彼得的脫險、希律的暴斃,使初期教會進一步認識了,一切的事都是在神的主權掌管中,因此更有信心應對將來仇敵的攻擊,更有勇氣傳揚耶穌基督的福音。今天我們也不要害怕世道怎樣,社會的趨勢如何,因為我們的神至高者永遠坐在寶座上掌權,所有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物,都在神的主權里。為此,願我們今天不但要認識神的主權,並且在一切的事上都要依靠祂!阿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