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徒7: 1-60】【大祭司就說:『這些事果然有嗎?』】使徒行傳第七章是最長的一章,共有60節,記載了司提反在公會面前的答辯,也是他的講道,以及他的殉道。之前因人作假見證陷害司提反,所以【大祭司就說:『這些事果然有嗎?』】「這些事」,是指司提反被控告【不住的糟踐聖所和律法】,並他聲稱【耶穌要毀壞此地,也要改變規條】(徒6:13-14),而司提反的答辯,也針對這兩件事有所澄清。【司提反說:『諸位父兄請聽!當日我們的祖宗亞伯拉罕在美索不達米亞還未住哈蘭的時候,榮耀的神向他顯現,對他說:『你要離開本地和親族,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方去。』他就離開迦勒底人之地,住在哈蘭。他父親死了以後,神使他從那裡搬到你們現在所住之地。】「諸位父兄請聽」,這是對公會表示尊重。「亞伯拉罕在美索不達米亞還未住哈蘭的時候」,指亞伯拉罕住在「迦勒底的吾珥」(創11:31)的時候。亞伯拉罕出生於敬拜偶像的外邦,在「迦勒底的吾珥」第一次聽見神的呼召(創15:7),後來在哈蘭再次蒙神呼召(創12:1-5)。「你要離開本地和親族」,「本地」,即「迦勒底的吾珥」。「親族」指有血緣關係的親屬,包括父家。「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方去」,神並未告訴他要往什麼地方去。希伯來書11:8說,當亞伯拉罕遵命出去的時候,還不知往那裡去,他乃是憑著信心一步一步跟隨神的帶領。「他就離開迦勒底人之地,住在哈蘭」,神是向亞伯拉罕呼召,他的父親他拉卻帶著兒子、兒婦、兒孫出了迦勒底的吾珥,走到哈蘭就住在那裡(創11:31)。「他父親死了以後,神使他從那裡搬到你們現在所住之地」,「你們現在所住之地」,指迦南地。【在這地方,神並沒有給他產業,連立足之地也沒有給他;但應許要將這地賜給他和他的後裔為業;那時他還沒有兒子。】當亞伯拉罕遷到迦南地頭幾十年的時間,是以帳棚為家,到處遷移,並沒有固定的地業。「連立足之地也沒有給他」,這是說他沒有一塊屬於自己的產業,完全是過著作客寄居的生活(來11:9)。【神說:『他的後裔必寄居外邦,那裡的人要叫他們作奴僕,苦待他們四百年。『】「必寄居外邦」,指寄居在埃及地。「苦待他們四百年」,是把四百三十年取整數(出12:40)。【神又說:』使他們作奴僕的那國,我要懲罰。以後他們要出來,在這地方事奉我。『神又賜他割禮的約。於是亞伯拉罕生了以撒,第八日給他行了割禮。以撒生雅各;雅各生十二位先祖。】「神又賜他割禮的約」,「割禮」指切割男性生殖器的包皮,作為神與以色列人立約的記號和證據(創17:11)。「第八日給他行了割禮」,現代醫學證明,人剛生下來時比較不覺疼痛,且第八日時身體內某種止血成分最多,故止血最快。這裡的歷史具體記錄在創世紀12:1至35:29里,在這段列祖的歷史中,司提反指出提出,「榮耀的神」在「美索不達米亞」的吾珥向亞伯拉罕顯現,呼召他前往應許之地。因此神的啟示並不局限於以色列這個地方。神在迦南與亞伯拉罕立約,但實際上他沒有一塊屬於自己的產業,連他的兒子都是應許的一部分。因此神的應許是在以色列人行割禮、得地業、守律法之前,甚至在他們的祖宗出生之前,不僅與人的行為或教條無關、而且也與有沒有聖殿無關。
【先祖嫉妒約瑟,把他賣到埃及去;神卻與他同在,救他脫離一切苦難,又使他在埃及王法老面前得恩典,有智慧。法老就派他作埃及國的宰相兼管全家。】約瑟的哥哥們身在應許之地,即迦南地,卻沒有神的同在與豐富的恩典。而約瑟被賣到埃及,卻享受了神豐富的同在。因此最重要的不是「聖地」與「聖所」,而是有沒有神的同在。【後來埃及和迦南全地遭遇飢荒,大受艱難,我們的祖宗就絕了糧。雅各聽見在埃及有糧,就打發我們的祖宗初次往那裡去。第二次約瑟與弟兄們相認,他的親族也被法老知道了。】「他的親族也被法老知道了」,是指法老也聽到了有關約瑟家族的事(創45:16)。【約瑟就打發弟兄請父親雅各和全家七十五個人都來。】「全家七十五個人」,與創世記46:27中的【雅各家來到埃及的共有七十人】不同,因為司提反使用的是希臘文舊約聖經七十士譯本,計算人數的方法不同。【於是雅各下了埃及,後來他和我們的祖宗都死在那裡;又被帶到示劍,葬於亞伯拉罕在示劍用銀子從哈抹子孫買來的墳墓里。】這裡濃縮了幾段歷史,也是一種易於明白的簡縮說法,司提反主要是在申明雅各和他的子孫們雖然曾經下了埃及,也都死在那裡,但並未葬在那裡,而是葬在迦南地。這段歷史具體記錄在創世紀37:1至50:26里,在這段約瑟的歷史中,司提反指出約瑟被賣到埃及,「神卻與他同在」。約瑟的弟兄們身在應許之地,反而「大受艱難」,因此人在哪裡、有沒有聖殿不要緊,最重要的是神的同在。
【及至神應許亞伯拉罕的日期將到,以色列民在埃及興盛眾多,直到有不曉得約瑟的新王興起。】「及至神應許亞伯拉罕的日期將到」,神是應許將「迦南地」,賜給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為業,而「以色列民在埃及興盛眾多」,這表示亞伯拉罕的後裔在「埃及」,紮根立基。因此神的應許之成全,並不是出於人的努力追求,乃是出於神手的安排和促成。「不曉得約瑟的新王」,可能是第十八王朝的阿赫摩斯一世,他建立了古埃及最強盛的第十八王朝,但與約瑟時代的第十二王朝沒有任何關係。【他用詭計待我們的宗族,苦害我們的祖宗,叫他們丟棄嬰孩,使嬰孩不能存活。那時,摩西生下來,俊美非凡,在他父親家裡撫養了三個月。他被丟棄的時候,法老的女兒拾了去,養為自己的兒子。摩西學了埃及人一切的學問,說話行事都有才能。他將到四十歲,心中起意去看望他的弟兄以色列人;到了那裡,見他們一個人受冤屈,就護庇他,為那受欺壓的人報仇,打死了那埃及人。他以為弟兄必明白神是借他的手搭救他們;他們卻不明白。第二天,遇見兩個以色列人爭鬥,就勸他們和睦,說:『你們二位是弟兄,為什麼彼此欺負呢?』那欺負鄰舍的把他推開,說:『誰立你作我們的首領和審判官呢?難道你要殺我,像昨天殺那埃及人嗎?』摩西聽見這話就逃走了,寄居於米甸;在那裡生了兩個兒子。過了四十年,在西奈山的曠野,有一位天使從荊棘火焰中向摩西顯現。摩西見了那異象,便覺希奇,正進前觀看的時候,有主的聲音說:『我是你列祖的神,就是亞伯拉罕的神,以撒的神,雅各的神。』摩西戰戰兢兢,不敢觀看。主對他說:『把你腳上的鞋脫下來,因為你所站之地是聖地。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困苦,我實在看見了,他們悲嘆的聲音,我也聽見了。我下來要救他們。你來!我要差你往埃及去。』】這裡的歷史具體記錄在出埃及記1:1至4:17里,在這段神揀選摩西的歷史中,司提反指出,神借著摩西的手搭救猶太人的祖宗,他們卻「不明白」。神在埃及拯救和預備摩西,在米甸賜給摩西兩個兒子,因此神的拯救和賜福並不局限於應許之地。神在米甸自我顯現、差遣摩西,因此神的顯現並不局限於耶路撒冷或聖殿。只要有神的同在,無論是在家中、在辦公室里、還是在牧羊的野外,哪裡都是「聖地」,若是失去了神的榮耀,無論是神聖的聖殿、還是莊嚴的教堂,都與俗地毫無兩樣。
【這摩西就是百姓棄絕說『誰立你作我們的首領和審判官』的; 神卻借那在荊棘中顯現之使者的手差派他作首領、作救贖的。這人領百姓出來,在埃及,在紅海,在曠野,四十年間行了奇事神跡。那曾對以色列人說『 神要從你們弟兄中間給你們興起一位先知像我』的,就是這位摩西。這人曾在曠野會中和西奈山上,與那對他說話的天使同在,又與我們的祖宗同在,並且領受活潑的聖言傳給我們。我們的祖宗不肯聽從,反棄絕他,心裡歸向埃及,對亞倫說:『你且為我們造些神像,在我們前面引路;因為領我們出埃及地的那個摩西,我們不知道他遭了什麼事。』那時,他們造了一個牛犢,又拿祭物獻給那像,歡喜自己手中的工作。 神就轉臉不顧,任憑他們侍奉天上的日月星辰,正如先知書上所寫的說:以色列家啊,你們四十年間在曠野,豈是將犧牲和祭物獻給我嗎?你們抬著摩洛的帳幕和理番神的星,就是你們所造為要敬拜的像。因此,我要把你們遷到巴比倫外去。】摩西曾預言【神要從你們弟兄中間給你們興起一位先知像我】(申18:15),這預言已經應驗在主耶穌身上(3:22)。摩西是神差遣到自己的百姓中「作救贖的」,但卻被百姓所「棄絕」。耶穌也被神差遣到自己的百姓中,【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里救出來】(太1:21),但也被百姓「棄絕」(3:14)。這裡的歷史具體記錄在出埃及記4:18至32:35里。在這段出埃及的歷史中,司提反指出,儘管猶太人聲稱要捍衛摩西和神(6:11),但正是他們的祖宗「棄絕」了神所差派的拯救者摩西。現在他們也拒絕主耶穌為救主,與他們的祖宗拒絕摩西如出一轍。儘管猶太人聲稱要捍衛聖殿,但正是他們的祖宗從一開頭就敬拜各種偶像,現在他們也把聖殿當作偶像來代替神。儘管猶太人聲稱要捍衛律法,但正是他們的祖宗從一開頭就不肯聽從中保摩西所傳達的神的聖言。現在他們也把傳統的教條當作律法來代替神的話語 。
【我們的祖宗在曠野,有法櫃的帳幕,是神吩咐摩西叫他照所看見的樣式做的。這帳幕,我們的祖宗相繼承受。當神在他們面前趕出外邦人去的時候,他們同約書亞把帳幕搬進承受為業之地,直存到大衛的日子。大衛在神面前蒙恩,祈求為雅各的神預備居所;卻是所羅門為神造成殿宇。其實,至高者並不住人手所造的,就如先知所言:主說:天是我的座位,地是我的腳凳;你們要為我造何等的殿宇?哪裡是我安息的地方呢?這一切不都是我手所造的嗎?】約櫃里有兩塊神所賜的「法版」(出25:21),所以被稱為「法櫃」。曠野中的會幕是以至聖所里的法櫃為中心(出26:33-34),所以把會幕稱為「法櫃的帳幕」。「就如先知所言」,下面的話引自以賽亞書66:1-2。這裡的歷史具體記錄在出埃及記33:1至40:38、撒母耳下7:1-29和列王紀上6:1至8:66里。在這段建造會幕和聖殿的歷史中,司提反指出,雖然猶太人以聖殿為敬拜中心,但是,「至高者並不住人手所造的」,神不會把自己局限在聖殿里。人手所造的殿宇並不能讓神得著安息,神【住在至高至聖的所在,也與心靈痛悔謙卑的人同居】(賽57:15),只有那些【虛心痛悔】(賽66:2)、在神面前完全降卑的人,才是祂在地上得著【安息的地方。】(賽66:1)。【你們這硬著頸項、心與耳未受割禮的人,常時抗拒聖靈!你們的祖宗怎樣,你們也怎樣。哪一個先知不是你們祖宗逼迫呢?他們也把預先傳說那義者要來的人殺了;如今你們又把那義者賣了,殺了。你們受了天使所傳的律法,竟不遵守。『】這裡是司提反的結論。司提反簡要地回顧了選民的四段歷史,用事實證明不信的猶太人「時常抗拒聖靈」,行為與他們的祖宗如出一轍,「你們的祖宗怎樣,你們也怎樣」。「你們這硬著頸項」,正是神對以色列人的評語(出32:9),也是摩西對百姓的總結(出34:9)。「耳未受割禮」,是先知耶利米對以色列人的評語,比喻百姓【有耳不聽】(耶5:21),所以不肯「受教」(耶6:8),甚至【耶和華的話他們以為羞辱,不以為喜悅。】(耶6:10)因猶太人在殺害先知上有分,所以司提反說:「哪一個先知不是你們祖宗逼迫呢?」他還進一步指出:他們的祖宗所殺害的先知、就是那些「預先傳說那義者要來的人」,而他們更是變本加厲,把「義者」彌賽亞本人也「賣了,殺了」。「天使所傳的律法」,指摩西在西奈山上領受的律法(加3:19)。司提反拒絕接受原告的指控,反過來指控原告「竟不遵守」摩西律法。
【眾人聽見這話就極其惱怒,向司提反咬牙切齒。但司提反被聖靈充滿,定睛望天,看見神的榮耀,又看見耶穌站在神的右邊,就說:』我看見天開了,人子站在神的右邊。『】司提反的答辯非常犀利、讓人無法反駁,所以眾人「極其惱怒」,這樣激烈的反應,就證明他們「常時抗拒聖靈」,不但沒有悔改之意,反而惱羞成怒。雖然司提反早已被聖靈充滿,但此時卻再次「被聖靈充滿」,這是因為聖靈要使他得見天上的異象。「我看見天開了,人子站在神的右邊」,這等於在公會面前宣告耶穌就是彌賽亞基督,也宣告世人從此不必再通過聖殿和祭司,而是借著唯一中保基督耶穌就能來到神的面前。主耶穌升天之後,已經成就了救恩、敗壞了魔鬼,所以【坐在神權能的右邊】(2:34),等待神使仇敵作自己的腳凳(2:35)。但這裡說主耶穌「站在神的右邊」,表明祂是作為權能的審判者,站起來證明司提反無罪,並且準備接收教會史上第一位殉道者的靈魂,也表示基督正迎接祂忠心的僕人進入榮耀。【眾人大聲喊叫,捂著耳朵,齊心擁上前去,把他推到城外,用石頭打他。作見證的人把衣裳放在一個少年人名叫掃羅的腳前。他們正用石頭打的時候,司提反呼籲主說:』求主耶穌接收我的靈魂!『又跪下大聲喊著說:』主啊,不要將這罪歸於他們!『說了這話,就睡了。掃羅也喜悅他被害。】「眾人大聲喊叫,捂著耳朵」,這是表示不聽司提反說的話。眾人「齊心擁上前去」,既沒有經過公會的合法判決、也沒有獲得羅馬政府的批准,就動用私刑,把司提反「推到城外,用石頭打他」。「作見證的人把衣裳放在一個少年人名叫掃羅的腳前」,表明「掃羅」不但是作假見證者的幫凶(6:13)、而且得到他們的信任。「少年人」,指二十至四十歲的年輕人。司提反臨死之前的禱告:「求主耶穌接收我的靈魂」,正如主耶穌的禱告:【父啊!我將我的靈魂交在禰手裡。】(路23:46)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把自己的靈魂交給了父神(路23:46),司提反則把自己的靈魂交給了主耶穌。用在父神身上的話,也被用在主耶穌身上,表明主耶穌【與父原為一。】(約10:30)「主啊,不要將這罪歸於他們」,正如主耶穌的禱告:【父啊!赦免他們;因為他們所做的,他們不曉得。】(路23:34)。司提反一面責備這些人「受了天使所傳的律法,竟不遵守」,一面求神赦免害死自己的人。而在這兩個禱告面前,掃羅卻毫不動容,反而「喜悅他被害」,這樣一個熱心逼迫門徒的人信主,完全是神的揀選和主耶穌親自的作為(9:4-6)。但願我們今天無論生或死,都要像司提反一樣,榮耀神!阿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