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門徒同心合意的禱告>
讀經【徒4: 23-37】【二人既被釋放,就到會友那裡去,把祭司長和長老所說的話都告訴他們。他們聽見了,就同心合意地高聲向神說:『主啊,你是造天、地、海和其中萬物的……。】在使徒行傳第四章的這段經文中記載了,門徒同心合意的禱告所帶來的果效。路加說:【二人既被釋放,就到會友那裡去,把祭司長和長老所說的話都告訴他們。他們聽見了,就同心合意地高聲向神說:『主啊!禰是造天、地、海,和其中萬物的,禰曾借著聖靈,托禰僕人我們祖宗大衛的口,說:『外邦為什麼爭鬧?萬民為什麼謀算虛妄的事?世上的君王一齊起來,臣宰也聚集,要敵擋主,並主的受膏者(或譯:基督)。希律和本丟彼拉多,外邦人和以色列民,果然在這城裡聚集,要攻打禰所膏的聖仆(仆:或譯子)耶穌,成就禰手和禰意旨所預定必有的事。他們恐嚇我們,現在求主鑒察,一面叫禰僕人大放膽量講禰的道,一面伸出禰的手來醫治疾病,並且使神跡奇事因著禰聖仆(仆:或譯子)耶穌的名行出來。』禱告完了,聚會的地方震動,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,放膽講論神的道。】當彼得和約翰被宗教領袖恐嚇、釋放后,他們便回到他們的教會中,向他們報告所發生的事。門徒們聽了以後,便同心合意的禱告神說:「主啊,你是造天、地、海和其中萬物的…。」門徒在禱告中,首先高聲頌讚神是創造萬有的主宰,祂擁有絕對的主權,他們有這樣一位主,還懼怕什麼呢?因此他們就從主那裡得著力量,得著剛強。然後他們引自詩篇大衛靠著聖靈說的話:「外邦為什麼爭鬧?萬民為什麼謀算虛妄的事?世上的君王一齊起來,臣宰也聚集,要敵擋主,並主的受膏者(或譯:基督)」。這是詩篇第二篇的預言,應驗在使徒時代,外邦的爭鬧和謀算,目的乃是要除掉基督。但這表明神是掌管歷史的主,歷史是在神的掌管之下,歷史是朝著神所定的方向而前進。但從這裡可看到門徒的禱告是紮根於聖經,他們的內心完全被神的話語充滿,並且明白神的預言。可是今天我們的禱告卻常常是被難處需要、憂愁思慮充滿,既不轉眼仰望神、也不專心思想神的話。因為許多信徒平時不讀聖經,禱告只是向神羅列需要,說的只是堆砌辭藻的套話,這樣的禱告怎麼能「被聖靈充滿」呢?門徒又禱告神說:「希律和本丟彼拉多,外邦人和以色列民,果然在這城裡聚集,要攻打禰所膏的聖仆(仆:或譯子)耶穌,成就禰手和禰意旨所預定必有的事」。這裡將「希律和本丟彼拉多,外邦人和以色列民」被列在一起,表明他們都是彌賽亞的敵人。猶太人因為拒絕耶穌,就和不信的外邦人一樣成了基督的仇敵。
門徒也看出逼迫乃是要「成就禰手和禰意旨所預定必有的事」,所以他們並沒有求神把難處拿走,而是積極委身於祂手的計劃。因為他們知道,既然主耶穌都「按著神的定旨先見被交與人」(2:23)了,門徒又何必懼怕神「所預定必有的」逼迫呢?既然神已經「叫祂從死里復活」了,門徒又何必擔心神「所預定必有的」的拯救呢?今天在我們的人生中,也會經歷很多的艱難,但是因為我們知道所有一些的環境都是在神的掌管與預定之中,我們就不會害怕。之後門徒禱告神說:「他們恐嚇我們,現在求主鑒察。一面叫你僕人大放膽量,講你的道;一面伸出你的手來醫治疾病,並且使神跡奇事因著你聖仆耶穌的名行出來(「仆」或作「子」)」。在恐嚇中,門徒祈求神監察,沒有祈求神報復。當時的宗教領袖恐嚇他們,禁止他們奉耶穌的名講道,但門徒一點不氣餒,反求神加力量使他們繼續大膽講道,又求神「伸出禰的手來醫治疾病,並且使神跡奇事因著禰聖仆耶穌的名行出來」,就是求神使用自己行出大能、見證主名。而今天我們的禱告會卻常常是認罪避重就輕、悔改點到為止。所以仇敵一「恐嚇」、馬上就焦慮,逼迫還沒有到、自己先癱倒,甚至為還沒有出現的難處擔驚受怕,好像自己所信的不是「造天、地、海,和其中萬物的」神。這是因為我們不敢「求主鑒察」自己、管教己罪,所以禱告時竭力掩飾罪過,讓罪避過風頭。這樣的禱告怎麼敢「求主鑒察」呢?而因神「所預定必有的」逼迫,帶出門徒同心合意的禱告,這是一個得勝的禱告,所以神立刻作出了明確的答覆:「禱告完了,聚會的地方震動」,「聚會的地方」好像發生地震了,在舊約這是神向人顯現的一種方式,比如在西奈山上,神的臨在使地震動。這也表示神悅納了他們的禱告,應允了他們的祈求,聖靈再次充滿他們,他們就放膽講論神的道。
接著我們看到初期的教會,因聖靈的工作,【那許多信的人都是一心一意的,沒有一人說他的東西有一樣是自己的,都是大家公用。使徒大有能力,見證主耶穌復活;眾人也都蒙大恩。內中也沒有一個缺乏的;因為人人將田產房屋都賣了,把所賣的價銀拿來,放在使徒腳前,照各人所需用的,分給各人。】當時耶路撒冷教會,是發展極速的教會,因為他們同心合意的禱告,一心一意的事奉主,這是多麼美好的見證!教會若能同心,福音就易於傳開,反之,不同心就難以引人歸主。而他們的同心是有具體的表現,「沒有一人說他的東西有一樣是自己的,都是大家公用」。而這種凡物公用的生活,僅在耶路撒冷教會實行了一段時間,其他各地的教會並非如此。保羅出外佈道,設立教會時,他沒有採納這原則。而當初的教會實行凡物公用,完全是出於甘心自願,並非出於規定,勉強,迫令,而是出於他們甘心樂意。我們不但看見他們同心的表現,也看見神的能力在使徒身上,所以「使徒大有能力,見證主耶穌復活;眾人也都蒙大恩」。這樣教會內「也沒有一個缺乏的;因為人人將田產房屋都賣了,把所賣的價銀拿來,放在使徒腳前,照各人所需用的,分給各人」。「放在使徒的腳前」,意思是請使徒決定如何分配。這些奉獻出來的錢財不是用來平均分配、實現共產,也不是用來扶貧濟困、施捨行善,而是由「被聖靈充滿」的使徒,「照各人所需用的,分給各人」。最後路加講到巴拿巴的見證:【有一個利未人,生在塞普勒斯,名叫約瑟,使徒稱他為巴拿巴(「巴拿巴」翻出來就是「勸慰子」)。他有田地也賣了,把價銀拿來,放在使徒腳前。】這裡說到「巴拿巴」的字義是「勸慰子」,也就是說,他是一個安慰別人的人。但他不是一個以空口說溫情的話安慰別人的人,他是一個以他的行為和自己的錢財,實際的行動,去使別人得到安慰的人。巴拿巴不僅賣了財產、賣了地,交給使徒們,他還毫無保留的完全奉獻。但願我們每一個信徒,都要有巴拿巴這樣完全奉獻的見證!阿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