倍可親

<耶15: 1-21>

作者:霞步思  於 2022-12-21 05:52 發表於 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--貝殼村

作者分類:聖經分享|通用分類:信仰見證

【耶15: 1-21】【耶和華對我說:『雖有摩西和撒母耳站在我面前代求,我的心也不顧惜這百姓。你將他們從我眼前趕出,叫他們去吧!……。】在耶利米書第十五章中,因先知耶利米之前以「我們仍要等候你」,求神收回對猶大的懲罰,但這個祈禱被神斷然拒絕,【耶和華對我說:『雖有摩西和撒母耳站在我面前代求,我的心也不顧惜這百姓。你將他們從我眼前趕出,叫他們去吧!他們問你說:「我們往哪裡去呢?」你便告訴他們,耶和華如此說:定為死亡的,必致死亡;定為刀殺的,必交刀殺;定為飢荒的,必遭飢荒;定為擄掠的,必被擄掠。』耶和華說:『我命定四樣害他們,就是刀劍殺戮、狗類撕裂、空中的飛鳥,和地上的野獸吞吃毀滅;又必使他們在天下萬國中拋來拋去,都因猶大王希西家的兒子瑪拿西在耶路撒冷所行的事。』】這裡耶和華神向耶利米表明,祂對猶大的審判已經沒有任何轉圜餘地了,就算是「摩西和撒母耳」,這兩位以色列歷史上有名的代禱者,站在神面前代求,神說:「我的心也不顧惜這百姓」。因為神已經不斷地憐憫他們幾百年,已經憐憫到了厭煩的地步,無法繼續寬容忍耐,所以神不會收回已定意要降下的審判。因此神吩咐耶利米:「你將他們從我眼前趕出,叫他們去吧!他們問你說:『我們往哪裡去呢?』你便告訴他們,耶和華如此說:定為死亡的,必致死亡;定為刀殺的,必交刀殺;定為飢荒的,必遭飢荒;定為擄掠的,必被擄掠『」。神清楚地宣告定意要棄絕猶大國,因為他們作惡之後,又鐵了心不悔改,於是神用四個「定為」,宣告對猶大的審判,百姓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審判。「必使他們在天下萬國中拋來拋去」,這是神嚴酷的刑罰,也是申28:25所預言的咒詛。「都因猶大王希西家的兒子瑪拿西在耶路撒冷所行的事」,這並不是說百姓替瑪拿西受罰,而是說他們的罪就是效法瑪拿西敬拜偶像(王下21:10-15)。這也是警告全體猶大百姓,不可忽視犯罪的後果和要受到的處罰,公義的神是絕對不會姑息罪惡。

【耶路撒冷啊,誰可憐你呢?誰為你悲傷呢?誰轉身問你的安呢?耶和華說:你棄絕了我,轉身退後;因此我伸手攻擊你,毀壞你。我後悔甚不耐煩。我在境內各城門口(或譯:我在這地邊界的關口),用簸箕簸了我的百姓,使他們喪掉兒女。我毀滅他們,他們仍不轉離所行的道。他們的寡婦在我面前比海沙更多;我使滅命的午間來,攻擊少年人的母親,使痛苦驚嚇忽然臨到她身上。生過七子的婦人力衰氣絕;尚在白晝,日頭忽落;她抱愧蒙羞。其餘的人,我必在他們敵人跟前,交與刀劍。這是耶和華說的。】這是神宣告耶路撒冷悲慘的結局。「誰可憐你呢?誰為你悲傷呢?誰轉身問你的安呢?」這是宣告百姓的遭遇雖然凄慘,但卻不值得同情,因為他們違背聖約,完全是「自作自受」(11:17),所以神說:「你棄絕了我,轉身退後;因此我伸手攻擊你,毀壞你」。「我後悔甚不耐煩」,這「後悔」原文作「憐憫」,是指神已不斷憐憫猶大,現在已感到厭倦,不再寬容他們。因猶大即使遭遇了許多的災禍,「他們仍不轉離所行的道」,不思悔改,因此神宣告:「我在境內各城門口,用簸箕簸了我的百姓,使他們喪掉兒女。我毀滅他們,他們仍不轉離所行的道。他們的寡婦在我面前比海沙更多;我使滅命的午間來,攻擊少年人的母親,使痛苦驚嚇忽然臨到她身上。生過七子的婦人力衰氣絕;尚在白晝,日頭忽落;她抱愧蒙羞。其餘的人,我必在他們敵人跟前,交與刀劍」。「我使滅命的午間來」,指神使敵軍將在人最意想不到的炎熱中午、人自以為安全的時候出現。「生過七子的婦人」表示極大的福氣(撒上2:5),但在神的審判中卻將因眾子被殺而變為完全的絕望。

而耶利米要去向猶大人傳講神如此嚴厲的信息,他所面臨的難處可想而知。除了於心不忍之外,他還會受到猶大人的譏諷、排斥,甚至是死亡的威脅,所以他向神發出嘆息說:【我的母親哪,我有禍了!因你生我作為遍地相爭相競的人。我素來沒有借貸與人,人也沒有借貸與我,人人卻都咒罵我。】先知不是用特殊材料做成的大能勇士,而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。他一面被同胞誤解逼迫,一面三次代求而被神拒絕,所以他的內心傷痕纍纍、倍感失意。但神曾對他說:【我未將你造在腹中,我已曉得你;你未出母胎,我已分別你為聖;我已派你作列國的先知。】(1:5)而此時先知卻哀嘆:「我的母親哪,我有禍了!因你生我作為遍地相爭相競的人」。「相爭相競」,指先知成了眾人鬥爭和指控的對象。先知是作神話語的出口,他不但不能在人前得著榮耀,反而會成為眾人指責的對象,為神的緣故「受了凌辱」。「我素來沒有借貸與人,人也沒有借貸與我,人人卻都咒罵我」,指先知並沒有招惹私人糾紛,但卻成了眾人咒罵的對象。即便如此,耶利米還是更加地依靠神,因此【耶和華說:『我必要堅固你,使你得好處。災禍苦難臨到的時候,我必要使仇敵央求你。人豈能將銅與鐵,就是北方的鐵折斷呢?『我必因你在四境之內所犯的一切罪,把你的貨物財寶當掠物,白白地交給仇敵。『我也必使仇敵帶這掠物到你所不認識的地去,因我怒中起的火要將你們焚燒。』】神對耶利米:「我必要堅固你,使你得好處。災禍苦難臨到的時候,我必要使仇敵央求你」,是指神必成就先知的預言。當敵軍入侵、耶利米的預言應驗以後,原來那些與他「相爭相競」、「咒罵」他的人將不得不承認他是真先知,轉而一再「央求」他。「人豈能將銅與鐵,就是北方的鐵折斷呢?」是指現在驕傲自大的百姓,將來卻無法抵擋來自北方的敵軍,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先知的預言應驗。「北方的鐵」是指敵軍。「我必因你在四境之內所犯的一切罪,把你的貨物財寶當掠物,白白地交給仇敵。我也必使仇敵帶這掠物到你所不認識的地去,因我怒中起的火要將你們焚燒」。這是神宣告對百姓的審判。

而耶利米雖然蒙了安慰,卻又向神吐露了另一個嘆息:【耶和華啊,禰是知道的;求禰記念我,眷顧我,向逼迫我的人為我報仇;不要向他們忍怒取我的命,要知道我為禰的緣故受了凌辱。耶和華萬軍之神啊,我得著禰的言語就當食物吃了;禰的言語是我心中的歡喜快樂,因我是稱為禰名下的人。我沒有坐在宴樂人的會中,也沒有歡樂;我因禰的感動(原文是手)獨自靜坐,因禰使我滿心憤恨。我的痛苦為何長久不止呢?我的傷痕為何無法醫治、不能痊癒呢?難道禰待我有詭詐,像流乾的河道嗎?】這裡耶利米向神傾訴和祈求,也讓我們能夠從中看到先知在自己的同胞中所受的凌辱與逼迫。因猶大人直到滅亡,他們對耶利米的逼迫一直持續。所以先知求神:「不要向他們忍怒取我的命」,意思是「按著禰忍怒的耐性不要取我的命」,耶利米希望神因著他的忠心和遭遇而眷顧他。「我得著禰的言語就當食物吃了;禰的言語是我心中的歡喜快樂」。當耶利米想到自己作為神的代言人的使命時,他就講到了自己與神交往的奇妙經歷,他是以神的話語為糧,心中得到「歡喜快樂」。「我沒有坐在宴樂人的會中,也沒有歡樂;我因禰的感動獨自靜坐,因禰使我滿心憤恨」,是說先知雖然置身喧鬧的人群中,但卻感到強烈的孤寂,因為傳講神話語的人總是會被人孤立、被眾人排斥(11:21)。「我的痛苦為何長久不止呢?我的傷痕為何無法醫治、不能痊癒呢?難道禰待我有詭詐,像流乾的河道嗎?」「流乾的河道」,指以色列的季節性旱溪,到酷暑最需要水的時候卻乾涸了。這是說,在耶利米最需要幫助的時候,神卻似乎沒有及時伸出援手,這就使先知的痛苦更加「長久不止」,以致傷痕「無法醫治、不能痊癒」。因此雖然神是「活水的泉源」(2:13),但此時先知的個人體會卻像是「流乾的河道」。【耶和華如此說:你若歸回,我就將你再帶來,使你站在我面前;你若將寶貴的和下賤的分別出來,你就可以當作我的口。他們必歸向你,你卻不可歸向他們。我必使你向這百姓成為堅固的銅牆;他們必攻擊你,卻不能勝你;因我與你同在,要拯救你,搭救你。這是耶和華說的。我必搭救你脫離惡人的手,救贖你脫離強暴人的手。】這是神回應先知的嘆息,重申起初的應許,作為對他最大的安慰。「你若歸回」,這是神要耶利米從環境的難處和自憐自怨的嘆息里出來,神就會把他帶回到自己面前,繼續為百姓代求。「使你站在我面前」,指在神面前為百姓代求。「他們必歸向你」,指百姓將在「災禍苦難臨到的時候」,轉而央求先知為他們代求(21:1)。「你卻不可歸向他們」,指先知不可迎合大眾、向暫時的誤解和逼迫低頭,而要持守使命,因為神必使他「向這百姓成為堅固的銅牆」,照著呼召他時的應許(1:18-19)親自拯救他。「你若將寶貴的和下賤的分別出來」,這是神要先知思想什麼是真正「寶貴的」,什麼是真正「下賤的」,才能越過地上暫時的榮辱得失,繼續作神話語的出口。這樣他就得著神兩個「我必」的應許,「我必使你向這百姓成為堅固的銅牆」、「我必搭救你脫離惡人的手」。耶利米有了神寶貴的應許,他就一生忠心傳講神的話。但願今天每一個神的僕人,都要像先知耶利米一樣,忠心傳講神的話,不怕人的反對,惟求神的喜悅!阿們!

高興

感動

同情

搞笑

難過

拍磚

支持

鮮花

評論 (0 個評論)

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

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| 註冊

關於本站 | 隱私權政策 | 免責條款 | 版權聲明 | 聯絡我們

Copyright © 2001-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:倍可親 (http://big5.backchina.com) All Rights Reserved.

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! X3.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! 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+8, 2025-8-13 17:20

返回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