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約20: 1-31】【七日的第一日清早,天還黑的時候,抹大拉的馬利亞來到墳墓那裡,看見石頭從墳墓挪開了……。】在約翰福音第二十章中,使徒約翰說:【七日的第一日清早,天還黑的時候,抹大拉的馬利亞來到墳墓那裡,看見石頭從墳墓挪開了…。】猶太人的曆法是一周七天,以第七天為安息日,就是今天的星期六。「七日的頭一日」是一個新的開始,就是現在的星期天,也就是基督徒所稱的「主日」。主耶穌在「七日的頭一日」復活,祂的復活帶來一個新的開始,所以新約信徒在星期天「聚會擘餅」,敬拜主、記念主耶穌的復活。「清早,天還黑的時候,抹大拉的馬利亞來到墳墓那裡」, 「清早」是指凌晨三時至六時。「抹大拉的馬利亞」,主耶穌曾從她身上趕出七個鬼(路8:2)。「來到墳墓那裡」,目的是要膏抹耶穌的身體(可16:1)。當時富貴人的墳墓是一個由巨岩鑿出來的石洞,有如一房間,內有石床、石桌、石椅;洞後方有一低矮長方形凹槽,供存放用香料熏過的屍身;石洞的入口處用圓石擋住,大石底部嵌放在軌槽內,須要身強力壯的人才能把大石輥開。 抹大拉的馬利亞,「看見石頭從墳墓挪開了」,於是她【就跑來見西門彼得和耶穌所愛的那個門徒,對他們說:『有人把主從墳墓里挪了去,我們不知道放在哪裡。』彼得和那門徒就出來,往墳墓那裡去。】「那門徒」就是使徒約翰。「我們不知道放在那裡」,這「我們」表明,除抹大拉的馬利亞之外,還有其他人一起往墳墓去(太28:1)。「不知道放在那裡」,顯然她沒有想到會有復活的事。「彼得和那門徒就出來」,他們因怕猶太人,所以一直躲在房子裡面,「出來」即指從住所出來。【兩個人同跑,那門徒比彼得跑的更快,先到了墳墓,低頭往裡看,就見細麻布還放在那裡,只是沒有進去。】「那門徒比彼得跑的更快」,顯然約翰比彼得年輕。猶太人殯殮的習俗,是將屍身以長條細麻布加香料纏裹,頭部另用裹頭巾包好(11:44)。「細麻布」,就是那緊緊裹住耶穌身體的裹屍布。那門徒看見的是:主的身體不在,「細麻布還放在那裡」。【西門彼得隨後也到了,進墳墓里去,就看見細麻布還放在那裡,】主耶穌的身體如果是被人偷去了,通常會將細麻布和身體一起挪走,或是把細麻布解開,這樣其形狀一定會很亂。因此裹屍的細麻布保持原狀放在那裡,是主耶穌復活的見證。主耶穌的空墳墓是祂復活有力的證據!【又看見耶穌的裹頭巾沒有和細麻布放在一處,是另在一處卷著。】通常在鑿出來的墳墓里放置屍體時,是頭部朝里,腳部朝外,因此人從墓口必先見到包裹屍身的細麻布,然後往裡面才會看到裹頭巾。「是另在一處卷著」,並不表示它是被整理過的,而是指它仍然按著原來包紮頭部的樣子卷著。【先到墳墓的那門徒也進去,看見就信了。】「看見就信了」,是指門徒相信主耶穌的身體不見了,祂的墳墓是空的,並非相信主耶穌已經復活。【因為他們還不明白聖經的意思,就是耶穌必要從死里復活。】「因為他們還不明白聖經的意思」,這表明他們先是目睹復活的事實:墳墓是空的,之後才知道聖經中有關復活的預言。聖經中指著主耶穌所說的「耶穌必要從死里復活」,都必應驗。
【於是兩個門徒回自己的住處去了。馬利亞卻站在墳墓外面哭。哭的時候,低頭往墳墓里看,】同樣是不見了主,同樣是不明白空墳墓的意義,兩個門徒就「回自己的住處去了」。而「馬利亞卻站在墳墓外面哭」,「卻」字表明馬利亞此刻的心情與那兩個門徒完全兩樣:他們不見了主,並不在意,但是馬利亞不見了主,就站在原地「哭」。這滿了愛的「哭」既軟弱、又無助,更不能解決問題,但卻讓她遇見了復活的基督!當瑪利亞【低頭往墳墓里看,就見兩個天使,穿著白衣,在安放耶穌身體的地方坐著,一個在頭,一個在腳。】主耶穌降生時有天使來傳報大喜的信息(路2:10),主復活時也有天使來證實,因為兩者都是驚天動地的大事,故有天上的使者來傳報,也被地上的人所聽見並看見。【天使對她說:『婦人,你為什麼哭?』她說:『因為有人把我主挪了去,我不知道放在哪裡。』】馬利亞的心專一的想到主,以致連天使的出現也不能吸引她的注意,她只在意她的主。【說了這話,就轉過身來,看見耶穌站在那裡,卻不知道是耶穌。】「看見耶穌站在那裡,卻不知道是耶穌」,馬利亞沒有立即認出主耶穌,這說明主耶穌復活后的身體,與祂在世時的肉身不盡相同。但因抹大拉的馬利亞那樣愛慕主的心,使得主耶穌先向她顯現。如果我們對主沒有愛,主的復活也不過是道理、知識,對我們並沒有多大的幫助。【耶穌問她說:『婦人,為什麼哭?你找誰呢?『馬利亞以為是看園的,就對祂說:』先生,若是禰把祂移了去,請告訴我,禰把祂放在哪裡,我便去取祂。『】「先生,若是你把祂移了去」,馬利亞並沒有解釋說「祂」是誰,因在她的心目中只有一個「祂」,因此馬利亞以為誰都應當認得「祂」,這是馬利亞的心!「你把祂放在那裡,我便去取祂」,她沒有想到自己的力氣夠不夠大,也沒有想到距離有多遠,而只想到要去取祂。【耶穌說:『馬利亞。』馬利亞就轉過來,用希伯來話對祂說:『拉波尼!』(拉波尼就是夫子的意思。)】主耶穌一叫「馬利亞」,她立刻就知道是主,不但身體「轉過來」,靈里也轉過來了。「拉波尼」是比「拉比」更尊貴而親密的叫法(可10:51)。「希伯來話」指亞蘭文。【耶穌說:『不要摸我,因我還沒有升上去見我的父。你往我弟兄那裡去,告訴他們說,我要升上去見我的父,也是你們的父,見我的神,也是你們的神。』】這「摸」含有緊抓住不放的意思,表明馬利亞愛主心切,看見祂復活顯現,恐怕再失去祂,因此緊緊抓住祂不放。「我弟兄」,是主耶穌第一次稱門徒為「弟兄」。在第十五章里,門徒和主的關係從僕人被提升為朋友,而在復活的主里,門徒與主的關係更從朋友被提升到弟兄,所以祂的父也就是門徒的父,祂的神也就是門徒的神。
【抹大拉的馬利亞就去告訴門徒說:『我已經看見了主。』她又將主對她說的這話告訴他們。】抹大拉的馬利亞有這般榮幸受任此命,去告訴門徒主耶穌復活了,是因她那樣的愛主,然而門徒們卻不相信(可16:10-11)。【那日(就是七日的第一日)晚上,門徒所在的地方,因怕猶太人,門都關了。耶穌來站在當中,對他們說:『願你們平安!』】雖然彼得和約翰已見過空墳墓,抹大拉的馬利也告訴門徒:」我已經看見了主」,但門徒們仍然不能相信主耶穌已經從死里復活,他們「因怕猶太人,門都關了」。主耶穌突然出現在躲在門戶緊閉房裡的門徒面前,表明祂復活以後的身體不再受到時空的限制。主耶穌問安說:「願你們平安!」,表明祂未責怪門徒們的膽怯和小信。【說了這話,就把手和肋旁指給他們看。門徒看見主,就喜樂了。】「手和肋旁」,指主耶穌被釘十字架所遺留的傷痕之處。【耶穌又對他們說:『願你們平安!父怎樣差遣了我,我也照樣差遣你們。』】主耶穌被父神差遣,在世上見證和彰顯父神,執行祂的旨意,門徒也被主差遣,在世上見證和彰顯基督,執行祂的大使命。【說了這話,就向他們吹一口氣,說:『你們受聖靈!】「吹一口氣」是象徵性的動作,預表聖靈在五旬節時真正的降臨。此時主耶穌還沒有升天,所以聖靈還沒有降下與門徒們同在。【你們赦免誰的罪,誰的罪就赦免了;你們留下誰的罪,誰的罪就留下了。『】神不是因為門徒赦免別人的罪,祂才赦免這些人的罪,也不是因為門徒不赦免別人的罪,祂就不赦免這些人的罪。而是門徒有了聖靈的內住以後,就能從聖靈清楚知道神的心意,從而借著傳福音宣告:信主的人罪得赦免,不信主的人罪不得赦。
【那十二個門徒中,有稱為低土馬的多馬;耶穌來的時候,他沒有和他們同在。那些門徒就對他說:『我們已經看見主了。』多馬卻說:『我非看見祂手上的釘痕,用指頭探入那釘痕,又用手探入祂的肋旁,我總不信。』過了八日,門徒又在屋裡,多馬也和他們同在,門都關了。耶穌來,站在當中說:『願你們平安!』】「過了八日」,猶太人在計算日數時,通常將首末兩天也計入,所以「過了八日」,是指第二個七日的第一日。而主耶穌再一次在門窗緊閉的屋裡找到門徒,也許他們仍然「怕猶太人」,所以主也再次對他們說「願你們平安!」【就對多馬說:『伸過你的指頭來,摸(原文是看)我的手;伸出你的手來,探入我的肋旁。不要疑惑,總要信!』】這表明主耶穌的復活是身體的復活,而不是死後靈魂的繼續存在。主耶穌復活以後的手上和腳上仍遺留有十字架的釘痕,這些釘痕是祂愛我們的記號。【多馬說:『我的主!我的神!』】多馬不再需要將手指探入主耶穌手上的釘痕、用手探入祂的肋旁了,只要看到主就已經足夠了。「我的主!我的神」,是約翰福音中最後一次對主耶穌的信仰告白,使徒約翰記錄這個告白,就將讀者帶回到本書的第一句話:【太初有道,道與神同在,道就是神。】(1:1)【耶穌對他說:『你因看見了我才信;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。』】 真實的信心,不是憑著眼見,凡是看見才相信的,只不過是接受既成的事實,並不是主所要的信心。【耶穌在門徒面前另外行了許多神跡,沒有記在這書上。】約翰福音記錄了主耶穌所行的七個神跡:在迦拿將水變為酒(2:1-11),治好大臣的兒子(4:46-54),醫好畢士大池旁的瘸子(5:1-9),餵飽五千人(6:1-14),在海上行走(6:16-21),醫好生來瞎眼之人(9:1-7),且將拉撒路起死回生(11:1-44)。這些只是從主耶穌所行的許多神跡中精選出來的幾個。【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,是神的兒子,並且叫你們信了祂,就可以因祂的名得生命。】約翰福音精選這幾個神跡的主要目的,是叫門徒相信拿撒勒人耶穌就是「基督,是神的兒子」。「基督」是主耶穌的職分,「神的兒子」是主耶穌的身份。祂是神的受膏者基督,來成全神的旨意,完成神的計劃;祂是神的兒子,來顯出神自己,表明神自己。「並且叫你們信了祂」,這「信」表示持續的相信。「祂的名」代表了祂的本性和祂的一切。「信耶穌是基督,是神的兒子」,這就是「真理」,「因祂的名得生命」,這就是「恩典」,恩典和真理,都是由耶穌基督來的。為此,願我們今天都要真認識,也真相信耶穌是基督!是神的兒子!而我們信耶穌的人,就能因祂的名得著生命!阿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