倍可親

<約18: 1-40>

作者:霞步思  於 2022-12-8 05:56 發表於 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--貝殼村

作者分類:聖經分享|通用分類:信仰見證

【約18: 1-40】【耶穌說了這話,就同門徒出去,過了汲淪溪。在那裡有一個園子,祂和門徒進去了……。】在約翰福音第十八章中,使徒約翰說:【耶穌說了這話,就同門徒出去,過了汲淪溪。在那裡有一個園子,祂和門徒進去了…。】「耶穌說了這話」,就是主耶穌禱告完了。「汲淪溪」是耶路撒冷東城牆和橄欖山之間小山谷里的旱溪。「在那裡有一個園子」是一個橄欖園,名叫「客西馬尼」,它位於汲淪溪另一邊的橄纜山畔,離耶路撒冷城牆約一點二公里,是耶穌和祂的門徒常去之處,據說此園乃是屬於馬可家的產業。【賣耶穌的猶大也知道那地方,因為耶穌和門徒屢次上那裡去聚集。猶大領了一隊兵,和祭司長並法利賽人的差役,拿著燈籠、火把、兵器,就來到園裡。】猶大「知道」主耶穌常去禱告的地方,但他的「知道」卻被魔鬼所利用。「猶大領了一隊兵」,「一隊」原文是「一營」,按羅馬編製約有六百士兵。這營兵未必全部都來,但因有「千夫長」在場(12節),可能人也不少,這些羅馬士兵應該是猶太公會向羅馬巡撫彼拉多借來的。猶大帶來捉拿主耶穌的人包括祭司長、守殿官並長老(路22:52),祭司長並法利賽人的差役,千夫長和一隊兵(12節),一些閑雜人(26節)。「燈籠」是置放油燈的陶制器物,「火把」是浸含油脂的木塊,都是當時猶太人的夜間照明器具。【耶穌知道將要臨到自己的一切事,就出來對他們說:『你們找誰?』】主耶穌沒有等候他們前來找祂,就主動「出來」見他們,表明祂上十字架是甘願捨命。【他們回答說:『找拿撒勒人耶穌。』耶穌說:『我就是!』賣祂的猶大也同他們站在那裡。】「我就是」原文是「我是」,猶太人都知道,這是神向摩西宣示祂自己時所用的稱號(出3:14-15)。【耶穌一說:『我就是』,他們就退後倒在地上。】從「他們就退後倒在地上」的反應看來,主耶穌使用「我是」,不僅說出祂就是他們要找的人,也顯明這一位說話的就是神自己。當主耶穌一顯出祂就是神,何其威嚴,任何人在祂面前都站立不住。這也證明,若不是主耶穌甘心樂意把自己交在這些人的手中,他們是毫無能力捉拿祂的。【祂又問他們說:』你們找誰?『他們說:』找拿撒勒人耶穌。『耶穌說:『我已經告訴你們,我就是。你們若找我,就讓這些人去吧!』】   「你們若找我」,意思是如果你們要找的人是我。「就讓這些人去吧?」主對來捉拿祂的人下命令,顯明是祂在掌控局勢。「這些人」,是指跟隨祂的門徒。【這要應驗耶穌從前的話,說:『你所賜給我的人,我沒有失落一個。』】主耶穌這一應許出自約翰福音6:39:【差我來者的意思就是:他所賜給我的,叫我一個也不失落,在末日卻叫他復活。】

【西門彼得帶著一把刀,就拔出來,將大祭司的僕人砍了一刀,削掉他的右耳;那僕人名叫馬勒古。】「削掉他的右耳」,因主耶穌及時醫好那人耳朵(路22:51),才不致連彼得也被捉拿。四福音中,只有約翰福音指出砍人的是西門彼得,而他所砍的那人叫馬勒古,只有路加福音記錄主耶穌醫好了那人。彼得拔出血氣的「刀」,動機雖然是為了保護主,其實不但於事無補,反而有害。【耶穌就對彼得說:『收刀入鞘吧,我父所給我的那杯,我豈可不喝呢?』】彼得以為自己是在護衛主耶穌,其實局勢完全在主耶穌的掌控之下,祂不需要門徒憑血氣為祂的榮耀爭戰。從外面看,是人把主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,但主卻說這是「我父所給我的那杯」。任何十字架的苦難,我們若能認識這是天父量給我們的,就不會怨天尤人,而是樂於接受。【那隊兵和千夫長,並猶太人的差役就拿住耶穌,把祂捆綁了,】「千夫長」是羅馬軍隊中統領一千名士兵的軍官。【先帶到亞那面前,因為亞那是本年作大祭司該亞法的岳父。】「亞那」是在主后5-15年任大祭司,后被羅馬巡撫革職,但猶太人認為大祭司是終身職,所以他能在幕後繼續行使大祭司的職權。「該亞法」在主后18-36年任大祭司,是羅馬政府所認可的大祭司。【這該亞法就是從前向猶太人發議論說『一個人替百姓死是有益的』那位。】對於一位曾經說過把主耶穌處死是恰當的人(11:49-52),不要期望從他那裡得到公平的審訊。【西門彼得跟著耶穌,還有一個門徒跟著。那門徒是大祭司所認識的,他就同耶穌進了大祭司的院子。】「那門徒」可能就是【耶穌所愛的那個門徒】(20:2),也就是使徒約翰。他「是大祭司所認識的」,這可能是由於他的家境相當富裕(可1:20),所以他能夠進入大祭司的院子,還帶著彼得進去。「院子」指周圍建有房子的露天院落。【彼得卻站在門外。大祭司所認識的那個門徒出來,和看門的使女說了一聲,就領彼得進去。那看門的使女對彼得說:『你不也是這人的門徒嗎?』他說:『我不是。』】「你不也是這人的門徒嗎?」可能這使女知道約翰是主耶穌的門徒,所以順便問彼得是否也是,未必懷有惡意,彼得卻害怕說:「我不是」。這是應驗主耶穌預言彼得將不認祂三次(13:38)中的第一次。【僕人和差役因為天冷,就生了炭火,站在那裡烤火;彼得也同他們站著烤火。】耶路撒冷城海拔750米,逾越節是陽曆三、四月間,晚上還很冷。【大祭司就以耶穌的門徒和祂的教訓盤問祂。耶穌回答說:『我從來是明明的對世人說話。我常在會堂和殿里,就是猶太人聚集的地方教訓人;我在暗地裡並沒有說什麼。】「大祭司」,指亞那,猶太人仍舊視他為大祭司。「我在暗地裡,並沒有說什麼」,指祂並沒有說過煽動人們滋事生非的話。【你為什麼問我呢?可以問那聽見的人,我對他們說的是什麼;我所說的,他們都知道。『耶穌說了這話,旁邊站著的一個差役用手掌打祂,說:『禰這樣回答大祭司嗎?』】差役無權過問公會審案的事,他出手摑打主耶穌的臉是不合律法的。【耶穌說:『我若說的不是,你可以指證那不是;我若說的是,你為什麼打我呢?』】「你為什麼打我呢?」有人以為主耶穌這問話,與祂教導別人【有人打你右臉,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】(太五39)的話有矛盾,好像祂並沒有實行自己的教訓。其實,那裡的教訓是說,天國子民憑著神的生命可以超越羞辱,而主在這裡的抗辯是為真理作見證,祂並不是為受羞辱而不平,乃是為真理而申述。

【亞那就把耶穌解到大祭司該亞法那裡,仍是捆著解去的。】「把耶穌解到大祭司該亞法那裡」,主耶穌的受審,正如逾越節的羔羊在被殺獻祭之前,必須先送到祭司那裡被察看,驗明確無殘疾,方可作神的祭物(申17:1)。【西門彼得正站著烤火,有人對他說:『你不也是祂的門徒嗎?』彼得不承認,說:『我不是。』】這是應驗主耶穌預言,彼得將不認祂三次中的第二次。【有大祭司的一個僕人,是彼得削掉耳朵那人的親屬,說:『我不是看見你同祂在園子里嗎?』】「我不是看見你同祂在園子里嗎?」這個問題所預期的答案是肯定的,可見彼得此刻所面臨的情勢比之前更險惡。【彼得又不承認。立時雞就叫了。】這是應驗主耶穌預言,彼得將不認祂三次中的第三次。主允許彼得跌倒,但卻不允許彼得失落,所以安排了環境來挽回他,借著雞叫來喚醒他。今天主耶穌也經常借著我們的遭遇和環境,提醒我們對祂的不忠和虧欠。【眾人將耶穌從該亞法那裡往衙門內解去,那時天還早。他們自己卻不進衙門,恐怕染了污穢,不能吃逾越節的筵席。】約翰福音沒提主耶穌在大祭司該亞法所主持的公會前的審判(太26:57-68),直接就說「從該亞法那裡往衙門內解去」。「衙門」指巡撫在耶路撒冷的臨時官邸。「天還早」按羅馬時間指四更,即清晨三點至六點。根據對觀福音書,主耶穌是在吃過逾越節的筵席后被捉拿的(太26:17-21等),而這裡說「不能吃逾越節的筵席」,這是因為當日主耶穌和門徒所採用的日曆,與祭司們所採用的不一樣,二者在當時相差一天。按猶太人的規矩,進入外邦人的住宅便是沾染污穢,而禮儀上不潔的人不能守逾越節。【彼拉多就出來,到他們那裡,說:『你們告這人是為什麼事呢?』】「彼拉多」是羅馬帝國派駐猶太地的第五任巡撫,任期主后26-36年。通常住在凱撒利亞,但在重大節期都會鎮守耶路撒冷。根據猶太歷史學家約瑟夫的描繪,彼拉多是一個個性倔強且冷酷無情的人。「你們告這人是為什麼事呢?」若沒有羅馬法庭可以接受的罪狀,就不必、也不該帶到羅馬法庭受審訊。【他們回答說:『這人若不是作惡的,我們就不把祂交給你。』】這些人的態度傲慢無禮,他們認為彼拉多應該照著他們的決定處死主耶穌,但彼拉多並不願意照他們的心意去行。【彼拉多說:『你們自己帶祂去,按著你們的律法審問祂吧。』猶太人說:『我們沒有殺人的權柄。』】倔強的彼拉多不接受猶太人的態度,就讓他們自行決定。「我們沒有殺人的權柄」,這句話把他們想殺人的企圖表露無遺。他們沒有殺人的權柄,所以他們就逼不想殺人的彼拉多判定耶穌死刑。若是有權柄,他們早就自己殺了。他們受了撒但的迷惑和蠱動,棄絕並殺害那生命的主。但他們的愚蠢行動,反而成全了神的旨意。

【這要應驗耶穌所說自己將要怎樣死的話了。】如果由猶太人執行死刑,一定是用石頭砸死,但主耶穌已說過祂將被「舉起」,即被釘十字架(12:32-33),只有當羅馬人執行死刑時,才有機會用此刑罰。主耶穌必須被掛在木頭上,才能擔當咒詛(申21:22-23)。【彼拉多又進了衙門,叫耶穌來,對祂說:『禰是猶太人的王嗎?』】「你是猶太人的王嗎?」彼拉多是羅馬的巡撫,只要不牽涉到羅馬的政權,通常是不過問猶太人的宗教紛爭,因此公會並未以宗教的罪名來向彼拉多控告耶穌,而以政治罪名誣陷祂。耶穌若自命為猶太人的王,即表示與羅馬政權對抗,故彼拉多有此一問。【耶穌回答說:『這話是你自己說的,還是別人論我對你說的呢?』】「還是別人論我對你說的呢?」意思是如果是猶太人說的,那麼這話的意思是:「你是那一位要來的彌賽亞嗎?」【彼拉多說:『我豈是猶太人呢?禰本國的人和祭司長把禰交給我。禰做了什麼事呢?』】彼拉多看不起猶太人,所以不關心什麼叫作「猶太人的王」。【耶穌回答說:『我的國不屬這世界;我的國若屬這世界,我的臣僕必要爭戰,使我不至於被交給猶太人。只是我的國不屬這世界。』】主說:「我的國不屬這世界」,「屬」指來源,「我的國不屬這世界」,指「我的國不是從世界來的」。【彼拉多就對祂說:『這樣,禰是王嗎?』耶穌回答說:『你說我是王。我為此而生,也為此來到世間,特為給真理作見證。凡屬真理的人就聽我的話。』】「這樣,你是王嗎?」彼拉多既知主的國不屬世界,對羅馬帝國不會構成威脅,因此放下敵意;現在他這個問話,只不過是要證實主乃是神國的王。「特為給真理作見證」,主耶穌給真理作見證,就是把真理帶到人間來,讓世上的人可以看見真理。【彼拉多說:『真理是什麼呢?』說了這話,又出來到猶太人那裡,對他們說:『我查不出祂有什麼罪來。』】「真理是什麼呢?」彼拉多只是隨口一問,並不是在認真探問,所以未等答案就離開了,表明他對此問題並不太關切。「我查不出祂有什麼罪來」,是宣告主耶穌並不觸犯羅馬法律。這是彼拉多第一次宣告主耶穌無罪。【但你們有個規矩,在逾越節要我給你們釋放一個人,你們要我給你們釋放猶太人的王嗎?『】彼拉多想放了主耶穌,同時又想安撫猶太人,所以提到這個規矩。他說「猶太人的王」,是想嘲弄猶太人。【他們又喊著說:『不要這人,要巴拉巴!』這巴拉巴是個強盜。】「強盜」含有革命分子與亂黨的意思,巴拉巴是當時造反的殺人犯(可15:7)。祭司長和長老們絕不同情造反者,但此時卻慫恿民眾要求釋放巴拉巴。世人寧願要殺人犯和強盜,也不要主耶穌。之後主耶穌以無罪之身受死,被釘十字架,使我們這些有罪的人,因相信祂、接受祂,不再受罪的捆綁和神終極的審判,這是何等的救恩!為此,願我們今天都要感謝主!並要到主耶穌面前來認罪悔改,更要將自己交託給主,要信靠祂,順服祂,愛祂!阿們!

高興

感動

同情

搞笑

難過

拍磚

支持

鮮花

評論 (0 個評論)

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

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| 註冊

關於本站 | 隱私權政策 | 免責條款 | 版權聲明 | 聯絡我們

Copyright © 2001-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:倍可親 (http://big5.backchina.com) All Rights Reserved.

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! X3.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! 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+8, 2025-8-28 21:08

返回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