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約13: 1-38】【逾越節以前,耶穌知道自己離世歸父的時候到了。祂既然愛世間屬自己的人,就愛他們到底……。】在約翰福音第十三章中,使徒約翰說:【逾越節以前,耶穌知道自己離世歸父的時候到了。祂既然愛世間屬自己的人,就愛他們到底…。】「逾越節以前」,就是快要接近吃逾越節筵席的時候,按猶太人的計日法,逾越節是從那天黃昏日落時分才開始算起(出12:6)。「時候到了」,指主耶穌被釘十字架和復活得榮耀的時候。 「世間屬自己的人」,就是父神賞賜給祂,相信、接待祂的人。「就愛他們到底」,指主耶穌將祂的愛全部向他們顯示,愛他們直到永遠。【吃晚飯的時候,魔鬼已將賣耶穌的意思放在西門的兒子加略人猶大心裡。】「吃晚飯的時候」,即吃逾越節筵席的時候(太26:19-20)。「魔鬼已將賣耶穌的意思,放在西門的兒子加略人猶大心裡」,意指猶大在此刻以前,就已經存心出賣主耶穌。【耶穌知道父已將萬有交在祂手裡,且知道自己是從神出來的,又要歸到神那裡去,就離席站起來,脫了衣服,拿一條手巾束腰,隨後把水倒在盆里,就洗門徒的腳,並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乾。】「萬有」,是指一切受造之物,在此特別重在指門徒,就是屬祂自己的人。主耶穌現在「要歸到神那裡去」,留下門徒在地上,就示範了「洗門徒的腳」,讓他們將來一思想到主,就同時想到他們必須謙卑自己、彼此服事。主耶穌知道自己的權柄何等無限,自己的源頭何等神聖,並自己的去向何等榮耀,但仍然謙卑自己,洗了門徒的腳。古時猶太人外出,一般都穿無鞋幫的拖鞋,只要走一段路,腳上就免不了沾染灰塵,所以一進門后,就要脫鞋並洗腳。最低微的奴隸所要做的工作之一,就是替他的主人或來客解鞋帶、脫鞋並提鞋,然後拿盆水來替他們洗腳。「拿一條手巾束腰」是僕人的動作。創造宇宙萬有的主,竟然洗滌門徒的腳,做謙卑服事的僕人。【挨到西門彼得,彼得對祂說:『主啊,禰洗我的腳嗎?』耶穌回答說:『我所做的,你如今不知道,後來必明白。』】「禰洗我的腳嗎?」意思是說,你竟然要洗我的腳,我不配受。彼得只知道主耶穌所做此事的表面意思,卻不明白洗腳的屬靈意義,但後來「必明白」。【彼得說:『禰永不可洗我的腳!』耶穌說:『我若不洗你,你就與我無分了。』】 「你永不可洗我的腳」,意思是無論如何你不可洗我的腳。「我若不洗你,你就與我無分了」,指彼得若不接受「洗腳」所象徵的屬靈意義,就無法與主相交。「無分「,在此不是指在救恩上無分,而是指在靈性的交通上,無法與主耶穌有團契。
【西門彼得說:『主啊,不但我的腳,連手和頭也要洗。』】彼得急欲與主耶穌有分,就要主不但洗他的腳,連手和頭也要洗。【耶穌說:『凡洗過澡的人,只要把腳一洗,全身就乾淨了。你們是乾淨的,然而不都是乾淨的。』】古時猶太人赴宴時,先在自己家裡洗澡,抵達主人家后只須洗掉腳上的灰塵,便全然乾淨了。根據這背景,「洗過澡的人」,是比喻彼得因接受主耶穌的道已得潔凈。「乾淨」指罪得赦免,只有當罪得赦免后,人才能與主耶穌有分,也才有資格來到神面前,留在神的家中。「然而不都是乾淨的」,指猶大存心出賣主,所以他在主面前是污穢、有罪的。【耶穌原知道要賣祂的是誰,所以說:『你們不都是乾淨的。』】主耶穌也洗了賣主的猶大的腳,但猶大不是用主的道「洗過澡的人」,所以他不是乾淨的。【耶穌洗完了他們的腳,就穿上衣服,又坐下,對他們說:『我向你們所做的,你們明白嗎?你們稱呼我夫子,稱呼我主,你們說的不錯,我本來是。我是你們的主,你們的夫子,尚且洗你們的腳,你們也當彼此洗腳。我給你們作了榜樣,叫你們照著我向你們所做的去做。】「夫子」指教導別人的人,「主」指擁有主權可以指揮和使用別人的人。而「彼此洗腳」,就是「彼此服事」,是「彼此相愛」的表現,是合一的見證。所以「我給你們作了榜樣,叫你們照著我向你們所做的去做」,主絕不是在此設立一項「洗腳」的儀式,叫我們定期舉行洗腳的禮儀。【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,僕人不能大於主人,差人也不能大於差他的人。你們既知道這事,若是去行就有福了。】我們是主的奴僕,就要凡事順服祂。主的腳蹤乃是事奉主者追隨的榜樣,事奉主的人必須效法主,走十字架的道路,「若是去行就有福了」。信徒「知道」屬靈事物的目的,是為著「去行」,這樣「就有福了」。【我這話不是指著你們眾人說的,我知道我所揀選的是誰。現在要應驗經上的話,說:『同我吃飯的人用腳踢我。』】「不是指著你們眾人說的」,指猶大並不在內,因為他不會去行,也不會得這福。「經上的話」引自詩篇41:9。【如今事情還沒有成就,我要先告訴你們,叫你們到事情成就的時候可以信我是基督。】「事情」指猶大將要出賣主的事。主耶穌將祂即將被出賣的事告訴門徒,不是為祂自己,而是為門徒著想。 「可以信我是基督」,意即信耶穌是神。
【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,有人接待我所差遣的,就是接待我;接待我,就是接待那差遣我的。『】當門徒真實地相信並遵行主的話,他就可以在人面前代表主。人接待基督所差遣的門徒,就是接受基督,也就是接待差祂來的父神。【耶穌說了這話,心裡憂愁,就明說:』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,你們中間有一個人要賣我了。『】「心裡憂愁」,表明主為猶大而心裡傷痛。主耶穌不但實際地洗猶大的腳,而且還再三用暗示的言語提醒猶大。【門徒彼此對看,猜不透所說的是誰。有一個門徒,是耶穌所愛的,側身挨近耶穌的懷裡。】古時猶太人坐席的姿勢乃是側身斜卧,左手肘支撐著身體,頭部靠近桌子,腳部伸向後邊。「有一個門徒,是耶穌所愛的」,一般認為這門徒就是使徒約翰。「側身挨近耶穌的懷裡」,使徒約翰原就斜卧在主耶穌的右邊,他將身子稍向後挪移,便有如挨近主的懷裡。【西門彼得點頭對他說:』你告訴我們,主是指著誰說的。『】「點頭」,意思是向他示意。【那門徒便就勢靠著耶穌的胸膛,問祂說:『主啊,是誰呢?』耶穌回答說:『我蘸一點餅給誰,就是誰。』耶穌就蘸了一點餅,遞給加略人西門的兒子猶大。】「耶穌回答說」,可能只是悄悄地告訴了身旁的使徒約翰。「蘸了一點餅」,猶太人的逾越節晚餐是大家共享羊肉、餅、苦菜等食物,吃時有一盤用水果、醋等熬成的調味醬,各人拿一小塊餅蘸著盤裡的調味醬吃,蘸餅遞給別人是友好的表示。主耶穌早已知道猶大蓄意賣主,但祂直到最後,仍是對敵對祂的人滿了慈愛,為他洗腳,並且蘸餅給他。【他吃了以後,撒但就入了他的心。耶穌便對他說:『你所做的,快做吧!』】猶大接受了主耶穌遞給他的餅,卻沒接受主耶穌的愛,從此他便完全受制於撒但。先是撒但把賣主的意思放在猶大的心裡,如今是撒但自己進入了他的心。人若不拒絕撒但的試探,最後必然全人被撒但所得著。【同席的人沒有一個知道是為什麼對他說這話。】主耶穌在對猶大的指點提醒之中,仍為他保留顏面,沒讓其他的門徒知道。【有人因猶大帶著錢囊,以為耶穌是對他說:『你去買我們過節所應用的東西『,或是叫他拿什麼周濟窮人。】門徒仍不知道猶大將要賣主。【猶大受了那點餅,立刻就出去。那時候是夜間了。】「夜間」在此有象徵的意義,猶大離開主耶穌,使他進入了屬靈的黑暗中。【他既出去,耶穌就說:『如今人子得了榮耀,神在人子身上也得了榮耀。】「如今人子得了榮耀」,是指耶穌基督的十字架,主耶穌最大的榮耀, 是在祂的十字架上彰顯。「神在人子身上也得了榮耀」,十字架不僅是主耶穌的榮耀,也是父神的榮耀。主耶穌本來與神同等,卻甘心順服父的旨意,成就神的救恩,因此主耶穌的順服,乃是父神的榮耀。【神要因自己榮耀人子,並且要快快地榮耀祂。】「快快的榮耀祂」,指主耶穌的復活和升天。
【小子們,我還有不多的時候與你們同在;後來你們要找我,但我所去的地方你們不能到。這話我曾對猶太人說過,如今也照樣對你們說。】「小子們」這個稱呼含有親切、體恤、憐憫、掛懷的意思。「你們要找我,但我所去的地方,你們不能到」,指主耶穌的受死、復活,升天。主耶穌曾對猶太人說過這話:【我還有不多的時候和你們同在,以後就回到差我來的那裡去。你們要找我,卻找不著。我所在的地方你們不能到。】(約7:33-34)【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,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;我怎樣愛你們,你們也要怎樣相愛。】舊約已有【要愛人如己】的命令(利19:18),但主耶穌的「新命令」里所要求的是:「我怎樣愛你們,你們也要怎樣相愛」,不是以愛自己的標準去愛別人,而是以主耶穌愛我們的舍己之愛去「彼此相愛」。「彼此相愛」是主給我們的「命令」,命令不需要我們贊成、擁護,也不需要我們研究、分析,只需要我們絕對順服。我們若沒有彼此相愛,或者沒有用舍己之愛去彼此相愛,都是違背了主的命令。【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,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。『】這表示「彼此相愛」,是基督徒的獨特標誌,基督徒若沒有愛,恐怕他的得救有問題。我們不但要「口裡承認」自己是基督徒,也要「彼此相愛」活出基督徒的見證。【西門彼得問耶穌說:『主往哪裡去?』耶穌回答說:『我所去的地方,你現在不能跟我去;後來卻要跟我去。』】「我所去的地方,你現在不能跟我去」,主耶穌是說祂借死進榮耀的路徑,彼得當時的屬靈情況尚未達到可以與主同死的地步,甚至曾三次不認主。「後來卻要跟我去」,是指使徒彼得到了年老時,為主殉道(21:18-19)。據初期教會的傳說,彼得是被倒釘在十字架上。【彼得說:『主啊,我為什麼現在不能跟禰去?我願意為禰捨命!』】彼得確實有為主捨命的心愿,只是他因為不認識自己的軟弱,才會說出過於自信的話。【耶穌說:『禰願意為我捨命嗎?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,雞叫以先,你要三次不認我。』】「雞叫以先」,意即今晚三更以前(可13:35)。主有時會量給我們一些黑暗的環境,容許我們經歷一些挫折、跌倒,使我們能認識自己,叫我們不敢再靠自己,而完全依靠祂。而彼得的跌倒,是我們的鑒戒。為此,願我們今天切勿對自己太過自信,而是要完全依靠主!阿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