倍可親

<箴23: 1-35>

作者:霞步思  於 2022-2-14 06:39 發表於 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--貝殼村

作者分類:聖經分享|通用分類:信仰見證

「箴23: 1-35」「你若與官長坐席,要留意在你面前的是誰……」。在箴言第二十三章中,智者首先說:「你若與官長坐席,要留意在你面前的是誰。你若是貪食的,就當拿刀放在喉嚨上。不可貪戀他的美食,因為是哄人的食物」。智者勸告人在官長面前吃喝時,應考慮面前坐著的是誰,不可貪戀他的美食,若貪食,就當「拿刀放在喉嚨上」,意思是無論如何也要抑制自己的貪慾。因為在熱情款待背後可能是不懷好意的,「哄人的食物」,就是騙人的食物,所以你吃的時候要小心。「不要勞碌求富,休仗自己的聰明。你豈要定睛在虛無的錢財上嗎?因錢財必長翅膀,如鷹向天飛去」。這是勸告人不要貪圖財富,不要為財富而勞碌奔波、耗盡心力,作錢財的奴隸。因為「錢財必長翅膀,如鷹向天飛去」,比喻錢財轉瞬間就如雲煙消散,蕩然無存。但人若不貪圖錢財,而是「敬畏耶和華心存謙卑,就得富有、尊榮、生命為賞賜」(22:4)。「不要吃惡眼人的飯,也不要貪他的美味。因為他心怎樣思量,他為人就是怎樣。他雖對你說:「請吃,請喝」,他的心卻與你相背。你所吃的那點食物必吐出來,你所說的甘美言語也必落空」。這裡的「惡眼人」,是指「吝嗇」的人。智者勸告人「不要吃惡眼人的飯,也不要貪他的美味」,因為這種人請客,並非出於真心誠意。「他的心卻與你相背」,是指他嘴裡雖對你說:「請吃,請喝!」但心裡卻是捨不得,言不由衷,你每吃一口菜,喝一口酒,他都會覺得心如刀割。「吐出來」是說,看見吝嗇人那守財奴的態度,胃口全失,令人作嘔。「你所說的甘美言語也必落空」,即當你在吃時候,向他說的「甘美言語」也會白費。「你不要說話給愚昧人聽,因他必藐視你智慧的言語」。智者告訴人,與愚人交談,教導他智慧的道理,是徒勞無益,因為他存有固執的心,「必藐視你智慧的言語」,因此不要把智慧浪費在愚昧人身上。

「不可挪移古時的地界,也不可侵入孤兒的田地。因他們的救贖主大有能力,他必向你為他們辨屈」。「挪移古時的地界」,就是侵佔別人的土地,破壞祖先所立的地界。「侵入孤兒的田地」,就是侵害孤兒的產業,智者在此特彆強調:「因他們的救贖主大有能力,他必向你為他們辨屈」。「救贖主」指神。祂是孤兒寡婦的伸冤者(詩68:5)。「你要留心領受訓誨,側耳聽從知識的言語」。智慧人勸導人要有一顆謙卑受教的心,「留心領受訓誨,側耳聽從知識的言語」。「知識」的意思是洞察力、智慧。「不可不管教孩童,你用杖打他,他必不至於死。你要用杖打他,就可以救他的靈魂免下陰間」。智慧人勸告人不要忽視對孩童的管教,而「管教孩童」,包括體罰在內:「用杖打他」。「他必不至於死」,是指正常的管教並不會責打過度,也不會讓孩子「失了志氣」(西3:31),反而能「救他的靈魂免下陰間」。所以孩子若不管教,結局必然滅亡,寵孩子的人才是真殘忍。「我兒,你心若存智慧,我的心也甚歡喜,你的嘴若說正直話,我的心腸也必快樂」。這裡智者告訴兒子:「你心若存智慧,我的心也甚歡喜」。而父母最有智慧的正面引導,就是讓孩子討神喜悅,他們「心若存智慧」、「嘴若說正直話」,就能讓神歡喜,也能讓父母快樂。「你心中不要嫉妒罪人,只要終日敬畏耶和華,因為至終必有善報,你的指望也不至斷絕」。「不要嫉妒罪人」,就是不要因罪人眼前的興旺而眼紅,而是要「終日敬畏耶和華」,因為敬畏神的人「至終必有善報,你的指望也不至斷絕」 ,必能得著豐盛的生命。

「我兒,你當聽,當存智慧,好在正道上引導你的心。好飲酒的,好吃肉的,不要與他們來往。因為好酒貪食的,必致貧窮,好睡覺的,必穿破爛衣服」。這裡智慧人教導兒女:「你當聽,當存智慧,好在正道上引導你的心」,這樣他就不會誤交損友、偏離正道。「好飲酒的,好吃肉的」,代表生活放蕩的人。而一個壞朋友的影響是很大的,人若與生活放蕩的人來往,很容易跟隨他們揮霍懶惰、沒有節制,使自己「必至貧窮」,所以不要與這些人來往。「你要聽從生你的父親,你母親老了,也不可藐視她」。箴言第一章就強調:「我兒,要聽你父親的訓誨,不可離棄你母親的法則。」(1:8)「你母親老了,也不可藐視她」,而許多子女大了常常看不起含辛茹苦養大他們的父母,特別是看見父母知識水平低,還認為父母落伍趕不上時代,便會藐視父母。但你要緊記「當孝敬父母」(出20:12)被神排在人與神關係的前四誡之後,成為人與人關係的第一誡。「你當買真理,就是智慧、訓誨和聰明也都不可賣。義人的父親必大得快樂,人生智慧的兒子,必因他歡喜。你要使父母歡喜,使生你的快樂」。這裡的「買真理」,意思是要付出代價去「買真理」。智者又說,不可將智慧,訓誨,和聰明「賣」了,意思就是不要為自己的利益「賣」了神的恩賜。這是勸告作兒女的,不可將力量和眷愛放在屬世的虛妄之事上,而是要把真理和智慧看得最重要,這樣就能使「義人的父親必大得快樂,人生智慧的兒子,必因他歡喜」。孝敬父母,不但要對父母和顏悅色,還要「使父母歡喜,使生你的快樂」,這是給父母最好的禮物,就是讓他們能在神面前因你而快樂。

「我兒,要將你的心歸我,你的眼目也要喜悅我的道路。妓女是深坑;外女是窄阱。她埋伏好像強盜,她使人中多有奸詐的」。這是智者對兒女的期望:「要將你的心歸我」,是指心要謹記智慧的教誨。「你的眼目也要喜悅我的道路」,指眼目要謹守神的正道。「妓女是深坑;外女是窄阱」。「深坑」,是指捕捉動物的陷阱。「窄阱」是指難以逃脫。「她埋伏好像強盜,她使人中多有奸詐的」,是指淫婦像強盜一樣埋伏起來陷害人,引誘許多人離棄神、離棄父母、離棄正道。人被淫婦吸引,首先是「心」遠離了神,然後「眼」就看見了試探。因此人若要遠離試探,首先要把自己的「心」和「眼」交給神,才能求神「不叫我們遇見試探」(太6:13)。「誰有禍患?誰有憂愁?誰有爭鬥?誰有哀嘆(或作「怨言」)?誰無故受傷?誰眼目紅赤?就是那流連飲酒,常去尋找調和酒的人。酒發紅,在杯中閃爍,你不可觀看,雖然下咽舒暢,終久是咬你如蛇,刺你如毒蛇。你眼必看見異怪的事(「異怪的事」或作「淫婦」),你心必發出乖謬的話。你必像躺在海中,或像卧在桅杆上。你必說:『人打我,我卻未受傷;人鞭打我,我竟不覺得。我幾時清醒,我仍去尋酒』」。這是全本《聖經》描寫醉酒最為生動的經文,智者用問答開始他的講論,他對酒醉者經驗的描述、好酒者的心情、不能自制的表現,形容得栩栩如生,藉此警告人不要被酒的美麗和香味吸引。

「誰有禍患?」是指酒後闖禍招徠禍患。「誰有憂愁?」許多人以為可以借酒消愁,那知酒醒之後更加愁苦。「誰有爭鬥?」酒後情緒激動亂髮脾氣,就與人發生衝突爭吵。「誰有哀嘆?」「哀嘆」小字或做怨言,人喝了酒後,就會喃喃自語發怨言。「誰無故受傷?」酒後因失去平衡而跌倒,連自己都不知。「誰眼目紅赤?」醉酒之後滿臉通紅,眼睛也布滿血絲,使人見而生厭。而那些「流連飲酒、常去尋找調和酒的人」,其結果就是這樣。智者的忠告是:遠離酒,一眼都不要看它;因為酒在口中雖舒暢,進到身體裡頭,會象毒蛇把人咬死。「你眼必看見異怪的事(「異怪的事」或作「淫婦」)」,是指酒會使人神情恍惚,因它刺激末梢神經,醉酒的人很容易陷入淫亂的情慾,並且「你心必發出乖謬的話」。「你必像躺在海中,或像卧在桅杆上」。這裡描述一個醉酒的海員,他掉進海里淹死了,或感覺浮蕩,「像卧在桅杆上」。「你必說:『人打我,我卻未受傷;人鞭打我,我竟不覺得。我幾時清醒,我仍去尋酒』」。人喝醉了可能會打架,但由於他不清醒,以至感覺不到打在他身上的拳頭。從這裡我們看到,酒能轄制人,人雖然覺悟了自己困苦不堪,也沒有能力脫出酒的桎梏:「我幾時清醒,仍去尋酒」。今天我們若不想被酒轄制,最好的方式就是「不可觀看」,不要碰它。為此,願我們都要記住這方法,並要知道我們:「或吃或喝,無論做什麼,都要為榮耀神而行」!阿們!

高興

感動

同情

搞笑

難過

拍磚

支持

鮮花

評論 (0 個評論)

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

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| 註冊

關於本站 | 隱私權政策 | 免責條款 | 版權聲明 | 聯絡我們

Copyright © 2001-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:倍可親 (http://big5.backchina.com) All Rights Reserved.

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! X3.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! 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+8, 2025-9-3 01:56

返回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