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箴20: 1-30」「酒能使人褻慢,濃酒使人喧嚷,凡因酒錯誤的,就無智慧……」。在箴言第二十章中,所羅門的箴言首先警告人:「酒能使人褻慢,濃酒使人喧嚷,凡因酒錯誤的,就無智慧」。「酒」本身未必不好,喝少量的酒對身體健康頗有益處。就如保羅告訴提摩太:「因你胃口不清,屢次患病,再不要照常喝水,可以稍微用點酒。」(提前五23)。但當人喝酒過了頭,酒就「使人褻慢」,就是使人失言失態,傷己傷人。若喝「濃酒」,就會「使人喧嚷」,失去理性而鬧事惹禍。所以「凡因酒錯誤的,就無智慧」。「王的威嚇,如同獅子吼叫,惹動他怒的,是自害己命」。這裡將國王的威嚇比作「獅吼吼叫」,一國之君握有生殺大權,誰觸怒了國王,就如觸怒咆哮的獅子,有殺身之禍。「遠離紛爭,是人的尊榮,愚妄人都愛爭鬧」。懂得避免紛爭,「是人的尊榮」,也是智慧的表現。只有愚妄人才愛爭吵,屢次為一些小事大吵大鬧,絲毫不讓,爭的面紅耳赤,結果必定自食惡果。「懶惰人因冬寒不肯耕種,到收割的時候,他必討飯而無所得」。懶惰人因天氣寒冷遲遲不願下田耕種,等到在收割的時候,一無所獲,只好到處行乞度日。「人心懷藏謀略,好像深水,惟明哲人才能汲引出來」。「人心懷藏謀略,好像深水」,若不是自己道出,別人很難憶測,惟有明哲人利用他的機智與人交談和探討,才能汲取出來。「人多述說自己的仁慈,但忠信人誰能遇著呢?」有許多人喜歡誇耀自己是怎樣仁慈,怎樣行善助人,可是這些人只說不做。所以這裡問:「但忠信人誰能遇著呢?」「行為純正的義人,他的子孫是有福的」。「行為純正的義人」,不但自己得到神的賜福,連他的子孫後代也蒙福,因為他們生活在行事公義的家中,長輩們的生活品行不經意地塑造著他們,這一種潛移默化的教導,強於千遍的以口教誨,因為生活是活生生的見證,證明他所教訓的是可行的,也是蒙神賜福的。
「王坐在審判的位上,以眼目驅散諸惡」。國王若充滿智慧,坐在審判的寶座上,就能以智慧的銳眼明察秋毫,一目了然看穿惡人的陰謀詭計,以公義施行懲罰。「誰能說,我潔凈了我的心,我脫凈了我的罪?」這裡的答案是「沒有人」,因為人唯有靠主的寶血,才能脫離罪惡(啟1:5)。「兩樣的砝碼、兩樣的升斗,都為耶和華所憎惡」。這與23節相同,在11:1、16:11已經說過,智者不厭其煩地一再強調,就是要人行事誠實,待人厚道,尤其生意人不可欺詐,以不正當的方法賺取錢財。「孩童的動作,是清潔、是正直,都顯明他的本性」。這裡指出孩童的「本性」,是清潔和正直,他的動作童真無邪,所以人見人愛。「能聽的耳,能看的眼,都是耶和華所造的」。神創造人,人身體上一切的器官都是祂奇妙的創造,尤其能聽的耳和能看的眼,更是神的巧工和恩賜。但人「能聽的耳」,要傾聽神的話語。人「能看的眼」,要看神奇妙的創造和奇異的恩典,思想神恩。「不要貪睡,免致貧窮;眼要睜開,你就吃飽」。貪睡與懶惰一樣,都是造成貧窮的原因。「眼要睜開」是勸人早起上工,殷勤不怠,這樣你就能吃飽。「買物的說:『不好,不好」;及至買去,他便自誇』」。買物的人喜歡討價,先貶低物的質量,用低價購得後向人誇口。「有金子和許多珍珠(或作「紅寶石」),惟有知識的嘴,乃為貴重的珍寶」。「知識」的意思是洞察力、智慧。「金子和許多珍珠」,都是貴價的東西,但智慧的言語勝過金銀珠寶。「誰為生人作保,就拿誰的衣服;誰為外人作保,誰就要承當」。智者已經多次提醒人不要為人作保,警告作保的危險性。這裡進一步指出,為陌生人作保的人是愚不可及,因為作保的人要承擔全部返債的責任,陌生人逃之夭夭,其後果可想而知。
「以虛謊而得的食物,人覺甘甜,但後來他的口必充滿塵沙」。「以虛謊而得的食物」,就是以不法的途徑取得東西,「人覺甘甜」,可以盡情享用。但終會被發現並受到刑罰,結果就像滿口充滿塵沙,再也不覺香甜了。「計謀都憑籌算立定,打仗要憑智謀」。「計謀」就是計劃,「籌算」的意思是商議、勸告,「智謀」的意思是「指導、建議」。大衛爭戰一生,他所倚靠的「籌算、智謀」,並不是詭詐,而是專心「求問耶和華」(撒上 23:2等),所以他就能打勝仗。「往來傳舌的,泄漏密事;大張嘴的,不可與他結交」。這則箴言勸告人,要謹防那些搬弄是非,泄露別人秘密的人。「大張嘴的」,就是喜歡蜚短流長,說人閑話的,這種人不可與他結交。「咒罵父母的,他的燈必滅,變為漆黑的黑暗」。這「燈」代表生命,所以「咒罵父母的」,他的生命要像一盞燈在黑暗中熄滅。利未記 20:9說:「凡咒罵父母的,總要治死他;他咒罵了父母,他的罪要歸到他身上」。「起初速得的產業,終久卻不為福」。「速得的產業」,可指投機成功所得的財富、買彩券等,許多一夜致富的暴發戶,終久都不能守成。因為「不勞而得之財必然消耗;勤勞積蓄的,必見加增。」(箴13:11)
「你不要說,我要以惡報惡。要等候耶和華,他必拯救你」。當你遭遇到任何冤屈的事時,「不要說,我要以惡報惡」,而是「要等候耶和華,他必拯救你」。羅馬書12:19說:「親愛的弟兄,不要自己伸冤,寧可讓步,聽憑主怒;因為經上記著:主說:『伸冤在我,我必報應『」。「兩樣的砝碼,為耶和華所憎惡,詭詐的天平也為不善」。用「兩樣的法碼」和「詭詐的天平」作買賣,都是欺騙不道德的行為,是神所憎惡的。
「人的腳步為耶和華所定,人豈能明白自己的路呢?」人雖然可以決定自己要走的路、要作的事,但他的「腳步為耶和華所定」。「人豈能明白自己的路呢?」神如何掌管人的路,並不是我們所能完全明白的。「人冒失說,這是聖物,許願之後才查問,就是自陷網羅」。 「這是聖物」,是指這物全屬神。人冒失說,把「聖物」奉獻給神,然後再重新考慮所許的願,「就是自陷網羅」,是非常危險的。「智慧的王簸散惡人,用碌碡滾軋他們」。「碌碡」是一種農具,用以碾穀類或碾平場地。智慧的王必定秉公行義、賞罰分明,對惡人的懲罰是絲毫不茍,嚴厲地懲治他。「人的靈是耶和華的燈,鑒察人的心腹」。神創造人的時候,向人的鼻孔吹一口氣,使他成為有靈的活人(創2:7)。這靈就是耶和華的燈,可以鑒察人的內心深處。「王因仁慈和誠實,得以保全他的國位,也因仁慈立穩」。君王若以仁慈和誠實治國,全國人民都必擁護他,他的國位就得以保全,「也因仁慈立穩」。「強壯乃少年人的榮耀;白髮為老年人的尊榮」。少年人生命的特徵就是身強體壯,這是他的榮耀。「白髮」是健康長壽,敬神守道的象徵,也是他的尊榮。這就是說,不同年齡的人都有它既定的優點,要予以尊重並享受。「鞭傷除凈人的罪惡;責打能入人的心腹」。可見神對祂子民的鞭打就是要除凈罪惡,而這樣的責打能入人的心腹,使人悔改歸向神,這就是神對祂兒女愛的管教。為此,願我們在被神管教時,不要灰心,而是要感謝神的愛,並要真正的悔改歸向神!阿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