倍可親

<箴15: 1-33>

作者:霞步思  於 2022-1-21 06:39 發表於 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--貝殼村

作者分類:聖經分享|通用分類:信仰見證

「箴15: 1-33」「回答柔和,使怒消退;言語暴戾,觸動怒氣……」。在箴言第十五章中,所羅門的箴言首先說:「回答柔和,使怒消退;言語暴戾,觸動怒氣」。這是教導人如何與人和睦相處。當別人發怒的時候,你要以柔和的話回應人,就可使暴跳如雷的人平息怒氣。反之,若以粗暴的言語、激昂的態度回應人,就會觸動人的怒氣。「智慧人的舌善發知識;愚昧人的口吐出愚昧」。智慧人因他心中有智慧,就開口傳講知識幫助人、造就人。而愚昧人因他頭腦簡單,不明事理,他的口只能吐出愚昧,所說的都是廢話。「耶和華的眼目無處不在,惡人善人,他都鑒察」。我們的神是無所不在、無所不知的,無所不見的神,祂的眼目明察秋毫,人所行的無論善惡都難逃祂的鑒察。「溫良的舌是生命樹,乖謬的嘴使人心碎」。因「溫良的舌」,有醫治的功效,所以猶如一棵生命樹,能醫治人心靈的創傷。而「乖謬的嘴」,說出粗暴、刻薄、歪曲、奸惡的話,所以使人心碎。「愚妄人藐視父親的管教,領受責備的,得著見識」。父親對兒女的管教都是為要使兒女得益處,可惜愚妄人卻認為父親的管教是不識時務,不僅不接受,反而加以藐視。但甘心接受父親責備的,就得著見識。「義人家中多有財寶;惡人得利反受擾害」。義人就是敬畏神的人,敬畏神的人必蒙神賜福。而為非作歹的惡人,以不正當的方法致富,結果只是傷害自己。「智慧人的嘴播揚知識,愚昧人的心並不如此」。心中有智慧的人,嘴就說出智慧的話,傳揚知識造就人。而愚昧人心存愚昧,口出愚昧話,張嘴啟爭端,開口招鞭打(箴18:6)。

「惡人獻祭,為耶和華所憎惡;正直人祈禱,為他所喜悅。惡人的道路,為耶和華所憎惡;追求公義的,為他所喜愛」。「惡人獻祭,為耶和華所憎惡」,並非因為他們的祭物不好,而是因為「惡人的道路,為耶和華所憎惡」,他們的獻祭只是為了賄賂神、操縱神。「正直人祈禱,為祂所喜悅」,並非因為他們有祈禱秘訣,而是因為「追求公義的,為祂所喜愛」,他們的祈禱是為了尋求和遵行神的旨意。「捨棄正路的,必受嚴刑;恨惡責備的,必致死亡」。人若按正路而行,就必得著神的救恩(詩50:23)。人若捨棄正路,為非作歹,將來必受嚴刑。「責備」可使人從迷路轉回,而恨惡責備的,便沉迷在歧途上,其結局就是死亡。「陰間和滅亡尚在耶和華眼前,何況世人的心呢?」「陰間和滅亡尚在耶和華眼前」,指神是全能、全知的,祂鑒察和管理一切,何況世人的心,豈不被神鑒察呢?「褻慢人不愛受責備,他也不就近智慧人」。褻慢人自高自大,狂傲不羈,所以這種人不愛受人指責,也不聽規勸,也不會與智慧人往來。「心中喜樂,面帶笑容;心裡憂愁,靈被損傷」。心中喜樂,臉上自然容光煥發。反之,心裡憂愁,連靈都受到損傷。「聰明人心求知識;愚昧人口吃愚昧」。聰明人求知心切、孜孜不倦,利用每個機會學習,以增進自己的智慧。而愚昧人則安於無知,不求上進,沉迷於愚妄之中,拿愚妄做糧食。「困苦人的日子都是愁苦,心中歡暢的,常享豐筵」。困苦人因物質缺乏,常為衣食憂愁,所以就日日愁苦。而一個「心中歡暢」的人,總是覺得在生活中「常享豐筵」。「少有財寶,敬畏耶和華,強如多有財寶,煩亂不安」。人若不敬畏神,就不會感恩,也不會知足。不會知足的人,雖然多有財寶,也煩亂不安,內心更沒安全感。所以「少有財寶,敬畏耶和華,強如多有財寶,煩亂不安」。

「吃素菜,彼此相愛,強如吃肥牛,彼此相恨」。人若「彼此相愛」,就是吃素菜,物質再缺乏,內心也有溫暖。人若「彼此相恨」,筵席再豐盛,也沒有心情享用。「暴怒的人挑啟爭端;忍怒的人止息紛爭」。「暴怒的人挑啟爭端」,因這種人性情衝動、脾氣暴躁,一觸即發,就會挑啟爭端。而「忍怒的人」性情溫良、頭腦冷靜、心平氣和,所以能夠平息紛爭。「懶惰人的道,像荊棘的籬笆;正直人的路,是平坦的大道」。懶惰的人不肯作工,就像用荊棘的籬笆將自己困住,使他寸步難行。而正直人行事堅定、努力工作,凡事倚靠神,所以他的路「是平坦的大道」。「智慧子使父親喜樂,愚昧人藐視母親」。「智慧子使父親喜樂」,因為他敬畏神,遠離惡事。「愚昧人藐視母親」,覺得自己比母親更懂,其實已經無知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。「無知的人以愚妄為樂;聰明的人按正直而行」。無知的人不認識自己,任憑己意而行,以愚妄為樂。他不知自己所行的都在神的鑒察之下,對將來的審判懲罰漠不關心。聰明人則不同,他小心翼翼、謹遵主道,按正直而行。「不先商議,所謀無效;謀士眾多,所謀乃成」。人若驕傲地拒絕別人的意見,一定會陷入誤區,所以「不先商議,所謀無效」。人若謙卑地思考別人的建議,有助於彌補盲點,所以「謀士眾多,所謀乃成」。「口善應對,自覺喜樂,話合其時,何等美好」。「口善應對」不是能言善辯,而是合宜的應對,使聽的人得益處,自己也覺得喜樂。所以「話合其時,何等美好」。「智慧人從生命的道上升,使他遠離在下的陰間」。智慧人是走在生命的道上,神就將生命之道指示他(詩16:11),使他從生命的道上升,遠離在下的陰間。

「耶和華必拆毀驕傲人的家,卻要立定寡婦的地界」。倚靠錢財的驕傲人,神必拆毀他們建立的家。而寡婦代表軟弱無助的人,她們只能專心倚靠神,所以神「要立定寡婦的地界」,保守神應許給她們的土地不被奪走。「惡謀為耶和華所憎惡,良言乃為純凈」。惡人所計劃的都是傷天害理的惡謀,這種圖謀惡計的心是耶和華所憎惡的。而「良言」就是純潔、恩慈、溫良的言語,為神所喜悅。「貪戀財利的,擾害己家;恨惡賄賂的,必得存活」。貪戀財利的人,往往不擇手段鋌而走險奪財,結果不僅有害己身,亦危害家室。但恨惡賄賂,拒絕賄賂的,必得神眷顧,生活安定,得享長壽。「義人的心,思量如何回答,惡人的口,吐出惡言」。義人心地正直,他說話有分寸,必思量如何回答。而惡人不思不想,因口出惡言而惹禍。「耶和華遠離惡人,卻聽義人的禱告」。「耶和華遠離惡人」,因為罪孽使人與神隔絕,罪惡使神掩面不聽人的呼求(賽59:2)。而敬畏神遵行祂旨意的義人,神就聽他的禱告。「眼有光,使心喜樂;好信息,使骨滋潤」。「眼有光」就是面貌有光彩,這代表他內在生命是滿有平安喜樂的。而好信息,會使聽到的人筋骨舒暢,使骨滋潤。「聽從生命責備的,必常在智慧人中。棄絕管教的,輕看自己的生命,聽從責備的,卻得智慧」。人若留心「聽從生命責備」的話,就是聽從「智慧的訓誨」,必列在智慧人的中間。人若「棄絕管教」,就是「輕看自己的生命」,選擇了一個直奔陰間的生命。「聽從責備的,卻得智慧」,指智慧的訓誨能使人成為智慧人。「敬畏耶和華,是智慧的訓誨,尊榮以前,必有謙卑」。人之所以得尊榮,是因他心存謙卑。而人能有謙卑的心,是因為他敬畏耶和華,領受智慧的訓誨。但願我們今天都要明白這句箴言,並要去實踐,這樣我們就能得到尊榮!阿們!

高興

感動

同情

搞笑

難過

拍磚

支持

鮮花

評論 (0 個評論)

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

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| 註冊

關於本站 | 隱私權政策 | 免責條款 | 版權聲明 | 聯絡我們

Copyright © 2001-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:倍可親 (http://big5.backchina.com) All Rights Reserved.

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! X3.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! 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+8, 2025-9-1 14:28

返回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