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有一條路人以為正>
讀經「箴14: 12-25,28-35」「有一條路人以為正,至終成為死亡之路……「。在箴言第十二章的這段經文中,所羅門的箴言首先說:「有一條路人以為正,至終成為死亡之路。」而且在箴言十六章二十五節中,又原封不動的重複了這句話,這表示神要警告世人,因為在世上有許多人以為自己走的是正路,卻不知是走向死亡之路!神的道路是聖潔和完美的,人必須在祂的路上走才能進入天堂。可是有許多人不願意接受神的道路, 他們在自己選擇的路上走,甚至說:「這生命是我自己的,我喜歡做什麼就做什 么,別管我!」今天,你確實還有選擇的權力,你可以選擇你想要走的路,但明天你也許會死,你若不在神的道路上走,你就會進入永久的死亡。而你不會只在地獄里過幾天,或過一百年,你將會在地獄里永遠活著,到那時候,你就會知道你生前所走的路全都是錯誤的,卻是太遲了!因此你千萬不要謹記這句話:「有一條路人以為正,至終成為死亡之路」。也有些人自稱是基督徒,但他們卻不相信重生,他們以為自己是教會的會員,也已受了水禮,死後就必會進入天堂。但是主耶穌清楚地說:「人若不重生,就不能見神的國。」(約3:3)聖經上的話都是真理,你必須按照聖經所教導的去做,這樣你才會在正確的路上走。也有許多人說,現在不需要信耶穌, 因為主會在他臨死之前賜給他機會接受祂,這樣他就能進入天堂,但那是錯誤的路。今日有很多人都因意外身亡,他們大部份的人在死前都沒有機會向主禱告和接受耶穌,他們現在陰間里受痛苦。因此每一個罪人,現在趁你還活著的時候,就要悔改信耶穌,要在神正確的路上走。若等到死後才發現自己一直都在錯誤的路上走,到那時候,想要悔改就太遲了。在陰間里,你們永不會再有另外一個機會接受主,人死後,不會再有機會得救。
也許你現在討厭聽耶穌基督的福音,可是你要知道,在陰間里,將不會再有人向你傳耶穌的福音。也許現在,你不相信你若不悔改信耶穌,你死後就必下陰間,但是在你死後的那一刻,你就會發現,自己就是在陰間里。在路加福音第十六章中的那個財主,在他死後,他就發現陰間真的存在!那時,他就求亞伯拉罕打發拉撒路回世上,警告他的五個兄弟,因他不想他們也下陰間,但那是一 件不可能的事。人死後也只有兩個地方可去:不是天堂就是地獄。在《聖經》中,天堂或地獄明確地呈現在我們面前,作為信或不信之人的結局。因此今天你不需要驗證天堂或地獄的真實性,而是要離開自己以為正的路,要跟隨主耶穌的路,因為主耶穌宣告說:「我就是道路、真理、生命;若不借著我,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。」因此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就是借著耶穌基督,找到那條神所為我們預備通往天堂的路。當我們悔改信耶穌,接受耶穌作我們生命的主時,我們就走在通往天堂的路上。因此今天每一個還活著的人,都必須問自己:「我究竟走在哪一條路上?我是在一條自己以為是正確的路上嗎?我走的這條路至終會成為死亡之路嗎?若答案是:是的,你就要趕快離棄死亡之路,走上永生的路!並要記住神的警告:「有一條路人以為 正,至終成為死亡之路。」神說的話永不改變,不管你們相信不相信,要是不悔改信耶穌,而是繼續在罪惡的路上走,死後就必下地獄。
「人在喜笑中,心也憂愁,快樂至極,就生愁苦」。當人犯罪離開神時,生命就失去真正的快樂,落在極大的痛苦患難里,即使想盡辦法尋求快樂,結果是「快樂至極,就生愁苦」,帶來更大的痛苦,這就叫樂極生悲。「心中背道的,必滿得自己的結果,善人必從自己的行為得以知足」。「心中背道的」,是指那些信仰上的離經叛道的人,這種人的結局是必飽嘗自己行為的惡果。而善人因為他敬畏神,他必從自己的行為得以知足。「愚蒙人是話都信;通達人步步謹慎」。愚蒙人沒有自己的主見,很輕率地聽信任何人。這樣的人其實是很危險的。基督徒如果沒有分辨的智慧,依靠神的話語作為生命的準則,很容易就會陷入「是話就信」的陷阱里,讓自己變成容易受欺騙的愚蒙人。而通達有智慧的人,懂得步步謹慎,事事細心思考,慎思明辨,因此我們都做一個通達有智慧的人。「智慧人懼怕,就遠離惡事,愚妄人卻狂傲自恃」。智慧人因敬畏神,他就害怕犯罪得罪神,所以就遠離惡事。而愚妄人既不認識神也不敬畏神,所以狂傲自恃,卻不知道罪惡會帶來惡果。「輕易發怒的,行事愚妄;設立詭計的,被人恨惡」。狂傲自恃的愚妄人,就是「輕易發怒的」人,他雖然可以逞一時之快,卻要承擔惡果。「設立詭計的」人,雖然可能暫時得逞,但終必敗露、「被人恨惡」。真智慧是敬畏神,所以既不「輕易發怒」、也不「設立詭計」。「愚蒙人得愚昧為產業;通達人得知識為冠冕」。「愚蒙人得愚昧為產業」,意思愚蒙人因無知,狂傲自恃,不肯接受別人的勸教,愚昧始終離不開他,所以他就得愚昧為產業。但通達人行事小心謹慎,說當說的話,凡事尋求神的旨意,所以知識成為他的冠冕。「壞人俯伏在善人面前;惡人俯伏在義人門口」。雖然壞人和惡人可能會暫時得勢,但絕不可能長久。壞人終必在善人面前低頭,惡人必降服在義人的門前。因為公義的神必要鑒察並施行審判,義人必有賞報,惡人必要受罰。
「貧窮人連鄰舍也恨他,富足人朋友最多。藐視鄰舍的,這人有罪;憐憫貧窮的,這人有福」。「貧窮人連鄰舍也恨他」,因為怕被他拖累。「富足人朋友最多」,因為想從他沾光。但「貧窮」未必是神的懲罰,「富足」未必是神的祝福,因此「藐視鄰舍的,這人有罪」。但「憐憫貧窮的,這人有福」,因為他並不追求自己的好處,也不期待人的回報,而是仰望神的恩典。「謀惡的,豈非走入迷途嗎?謀善的,必得慈愛和誠實。諸般勤勞都有益處,嘴上多言乃致窮乏」。「謀善的」,包括那些誠實工作的人,他們「必得慈愛和誠實」,所以「諸般勤勞都有益處」。「謀惡的」,包括那些只會空談的人,他們已經「走入迷途」,所以「嘴上多言乃致窮乏」。「智慧人的財,為自己的冠冕,愚妄人的愚昧,終是愚昧」。因智慧人會善用他的財富,將他的財富積存在天上,這財富就成為智慧人的冠冕。而愚妄人就是有錢財也不會善用,所以「愚妄人的愚昧,終是愚昧」。「作真見證的,救人性命;吐出謊言的,施行詭詐」。以誠實的話作真見證的,可以幫助無辜的人,救回人命。而吐出謊言的,就是替犯罪者脫罪,所以說是施行詭詐。「帝王榮耀在乎民多;君王衰敗在乎民少」。因人口的多少是帝王榮耀的標誌,因此有智慧的帝王就要教導百姓遵行律法,神就會讓百姓生養眾多、安居樂業。若君王腐敗,不教導百姓百姓遵行律法,則人民散之於四方,國必衰敗。「不輕易發怒的,大有聰明;性情暴躁的,大顯愚妄」。大有聰明的人,沉著穩重,不輕易動怒。性情暴躁的,容易衝動,一被激動就暴跳如雷,失去理智暴露出自己的愚妄。
「心中安靜,是肉體的生命,嫉妒是骨中的朽爛」。「心中安靜,是肉體的生命」,代表與神、與人和與己的正常關係。「嫉妒是骨中的朽爛」,代表與神、與人和與己的關係都不正常。由此可見,嫉妒會自己毀掉自己的生命。「欺壓貧寒的,是辱沒造他的主,憐憫窮乏的,乃是尊敬主」。神「照著祂的形象造男造女」 (創1:27),所以「人人受造平等」。但神也允許祂的百姓中存在貧窮,因此欺壓貧寒的,是辱沒造他的主,而憐憫窮乏的,乃是尊敬主。「惡人在所行的惡上必被推倒,義人臨死,有所投靠」。惡人沉迷於罪惡,不肯悔改,結果引起神的震怒,審判的日子懲罰必臨到他身上,照他所行的報應他。而義人按照智慧的原則生活,秉公行義、誠實無詐,有神作他隨時的幫助,所以他臨終有所倚靠,直到永恆。「智慧存在聰明人心中,愚昧人心裡所存的,顯而易見」。敬畏耶和華就是智慧的開端,真正的聰明人,就將智慧存在心中。而愚昧人心裡所存的,使人發現,他原來是一個愚蠢無知的人,內心一無所知。公義使邦國高舉,罪惡是人民的羞辱。智慧的臣子蒙王恩惠;貽羞的僕人遭其震怒」。「公義使邦國高舉」,不是政治、軍事或經濟的實力,而是認識到「使邦國興旺而又毀滅」(伯12:23)的是神,所以「秉公行義」(創18:19)、討神喜悅,才能使國家持續蒙福。君王若選用了「貽羞的僕人」,會使罪惡泛濫、招惹神的管教,這是「人民的羞辱」。因「智慧的臣子」,遠離諂媚奉承,敢於直言,所以蒙王恩惠。為此,願我們今天都要為國中在位掌權的禱告,求神賜他們智慧,不要讓罪惡肆行,而是要本著神的原則治理國家,這樣就會使國家蒙福!阿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