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詩篇132-134」「(上行之詩。)耶和華啊,求禰記念大衛所受的一切苦難……。」詩篇第一百三十二篇是上行之詩,上行者祈求耶和華記念大衛把約櫃運往耶路撒冷的熱心,以及神與大衛所立的約。本篇也是彌賽亞詩,使徒行傳7:46引用了第5節,使徒行傳2:30引用了第11節,路加福音1:69引用了第17節。在這首詩中,詩人首先向神呼求:「耶和華啊,求你記念大衛所受的一切苦難。他怎樣向耶和華起誓,向雅各的大能者許願,說:我必不進我的帳幕,也不上我的床榻;我不容我的眼睛睡覺,也不容我的眼目打盹;直等我為耶和華尋得所在,為雅各的大能者尋得居所」。這裡「大衛所受的一切苦難」,是指為了迎接約櫃所經歷的曲折,包括「大衛因耶和華擊殺烏撒,心裡愁煩」(撒下6:8)。大衛定意要把神的約櫃迎到耶路撒冷(撒下6:2),他不是自己想做大事,而是盼望能滿足神的心意(出25:8),所以他一天不能為神尋得「安息之所」,就一天不能安息。大衛要將約櫃運到耶路撒冷,不是為了增加政治影響力,而是為神尋找「安息之所」,因此他要「為雅各的大能者尋得居所」。大衛就四處尋找約櫃的下落,一旦知道了就把它運來,他就要進神的帳幕,「在祂腳凳前下拜」,這是大衛對神的心。「耶和華啊,求禰興起,和禰有能力的約櫃同入安息之所!願禰的祭司披上公義!願禰的聖民歡呼!求禰因禰僕人大衛的緣故,不要厭棄禰的受膏者!」這裡詩人引用約櫃在曠野起行時,摩西的禱告(民10:35):「耶和華啊,求禰興起」。這「安息之所」,就是大衛為神所搭的帳幕(撒下6:17)。當約櫃進入安息之所」時,神就悅納祭司獻上的服事,而百姓就「大聲歡呼」,因為他們真實經歷了神的祝福。「受膏者」,指坐在大衛寶座上的大衛後裔。所羅門在奉獻聖殿的禱告中(代下6:41-42),引用了8-10節。
「耶和華向大衛、憑誠實起了誓,必不反覆,說:我要使你所生的坐在你的寶座上。你的眾子若守我的約和我所教訓他們的法度,他們的子孫必永遠坐在你的寶座上。」詩人知道神曾向大衛「憑誠實起了誓」,他深信神「必不反覆」。而大衛關心的是「為雅各的大能者尋得居所」,神卻關心建立大衛的「寶座」,使大衛的家成為彌賽亞的家,大衛的寶座成為彌賽亞的寶座(撒下7:5-16)。「因為耶和華揀選了錫安,願意當作自己的居所,說:這是我永遠安息之所;我要住在這裡,因為是我所願意的。我要使其中的糧食豐滿,使其中的窮人飽足。我要使祭司披上救恩,聖民大聲歡呼!我要叫大衛的角在那裡發生;我為我的受膏者預備明燈。我要使他的仇敵披上羞恥;但他的冠冕要在頭上發光。」當錫安成為神的「安息之所」時,人就得著了神出人意料的祝福:「我要使其中的糧食豐滿,使其中的窮人飽足」,神的恩典總是超過人的所求所想。大衛在神面前的心愿是「願禰的祭司披上公義」,神卻應允「要使祭司披上救恩」。大衛在神面前的心愿是「願禰的聖民歡呼」,神卻應允要讓「聖民大聲歡呼」。這裡「大衛的角」、「明燈」、「冠冕」,都是形容彌賽亞的能力、權柄、真理和榮耀,最終都將成就在耶穌基督身上(路1:69)。
詩篇第一百三十三篇是:「(大衛上行之詩。)看哪,弟兄和睦同居,是何等地善,何等地美!……」。本詩是大衛站在宮殿的山上,看到本家本族的弟兄,長途跋涉,行過崎嶇而高低不平的路,並且在路上彼此攙扶,彼此幫助,彼此鼓勵,要到錫安耶和華的居所敬拜神,他由感而發,寫了這首美麗的詩歌,謳歌了弟兄和睦蒙神祝福的景象。他說:「看哪,弟兄和睦同居,是何等地善,何等地美!」這「看哪」,表明大衛要引導大家注意他的話,請人一起來看這一動人的場景。大衛又用了兩個「何等」來感嘆和睦的善美。而「善」是神的屬性,和睦同居的生活就表達有屬神的生命。「美」表達和睦的生活是經歷神所改變的生命。「弟兄」就是屬神的子民。「和睦」,就是和平相處。接著大衛用兩個比喻來表明:弟兄和睦同居之美善。第一個比喻是「這好比那貴重的油,澆在亞倫的頭上,流到鬍鬚,又流到他的衣襟」。這裡「貴重的油」,指膏立祭司亞倫的聖膏油,這聖膏油澆在亞倫的頭和須上,浸染衣袍,使他完全分別為聖事奉神。這比喻就是指「和睦同居」的先決條件,是在身份地位上必須合乎神的聖潔要求。膏油從頭流至衣襟,也預表聖靈的澆灌。所以重生得救有聖靈內住的基督徒,就具備了彼此「和睦同居」的條件與責任。第二個比喻是「又好比黑門的甘露降在錫安山,因為在那裡有耶和華所命定的福,就是永遠的生命」。「黑門」位於北方,是以色列的最高峰,草木郁蔥、雨露豐沛。而百姓三次上耶路撒冷守節的時間都是旱季。這比喻就是指「弟兄和睦同居」,就像缺水的錫安山獲得黑門山的露水一樣令人嚮往。因為錫安山有神的甘露降下,是神賜的生命之福,每一個有神永遠的生命的人,他們就能愛神,也能與弟兄彼此相愛。因此今天何處有「弟兄和睦同居」,何處就有聖靈的恩膏在其中,有神的甘露降下。
詩篇第一百三十四篇是:「(上行之詩。)耶和華的僕人,夜間站在耶和華殿中的,你們當稱頌耶和華……」。本詩篇是最後一首上行之詩。上行之詩始於外邦之地:「米設」及「基達」,但結束在神所命定的地方:「耶路撒冷」及「聖殿」。開始是求告和嘆息,結束是讚美和祝福。這首詩說到那些去耶路撒冷守節的百姓,在過完節后該回家了,而他們卻還在聖殿流連往返,直到守夜的祭司都上崗了,才一面戀戀不捨地離開。當他們夜間起程的時候,看到聖殿里神的僕人站在那裡,他們就從山下喊出:「耶和華的僕人,夜間站在耶和華殿中的,你們當稱頌耶和華。你們當向聖所舉手,稱頌耶和華」。而神的僕人「夜間站在耶和華殿中」,表明他們在聖殿儆醒看守,使聖殿的燈常常點著。但殿中夜間的讚美和敬拜,不能因眾人離去而受到影響,所以將要離開耶路撒冷的上行者,鼓勵神的僕人要稱頌神。而當他們這樣喊的時候,這班神的僕人得著他們的鼓勵,就從山上喊下去:「願造天地的耶和華,從錫安賜福給你們!」耶和華僕人的祝福是何等的寶貴,他們是向造天地的神來祈求,祈願這位揀選錫安為自己居所的神,從錫安賜福給以色列百姓!這十五首上行之詩在此就結束了。以色列百姓上耶路撒冷來過節,一直是上行的,現在他們回去了,神所賜的福也隨著他們回去。惟願今天所有來到神面前的人,也都能從這位造天地的神面前,領受寶貴的賜福,我們也願神賜福所有屬祂的人!阿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