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我們要仰望神的憐憫>
讀經「詩篇123: 1-4」「(上行之詩。)坐在天上的主啊,我向禰舉目……。」詩篇第一二三篇是第四篇上行之詩,也是詩人以謙卑的心,仰望神憐憫的禱告。當上行之人不但踏入了耶路撒冷的城門,而且來到了聖殿的門口時,他不再看環境,甚至高山他也不看,而是向神舉目,所以他說:「坐在天上的主啊,我向禰舉目」。詩人向神「舉目」,就在靈里看到「坐在天上的主」,這是詩人向神發出情真意切的專註仰望。這「坐」在天上的主,表明神掌管一切,祂的權柄是穩固的,不會被任何勢力所動搖。而「舉目」的意思是仰望和祈求,而仰望的意思是專註在神身上,定睛察看神所作的一切事情。這「坐在天上的主」,也是提醒我們所仰望的是一位全能、崇高與偉大的主。詩篇29:10說: 「洪水泛濫之時,耶和華坐著為王;耶和華坐著為王,直到永遠。」所以無論我們的處境怎樣艱難, 都要單單舉目仰望「坐在天上的主」。箴言3:5說: 「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,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,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,都要認定祂,祂必指引你的路」。當我們這樣仰望神的憐憫時,神的憐憫就一定會到來。
當詩人看到天上主的崇高、偉大、全能,就看到自己的軟弱、卑微、渺小,需要主的憐憫,他也甘願做主的僕人,所以他說:「看哪,僕人的眼睛怎樣望主人的手,使女的眼睛怎樣望主母的手,我們的眼睛也照樣望耶和華我們的神,直到祂憐憫我們」。這裡「看哪」,是呼籲百姓引起重視,同來觀看,表明下面的話很重要。「僕人」原文為「奴僕」,在舊約時代,奴僕沒有任何自己的意思,完全順服,聽命於主人。不單單為主人做工,連自己的一切所有的也屬於主人。「手」在這裡是指一種重要的語言,在古代主人是用手吩咐僕人,指示他們作事,僕人就清楚主人具體的意思。所以僕人的眼睛望主人的手,表示專心伺候主人,使女的眼睛望主母的手,表示留心順從指令。同時僕人和使女望主人和主母的手,也盼望得著他們的憐憫。所以詩人藉此比喻來說出他們切切仰望神的心。他們在神面前有如僕人望主人的手那樣,且永遠站在僕人的地位上,順服那坐在天上的主,隨時聽從主的吩咐。可惜今天許多信徒來到神面前,不是存著仰望、等候神引領的態度,而是自己預先已經定規好,然後求主來幫助他成全。這樣豈不是把主當作僕人嗎?這實在虧欠主!難怪經歷不到主的憐憫。有的時候,我們口裡稱神為主,在禱告時完全以自己為中心,叫神照我們的心意成全,卻從來不去體貼、明白神的心意。還有時候,我們雖然明白自己是僕人的地位,卻沒有把目光望向神的手,而是憑著自己的一腔熱血,自己拿主意為主人做事,卻完全忽略了主人的指示,這豈不是把自己當作主人嗎?
而詩人仰望神的憐憫,就像使女的眼睛一直望著主母的手,一直仰望「直到祂憐憫我們」,用這樣的態度來仰望神,直到蒙受神的憐憫。今天有些神的兒女在艱難的處境中,缺少經歷神夠用的恩典,就是因為缺少一直仰望神到底的心,常常半途而廢。但經上說:「禱告要恆切。」(羅12:12)而神做事有祂的定時,有時祂立刻成全祂兒女的禱告,有的要等幾年,甚至幾十年。神不是故意耽延,也不是無能為力,而是時候未到。因神要在最合適的時間把最好的給祂的兒女,並且是在他們等候中施於。因此唯有長久祈禱,才是真正的仰望、等候。英國佈道家慕勒將自己要禱告的事項都記在本子上,一直為這些事禱告。有的很快成全了,他就劃去,有的很久才成全,當他快走完人生道路的時候,本子上的禱告也劃得差不多了。神垂聽他禱告,為他成全了5萬件事情。在他為自己的三個朋友得救禱告時,拖得最久的那一位,慕勒一直不灰心等候神,到離世歸父的日子,那個人還沒有得救,不過慕勒對此仍帶著信心死去。在他去世后,那人最終得救。今天我們都希望一禱告,神就答應,神就垂聽,有時我們也有一禱告就蒙神垂聽的經歷。但也有許多的時候,我們為一件事禱告了很久,還是沒有蒙神垂聽。這時,我們就要仰望神的憐憫,等候在他的面前,直到祂憐憫我們!
最後詩人與百姓向神切切地懇求:「耶和華啊,求禰憐憫我們,憐憫我們!因為我們被藐視,已到極處。我們被那些安逸人的譏誚和驕傲人的藐視,已到極處。」詩人在此處清楚的說出,他們為什麼懇求神的憐憫,因他們飽受藐視,已經到了極點。這些「安逸人」自己的生活平靜無事,卻成為別人痛苦的來源,甚至「已到極處」,這些人必要受到神的審判。「驕傲人」就是那些心中無神、目中無人的人,他們也要受到神的審判。詩人在此兩次提到「藐視」,因為「藐視」乃是毒箭,比任何的傷害更甚。但詩人沒有求神報應、毀滅這些譏誚、藐視他的人,而是重複的向神祈求憐憫。因為他清楚的知道,神的子民被藐視,需要神的憐憫與恩典,救他們脫離這種苦境。因他們謙卑的等候在神的面前,呼求祂憐憫,祂一定會垂聽。今天當我們帶著難處和苦楚來到神面前時,也要仰望祂。學會仰望神,也是上行之路必修的一門功課。而當上行之人跨過高山,在神的幫助中,在屬靈夥伴的互相扶持下,來到耶路撒冷,來到聖殿前時,有可能想起了一路上的艱辛困苦,被藐視,被譏誚,心靈受到傷害,已到了無法忍受的地步,這時他向神舉目,就禁不住向「坐在天上的主」呼求憐憫,從而有了這篇情真意切、專註仰望神憐憫的禱告。今天我們或許沒有像昔日那些以色列人,陷入如此凄涼的景況中,但是在末世,屬主的人也會遭逼迫,被人譏誚和藐視,但這時我們不必沮喪,不必懼害,我們要舉目望天,仰望坐在天上的主,仰望那位滿有憐憫慈愛的神,向祂呼求,祂必垂聽!為此,願我們今天都要學會,在任何逆境與困苦中,要專心注目神,仰望祂的憐憫 ,神必讓祂的憐憫與慈愛,從高天臨到我們身上!阿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