倍可親

<詩人求神恩待祂的僕人>

作者:霞步思  於 2021-10-13 19:48 發表於 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--貝殼村

作者分類:聖經分享系列|通用分類:信仰見證

<詩人求神恩待祂的僕人>
讀經「詩篇119: 17-32」「求禰用厚恩待禰的僕人,使我存活,我就遵守禰的話……。」在詩篇一百十九篇的第三段中,詩人首先說:「求禰用厚恩待禰的僕人,使我存活,我就遵守禰的話。」詩人在祈求神的時候用「你的僕人」,來描述他和神之間的關係。此處的「僕人」,即奴僕,對自己的生命沒有主權。所以詩人使用「僕人」為要表明,耶和華神是他的主,掌管著他生命的主權,他是耶和華的奴僕,甘心降服在神的主權之下,願意順服神的命令。而且僕人需要主人的「恩待」,詩人知道神滿有良善、恩典和憐憫,因此他就求神以厚恩待他,「使我存活」,即賜給他生命氣息,他就「遵守」神的話,這是他「存活」的目的和意義。讓詩人心中所求的也成為我們心中所求的。「求禰開我的眼睛,使我看出禰律法中的奇妙。」詩人知道,若要叫神的話語對他的生命產生深刻而持久的影響,他自己必須先「看出」神律法中的奇妙。所以他就求神「開我的眼睛」。「開我的眼睛」,即揭開蒙在我眼睛上東西,使我能看見,或照亮明我心裡的眼睛,使我能明白。當他的「眼睛」被打開時,他就可以從神的律法中,看見奇妙之事。因此我們讀經的時候,首先應當求聖靈「開我的眼睛」,揭去我們心中的帕子(林后3:14-18),然後才能看出「律法中的奇妙」,看見神的榮耀,正如使徒保羅禱告說:「求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神,榮耀的父,將那賜人智慧和啟示的靈賞給你們,使你們真知道祂,並且照明你們心中的眼睛,使你們知道祂的恩召有何等指望,祂在聖徒中得的基業有何等豐盛的榮耀;並知道祂向我們這信的人所顯的能力是何等浩大」(弗1:17-19)。「我是在地上作寄居的;求禰不要向我隱瞞禰的命令!」詩人說他「是在地上作寄居的」,意思是他在地上是客旅。但作為地上寄居的,他知道只要有神的命令在他的生命中,無論他漂泊到何處,都可以使他經歷神的同在和神的保守,都可以使他不至於犯罪得罪神。所以詩人求神不要向他「隱瞞你的命令」 ,「隱瞞」意思是隱藏。因為一旦神向人隱藏祂的命令,他就會失去方向,走上迷途。使徒彼得亦稱信徒的身份是「寄居的」,(彼前1:1)「寄居的」,也指我們在世上是暫時的,天國才是我們的家(來11:13-14)。

因而使徒彼得勸勉基督徒說:「親愛的弟兄啊,你們是客旅,是寄居的。我勸你們要禁戒肉體的私慾;這私慾是與靈魂爭戰的。」(彼前2:11)因此基督徒不應該像世人那樣,以名利地位的高下,和物質財富的多寡,作為判斷人生成功或失敗的標準。但可惜的是,今天還是有不少信徒,在拚命經營地上的「房屋」,全然忘記了我們有「更美的家鄉」在天上,忘記了我們不過是一個寄居的。因此我們要求主憐憫我們,也改變我們,使我們真正成為一個在地上活出使命的「寄居者」,又蒙主把我們的名字「記錄在天上」(路10:20)。而詩人有這樣的祈求,因為他心中一直愛神的話,所以他說:「我時常切慕禰的典章,甚至心碎。」可見詩人「切慕」神的典章,到了「心碎」之強烈的程度,我們似乎可以感受到,神的典章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,使他對神的典章產生更深的切慕。這「時常」表明,詩人在他人生的每一個時間段中,都在「切慕」神的典章,也就是說,詩人用自己的整個生命,來切慕神的典章。今天如果我們願意像詩人那樣,我們就走上了蒙福的人生軌道,進入了與神生命關係的新階段。「受咒詛、偏離禰命令的驕傲人,禰已經責備他們。」這裡詩人說到那些「受咒詛」、偏離了神命令的「驕傲人」,這種人會受到神的「責備」。一個驕傲的人,總覺得自己「能力過人」、「沒有自己做不到的」,以至於他會硬著心腸,抵擋神的真理、不願悔改。今天世上有許多人,由於心蒙了脂油,心靈的眼睛沒有被打開,仍然沒有意識到驕傲是大罪,沒有看到驕傲之罪帶來的嚴重後果。一個驕傲的基督徒,若不對付自己那與生具來的驕傲,就會覺得自己比別人強,嘴上屬靈空話講得頭頭是道,實際生命弱不禁風。他不喜歡讀經,不願意禱告,不聽神的僕人善意勸告,這樣他的生命就很難長進,甚至他會偏行己路,最終招致神的咒詛。
驕傲的人唯一的出路,就是謙卑下來,悔改歸向神,求神來改變自己。

「求禰除掉我所受的羞辱和藐視,因我遵守禰的法度。雖有首領坐著妄論我,禰僕人卻思想禰的律例。」詩人在此說到「驕傲的人」不但自己不敬畏神,他們對敬畏神、遵守神「法度」的人,也常施以「羞辱和藐視」。大衛就曾禱告說,「神啊,驕傲的人起來攻擊我,又有一黨強橫的人尋索我的命,他們沒有將你放在眼中。」(詩86:14)驕傲的人既然連神都不「放在眼中」,所以就會羞辱和藐視敬畏神的人。然而在詩人生活的環境中,既有那種當受咒詛的「驕傲人」,也有坐在高位上妄論他的「首領」。但詩人雖然受到羞辱與藐視,他並沒有用自己的辦法去「除掉」這樣的羞辱與藐視,而是求神為他「除掉」,他如此祈求的原因是,他遵守了神的法度,並且相信公義的神不會讓羞辱與藐視長久地加在祂子民的身上。「禰的法度是我所喜樂的,是我的謀士。」詩人說「你的法度是我的喜樂」,意思是,神的法度是「我的喜樂」之源,當「我」相信而遵行神的法度時,「我的喜樂」就不單單是一種主觀感受,而是一種有客觀真理作基礎的生命表現。不但如此,詩人接著還說,神的法度是他的「謀士」。這樣在生活中,「謀士」就會告訴他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,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,可以引導他一直走在正路上!因此今天我們也要天天思想神的律例、遵守祂的話,並且要讓神的話不但成為我們的喜樂,更引導我們走永生的道路!

在詩篇一百十九篇的第四段中,詩人首先說:「我的性命幾乎歸於塵土;求禰照禰的話將我救活……。」詩人在這裡說「我的性命幾乎歸於塵土」,無論由於何種原因使他落入「性命歸於塵土」的狀況,但他相信神可以照著祂的話將他救活。「將我救活」,意思是神的話語能賜人生命。神就應允了他,於是詩人說:「我述說我所行的,禰應允了我;求禰將禰的律例教訓我!」因詩人向神「述說」了他「所行的」事情,神垂聽了他的「述說」,然後他求神將神的律例教訓他,這樣他就可以照著神的律例過蒙神喜悅的生活。今天求神把祂的律例銘刻在我們的心上,也是我們過得勝生活的關鍵。有神的道存在我們心裡,而我們又願意遵行,我們就不會做得罪神的事情。即或「偶然被過犯所勝」(加6:1),我們也會速速地到神面前悔改,借著祂的「應允」而得著赦免。「求禰使我明白禰的訓詞,我就思想禰的奇事。」詩人求神使他「明白」祂的訓詞,就是希望以敏銳的悟性,真正理解神的訓詞,他就以嚴肅的態度「思想」神的奇妙,也可以更深地認識神。「我的心因愁苦而消化;求禰照禰的話使我堅立!」詩人向神傾訴,他的整個人落在「愁苦」的重壓下,他求神加給他力量,使他可以站立得住。「求禰使我離開奸詐的道,開恩將禰的律法賜給我!我揀選了忠信的道,將禰的典章擺在我面前。」詩人呼求神使他「離開奸詐的道」,就是求神使奸詐的行為離開他。他之所以這樣求告,是因為他行了「奸詐的道」,得罪了神。詩人也知道,把「奸詐的道從自己生命除去的最有效的方法,就是神將祂的律法「開恩」賜給他,他就將神的律法藏在心裡,就不至於得罪神。

然後他就「揀選了忠信的道」,並且願意把神的典章擺在自己的面前,作自己行事為人的準則。「忠信」是神的屬性,因此「忠信的道」,就是神的道,是那些願意蒙神喜悅之人必須選擇的道。如果以前我們行的是「奸詐的道」,我們生活在謊言中,我們對鄰舍說謊,我們對配偶說謊,甚至在「信主」后仍然用假見證向教會說謊。那麼現在我們就要「選擇忠信的道」,「要棄絕謊言,各人與鄰舍說實話」(弗4:24)。同樣以前也許我們是偷竊的,性情暴躁的,言語污穢的,有苦毒、惱恨、忿怒、嚷鬧、毀謗等惡行的(弗4:30-32),有淫亂、污穢、邪情、惡欲和貪婪等罪污的(西3:5),我們就要求神把這一切從我們的生命中挪去,叫我們活出基督新生命的樣式。最後詩人說:「我持守禰的法度;耶和華啊,求禰不要叫我羞愧!禰開廣我心的時候,我就往禰命令的道上直奔。」在此詩人向神立定心志要持守神的法度,因他知道,無論是誰,只要不持守神的法度,就會做得罪神的事。詩人也知道,既然「羞愧」是人犯罪得罪神的結果,那麼也只有神可以挪去人的「羞愧」。因此詩人在禱告中說:「耶和華啊,求你不要叫我羞愧!」詩人如此祈求,是以悔罪之心求神赦免,並求神使他走出羞愧,進入心靈的安息。今天我們也要像詩人那樣對神說:「主啊,我已經持守了你的法度。」如此一來,神的話就佔據了我們的心,使我們的心思意念被潔凈,甚至連犯罪的意念剛冒出來,就被神的道治死了。我們就用信心的手,緊緊抓住神的命令,就不至跌倒。詩人又求神開廣他的心,他就堅定的往神真理的道上直奔!為此,願我們今天都要堅信神是信實的神,祂必照祂的話來救活我們,使我們堅立,我們就能在忠信的道上向前直奔,不偏左右!阿們!

高興

感動

同情

搞笑

難過

拍磚

支持

鮮花

評論 (0 個評論)

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

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| 註冊

關於本站 | 隱私權政策 | 免責條款 | 版權聲明 | 聯絡我們

Copyright © 2001-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:倍可親 (http://big5.backchina.com) All Rights Reserved.

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! X3.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! 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+8, 2025-8-14 19:39

返回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