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以色列出了埃及>
讀經「詩114: 1-8」「以色列出了埃及,雅各家離開說異言之民……。」詩篇第一百十四篇是一篇讚美詩,讚美神拯救以色列民出埃及進迦南。這也是一首非常優美,詩意盎然的詩,詩人以生動地擬人化來追憶當年神施行的拯救,使以色列民離開埃及,所以這也是以色列人在每年逾越節晚餐前所吟唱的詩歌。詩人一開始就讚美神向祂的百姓所施行的奇妙、偉大的作為,就是以色列人蒙神拯救的偉大歷史事件:「以色列出了埃及,雅各家離開說異言之民」。「以色列出了埃及」,多年被欺壓的日子便過去了,他們無須再活在埃及人威嚇和咒詛的叫囂之下,那是一個何等令人難忘的歷史時刻!若不是神施行拯救,他們是無法走出埃及地的,永遠都會淪落在那裡,受盡埃及人的剝削和壓迫。但在神的大能下,他們出了埃及,這一方面顯明神顧念憐愛自己的百姓,釋放了以色列百姓脫離埃及人殘酷的奴役,另一方面更是顯明神是全地的主。所以對所有的以色列人來說,出埃及是他們永遠最美的回憶,永遠應當向神感恩的事。這裡「雅各的家」,指以色列,「離開說異言之民」,指離開說不一樣話的埃及人。以色列人說希伯來語,埃及人說阿拉伯語。當時以色列人已經在埃及生活了四百年,卻還保留著自己本民族的語言,這是極不容易做到的。這說明以色列人在他們當中居住了四百年,也沒有融入埃及社會(創46:34)。同樣神的子民今天寄居在世界上,也不可被世界同化,要保守自己的聖潔生活,不要效法這個世界,不要與世界為友,要按照真理生活。「那時,猶大為主的聖所,以色列為祂所治理的國度」。這裡的「那時」二字很重要,說明以色列離開了埃及之後,猶大才能成為「主的聖所」,才能歸神「作祭司的國度,為聖潔的國民」(出19:6),在外邦人中成為神榮耀的見證。今天在地上「是客旅,是寄居的」(彼前2:1)的信徒,也只有「離開說異言之民」,才能歸神作「有君尊的祭司」(彼前2:9),在全地成為主耶穌基督的見證(徒1:8)。
接著詩人說:「滄海看見就奔逃;約旦河也倒流。大山踴躍,如公羊;小山跳舞,如羊羔。」在這裡詩人記述了神所行的奇迹:過紅海、過約但河、以及神在西乃山降臨頒布律法。而詩人很生動地擬人化形容「滄海」與「約但河」,是因為看見神而「奔逃」、「倒流」。當摩西帶領以色列百姓出埃及,前無去路後有追兵的時候,神就吩咐摩西向海伸杖,摩西一伸杖,耶和華便用大東風,使海水一夜退去,紅海就成了乾地。以色列人下海中走乾地,水在他們的左右作了牆垣。埃及人試著也要過去,神使埃及的軍兵在海中混亂,又對摩西說,你向海伸杖,摩西就向海伸杖,高高的水牆砸了下來,淹沒了法老所有的車輛和馬兵,連一個也沒有剩下。這樣以色列人就過了紅海。40年後以色列人來到了約旦河邊,已經能看見河對岸的迦南美地。此時約旦河正處在豐水期,水流湍急,河水漫過兩岸,神就使約旦河斷流(書3:15-16)。當約書亞吩咐祭司抬著約櫃在前面開路,當他們的腳一入約旦河,突然那從上往下流的水便在那裡停住了,並且立起成壘,往下流的水全然斷絕。於是以色列眾人都從乾地上過去,直到國民盡都過了約旦河。以色列人過紅海和過約旦河這兩件事,是發生在以色列人走曠野路的一頭一尾。而「大山」和「小山」都是固定的,是不能夠「踴躍」、「跳舞」的,然而因為山都要聽從神的吩咐,所以山就像羊羔一樣跳動起來了。神如此地眷護以色列人,連大山都踴躍如公羊一般,小山都跳舞如羊羔一般,這也表達了以色列民走出為奴之家奔向迦南的歡快心情!
詩人繼續讚美神的威榮,稱頌神的大能,他就問:「滄海啊,你為何奔逃?約旦哪,你為何倒流?大山哪,你為何踴躍,如公羊?小山哪,你為何跳舞,如羊羔?」詩人透過一連四個問題使整篇詩更加生動了!緊接著詩人就給出的明確回答:「大地啊,你因見主的面,就是雅各神的面,便要震動。祂叫磐石變為水池,叫堅石變為泉源。」這裡詩人就講到神跡奇事背後的唯一原因是神。在此他將「大地」擬人化。「神的面」即神的同在。以色列百姓因為有神的同在,所以他們在曠野不住的經歷神跡奇事,「磐石變為水池、堅石變為泉源」,指神在利非訂和加低斯兩次叫磐石出水(出17:5;民20:8),供百姓飲用,這是神奇妙的大能所成就的,在神沒有難成的事!本詩一開始詩人講到:「以色列出了埃及」,「離開說異言之民」。雅各家在埃及作奴隸,被苦待四百年後,神以祂大能的手使紅海會分開,拯救百姓離開了埃及。今天我們和以色列民一樣,都經歷了神的拯救,神救贖我們脫離罪的捆綁成為祂的兒女,從撒但權下歸向父神。為此,願每一個蒙恩得救的人,不但要徹底的離開埃及,我們還要常常記念神已在我們身上成就的救恩,我們就要向神獻上感恩與讚美!阿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