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詩112-113篇」「你們要讚美耶和華!敬畏耶和華,甚喜愛祂命令的,這人便為有福……。」詩篇第一百十二篇是一首讚美詩。在詩篇第一百十一篇的結語說到:「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」,本詩篇接著就講到敬畏神的人,他們所蒙的福是何等的豐富,所以本篇很可能是一百十一篇的續篇,出自同一位作者。在本詩篇中詩人一開始就說:「你們要讚美耶和華!敬畏耶和華,甚喜愛他命令的,這人便為有福」。「你們要讚美耶和華」,原文就是「哈利路亞」。詩人呼籲百姓要讚美神,因為祂是使人得福的神。什麼人會蒙神賜福呢?就是那些敬畏神,喜愛祂命令的人。真正敬畏神的人必定喜愛神的話語,而真正喜愛神話語的人也必定會敬畏神,這樣的人必蒙神賜福。接著詩人講到敬畏神之人所蒙的福:「他的後裔在世必強盛;正直人的後代必要蒙福。他家中有貨物,有錢財;他的公義存到永遠。」這裡的「正直人」,就是指「敬畏耶和華,甚喜愛祂命令的」人,他們的「後裔在世必強盛」,「強盛」就是不至衰弱,衰敗,這是家庭興盛的福。人自己若敬畏神,遵行神的話,必會影響後代,以至他們也蒙神賜福。「他家中有貨物,有錢財」,這是物質方面的蒙福,神會賜福給那些敬畏祂,守祂話語的人,使他們在物質上沒有缺乏。「他的公義存到永遠」,表明因他行事公正,因此公義的神給他的恩典也到永遠。
「正直人在黑暗中,有光向他發現;他有恩惠,有憐憫,有公義。施恩與人、借貸與人的,這人事情順利;他被審判的時候要訴明自己的冤。他永不動搖;義人被記念,直到永遠」。「在黑暗中,有光向他發現」,比喻在困境中也能蒙福。因正直人「與神的性情有分」(彼后1:4),所以也「有恩惠,有憐憫,有公義」,這是他們最大的福氣。「施恩與人」,是指施恩於鄰人,「借貸與人」,不是指商業投資,而是指幫補缺乏的弟兄(利25:35-37),結果就凡事順利。「他被審判的時候要訴明自己的冤」,因他辦事都是按照公平,公義,以正直處理一切事務,因此「被審判的時候」,他都能表明清白,這樣的人在神面前「被記念,直到永遠」,能得著屬天永恆的獎賞。「他必不怕兇惡的信息;他心堅定,倚靠耶和華。他心確定,總不懼怕,直到他看見敵人遭報。」因正直人「他心堅定,依靠耶和華」,所以「必不怕兇惡的信息」,就是在任何環境中都有內心的平安。正直人的「心確定,總不懼怕」,不是憑著血氣,而是建立在「倚靠耶和華」的根基之上。「他施捨錢財,周濟貧窮;他的仁義存到永遠。他的角必被高舉,大有榮耀。」正直人因「他施捨錢財,賙濟貧窮」,所以「他的仁義,存到永遠」,這是最有價值的,因為能存到永遠的就是被神記念的,能被神記念就是最大的福。「他的角必被高舉,大有榮耀」,「角」象徵力量、榮耀,表明正直人必有榮耀,也必有能力,被人尊崇,這是何等的有福。最後詩人說:「惡人看見便惱恨,必咬牙而消化;惡人的心愿要歸滅絕。」因正直人被神高舉,所以「惡人看見便惱恨」。「咬牙」,表明「惱恨」之心已達到頂峰。「咬牙而消化」,是指惡人因「惱恨」而病倒死亡。「惡人的心愿」,是指惡人所渴望、所追求的,都「要歸滅絕」,惡人最後的結局就是毀滅。這與正直的人所蒙的福剛好成為強烈的對比。這正是本詩篇所帶給我們的信息,就是要我們敬畏神,喜愛祂的命令,在神面前作一個正直的人。
詩篇第一百十三篇是一篇讚美詩:「你們要讚美耶和華!耶和華的僕人哪,你們要讚美,讚美耶和華的名……。」本詩篇至一百一十八篇是詩篇中的「讚美詩篇」,即「哈利路亞」詩篇。猶太人在逾越節、五旬節和住棚節都唱頌「哈利路亞」詩篇作為禱告。新約時代的猶太人在吃逾越節筵席時要唱頌「哈利路亞」詩篇,主耶穌和門徒吃完最後的晚餐,「他們唱了詩,就出來,往橄欖山去」(可1426;太26:30),所唱的就是「哈利路亞」詩篇。在這首詩中詩人一開始就呼籲:「你們要讚美耶和華!耶和華的僕人哪,你們要讚美,讚美耶和華的名。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,從今時直到永遠!從日出之地到日落之處,耶和華的名是應當讚美的!」這裡詩人首先呼籲一般的以色列人:「你們要讚美耶和華」,然後是:「耶和華的僕人哪,你們要讚美,讚美耶和華的名」。這裡「耶和華的僕人」,是指眾祭司和利未人,他們都要來讚美耶和華的名。「從今時直到永遠」,表示讚美是永無止盡的。「從日出之地到日落之處」,指不論在何處,全地都要讚美神。「耶和華超乎萬民之上;祂的榮耀高過諸天。誰像耶和華我們的神呢?祂坐在至高之處,自己謙卑,觀看天上地下的事。」
這裡詩人讚美神獨一無二的性情,這是本詩的核心,也是神救贖計劃的根據。神是那位「超乎萬民之上」的神,祂的超然性是無可比擬的,所以詩人問:「誰像耶和華我們的神呢?」這是詩人的讚歎,因他知道耶和華神是無可比擬的神!然而這樣這位超乎一切,「坐在至高之處的神」,卻「自己謙卑,觀看天上地下的事」,而且一直看到人的靈魂深處。祂不但從高處往下「觀看」,而且親自下來,甚至「取了奴僕的形象,成為人的樣式」(腓2:7),為要救拔失喪的靈魂。耶穌基督「道成肉身」,就是最完美地體現神的降卑為人,若不是因著神的「自己卑微」,我們根本就無法得著祂的救贖。
「祂從灰塵里抬舉貧寒人,從糞堆中提拔窮乏人,使他們與王子同坐,就是與本國的王子同坐。祂使不能生育的婦人安居家中,為多子的樂母。你們要讚美耶和華!」這裡的「灰塵里」、「糞堆中」,比喻人的地位卑微。人的地位是如此的卑微,神卻從「灰塵里」,抬舉了「貧寒」的人,「從糞堆中」提拔了「窮乏」的人,甚至把他們的地位提升到與萬王之王的基督同坐,這是何等的提升!神還使那些「不生育」受羞辱的婦人,在「安居家中,為多子的樂母」。在以色列人當中,婦人不能生育通常被認為是一件羞恥的事,因代表神的懲罰和咒詛。此處詩人強調:原本絕望的人,因得著神的恩賜已除去了羞恥,這表達了神顧念卑微的人,垂聽了她們的懇求。而這一切都是神無盡的恩典!因此詩人最後再一次說:「你們要讚美耶和華!」這不只是一種詩歌寫作的格式,也不是一種強調的用法,而是因詩人認識神是超乎萬民之上,從心中發出最真誠的呼籲!但願我們今天也都要知道,是超乎萬民之上的神,提升我們這些灰塵般的貧寒人,並賜給我君尊的位份,使我們成為祂的兒女,我們就要響應詩人的呼籲,從心中向神發出最真誠的讚美!阿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