倍可親

<希幔在黑暗中的禱告>

作者:霞步思  於 2021-8-30 18:44 發表於 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--貝殼村

作者分類:聖經分享系列|通用分類:信仰見證

<希幔在黑暗中的禱告>
讀經「詩88: 1-18」「(可拉後裔的詩歌,就是以斯拉人希幔的訓誨詩,交與伶長。調用麻哈拉利暗俄。)耶和華拯救我的神啊,我晝夜在禰面前呼籲……。」詩篇第八十八篇是詩人希幔在生命黑暗中的禱告。因為他所面對的患難要威脅他生命,所以本詩自始自終的語氣是哀絕和痛苦。然而詩人雖然在極其痛苦中,但他仍有信心向神呼籲:「耶和華拯救我的神啊,我晝夜在禰面前呼籲。願我的禱告達到禰面前;求禰側耳聽我的呼求!」詩人稱「耶和華」為「拯救我的神」,而且他在禱告中四次稱神為「耶和華」。「耶和華」這個稱呼是強調神與祂子民立約關係的名字,希幔也是立約之子,所以他稱神為耶和華。這樣的稱呼表達的是,希幔在絕境中,仍然相信他與神的關係,在這個關係當中,他就可說:「耶和華拯救我的神啊」,並且「晝夜」在神面前呼求,求神側耳聽他的呼求,表達他對神的信心。今天我們在神面前禱告,表達的是我們與神的關係,也表達的是我們在神面前的信靠。可是有很多人不懂得在神面前禱告,只懂得自己愁苦,其實只有在禱告當中,我們的愁苦才會減少。只有在禱告當中,我們的心才能夠平靜安穩。所以我們需要學習借著禱告,將我們的重擔卸下,我們也需要學習在禱告當中,表達對神的信靠。有很多的環境使我們的心非常凌亂,可是在禱告中,我們卻可以得著平安。所以希幔在黑暗的光景之中,他的禱告沒有停止過,他是晝夜在神面前呼籲。接著詩人講到自己處在怎樣的患難和極其孤單的狀況下,他說:「因為我心裡滿了患難;我的性命臨近陰間。我算和下坑的人同列,如同無力(或譯:沒有幫助)的人一樣。我被丟在死人中,好像被殺的人躺在墳墓里。他們是禰不再記念的,與禰隔絕了。」這裡詩人用極為無助和絕望來形容自己的處境,這些包括了:心裡滿了患難、性命臨近陰間、下坑、無力、被丟在死人中、躺在墳墓里、不再被記念、與神隔絕。可見詩人的痛苦,已經到了人間痛苦的極致。

而詩人知道,他這一切的遭遇都是出於神:「禰把我放在極深的坑裡,在黑暗地方,在深處。禰的忿怒重壓我身;禰用一切的波浪困住我。(細拉)禰把我所認識的隔在遠處,使我為他們所憎惡;我被拘困,不得出來。我的眼睛因困苦而乾癟。耶和華啊,我天天求告禰,向禰舉手。」詩人知道是神把他放「在極深的坑裡,在黑暗地方,在深處」,只剩下了陰間的黑暗。這些還遠遠沒有結束,詩人還經歷被神的忿怒重壓、被困住。而「這些終日如水環繞我,一齊都來圍困我」。表明苦難就像一波一波的痛苦刺痛著他,讓他沒有可喘息的空間。陷入這種光景的人,必定充滿了絕望與痛楚。然而詩人雖在苦痛的深處,卻仍能堅定的「天天求告」神。 「眼睛因困苦而乾癟」,說明整個人虛弱,沒有半點精力,而他還是向神「舉手」,以此表現對神的迫切懇求。同樣今天任何臨到我們的事,也包括痛苦的事,都是經過神的允許,若沒有會神的允許,就決不會臨到,因為一切都掌管在神手中。有時我們也會被神帶到一個境地,好像被神放在「極深的坑裡」。但坑中的經歷只是過程,不是目的。當我們從坑中出來的時候,就可以見證神的救恩:「祂從禍坑裡,從淤泥中,把我拉上來,使我的腳立在磐石上,使我腳步穩當」(42:2)。即使是「在黑暗地方,在深處」,神一樣能造就我們,因為神的兒女所經受的苦難,不管是管教的「忿怒」、還是試煉的「波浪」,都是為了除去我們生命中的雜質,把我們的生命煉成精金。因此我們就要以順服的心,接受神所允許臨到我們的痛苦。並且要像詩人那樣信靠神,不斷地向祂禱告,將自己交託在神的手中,使我們在無可指望時,仍能仰望主的恩惠,並知道,沒有任何痛苦能叫我們與神的愛隔絕!

「禰豈要行奇事給死人看嗎?難道陰魂還能起來稱讚禰嗎?(細拉)豈能在墳墓里述說禰的慈愛嗎?豈能在滅亡中述說禰的信實嗎?禰的奇事豈能在幽暗裡被知道嗎?禰的公義豈能在忘記之地被知道嗎?」詩人在此一連向神發出六個問題,這是他以質問形式詢問神。因為詩人認為自己若死了便不能再讚美神,宣揚祂的慈愛,因此求神醫治他。這裡的「幽暗」和「忘記之地」,都是指陰間。詩人所遭受的患難如此痛苦,根本看不到出路,以致他無法理解:痛苦和死亡怎麼能彰顯神的榮耀?怎麼能見證神的「慈愛、信實」和「奇事、公義」?這也是今天許多信徒的感受,但我們在這裡看見:行走天路的先輩們早已預先嘗過了。最後詩人向神呼求:「耶和華啊,我呼求禰;我早晨的禱告要達到禰面前。耶和華啊,禰為何丟棄我?為何掩面不顧我?我自幼受苦,幾乎死亡;我受禰的驚恐,甚至慌張。禰的烈怒漫過我身;禰的驚嚇把我剪除。這些終日如水環繞我,一齊都來圍困我。禰把我的良朋密友隔在遠處,使我所認識的人進入黑暗裡。」詩人知道他這樣呼求神,他早晨的禱告要達到神面前。之後他再次問:「耶和華啊,你為何丟棄我?為何掩面不顧我?「這是因詩人:「自幼受苦,幾乎死亡…。」所以他感覺神似乎已丟棄了他、掩面不顧他。他又傾訴自己的痛苦和困惑,他的痛苦是如此之深,「終日如水環繞」,以致他覺得是神讓自己遭受長期的痛苦、驚恐和困惑。這樣的打擊,就像他的呼喊一般,毫不間斷,他回頭看,只見生病與不幸,向神看又充滿「驚嚇」,向人求安慰,卻尋不見一人。希幔的詩就以黑暗結束了,他在黑暗中,在毫無答案的情形下,完成了他的禱告。

可見希幔的詩和聖經中其他所有的詩篇很不一樣。大多數的詩篇,開始有痛苦,以後便有盼望,或以歡樂讚美作結語。全卷詩篇中,只有希幔的詩不但沒有一點指望和快樂,最後又以黑暗兩個字來結束。因為希幔雖然不斷的禱告呼求,神還是沒有回應他,但這並不證明神對他不悅。就如今天你有病痛苦難,並不表示神不愛你,你有健康財富,也不表示神特別愛你。這要等將來我們見主面時,就能明白神在我們身上的計劃。因此希幔表面上看來,他好像被神拒絕,但事實上,神對他有一個更豐富的計劃,是為他特別準備的大計,遠超過他在當時的情境下所能了解的。另外詩人希幔一定沒想到,就是他這樣的一首「黑暗」的詩篇,神將它與其他的詩篇一起被編進聖經中,使後人得著訓誨!
就是要教導我們如何在極端悲愁、絕望的黑暗中向神禱告,並堅定倚靠神,緊緊地抓住神,絕不放手。因著詩人沒有放棄呼求神,就提醒我們,不論遭遇到什麼樣的難處、困境,讓我們學習不要放棄向神來求告!雖然很可能還需要繼續的忍耐、甚至還要再有一段時間的等待,但是讓我們不灰心、不失望,要堅定的信靠我們所求告的神!為此,願我們今天無論我們的遭遇有多艱難,深坑有多黑暗,我們要都像詩人那樣,真實的把我們的痛苦、疑問向神傾訴,也要晝夜禱告神,並要堅定的信靠我們所求告的神!阿們!

高興

感動

同情

搞笑

難過

拍磚

支持

鮮花

評論 (0 個評論)

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

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| 註冊

關於本站 | 隱私權政策 | 免責條款 | 版權聲明 | 聯絡我們

Copyright © 2001-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:倍可親 (http://big5.backchina.com) All Rights Reserved.

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! X3.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! 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+8, 2025-8-8 02:54

返回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