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亞薩回顧以民的歷史>
讀經「詩78: 1-72」「(亞薩的訓誨詩。)我的民哪,你們要留心聽我的訓誨,側耳聽我口中的話……。」詩篇第七十八篇是亞薩的訓悔詩,他透過回顧以色列民的歷史,讓百姓以前人為鑒誡,並有所警惕,避免日後重蹈覆轍。亞薩首先呼籲神的子民:「我的民哪,你們要留心聽我的訓誨,側耳聽我口中的話。我要開口說比喻;我要說出古時的謎語,是我們所聽見、所知道的,也是我們的祖宗告訴我們的。」亞薩呼籲神的子民要留心聽他的訓誨,凡留心聽的就能明白,因為他是用「比喻」和「謎語」。這「比喻」是指借著日常的事物來說明神的奧秘、真理和作為。「謎語」就是透過日常所見、或歷史上所發生的事物,傳達講述神的奧秘。以色列民雖然長期經歷神大能的拯救和奇妙的恩惠,但是他們還是照樣硬著頸項,對神不忠不信,而頑梗悖逆的心聽不進教導,所以詩人要用比喻和謎語的方式來講述。他又特別的指出,他所講的這些訓誨都是他們已聽過很多遍了,是他們的祖宗述說的,是一代代傳下來的。「我們不將這些事向他們的子孫隱瞞,要將耶和華的美德和祂的能力,並祂奇妙的作為,述說給後代聽。因為,祂在雅各中立法度,在以色列中設律法;是祂吩咐我們祖宗要傳給子孫的,使將要生的後代子孫可以曉得;他們也要起來告訴他們的子孫,好叫他們仰望神,不忘記神的作為,惟要守祂的命令。不要像他們的祖宗,是頑梗悖逆、居心不正之輩,向著神,心不誠實。」亞薩要百姓不可將這些事向子孫隱瞞,要將神的美德、能力和奇妙的作為述說給後代聽,好叫他們「仰望神,不忘記神的作為,惟要守祂的命令」。因為百姓一直在重蹈歷史的覆轍,不斷「忘記神的作為」,所以亞薩借著歷史提醒他們,不要因著不信不斷地重演失敗的歷史,也不要像他們不信的祖宗那樣背叛神。
「以法蓮的子孫帶著兵器,拿著弓,臨陣之日轉身退後。他們不遵守神的約,不肯照祂的律法行;又忘記祂所行的和祂顯給他們奇妙的作為。祂在埃及地,在瑣安田,在他們祖宗的眼前施行奇事。祂將海分裂,使他們過去,又叫水立起如壘。祂白日用雲彩,終夜用火光引導他們。祂在曠野分裂磐石,多多地給他們水喝,如從深淵而出。祂使水從磐石湧出,叫水如江河下流。」
亞薩在此講到以法蓮的退後,是因為他們忘記耶和華的作為,對神沒有信心。他又回顧神帶領百姓出埃及、過紅海,用雲柱火柱引導百姓,在曠野使磐石出水的歷史。可是百姓卻「忘記祂所行的和祂顯給他們奇妙的作為」,並且「不遵守神的約,不肯照祂的律法行」,以致在爭戰中軟弱、「臨陣之日轉身退後」。亞薩以以法蓮的子孫背信,作為這一大段歷史敘說的一個開始,為的是要警告百姓不要重蹈覆轍。「他們卻仍舊得罪祂,在乾燥之地悖逆至高者。他們心中試探神,隨自己所欲的求食物,並且妄論神說:神在曠野豈能擺設筵席嗎?祂曾擊打磐石,使水湧出,成了江河;祂還能賜糧食嗎?還能為祂的百姓預備肉嗎?」神將以色列百姓從埃及為奴之地救出來,並為他們行了許多的神跡,又為他們在曠野作了完善的預備,可是他們卻仍舊得罪神,悖逆至高者,試探神。他們不僅「心中試探神,隨自己所欲的求食物」。還「妄論神說:神在曠野豈能擺設筵席嗎?…祂還能賜糧食嗎?還能為祂的百姓預備肉嗎?」因著他們悖逆至高者,試探神,「所以,耶和華聽見就發怒;有烈火向雅各燒起;有怒氣向以色列上騰;因為他們不信服神,不倚賴祂的救恩。祂卻吩咐天空,又敞開天上的門,降嗎哪,像雨給他們吃,將天上的糧食賜給他們。各人(或譯:人)吃大能者的食物;祂賜下糧食,使他們飽足。祂領東風起在天空,又用能力引了南風來。祂降肉,像雨在他們當中,多如塵土,又降飛鳥,多如海沙,落在他們的營中,在他們住處的四面。他們吃了,而且飽足;這樣,就隨了他們所欲的。他們貪而無厭,食物還在他們口中的時候,神的怒氣就向他們上騰,殺了他們內中的肥壯人,打倒以色列的少年人。」
因以色列民的不信和試探神,神就先照他們所要的給他們,「祂賜下糧食,使他們飽足」,「祂降肉,像雨在他們當中,多如塵土,又降飛鳥,多如海沙」。但同時神也降下祂的忿怒:「神的怒氣就向他們上騰,殺了他們內中的肥壯人,打倒以色列的少年人」 。今天當信徒貪愛世界的時候,神也常常會先「隨了他們所欲的」的,然後「怒氣就向他們上騰」,讓他們自食其果。
「雖是這樣,他們仍舊犯罪,不信祂奇妙的作為。因此,祂叫他們的日子全歸虛空,叫他們的年歲盡屬驚恐。祂殺他們的時候,他們才求問祂,回心轉意,切切地尋求神。他們也追念神是他們的磐石,至高的神是他們的救贖主。他們卻用口諂媚祂,用舌向祂說謊。因他們的心向祂不正,在祂的約上也不忠心。但祂有憐憫,赦免他們的罪孽,不滅絕他們,而且屢次消祂的怒氣,不發盡祂的忿怒。祂想到他們不過是血氣,是一陣去而不返的風。」
最可悲的是,以色列民被神懲罰后,仍舊犯罪不悔改。因此神「叫他們的日子全歸虛空,叫他們的年歲盡屬驚恐」。以色列百姓雖然出了埃及,走到了應許之地的門口,卻因著悖逆和不信,因著他們仍舊犯罪,就被神宣判,要他們在曠野漂流四十年,直到這些不信的人都倒斃在曠野,這是何等的虛空和驚恐!雖然他們因為害怕懲罰,「才求問祂,回心轉意,切切地尋求神」,「也追念神是他們的磐石,至高的神是他們的救贖主」,但神很清楚,百姓只是「用口諂媚祂,用舌向祂說謊」,他們的悔改只是表面的。然而神卻「有憐憫,赦免他們的罪孽,不滅絕他們」,因為神「想到他們不過是血氣,是一陣去而不返的風」。「他們在曠野悖逆祂,在荒地叫祂擔憂,何其多呢!他們再三試探神,惹動以色列的聖者。他們不追念祂的能力(原文是手),和贖他們脫離敵人的日子;祂怎樣在埃及地顯神跡,在瑣安田顯奇事,把他們的江河並河汊的水都變為血,使他們不能喝。祂叫蒼蠅成群落在他們當中,嘬盡他們,又叫青蛙滅了他們,把他們的土產交給螞蚱,把他們辛苦得來的交給蝗蟲。祂降冰雹打壞他們的葡萄樹,下嚴霜打壞他們的桑樹,又把他們的牲畜交給冰雹,把他們的群畜交給閃電。祂使猛烈的怒氣和忿怒、惱恨、苦難成了一群降災的使者,臨到他們。祂為自己的怒氣修平了路,將他們交給瘟疫,使他們死亡,在埃及擊殺一切長子,在含的帳棚中擊殺他們強壯時頭生的。祂卻領出自己的民如羊,在曠野引他們如羊群。祂領他們穩穩妥妥地,使他們不至害怕;海卻淹沒他們的仇敵。」亞薩在此回顧了神帶領百姓出埃及、過紅海、在曠野的過程。神降災給埃及,使祂的子民出埃及,百姓也看見一個又一個的神跡。可是他們經歷了那麼多神跡,但對神帶領他們出埃及卻不知感恩,所以「不追念祂的能力,和贖他們脫離敵人的日子」,反而「悖逆祂、叫祂擔憂」,「再三試探神,惹動以色列的聖者」。但神淹沒他們的仇敵,「卻領出自己的民如羊,在曠野引他們如羊群」。這都不是百姓配得的,而是神的信實和應許。歷史叫百姓清楚看到:神的恩慈與人的悖逆,神的大能與人的不信。
「祂帶他們到自己聖地的邊界,到祂右手所得的這山地。祂在他們面前趕出外邦人,用繩子將外邦的地量給他們為業,叫以色列支派的人住在他們的帳棚里。他們仍舊試探、悖逆至高的神,不守祂的法度,反倒退後,行詭詐,像他們的祖宗一樣;他們改變,如同翻背的弓。因他們的邱壇惹了祂的怒氣;因他們雕刻的偶像觸動祂的憤恨。神聽見就發怒,極其憎惡以色列人,甚至祂離棄示羅的帳幕,就是祂在人間所搭的帳棚;又將他的約櫃(原文是能力)交與人擄去,將祂的榮耀交在敵人手中;並將祂的百姓交與刀劍,向祂的產業發怒。少年人被火燒滅;處女也無喜歌。祭司倒在刀下,寡婦卻不哀哭。」這裡講到神帶領百姓進入迦南,但百姓卻對進入應許之地不知感恩,「仍舊試探、悖逆至高的神,不守祂的法度,反倒退後,行詭詐」,並且進一步用偶像來得罪神,以致惹神發怒,讓「榮耀離開以色列,因為神的約櫃被擄去了」。在士師時代,神的會幕和約櫃在「示羅」,後來非利士人摧毀了示羅、擄走了約櫃。「祭司倒在刀下」,可能指以利的兩個兒子在戰場上被殺(撒上4:11)。「寡婦卻不哀哭」指被殺祭司的寡婦沒有哀哭(撒上4:19-22)。「那時,主像世人睡醒,像勇士飲酒呼喊。祂就打退了祂的敵人,叫他們永蒙羞辱;並且祂棄掉約瑟的帳棚,不揀選以法蓮支派,卻揀選猶大支派——祂所喜愛的錫安山;蓋造祂的聖所,好像高峰,又像祂建立永存之地;又揀選祂的僕人大衛,從羊圈中將他召來,叫他不再跟從那些帶奶的母羊,為要牧養自己的百姓雅各和自己的產業以色列。於是,他按心中的純正牧養他們,用手中的巧妙引導他們」。這裡「主像世人睡醒,像勇士飲酒呼喊」,是比喻神好像剛剛醒過來。而之前百姓悖逆、偏離、拜偶像的時候,神好像睡著了、喝醉了,任憑百姓落在失敗和黑暗中。實際上神的手始終在那裡管理,神就改變了祂的揀選,約瑟支派本是得雙份的, 可惜他的後人忘記神的救恩和能力,以至失去本有的恩。神轉而揀選了猶大支派的大衛,來牧養以色列人。而亞薩以回顧以色列的歷史來看以色列人一次又一次的悖逆,其實這也是我們生活的寫照。我們在生活中會一而再再而三的跌倒,在生活中我們的眼目有時只看到沒有得到的,而忽視甚至忘記了神的作為和已經賜下的恩典。當我們的意願沒有被滿足的時候,我們會抱怨問為什麼?當神沒有在我們期待的時候給我們恩典時,我們會著急的問還要等到何時?當神把我們心愛的東西拿走的時候,我們會不服氣的問憑什麼?因此經上說:「他們遭遇這些事都要作為鑒戒,並且寫在經上,正是警戒我們這末世的人。」為此,願我們今天都要以亞薩回顧以色列民的歷史中得著鑒戒,我們在得著神的恩典后,不可仍舊犯罪得罪神,在任何困境中絕不可任意發怨言,而是要信靠神、仰望祂,謹守遵行神的話,要作神聖潔的兒女,使神的榮耀可以在我們身上得著稱讚!阿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