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詩68-69篇」「(大衛的詩歌,交與伶長。)願神興起,使祂的仇敵四散,叫那恨祂的人從祂面前逃跑……。」詩篇六十八篇是大衛的詩,是一首向耶和華歡唱的讚美詩。本詩的背景是在撒母耳下6:12-15,以及歷代志上第15章,大衛將約櫃從俄別以東家搬到耶路撒冷時所寫的讚美詩。此詩也預表了基督的復活、升天和今天的統治,以及教會的最後勝利(弗4:8-13)。首先大衛祈願神說:「願神興起,使祂的仇敵四散,叫那恨祂的人從祂面前逃跑。」當年以色列人在曠野出發時有約櫃在前面,摩西都說這話(民10:35)。而當神興起的時候,祂必展示他威嚴的能力,因此「祂的仇敵四散,叫那恨祂的人從祂面前逃跑。他們被驅逐,如煙被風吹散;惡人見神之面而消滅,如蠟被火熔化。惟有義人必然歡喜,在神面前高興快樂。」仇敵雖然看似強盛,但當神對付惡人的時候,惡人在祂面前「如煙被風吹散」,又「如蠟被火熔化。而義人因為仇敵的消失,就在神面前歡喜快樂。因此大衛說:「你們當向神唱詩,歌頌祂的名;為那坐車行過曠野的修平大路。祂的名是耶和華,要在祂面前歡樂!神在祂的聖所作孤兒的父,作寡婦的伸冤者。神叫孤獨的有家,使被囚的出來享福;惟有悖逆的住在乾燥之地。」大衛邀請百姓唱詩歌頌那位「坐車行過曠野的修平大路」的神。孤兒,寡婦,孤獨的人常被人輕視,欺負,但神要作他們的父和伸冤者,給他們有家,使他們有依靠。而將「悖逆的」撇在荒蕪的曠野中。「神啊,禰曾在禰百姓前頭出來,在曠野行走。(細拉)那時,地見神的面而震動,天也落雨;西奈山見以色列神的面也震動。神啊,禰降下大雨;禰產業以色列疲乏的時候,禰使他堅固。禰的會眾住在其中;神啊,禰的恩惠是為困苦人預備的。」這裡講到當神引領他的百姓在曠野行走,在西奈山顯現時(出19:16-20),使地震動,使天降雨。百姓在曠野中疲乏時,因著雨水而得堅固,而且神恩慈地供應困苦人的需要,這是神眷顧祂的百姓。「主發命令,傳好信息的婦女成了大群。統兵的君王逃跑了,逃跑了;在家等候的婦女分受所奪的。你們安卧在羊圈的時候,好像鴿子的翅膀鍍白銀,翎毛鍍黃金一般。全能者在境內趕散列王的時候,勢如飄雪在撒們。」這是描述神讓以色列人獲得大勝,甚至沒有參與爭戰的婦女都能分到戰利品,傳達勝利的消息,以致百姓好像鴿子安祥華美。當神在境內趕散列王時,敵人就四處逃散。
「巴珊山是神的山;巴珊山是多峰多嶺的山。你們多峰多嶺的山哪,為何斜看神所願居住的山?耶和華必住這山,直到永遠!…禰已經升上高天,擄掠仇敵;禰在人間,就是在悖逆的人間,受了供獻,叫耶和華神可以與他們同住。」這裡的「巴珊山」指戈蘭高地的黑門山,因是「多峰多嶺的山」,它自己在想,神一定會遷到它那裡,所以稱為「神的山」。「斜看」意思是敵視地看,指「巴珊山」也嫉妒耶路撒冷的眾山,因為神揀選了錫安山作為祂的居所。大衛把約櫃搬進耶路撒冷的時候,好像大能的征服者一樣「升上高天」,擄掠仇敵,從被打敗的悖逆者那裡收取貢物。保羅引用18節比喻基督的復活和升天(弗4:8)。「天天背負我們重擔的主,就是拯救我們的神,是應當稱頌的!(細拉)神是為我們施行諸般救恩的神;人能脫離死亡是在乎主耶和華…使你打碎仇敵,你的腳踹在血中,使你狗的舌頭從其中得分。」神不但是「拯救我們的神」,也是「天天背負我們重擔的主」,祂救人脫離死亡,祂救人脫離仇敵,祂使人從被擄之地歸回,使人得勝仇敵,我們就要稱頌祂!「腳踹在血中」,比喻得勝。「神啊,禰是我的神,我的王;人已經看見禰行走,進入聖所。歌唱的行在前,作樂的隨在後,都在擊鼓的童女中間。在那裡,有統管他們的小便雅憫,有猶大的首領和他們的群眾,有西布倫的首領,有拿弗他利的首領。」這是描述約櫃在神百姓的稱頌中進入耶路撒冷的聖所。「人已經看見禰行走」,指百姓看見約櫃被抬入聖所,凡看見神勝利進城的,都應當稱頌他。大衛用便雅憫和猶大、西布倫和拿弗他利來代表南北十二支派,表示神使他們歸回,更引他們進入聖殿,這是完全的拯救。「以色列的能力是神所賜的;神啊,求禰堅固禰為我們所成全的事!因禰耶路撒冷的殿,列王必帶貢物獻給禰…埃及的公侯要出來朝見神;古實人要急忙舉手禱告。」大衛求神再次展示他的能力,管轄地上的列國。當列王看見神的力量和聖殿時,必降服下來並向他進貢。即使是強大的埃及與古實,將來也要在神面前臣服。「世上的列國啊,你們要向神歌唱;願你們歌頌主!…你們要將能力歸給神。祂的威榮在以色列之上;祂的能力是在穹蒼。神啊,禰從聖所顯為可畏;以色列的神是那將力量權能賜給祂百姓的。神是應當稱頌的!」最後大衛呼籲地上的列國一起歌頌神,因為神的權柄、能力和國度必將臨到全地,祂必「將力量權能賜給祂百姓」。這樣的神,我們就當向祂歌頌,讚美!
詩篇第六十九篇是:「(大衛的詩,交與伶長。調用百合花。)神啊,求禰救我!因為眾水要淹沒我……。」詩篇六十九篇是大衛的詩,是他在困境中的哀求禱告,也是彌賽亞詩,其中有許多的經文直接指向基督第一次降臨,所以大衛在本詩篇中,一面指著自己所受的苦,又一方面以先知預言耶穌將來要受的那些更大的痛苦。而大衛是因神的緣故受苦,因此他就向神呼求說:「神啊,求你救我,因為眾水要淹沒我。我陷在深淤泥中,沒有立腳之地;我到了深水中,大水漫過我身…無故恨我的,比我頭髮還多;無理與我為仇、要把我剪除的,甚為強盛。我沒有搶奪的,要叫我償還。」大衛在危難中呼求神來救他,否則他要被水淹沒。這裡的「眾水」、「淤泥」、「深水」和「大水」,都是描述大衛所遭受的困苦環境。仇敵無故地恨他,而且蠻橫無理,他沒有搶奪的,要叫他償還。「神啊,我的愚昧,禰原知道,我的罪愆不能隱瞞。萬軍的主耶和華啊,求禰叫那等候禰的,不要因我蒙羞!以色列的神啊,求禰叫那尋求禰的,不要因我受辱!…。大衛在神面前承認自己的「愚昧」和「罪愆」,但這不是他此次受苦的原因。反之他是為耶和華的緣故受苦,所以他不願等候神的人因自己的遭遇而「蒙羞」、「受辱」。我的弟兄看我為外路人;我的同胞看我為外邦人。」預言了主耶穌的兄弟不信祂(約7:3-5)。「因我為禰的殿心裡焦急,如同火燒,並且辱罵禰人的辱罵都落在我身上…我拿麻布當衣裳,就成了他們的笑談。坐在城門口的談論我;酒徒也以我為歌曲。」大衛為著神的殿「心裡焦急,如同火燒」,當門徒看見主耶穌潔凈聖殿時(約2:17),就想起「我為禰的殿心裡焦急,如同火燒」。保羅把「辱罵禰人的辱罵都落在我身上」應用在了基督身上(羅十五3)。而當大衛在悲哀痛苦的時候,便禁食並穿麻衣,那時坐在城門口的審判官和酒徒都嘲笑地歌唱關於他的事。「但我在悅納的時候向禰耶和華祈禱。神啊,求禰按禰豐盛的慈愛,憑禰拯救的誠實應允我!求禰搭救我出離淤泥,不叫我陷在其中;求禰使我脫離那些恨我的人,使我出離深水…耶和華啊,求禰應允我!因為禰的慈愛本為美好;求禰按禰豐盛的慈悲迴轉眷顧我!…。」大衛因深陷在「淤泥」和「深水」里,所以懇求神搭救他。但他相信神必在「悅納的時候」,憑著他的慈愛和「豐盛的慈悲」,必速速搭救和贖回他,使他脫離那些脫離那些恨他的人和急難。「悅納的時候」,指神自己定意施行恩惠和拯救的時間。
「禰知道我受的辱罵、欺凌、羞辱;我的敵人都在你面前。辱罵傷破了我的心,我又滿了憂愁。我指望有人體恤,卻沒有一個;我指望有人安慰,卻沒有一個。他們拿苦膽給我當食物;我渴了,他們拿醋給我喝。」大衛確信神知道敵人對他的辱罵和苦待他的情形。主耶穌在上十字架之前,就像這裡所描述的那樣極度孤單、傷心,無人能「體恤、安慰」,又被所有的門徒拋棄(太26:56)。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的遭遇應驗了「他們拿苦膽給我當食物;我渴了,他們拿醋給我喝。(太27:34)。「願他們的筵席在他們面前變為網羅,在他們平安的時候變為機檻。願他們的眼睛昏蒙,不得看見;願禰使他們的腰常常戰抖…願他們的住處變為荒場;願他們的帳棚無人居住。因為,禰所擊打的,他們就逼迫;禰所擊傷的,他們戲說他的愁苦…。」大衛求神借著仇敵自己的食物使他們跌倒,使他們的眼睛昏蒙,使他們不能看見,使他們的腰在痛苦中「常常戰抖」。他祈求神讓他們遭遇神的烈怒,在他們死亡后使其居所荒涼。這些懲罰都是公正的,因為他們逼迫神的百姓。保羅引用了22-23節,描寫拒絕接受基督的猶太人(羅11:9-10)。主耶穌引用了25節,預言耶路撒冷的結局(太23:38),彼得也引用25節描寫賣主猶大的結局(徒1:20)。「但我是困苦憂傷的;神啊,願禰的救恩將我安置在高處。我要以詩歌讚美神的名,以感謝稱祂為大!這便叫耶和華喜悅,勝似獻牛,或是獻有角有蹄的公牛…。」大衛在困苦中再次禱告耶和華,求神成就他的救恩,並將他安置在高處。他因著深信神必拯救,此時他心中所充滿的不再是自己的苦情和對仇敵的咒詛,而是向著神的讚美和感謝。「有角有蹄的公牛」,指已經長大的公牛,是昂貴的祭牲。因大衛向神獻上這樣昂貴的祭物,就讓「謙卑的人、尋求神的人」看見了,能心裡「喜樂、蘇醒」。「願天和地、洋海和其中一切的動物都讚美祂!因為神要拯救錫安,建造猶大的城邑;祂的民要在那裡居住,得以為業。祂僕人的後裔要承受為業;愛祂名的人也要住在其中。」最後大衛呼喚全宇宙都來讚美神。可見大衛深知神必會照祂的應許拯救錫安,照顧他的後裔,使他們得堅立。雖然目前他仍處在困難危險中,但他想到神應許的救恩,他就能讚美稱謝神。今天我們若落在困境中,願我們也要像大衛那樣向神傾訴,更要相信神必在祂「悅納的時候」,使我們脫離苦境,我們就要讚美稱謝神!阿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