倍可親

<詩48-49篇>

作者:霞步思  於 2021-6-21 06:46 發表於 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--貝殼村

作者分類:聖經分享系列|通用分類:信仰見證

「詩48-49篇」「(可拉後裔的詩歌。)耶和華本為大!在我們神的城中,在祂的聖山上,該受大讚美……。」詩篇第四十八篇是可拉後裔的詩歌,本詩篇與第四十六、四十八、七十六、八十四、八十七、一百二十二篇的主題都是頌讚聖城耶路撒冷,所以被稱為「錫安歌」(137:3)。本詩與第四十六、四十七篇寫於同一時期,都是在耶路撒冷遭遇仇敵聯軍的攻擊時,而蒙神的拯救,所以本詩篇以對聖城的頌讚來表現對神的頌讚。詩人首先頌讚神的權能:「耶和華本為大!在我們神的城中,在祂的聖山上,該受大讚美。錫安山大君王的城,在北面居高華美,為全地所喜悅。神在其宮中,自顯為避難所」。「耶和華本為大」,這是以色列人對神最基本的認識。因為祂「為大」,所以「該受大讚美」。這裡「神的城」,是指聖城耶路撒冷,「聖山」,是指錫安山。「宮」意思為城的堡壘。「神在其宮中」,是指耶路撒冷因著神的同在而成為堅固的堡壘,所以說神「自顯為避難所」。所以耶路撒冷堅固的防禦能力,並不是倚靠險要的地形、堅固的工事,而是倚靠神的同在。接著詩人描述了敵人結盟而來:「看哪,眾王會合,一同經過。」這些君王自知憑藉一國之力不可能攻下耶路撒冷,所以他們想到結盟。這次大規模的「會合」給了「眾王」必勝的信心,頗有勝券在握。但是當「他們見了這城就驚奇喪膽,急忙逃跑。他們在那裡被戰兢疼痛抓住,好像產難的婦人一樣。神啊,禰用東風打破他施的船隻。」在行軍路上,強大的盟軍已在暢想旗開得勝,然而到達耶路撒冷后,「一看見這城便驚惶失措」,繼而「慌慌張張地逃跑」。他們的潰敗來得何其迅速,這一定是他們始料未及的!「像臨盆的婦人」,「臨盆」的痛苦,是突然的,亦是劇烈的,詩人以這個比喻來說明敵人的痛苦突如其來、痛心切骨。「像被東風擊破的大船」,這「大船」是指堅固用於貨運和軍事的船隻,在人看來,這種船隻幾乎無法摧毀,但當「東風」吹來時,它們就會迅速地沉沒海底,詩人以這個畫面來說明敵人在神面前的不堪一擊。

目睹敵人的潰敗,詩人驚訝不已,也激動不已,於是他說:「我們在萬軍之耶和華的城中就是我們神的城中所看見的,正如我們所聽見的。神必堅立這城,直到永遠。(細拉)」這是詩人堅定的信念。於是他讚美神的慈愛:「神啊,我們在禰的殿中想念禰的慈愛。神啊,禰受的讚美正與禰的名相稱,直到地極!禰的右手滿了公義。因禰的判斷,錫安山應當歡喜,猶大的城邑(原文是女子)應當快樂。」詩人此時「想念」神的「慈愛」,對堅定百姓的信心有重要的意義。神的「右手」,象徵神的統治。「右手滿了公義」,表示神的統治絕對公平、絕對正義。神不容別有用心的盟軍攻破聖城,正是祂「公義」的最好明證。「詩人親眼目睹了神的「公義」,所以他就以「你受的讚美正與你的名相稱」,來說明神配受讚美。「禰的判斷」,在此代表神對仇敵的審判和對百姓大能的拯救,所以屬祂的人「應當歡喜」、「應當快樂」。詩人就要百姓「你們當周遊錫安,四圍旋繞,數點城樓,細看她的外郭,察看她的宮殿,為要傳說到後代。因為這神永永遠遠為我們的神;祂必作我們引路的,直到死時。」此時詩人邀請百姓「周遊錫安,四圍旋繞,數點城樓」,讓他們「細看她的外郭,察看她的宮殿」,就是要他們親身經歷神的保守和救恩,好把神的恩典一一數算、見證出來,傳給後代。「因為這神永永遠遠為我們的神」,祂不但將引導我們走過今生,「直到死時」,並且將帶領我們進入「錫安」所預表的那「天上的耶路撒冷」(來12:22)。

詩篇第四十九篇是:「(可拉後裔的詩,交與伶長。)萬民哪,你們都當聽這話!世上一切的居民……。」本詩篇是「可拉後裔的詩」,也是一篇智慧詩,教訓人如何看待財富,如何看待生命。所以詩人一開始便呼籲萬民來傾聽智慧之言:「萬民哪,你們都當聽這話。世上一切的居民,無論上流下流,富足貧窮,都當留心聽。」這裡說不論身分地位、貧富貴賤,都要留心聽智慧的言語。「我心要想」,是指詩人所說的智慧,不是由人發現,乃是神所默示的。接著詩人舉出人生中幾個很重要的教訓:「在患難的日子,奸惡隨我腳跟,四面環繞我,我何必懼怕?那些倚仗財貨自誇錢財多的人,一個也無法贖自己的弟兄,也不能替他將贖價給神,叫他長遠活著,不見朽壞;因為贖他生命的價值極貴,只可永遠罷休。」在「患難的日子」,是指詩人遭遇了敵人的圍攻。因敵人中多是富有之人,他們就仗著自己有錢,又以「奸惡隨我腳跟」,雖然情況很惡劣,但詩人卻不害怕,因為他對神的保護有堅定的信心,同時對敵人的本相也有深刻的認識。有錢不是罪,但倚靠錢財、不倚靠神卻是罪。神百姓的「財貨」、「錢財」都是神所賜的福(申11:13-15),但人若「倚仗財貨自誇錢財多」,就是把財富當成了偶像,只能帶來暫時、虛假的安全感。因為人無論如何富有,也不能用金錢向神買贖生命、延長壽命。而「那些倚仗財貨自誇錢財多的人」,卻不明白「贖他生命的價值」,所以他們的結局只有一個,就是「永遠罷休」。「他必見智慧人死,又見愚頑人和畜類人一同滅亡,將他們的財貨留給別人。他們心裡思想:他們的家室必永存,住宅必留到萬代;他們以自己的名稱自己的地。但人居尊貴中不能長久,如同死亡的畜類一樣。」世人並不能長久地享用財富,因為無論是聰明、愚拙、尊貴、粗鄙,結局都是「一同滅亡」,辛苦一生所賺得的都要「留給別人」,因為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帶走任何一樣東西。「他們心裡思想:他們的家室必永存…」,所以多數人會用一生的經歷去維護這些東西。可是這些東西最終也會因死亡而失去,因為「人居尊貴中不能長久」,最終都會死亡,甚至「如同死亡的畜類一樣」。有錢的人都以為他們的「住宅必留到萬代」,但今天的城堡古宅有幾個還屬於原來的主人呢?過去許多有勢的人「以自己的名稱自己的地」,但今天又有誰知道那些地名的來歷呢?

「他們行的這道本為自己的愚昧;但他們以後的人還佩服他們的話語。(細拉)他們如同羊群派定下陰間;死亡必作他們的牧者。到了早晨,正直人必管轄他們;他們的美容必被陰間所滅,以致無處可存。只是神必救贖我的靈魂脫離陰間的權柄,因祂必收納我。(細拉)」倚靠財富的人在「愚昧」中生活,好象自己永遠不死一樣。而當他們死後,世人也只看他們風光的一面,把「愚昧」當作成功來「佩服」,卻不思想他們死亡虛空的結局,「如同羊群派定下陰間」,因為「死亡必作他們的牧者」。世人會因擁有眾多財富而逞強,但神最終會讓「正直人」去「管轄他們」。世人會以自己的美貌、衣著自傲,但這些最終都會被死亡吞滅。但因著「神必救贖」的應許,正直人所遭遇的「患難」和「奸惡」就像黑暗,「到了早晨」就會成為過去,他們的情況將遠勝於悖逆神的富人。人雖然自己付不起贖價去買贖生命,但屬神的人卻有一位救贖主,祂甘心樂意地用自己的生命作贖價,「救贖我的靈魂脫離陰間的權柄」。這裡的「細拉」是提醒讀者仔細思想,這救贖的恩典是何等的寶貴!「見人發財、家室增榮的時候,你不要懼怕;因為,他死的時候什麼也不能帶去;他的榮耀不能隨他下去。他活著的時候,雖然自誇為有福(你若利己,人必誇獎你);他仍必歸到他歷代的祖宗那裡,永不見光。人在尊貴中而不醒悟,就如死亡的畜類一樣。」因發了財的人中,總會有那麼些恃強凌弱之人,所以屬於弱勢群體的窮人就難免對富人產生恐懼心理,所以詩人再次提醒他們:「不要懼怕」,因為「他死的時候什麼也不能帶去;他的榮耀不能隨他下去」。「你若利己,人必誇獎你」,意思是「你若日子過得舒服,人必誇獎你」。世人一生所追求、奮鬥的目標,其實都是為了自誇和被別人誇,但結局都是「永不見光」。因此人若「在尊貴中而不醒悟,就如死亡的畜類一樣」,這重複的話,是本詩的總結。這樣的警句也是提醒我們,應當醒悟,要正確看待財富與人生的關係。為此,願我們今天不但要留心聽,而且還要得著詩中有關人生的智慧,這樣我們的人生就會活的更充實,會更合乎神的旨意!阿們!

高興

感動

同情

搞笑

難過

拍磚

支持

鮮花

評論 (0 個評論)

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

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| 註冊

關於本站 | 隱私權政策 | 免責條款 | 版權聲明 | 聯絡我們

Copyright © 2001-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:倍可親 (http://big5.backchina.com) All Rights Reserved.

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! X3.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! 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+8, 2025-8-2 18:56

返回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