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詩44-45篇」「(可拉後裔的訓誨詩,交與伶長。)神啊,禰在古時,我們列祖的日子所行的事,我們親耳聽見了;我們的列祖也給我們述說過……。」詩篇四十四篇是可拉後裔的訓誨詩,是詩人在國家遭遇患難時,代表同胞寫下的集體禱告,也是哀歌。這首詩極有可能是在歷代志下20:18-19節中的情景下寫的,當時以色列人正遭到敵人的攻擊,但詩人沒有立即描述國家的處境和同胞的危難,卻追憶神過往對他們的拯救,以此提醒自己和同胞重拾對神的信心和盼望,詩人說:「神啊,禰在古時,我們列祖的日子所行的事,我們親耳聽見了;我們的列祖也給我們述說過。禰曾用手趕出外邦人,卻栽培了我們列祖;禰苦待列邦,卻叫我們列祖發達。因為他們不是靠自己的刀劍得地土,也不是靠自己的膀臂得勝,乃是靠禰的右手、禰的膀臂,和禰臉上的亮光,因為禰喜悅他們。」神在「古時」的作為,是指神在歷史中施予以色列人的每一次拯救。而他們之所以知道神在「列祖的日子所行的事」,是因為「親耳聽見」過「列祖」的「述說」。詩人追憶「古時」的勝利,是相信神的權能和慈愛永不改變,祂在「古時」施行的拯救,也必實現於現在。這裡所說的「列邦」,是指迦南諸族,所以詩人所說的「趕出外邦人」,就是指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征服迦南的事,他們最終所取得的勝利不是來自武器和戰術,而是來自神的幫助。詩人對神的幫助有著如此深刻的認識,所以才有充滿信心的祈禱:「神啊,禰是我的王;求禰出令使雅各得勝。我們靠禰要推倒我們的敵人,靠禰的名要踐踏那起來攻擊我們的人…我們終日因神誇耀,還要永遠稱謝禰的名。(細拉)」因神對以色列人的歷次拯救時,詩人由衷地向神作出回應:「神啊,你是我的王。」並且堅信只要神「出令」,以色列人的敵人必被神「推倒」,必被選民「踐踏」。因此詩人便寫道:「惟你救了我們脫離敵人,使恨我們的人羞愧。」所以他要「終日因神誇耀」。然而這裡的「細拉」是一個悲哀的停頓和轉折,詩人回到失敗現實:「但如今禰丟棄了我們,使我們受辱,不和我們的軍兵同去。禰使我們向敵人轉身退後;那恨我們的人任意搶奪…禰使我們在列邦中作了笑談,使眾民向我們搖頭。我的凌辱終日在我面前,我臉上的羞愧將我遮蔽,都因那辱罵毀謗人的聲音,又因仇敵和報仇人的緣故。」這裡詩人以「你使我們」,作為每一節的開始,以此證明神真的「丟棄」了他們,所以他們「受辱」,是因為神沒有在軍隊出征時與他們「同去」。他們也無力迎戰敵人,只能選擇「轉身退後」,被敵人「任意搶奪」,被敵人擄去,「分散在列邦中」,成為一隻只「快要被吃的羊」。詩人又用「羞辱」、「嗤笑」和「譏刺」,以此說明他們所受的傷害是何等之深。而以色列百姓如此的遭遇,對於詩人而言,是他心中長久的傷痛,既是「凌辱」,又是「羞愧」,因為「辱罵毀謗人的聲音」一直在他的耳際迴響。
接著詩人表明他們的無辜「這都臨到我們身上,我們卻沒有忘記禰,也沒有違背禰的約。我們的心沒有退後;我們的腳也沒有偏離禰的路。禰在野狗之處壓傷我們,用死蔭遮蔽我們。倘若我們忘了神的名,或向別神舉手,神豈不鑒察這事嗎?因為祂曉得人心裡的隱秘。我們為禰的緣故終日被殺;人看我們如將宰的羊。」在此詩人向神表明「臨到我們身上」的這些患難,不是因為我們犯了罪,就如他們犯:「忘記你」、「違背你的約」、「退後」、「偏離你的路」、「忘了上帝的名」、「向別神舉手」,即「敬拜別神」的罪。詩人就以「神豈不鑒察這事」為由,期待神能夠宣告他無罪,並且祈求神的拯救。最後詩人說:「主啊,求禰睡醒,為何盡睡呢?求禰興起,不要永遠丟棄我們!禰為何掩面,不顧我們所遭的苦難和所受的欺壓?我們的性命伏於塵土;我們的肚腹緊貼地面。求禰起來幫助我們!憑禰的慈愛救贖我們!」無辜的以色列人為何遭遇患難?詩人就想到一個原因,那就是神可能在以色列人爭戰的時候臨時睡著了,所以需要他去叫醒。但「保護以色列的,也不打盹,也不睡覺」(詩121),神是按著自己的時間和方式做事,不會早也不會遲。「你為何掩面」,表示不理睬。詩人這樣祈禱,是因為他相信神必定不再繼續向他「掩面」,因為詩人相信,無論遭遇何種患難,只要專心倚靠神,就必能得著神的「幫助」,因此詩人說「憑你的慈愛救贖我們」,這是根據神的應許來呼求祂守約施慈愛,對以色列人施行拯救。
詩篇第四十五篇是「(可拉後裔的訓誨詩,又是愛慕歌,交與伶長。調用百合花。)我心裡湧出美辭;我論到我為王做的事,我的舌頭是快手筆……。」本詩的作者是「可拉後裔」,標題中的「愛慕歌」,即「愛之歌」用於頌揚愛情的偉大。「調用百合花」,被稱為「婚曲」。本篇是一篇讚美君王婚禮的詩,但更是一篇彌賽亞詩篇。因為詩中描述的婚禮只能在天上才有,預表基督與教會的婚禮(弗五32)。詩人首先說:「我心裡湧出美辭;我論到我為王做的事,我的舌頭是快手筆;禰比世人更美;在禰嘴裡滿有恩惠;所以神賜福給禰,直到永遠。大能者啊,願禰腰間佩刀,大有榮耀和威嚴。」在君王的婚禮進行之際,詩人被那隆重的場面所感動,頓時靈感迸發,各種「優美的言辭」匯聚於心底,就作一首婚禮頌歌。詩人介紹君王的容貌:「比世人更美」。如果詩中的君王是彌賽亞的預表,而初次降臨的耶穌沒有「佳形美容」,但祂再次降臨時,將會以最佳的形象出現,先知以賽亞曾預言:「你的眼必見王的榮美,必見遼闊之地。」(賽33:17)因此「比世人更美」,真正配得這個稱讚的,唯有耶穌基督。「嘴裡滿有恩惠」,而道成肉身的基督,祂的口中「滿有恩惠」。這位君王擁有如此容貌,如此氣度,「所以神賜福給你,直到永遠」。主耶穌基督第一次來的時候是為救恩,柔和謙卑地騎著驢駒進入耶路撒冷。但祂再來的時候卻是為審判,所以「腰間佩刀,大有榮耀和威嚴」(3節),「必用鐵杖打破」祂的仇敵(詩二9)。詩人描述君王的能力:「為真理、謙卑、公義赫然坐車前往,無不得勝;禰的右手必顯明可畏的事。禰的箭鋒快,射中王敵之心;萬民仆倒在禰以下。」君王之所以「無不得勝」,是因為他是「為真理、謙卑、公義」作戰,而不是為了個人的利益。而且在戰場上的君王擁有精準的箭法,只要出手,就能「射穿仇敵的心窩」,這樣,「萬國都屈服在你腳下」。耶穌基督借著十字架上的死戰勝了撒但,腓立比書2:9-11作見證說:「神將祂升為至高,又賜給祂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,叫一切在天上的、地上的和地底下的,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,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,使榮耀歸與父上帝」。
詩人又描述君王的政權:「神啊,禰的寶座是永永遠遠的;禰的國權是正直的。詩四十禰喜愛公義,恨惡罪惡;所以神就是禰的神用喜樂油膏禰,勝過膏禰的同伴。禰的衣服都有沒藥、沈香、肉桂的香氣;象牙宮中有絲弦樂器的聲音使禰歡喜。有君王的女兒在禰尊貴婦女之中;王后佩戴俄斐金飾站在禰右邊。」詩句中的「你的寶座」和「你的國權」,是指神的王權,因為只有神的「寶座」才是「永永遠遠的」,只有神的「國權」才是完全「正直」的。從預表的角度來看,「寶座」直到「永永遠遠」,是指耶穌基督。祂被父所膏,被升為至高。這位君王的衣裳散發著「沒藥、沈香、肉桂的香氣」,表明他擁有極多的財富。耶穌基督擁有最多的財富,整個世界都屬於祂。這裡「君王的女兒」可能指觀禮的各國女賓。「俄斐金」指最純凈的黃金。「王后」就是新娘,預表基督的新婦教會(啟21:2、9)。「女子啊,你要聽,要想,要側耳而聽!不要記念你的民和你的父家,王就羨慕你的美貌;因為祂是你的主,你當敬拜祂。推羅的民(原文是女子)必來送禮,民中的富足人也必向你求恩」。這裡「不要記念你的民和你的父家」,是讓新娘除去阻礙與丈夫合一的一切舊感情,而與丈夫二人合為一體。新娘對丈夫的專一和忠貞,就使丈夫更加愛她:「王就羨慕你的美貌」。教會既然成為萬王之王基督的新婦,就不能再牽掛世界,必須「盡心、盡性、儘力、盡意」(路10:27)地愛主,才能得主的喜悅。「王女在宮裡極其榮華;她的衣服是用金線繡的。她要穿錦繡的衣服,被引到王前;隨從她的陪伴童女也要被帶到禰面前。她們要歡喜快樂被引導;她們要進入王宮。」這「王女」指新娘,也就是「王后」。這裡描述新娘進入洞房,也預表基督的新婦教會將與基督同享榮耀,與主合一,分享祂的基業。「禰的子孫要接續禰的列祖;禰要立他們在全地作王。我必叫禰的名被萬代記念,所以萬民要永永遠遠稱謝禰」。「禰的子孫」預表屬靈的子孫,神「要領許多的兒子進榮耀里去」(來2:10),他們要與基督一同「在地上執掌王權」(啟5:10),「在全地作王」。那時,基督的名將「被萬代記念」,因為神要使「榮耀、權能歸給祂,直到永永遠遠」(啟1:6)。今天神在基督里揀選了我們,使我們將來與基督一同作王。為此,願我們今天都要預備好,等候羔羊的婚娶!阿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