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雅5: 12-20」「我的弟兄們,最要緊的是不可起誓;不可指著天起誓,也不可指著地起誓,無論何誓都不可起。你們說話,是,就說是;不是,就說不是,免得你們落在審判之下……。」在雅各書第五章的這段經文中,雅各在即將結束這卷書的時候說:「我的弟兄們,最要緊的是不可起誓;不可指著天起誓,也不可指著地起誓,無論何誓都不可起。你們說話,是,就說是;不是,就說不是,免得你們落在審判之下…」。這「最要緊的」,表明雅各要人特別注意他的這項勸勉。「不可起誓」,因為起誓是因自己的話語不受別人信任,企圖以自己對天地和神的態度,表明自己的誠實,但起誓的人自己卻沒有力量叫所起的誓發生效力。所以雅各說:「不可指著天起誓,也不可指著地起誓,無論何誓都不可起」,「不可指著天起誓」,因為天是神的座位(太5:34),由不得我們作主。「不可指著地起誓」,因為地是祂的腳凳(太5:35),不受我們的支配。「無論何誓都不可起」,任何形式的起誓,都是侵犯了神的審判權。「你們說話,是,就說是;不是,就說不是」,這裡指出信徒的話語應該簡明、坦率、誠懇,如果我們的話語比事實多一點或少一點,就表示我們或多或少具有謊言的成份。「免得你們落在審判之下」,在將來審判的日子,我們的言語將作為定罪或稱義的重要依據(太12:36-37),因此我們說話須慎重其事,平時說話要誠實可靠,是就說是,不必加進什麼東西。也不必請天、地、神來作見證,也不必說我是基督徒所以不說謊,這是以基督徒來爭取別人的信任,也含有起誓的意味在內。
「你們中間有受苦的呢,他就該禱告;有喜樂的呢,他就該歌頌」。你們中間有受苦的呢,他就該禱告」,意指禱告能使我們從神得著力量,能以忍受苦難。「有喜樂的呢,他就該歌頌」,意指讚美、歌頌乃承認神是喜樂的源頭,藉此得神保守,長久停留在主的喜樂中。「禱告」和「歌頌」都是禱告的一部分,我們無論在「受苦」還是「喜樂」中都應該禱告。然而有許多基督徒會在受苦時禱告神,但很少有人會在喜樂時歌頌神。但我們要知道,神是「用以色列的讚美為寶座的」(詩22:3),所以最能摸著神心的,就是我們的讚美與歌頌。「你們中間有病了的呢,他就該請教會的長老來;他們可以奉主的名用油抹他,為他禱告」。「你們中間有病了的呢」,「有病了的」,指因身體軟弱而致病。(林前11:30)「他就該請教會的長老來」,「教會的長老」,指牧養群羊的人(徒20:28),他們在主面前照管群羊的需要。「他們可以奉主的名用油抹他,為他禱告」,「奉主的名」,意指與主合一。「用油抹他,為他禱告」,象徵將此人分別出來,求神特別關注。當時猶太人如果生病,先請拉比抹油禱告,然後才去找醫生,而猶太信徒則是請教會的長老來抹油禱告。信徒生病,有時是因肉身違反了天然生理的律所引起,這就需要醫藥的治療。但有時是因違反了屬靈生命的律所引致,這就需要教會長老的禱告。所以基督徒除非真正得著主的話,不應該以為僅須禱告而忽略醫藥的功效。我們的責任是禱告求主醫治,但主是否答應醫治仍在乎治病的主,而抹油是在奉主名的情況下施行的,表示醫治的最終權柄是在於主。
「出於信心的祈禱要救那病人,主必叫他起來;他若犯了罪,也必蒙赦免」。「信心的祈禱」,在這裡並不是指病人的信心,而是指代禱者的信心,並且清楚地知道神的旨意是要「救那病人」。「主必叫他起來」,這表明病人得醫治是因為「出於信心的祈禱」,而不是「用油抹」。「他若犯了罪,也必蒙赦免」,這「若犯了罪」,表明這疾病並不一定是罪所造成的。但犯罪常是生病的原因(約5:14),因此必須先對付罪。「必蒙赦免」,罪得赦免往往是病得醫治的先決條件(太9:2)。「所以你們要彼此認罪,互相代求,使你們可以得醫治。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。」這裡「彼此認罪」,是指一個肢體有病,出了問題,就是整個身體出了問題,所以彼此都得認罪。「互相代求」,指不僅長老為病人代求,病人也為長老代禱。「使你們可以得醫治」,認罪和代求的結果,把生病的原因除去,病就得著醫治。「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,是大有功效的」,這是強調禱告的功效。「義人」指所有因信稱義的信徒。因此若要禱告有功效,必須先彼此認罪,更要向神認罪。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,向神認罪較易,向人認罪較難,所以雅各在此只提「彼此認罪」。「以利亞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,他懇切禱告,求不要下雨,雨就三年零六個月不下在地上」。以利亞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」,意指以利亞和我們是同一類的人,凡他所能的,我們也能。 「他懇切禱告,求不要下雨」,「懇切禱告」,意指在合神心意的禱告里禱告,因此蒙神垂聽。「雨就三年零六個月不下在地上」,此事記載在列王紀上17:1和18:1。「他又禱告,天就降下雨來,地也生出土產」。「他又禱告,天就降下兩來」,此事記載在列王紀上18:42-45。「地也生出土產」:指雨水帶出結果來。神並不偏待人(西3:25),祂既聽以利亞的禱告,也要聽我們的禱告,問題是我們有沒有像以利亞那樣與神同心、按著神的旨意禱告。
「我的弟兄們,你們中間若有失迷真道的,有人使他迴轉」,「你們中間」,就是在你們中間的某些「弟兄」。「失迷真道」,指軟弱、跌倒,受迷惑離開了真道。「有人使他迴轉」,意指尋回迷羊(太18:12-14)。而今天有許多基督徒熱心傳福音給不信的罪人,卻對失迷真道的信徒置之不理,有時更對他們存著排斥的心理,這不符聖經的教訓。在基督的身體里,「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,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」(加6:1)。「這人就該知道:叫一個罪人從迷路上轉回便是救一個靈魂不死,並且遮蓋許多的罪。」這裡的「罪人」,不是指不信的罪人,而是指失迷真道的信徒。「從迷路上轉回」,意指從離開真道的錯謬道路上轉回。若「叫一個罪人從迷路上轉回」,不但救一個靈魂不死,而且還「遮蓋許多的罪」,意指使他所犯許多的罪得蒙赦免,也指使他免得再犯許多的罪。雅各是用最後的、也是十分重要的勸勉,結束了他的書信,這不同於一般書信的問安。《雅各書》以安慰信徒忍受試煉為開端,以教訓信徒要有實際的信心與行為作內容,而以勸勉信徒引領迷路的人迴轉作結束。可見《雅各書》是一本強調信心與行為并行的書,也有許多實用的真理。為此,願我們今天在讀了《雅各書》之後,都要將這些真理,應用到我們的生活中,並要活出真正敬虔的生命!阿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