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雅3: 1-12」「我的弟兄們,不要多人作師傅,因為曉得我們要受更重的判斷……。」雅各書第三章主要討論怎樣控制住我們的舌頭,這實在是信徒不可忽視的屬靈功課。雖然雅各書跳躍性強,比喻很多,但所傳遞的真理十分清晰,其目的,就是要信徒把信仰原則應用在自己的生活中。在雅各書第三章的這段經文中,雅各首先警告信徒:「我的弟兄們,不要多人作師傅,因為曉得我們要受更重的判斷」。這裡「多人」不是指每一個人,而是指許多人。這也說明在當時的教會裡,想作師傅的人很多,也可能已經給教會帶來了不良的後果。這「作師傅」,意指自己主動追求成為教師。在初期教會中,因「師傅」十分受人尊重,因此有許多信徒羨慕這種職分,也有人想用「作師傅」去滿足自私的野心和驕傲。但教會裡「教師」的職分,不是根據自願和愛好,而是根據神的呼召和恩賜(弗4:11),「使徒、先知、教師」是教會中三種最重要的事奉(林前12:28)。可是有許多好為人師的,根據自己的愛好、追求自己的榮耀,所以只願受人尊重,卻不願自己「卑微」(腓2:8),只能講道,卻不能「行道」(1:22)。因此雅各說「不要多人作師傅」,就是警告在講台、查經班、主日學和所有教導場合事奉的信徒:「我們要受更重的判斷」。「我們」指想作師傅的人,雅各將他自己包括在內,因他在教會中也作師傅。「判斷」,指主在末日對各人所作之工的審判(林前3:13)。「要受更重的判斷」,是指作師傅的若將不該教導的教導人,必要受神嚴懲。另外作師傅的人,受主的託付比一般信徒多,所以主對他們的要求也比一般信徒更多、更嚴格(路12:48)。
「原來我們在許多事上都有過失;若有人在話語上沒有過失,他就是完全人,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」。「在許多事上都有過失」,指人人難免經常犯錯,而這裡犯錯的主要原因來自言語。「若有人在話語上沒有過失,他就是完全人」,這是說,一個人若在言語上沒有犯錯,他就是真正完全的人。「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」,這意思就是,人若能勒住最難控制的口舌,就能「勒住自己的全身」。「勒住」,就是不讓它隨便,不聽憑放任它。可是每個人都很難控制舌頭,常常以口犯罪,所以我們在事奉之前,必須先讓聖靈潔凈、管理我們的裡面,才能控制口舌,「在話語上沒有過失」,因為人「心裡所充滿的,口裡就說出來」(太12:34)。接著雅各講了幾個關於舌頭的比喻,這是對我們有重要教訓的比喻,也是當時的人非常熟悉的比喻。他說:「我們若把嚼環放在馬嘴裡,叫它順服,就能調動它的全身」。「嚼環」,指一种放在馬的口裡用以勒住馬的器物。「把嚼環放在馬嘴裡」,其目的是要馴服馬,叫牠順從主人的意思。「叫牠順服」,指用強迫方式令其聽從指揮。「就能調動牠的全身」,指控制牠的全身,叫牠隨主人的指揮賓士、停止或轉動方向。舌頭雖小如「嚼環」,但人若順服聖靈的管理和約束、「勒住他的舌頭」(1:26),就能「勒住自己的全身」。「看哪,船隻雖然甚大,又被大風催逼,只用小小的舵,就隨著掌舵的意思轉動。這樣,舌頭在百體里也是最小的,卻能說大話。看哪,最小的火能點著最大的樹林」。「看哪」,意指另外一個例子。「舵」是船的最重要部分,因為這「小小的舵」能決定船船航行之方向的。這正如「舌頭在百體里也是最小的,卻能說大話」,使我們一生受很大的影響。但主耶穌是我們的掌舵者,我們的「舵」若在掌舵者的手中,祂就能隨意轉動我們的全身,成為有用的「船」,不然的話,我們的人生就像一隻沒有航行方向的船一樣,不但無用,而且充滿危機。因為舌頭雖小,作用實在很大,若不加約束,就像「最小的火能點著最大的樹林」,不但能造成極大惡果,而且範圍和程度完全無法控制。
「舌頭就是火,在我們百體中,舌頭是個罪惡的世界,能污穢全身,也能把生命的輪*點起來,並且是從地獄里點著的」。「舌頭就是火」,是指人的話語具有「火」的破壞能力。「舌頭是個罪惡的世界」,意思是舌頭代表了這整個罪惡的世界,因為舌頭會犯下許多的罪。「能污穢全身」,意指言語所發表的各種邪惡的意念,能污穢全人。這「輪*」,是指一種周而復始地轉動的圓形物,此處用來形容一段歷程。「生命的輪*」,指「生命的旅程」,形容人一生的過程。「點起來」指破壞,形容舌頭的破壞力很大,能毀壞人的一生。「並且是從地獄里點著的」,意指舌頭的巨大破壞能力是從地獄來的。人的舌頭竟與「地獄」緊緊相連,不但其破壞力來自地獄,並且其結果也會將人引到地獄,我們信徒豈能不謹慎使用舌頭!「各類的走獸、飛禽、昆蟲、水族,本來都可以制伏,也已經被人制伏了」。「各類的走獸,飛禽,昆蟲,水族」,是指所有的動物(創1:20-25)。「本來都可以制伏」,當神造人之初,就已賦予人管轄動物的特權(創1:28),因此人具有能力馴服與壓制牠們。「也已經被人制伏了」,各類野生動物雖然有的會攻擊人,但基本上牠們都驚恐、懼怕人,儘可能遠離人群居住之地,即或有些例外的情形,最終得勝者仍屬人類。「惟獨舌頭沒有人能制伏,是不止息的惡物,滿了害死人的毒氣」。「惟獨舌頭沒有人能制伏」,是指舌頭的厲害,超過一切凶野的動物,不是用人的力量或智慧能制伏的。「是不止息的惡物」,表明舌頭是難以制伏的惡物。「滿了害死人的毒氣」,「害死人」,意指致命的,能置人於死的。「毒氣」是指所含毒素能傷害人。舌頭的火「是從地獄里點著的」,是「沒有人能制伏」的猛獸。舌頭「是不止息的惡物,滿了害死人的毒氣」,人根本沒有能力制伏它,只有神能。我們什麼時候順從聖靈的約束,什麼時候就能「制伏」自己的舌頭。什麼時候不順從聖靈的管理,什麼時候就不能「制伏」自己的舌頭。
雅各又指出舌頭的反覆無常:「我們用舌頭頌讚那為主、為父的,又用舌頭咒詛那照著神形像被造的人」。用「舌頭頌讚那為主、為父的」,就是要用舌頭把我們對神的感恩與歌頌的話表達出來。我們若用舌頭頌讚神,就不該再「用舌頭咒詛那照著神形像被造的人」。人既是照著神的形像而造的受造者,那麼要是我們真是尊重神的話,也必定尊重神所造而帶有神形像的人。若我們一面用舌頭頌讚神,一面又用舌頭咒詛人,就顯出舌頭的反覆無常,也不是真心頌讚神。這裡特別稱神是「那為主為父的」,這意思是,我們既然稱神為「主」,就當把舌頭讓祂作主,由祂管理運用。既稱神為「父」,就不可用舌頭咒罵那與我們同有一位父的弟兄。「頌讚和咒詛從一個口裡出來!我的弟兄們,這是不應當的!」「頌讚」是最高尚、最純潔的話語。「咒詛」是最卑賤、最污穢的話語。「從一個口裡出來」,指兩種極端相反的話語同出一個口,相當不尋常。「我的弟兄們」,此稱呼表明上述不尋常的話語,竟然出自一個信徒之口。「這是不應當的」,意指這種言語的兩面性對於真正重生得救的信徒是絕對不該有的。因此雅各問:「泉源從一個眼裡能發出甜苦兩樣的水嗎?」答案當然是不能。同一個泉源不可能一會兒湧出「甜」水,一會兒又湧出「苦」水。這甜水類似頌讚,苦水與咒詛有關。因為水質來自「泉源」,「水」如何,表明源頭如何。所以這裡以水比喻一個人的言語如何,表明他的生命必定如何。因此我們對付言語,必須先對付裡面的生命,一個生命豐滿成熟的人,他自然會流露出像「甜」水的話語來。「我的弟兄們,無花果樹能生橄欖嗎?葡萄樹能結無花果嗎?鹹水裡也不能發出甜水來。」答案當然也是不能。這幾個不同的比喻,表達了相同的意思,說明我們的舌頭不能作兩種用處,正如一種果樹不能生出兩種果子,就像一種水不能有兩樣味道一樣。今天我們沒有一個人能夠靠自己馴服舌頭,但大衛曾有這樣一個禱告:「我要謹慎我的言行,免得我舌頭犯罪。惡人在我面前的時候,我要用嚼環勒住我的口。」(詩39:1)願我們今天也應當有這樣的禱告,要謹慎我們的言行,要用嚼環勒住我們的口,更要靠主使我們在言語上沒有過失,成為一個完全的人!阿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