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詩23-24篇」「(大衛的詩。)耶和華是我的牧者,我必不至缺乏……。」詩篇第二十三篇是大衛之詩,它可能是大衛年老的時候,緬懷往事,瞻望未來而作的。本詩篇意境優美,內涵豐富,屬靈涵義深邃無邊,所以這是詩篇中最為信徒喜愛的一篇,也鼓舞著歷代基督徒的屬靈追求,所以被譽為「《詩篇》中之珍珠。大衛幼年時曾為牧童,後來被耶和華膏立,又輾轉征戰、歷經坎坷,終被神尊榮高舉,成為以色列之君,直到離世始終與主親密相隨。而詩篇二十三篇就是大衛以自己一生的經歷,見證耶和華神對他自始至終的眷顧、引領、保護、供應、安慰和賜福。因此也給歷代基督徒帶來安慰和盼望,叫軟弱的人得剛強,叫困苦的人得安慰,叫無望的人看到希望,叫黑暗中的人看到光明。它如同一首屬天的牧歌,一首超越的頌歌,也是詩人對耶和華神恩典的見證和頌讚。雖然這詩篇廣受歡迎,但卻不適合每一個人,只可用於那些有資格說:「耶和華是我的牧者」的人。新約中主耶穌說:「我是好牧人,好牧人為羊捨命「,「 我是好牧人,我認識我的羊,我的羊也認識我」。(約10:11,14)。新約作者稱耶穌為「牧長」(彼前5:4)、「群羊的大牧人」(來十三20)。本詩的開頭,大衛非常生動地描述了:「耶和華是我的牧者,我必不至缺乏」。這是詩人回顧以往的路程,而確實地感受到,作為牧者的耶和華,必不讓他有任何的缺乏,過去如此,現在如此,將來也必如此。「祂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,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。」這位牧者已經找到了青草地,也找到了溪水,讓祂的羊群可以盡情地吃草,盡情地飲水。羊群就不必為此操心,只管享用,這是何等溫馨的畫面!這個畫面正是大衛的生活寫照,因為他就像那幅圖畫中的羊群一樣,切實地經歷了神的供應,並親身體驗了「不至缺乏」的這一事實。「祂使我的靈魂蘇醒,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」,「祂使我的靈魂蘇醒」,就是使他從迷路中迴轉。所以當他「靈魂蘇醒」時,自然會看到神的引導,自然會走在神所預備的「義路」上。
「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,也不怕遭害,因為禰與我同在;禰的杖,禰的竿,都安慰我」。「死蔭的幽谷」,指幽暗的山谷,與「青草地」、「可安歇的水邊」一樣,都是牧者所引導的「義路」的一部分。因為牧者知道,經過「死蔭的幽谷」才能到達另一處草場,並且一路都有水草供應。對大衛來說,他確實經歷了太多「死蔭的幽谷」,從早年掃羅的追殺,到中年外敵的侵擾,再到晚年押沙龍的背叛,無一不是可怕的「幽谷」。然而面對「「死蔭的幽谷」,大衛「也不怕遭害」,因為他知道「禰與我同在;禰的杖,禰的竿,都安慰我。」這裡所說的「杖」和「竿」,都是古代中東牧人的傳統工具,「杖」是牧人掛在腰間的短棍,用來數點羊群,趕走野獸。「竿」是牧人的長棍,上有彎柄,用來引導羊群。所以大衛不但因「禰的杖,禰的竿」得著安慰,他也始終堅信神的保護。「在我敵人面前,禰為我擺設筵席;禰用油膏了我的頭,使我的福杯滿溢」。對於牧者而言,當羊群遭遇「敵人」之時,祂會在「敵人面前」為它們「擺設筵席」,以席間的歡樂來驅散它們的恐懼。對大衛來說,他不只一次遭遇「敵人」的威脅,但他不懼怕,因他總能在「敵人」面前享受神所擺設的「筵席」,而這「筵席」的地點竟然在「敵人面前」。神還為他抹上上等的膏油,這使他的「福杯滿溢」。所以「筵席」所帶來的歡娛與喜樂,使他全然忘了所面臨的痛苦與哀愁,進而唱出感恩的頌歌:「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;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,直到永遠。」可見大衛的人生,真可以說是一無所缺的人生,在他人生的每一個過程,每一方面的需要,都有神妥善的安排,豐富的預備,以及自始至終的眷顧和引領。所以他說:「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」。「恩惠」是神的祝福,藉此給人豐富。「慈愛」是神的屬性,藉此給人寬恕。所以大衛要「住在耶和華的殿中,直到永遠」。
詩篇第二十四篇是「(大衛的詩。)地和其中所充滿的,世界和住在其間的,都屬耶和華……」。本詩篇是大衛將約櫃從俄別以東家中帶至錫安城,當迎接約櫃的隊伍行至耶路撒冷城外之時,大衛被聖靈感動,想到了約櫃所代表的神,當約櫃抵達聖城之時,這不僅僅是約櫃的到來,更是神的臨在,想到這個事實時,大衛心潮澎湃,激動難已,所以提筆寫了本詩。大衛首先宣告:「地和其中所充滿的,世界和住在其間的,都屬耶和華。」大衛在此宣告「地和其中所充滿的」,「都屬耶和華」,是因為這一切都是祂親手創造的。神曾多次嚴肅地宣告:「全地都是我的」(出19:5),「世界和其中所充滿的都是我的」(詩50:12)。保羅曾引用此節(林前10:26),宣告所有的食物都屬於神。接著大衛說到地與海的關係,神「把地建立在海上,安定在大水之上」。這表達了神的全能。因神有創造的大能,擁有對萬有的主權,於是大衛問:「誰能登耶和華的山?誰能站在祂的聖所?就是手潔心清,不向虛妄,起誓不懷詭詐的人」。「耶和華的山」指錫安山,「祂的聖所」指會幕,都是象徵與神親近的地方。大衛提出問題后,很快便給予解答:「就是手潔心清,不向虛妄,起誓不懷詭詐的人」。「手潔心清」,不但行為聖潔,還要動機準確。「不向虛妄」,就是與神之間有正確的關係。「不懷詭詐」,就是與人之間有正確的關係。「他必蒙耶和華賜福,又蒙救他的神使他成義。這是尋求耶和華的族類,是尋求禰面的雅各。(細拉)」達到上述要求的神子民,「必蒙耶和華賜福」,這是指神在生活方面的祝福。「蒙救他的上帝使他成義」,這是神在靈性方面的祝福。人沒有辦法靠自己的行為成為義人,只能「蒙救他的神使他成義」。「這是尋求耶和華的族類,是尋求你面的雅各」。真正得以稱義的,並非雅各肉體的子孫,乃是那些「尋求耶和華的族類」,而一切尋求神之人均為「尋求你面的雅各」。
接著大衛說:「眾城門哪,你們要抬起頭來!永久的門戶,你們要被舉起!那榮耀的王將要進來!榮耀的王是誰呢?就是有力有能的耶和華,在戰場上有能的耶和華!」當迎接約櫃的隊伍行至耶路撒冷城外之時,大衛被這個場面所震撼,因為神的約櫃許久沒有放在該放的位置。大衛登基之後,戰勝了強敵非利士,這個時候,大衛首先想到的,就是將耶和華的約櫃接到耶路撒冷。之後雖然發生了烏撒之死的意外事件,但這時大衛的心愿終於得以了卻。於是他用擬人的手法,向城門發出呼籲:「眾城門哪,你們要抬起頭來!永久的門戶,你們要被舉起!那榮耀的王將要進來。」這表面是向城門呼籲,實際則是向百姓呼籲,當君王凱旋之時,百姓總會自發地在城門口歡呼,此刻是神凱旋之時,當然更當如此。當大衛呼籲百姓為「榮耀的王」歡呼時,用了一個反問句:「榮耀的王是誰呢?」緊接著便作出了解答:「就是有力有能的耶和華,在戰場上有能的耶和華」。這是強調耶和華的得勝。大衛又描述了神的榮耀:「眾城門哪,你們要抬起頭來!永久的門戶,你們要把頭抬起!那榮耀的王將要進來。榮耀的王是誰呢?萬軍之耶和華,祂是榮耀的王!」大衛依然借著對城門的呼籲,提醒以色列人為耶和華的凱旋歡呼,並提問:「榮耀的王是誰呢?」回答是:「萬軍之耶和華,祂是榮耀的王!」這是強調耶和華的榮耀。那榮耀的王,是耶和華神,也是基督。基督再來之日,「祂的腳必站在耶路撒冷前面朝東的橄欖山上」(亞14:4),帶著榮耀從大開的東門進入耶路撒冷!(結44:1-3)為此,願我們今天都要等候主的再來,並要說:「主啊,榮耀的王,我願你來!」阿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