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詩11-12篇」「(大衛的詩,交與伶長。)我是投靠耶和華;你們怎麼對我說: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去……。」詩篇第十一篇是大衛的詩,本篇不是大衛直接向神說話,因此不是求告也不是禱告,而是大衛對神信賴的詩歌。本詩的背景是,掃羅意圖殺害大衛(撒上18:11;19:10),由於當時環境險惡,大衛的生命受到極大的威脅,有人勸他:「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去」,就是要他逃往山安全的地方去,脫離掃羅的迫害。但大衛的信心宣告是:「我是投靠耶和華」,就是說他要單單依靠神。這樣的宣告帶著極大的信心,讓神得著最大的榮耀。而「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去;看哪,惡人彎弓,把箭搭在弦上,要在暗中射那心裡正直的人。根基若毀壞,義人還能作什麼呢?」這是朋友善意的忠告,叫大衛採納逃亡的權宜辦法。因為惡人已把弓彎下,將弦繫緊,要在暗中射那心裡正直的人。這裡的「弓」和「箭」可能是實際的攻擊,也可指用毀謗的話語來攻擊。這裡的「根基若毀壞」,是指整個社會環境都變壞了,人們都不遵守律法,也不按公理行事。義人固然為之嘆息,卻又無可奈何,還不如遠走他鄉,免遭殺身之禍。
然而大衛卻堅定不移地說:「耶和華在祂的聖殿里;耶和華的寶座在天上;祂的慧眼察看世人。耶和華試驗義人;惟有惡人和喜愛強暴的人,祂心裡恨惡。祂要向惡人密布網羅,有烈火、硫磺、熱風,作他們杯中的分。」大衛深信,神一直「在祂的聖殿里」,祂的「寶座在天上」,掌管全宇宙,祂的眼目無處不在,祂必然察看人一切的行為。神「試驗義人」,在任何環境背後都有祂美善的手。神也為祂所「恨惡」的「惡人和喜愛強暴的人」預備了結局。而大衛對神有如此之信靠,完全是因著對神的認識,因此他說:「因為耶和華是公義的,祂喜愛公義,正直人必得見他的面。」大衛知道既然神是公義的,人所做的非義之事,神必看見,也會親手保護自己。「杯中的分」指惡人當得的報應和命運。聖經常用「杯」來比喻來自神的刑罰或恩典,例如:惡人要喝「忿怒之杯」(賽51:17)。
詩篇第十二篇是:「(大衛的詩,交與伶長。調用第八。)耶和華啊,求禰幫助,因虔誠人斷絕了;世人中間的忠信人沒有了……。」本篇屬大衛的求告詩,當時「因虔誠人斷絕了;世人中間的忠信人沒有了」,大衛只能向神祈求幫助。在掃羅追殺大衛的時候,已經沒有一點敬畏神的心,甚至「吩咐左右的侍衛說:你們去殺耶和華的祭司,因為他們幫助大衛」(撒上22:17)。「人人向鄰舍說謊;他們說話,是嘴唇油滑,心口不一。凡油滑的嘴唇和誇大的舌頭,耶和華必要剪除。他們曾說:我們必能以舌頭得勝,我們的嘴唇是我們自己的,誰能作我們的主呢?」
大衛在此列出惡人的言語是:「說謊」、「嘴唇油滑,心口不一。」這類話語使得人類的交談變成低廉、腐化。因整個社會全然墮落,因此大衛禱告說:「凡油滑的嘴唇和誇大的舌頭,耶和華必要剪除」。然而這些人滿了驕傲,他們說:「我們必能以舌頭得勝」。他們以為凡事都能隨心所欲:「誰能作我們的主呢?」但「耶和華說:因為困苦人的冤屈和貧窮人的嘆息,我現在要起來,把他安置在他所切慕的穩妥之地。」人以為可以隨便亂說話。但神的回答是,祂不但顧念人仰望神而發出的「嘆息」,也「必要剪除」那些「油滑的嘴唇和誇大的舌頭」。神在等待祂的百姓陷入困境的深處,才宣告「現在要起來,把他安置在他所切慕的穩妥之地」。因為神要借著困境徹底顯明世人的敗壞的言語,好讓祂的百姓徹底棄絕敗壞的言語,因此更加渴慕神「純凈的言語」。
「耶和華的言語是純凈的言語,如同銀子在泥爐中煉過七次。」
耶和華的言語與惡人說的話形成鮮明對比。神的話語「是純凈的言語」,可以與精鍊銀子的過程相媲美。耶和華的言語像銀子被煉過「七次」,「七」代表完全,表明神的話是完全的,對於教導屬神的人,靈命生活的需要,沒有一件缺少。因神的話語象煉凈的銀子一樣純凈可靠,絕對不會因著地上的文化、法律、潮流、風俗的改變而改變。因此我們可以永遠信靠祂,不隨從世俗的謊言。「泥爐」指泥土做的坩堝。「耶和華啊,禰必保護他們;禰必保佑他們永遠脫離這世代的人。下流人在世人中升高,就有惡人到處遊行。」大衛相信神必會保護那些困苦人,「脫離這世代的人」。因這世界的價值觀已經被罪扭曲,在永恆里毫無價值的人、事、物,卻被世人看重、高舉。所以那些悖逆神、見不得光的「下流人」、「惡人」才會趾高氣揚地招搖過市,一時間成為社會追捧的潮流。但願我們今天都不要與這世代同流合污。我們要思想神的話,遵行神的話,因為「耶和華的言語是純凈的言語,如同銀子在泥爐中煉過七次。」阿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