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來12: 14-29」「你們要追求與眾人和睦,並要追求聖潔;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……。」在希伯來書第十二章的這段經文中,作者首先勸告信徒:「你們要追求與眾人和睦,並要追求聖潔;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」。「追求」,指自己要主動且積極地追趕以求得。「與眾人和睦」,是指不但要在教會中與肢體和睦,也包括與教外的人。「並要追求聖潔;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」,「聖潔」,在此指生活經歷上的聖潔,信徒已經在地位上得著聖潔(10:10),但仍須更進一步追求生活上的聖潔。「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」,可見「聖潔」是人見主面的首要條件,而真正重生得救的人一定會活出「聖潔」的生活。「又要謹慎,恐怕有人失了神的恩;恐怕有毒根生出來擾亂你們,因此叫眾人沾染污穢;」信徒在生活行為上不謹慎,就會「失了神的恩」,指背道。「恐怕有毒根生出來擾亂你們」,「毒根」,是指對人懷恨,心中有苦毒(羅3:14)。「擾亂你們」,指教會全體因此而受到攪擾。教會中的背道者往往會「叫眾人沾染污穢」,正如一點面酵能使全團發起來(林前5:6)。「恐怕有淫亂的,有貪戀世俗如以掃的,他因一點食物把自己長子的名分賣了」。「淫亂」,不但是指身體上的淫亂,即婚姻以外的性行為(林前6:18),也指心靈上的淫亂,即下面所說的貪戀世俗,以及拜偶像。「有貪戀世俗如以掃的」,「貪戀世俗」,就是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(約壹2:15)。「他因一點食物把自己長子的名分賣了」,此事記載在創世紀25:29-34。」長子的名分」,指「長子的承受產業權」,包括雙份的產業(申21:17)、成為一家之主等。以掃輕看這名分,為貪一時口腹之慾,就把「長子的名分」賣給雅各(創25:29-34),以致「失了神的恩」。「後來想要承受父所祝的福,竟被棄絕,雖然號哭切求,卻得不著門路使他父親的心意迴轉。這是你們知道的」。「想要承受父所祝的福」,指長子名分的福。「竟被棄絕」,指以撒無法把已經給雅各的福分轉給以掃(創27:35)。「心意迴轉」,是指以掃即使「號哭切求」,也不能扭轉既成的事實,使失去了的長子名分重新得回。
「你們原不是來到那能摸的山;此山有火焰、密雲、黑暗、暴風」,「你們」指新約信徒。「那能摸的山」指西奈山(出19:11),象徵在這山上頒布的舊約。「能摸的」指物質界的。「此山有火焰、密雲、黑暗、暴風」,這是神在西奈山頒布律法時的威嚴景象。這「火焰」,因當時耶和華在火中降于山上(出19:18),表明神是烈火,要燒毀一切不聖不潔的。「密雲」指黑雲密布,使得全山昏暗(申4:11)。「黑暗」指幽暗(申4:11),聖經表明神是住在幽暗之處(王上8:12)。「暴風」指伴同雷轟、閃電(出19:16)而來的風暴,表明無人能在神面前站立得住。「角聲與說話的聲音。那些聽見這聲音的,都求不要再向他們說話」。「角聲」表明神要降臨(出19:16)。「說話的聲音」,指神對以色列人說話的聲音(申4:12)。「那些聽見這聲音的,都求不要再向他們說話」,此事記載在申命記5:23~26,當時支派的首領和長老對摩西說:「我們…若再聽見耶和華我們神的聲音,就必死亡」。「因為他們當不起所命他們的話,說:『靠近這山的,即便是走獸,也要用石頭打死』」。「當不起」,指無法承擔。「所命他們的話」,指律法的要求。「靠近這山的,即便是走獸,也要用石頭打死」,意指凡越過界限的,無論是人,是牲畜,都不得活(出19:12-13)。「所見的極其可怕,甚至摩西說:『我甚是恐懼戰兢』」。「極其可怕」,指百姓被西奈山當時所顯的可畏景象所震撼,連摩西也「甚是恐懼戰兢」(申9:19)。「你們乃是來到錫安山,永生神的城邑,就是天上的耶路撒冷。那裡有千萬的天使」,「你們」指新約信徒。「錫安山」是耶路撒冷西南邊的一座山,在舊約里常作耶路撒冷的代稱,象徵神屬天治理的中心(彌4:7)。「來到錫安山」是與「來到那能摸的山」作對比,西奈山代表在舊約律法之下,錫安山代表在新約恩典之下。「永生神的城邑」,指神所住的城。「天上的耶路撒冷」,就是「那座有根基的城」(11:10)。「天使」,是服役的靈(參一14),「千萬的天使」,顯明神的四圍有許多僕役。
「有名錄在天上諸長子之會所共聚的總會,有審判眾人的神和被成全之義人的靈魂」,「有名錄在天上」,指名字記錄在「生命冊上」(啟3:5)。「諸長子」,指所有蒙神的「長子」(1:6)基督救贖的新約信徒和舊約聖徒,他們都享有神賜給長子的福分和權利。「諸長子之會」,指蒙神選召,包括新舊約之人的聚集。「所共聚的總會」,指千萬天使和諸長子一同匯合在天上盛大聚集。「審判眾人的神」,指祂是公義的神。「被成全之義人的靈魂」,指被神稱義之聖徒的靈。「並新約的中保耶穌,以及所灑的血;這血所說的比亞伯的血所說的更美」。「新約的中保耶穌」,指被殺的羔羊在天上神面前永為我們的中保。(7:24-25)「所灑的血」,指耶穌所流的血具有永遠贖罪的功效(9:12)。「這血所說的比亞伯的血所說的更美」,亞伯的血,是有聲音從地里向神哀告,要神按著公義為他報仇,討那流他血之人的罪(創4:8-11)。而主耶穌的血是有聲音要神用恩典待人,赦免流祂血的罪,所以這血所說的更美。「你們總要謹慎,不可棄絕那向你們說話的。因為,那些棄絕在地上警戒他們的尚且不能逃罪,何況我們違背那從天上警戒我們的呢?」「那向你們說話的」指神。「在地上警戒他們」,指神在西奈山頒布律法。以色列人在西奈與神立約之後,屢次不信和不順從,使他們「不能逃罪」,至終不得進入神的安息(3:15-19)。「從天上警戒我們」,指神從天上借著祂兒子警戒我們。既然神在新約下不再像在舊約時,是「在地上」借著摩西警戒以色列人,乃是「從天上」借祂兒子警戒我們,這樣我們就「要謹慎」,因為那些棄絕從地上警戒他們的,尚且不能逃罪,何況我們違背那從天上警戒我們的呢?
「當時祂的聲音震動了地,但如今祂應許說:『再一次我不單要震動地,還要震動天』」。「當時」,指在西乃山上頒布舊約律法之時(出19:18)。「但如今祂應許說」:下面的話引自哈該書2:6。「再一次我不單要震動地,還要震動天」,指主耶穌再來時「天勢都要震動」(太24:29),代表神在末日的審判。人若在新約時代拒絕福音,就像在舊約時代拒絕律法一樣「不能逃罪」,並將受到神更嚴厲的審判。「這再一次的話,是指明被震動的,就是受造之物都要挪去,使那不被震動的常存」。「被震動的」,指天和地。「就是受造之物都要挪去」,「受造之物」,指天、地和其中一切有形質的舊造。「都要挪去」,指都要廢去、銷化、燒盡(彼后3:10)。「不被震動的」,這包括神「不更改的」應許和旨意(6:17)、基督「長久不更換的」祭司職任(7:24)、祂所獻「一次永遠的贖罪祭」(10:12),也包括信徒因基督而來的「永遠得救」(5:9)和「所應許永遠的產業」(9:15)。「所以我們既得了不能震動的國,就當感恩,照神所喜悅的,用虔誠、敬畏的心事奉神」。「不能震動的國」指神的國。我們信徒「既得了」這國,即我們已經重生到天國里(約3:5),已經遷到祂愛子的國里(西1:13),已經和眾信徒在耶穌的國度里一同有分(啟1:9),「就當感恩」,就是要「照神所喜悅的,用虔誠、敬畏的心事奉神」。「虔誠敬畏的心」,指不敢得罪神的心。「因為我們的神乃是烈火」。「神乃是烈火」,顯明神的審判是威嚴可怕的,凡是與神聖潔性情不符的,都要被祂燒盡。為此,願我們今天都要「追求聖潔」,不要違背那從天上警戒我們的,並要「用虔誠、敬畏的心」來事奉神!阿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