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亞伯拉罕的信心>
讀經「來11: 17-31」「亞伯拉罕因著信,被試驗的時候,就把以撒獻上,這便是那歡喜領受應許的,將自己獨生的兒子獻上……」。在希伯來書第十一章的這段經文中,作者再次提到亞伯拉罕的信心,就是他因信而順服神,將以撒獻上為祭,這是亞伯拉罕信心的最高表現,所以亞伯拉罕的信心最能幫助我們明了信心的意義,又最能證明神的信實可靠。作者說:「亞伯拉罕因著信,被試驗的時候,就把以撒獻上,這便是那歡喜領受應許的,將自己獨生的兒子獻上。論到這兒子,曾有話說:『從以撒生的才要稱為你的後裔。』他以為神還能叫人從死里復活,他也彷佛從死中得回他的兒子來。」從這裡可知,神要亞伯拉罕將以撒獻上,是要「試驗」亞伯拉罕,而亞伯拉罕順從神獻上他的「獨生的兒子」以撒,是他經過最高試驗的信心。那麼神為什麼要試驗亞伯拉罕?難道神不知道亞伯拉罕信心的程度嗎?神鑒察人心,當然知道,也必早已預見了亞伯拉罕後來的順服。所以神試驗亞伯拉罕,不是為神自己,乃是為人,為亞伯拉罕,更為包括我們在內歷世歷代的聖徒,為要將亞伯拉罕的信心顯明出來,作為後來人的見證與激勵,從而使其無愧於信心之父的稱號。而亞伯拉罕確實不愧是信心之父,他面對如此艱難的試驗沒有疑惑,沒有猶豫,更沒有逃避!而是毫不猶豫地照神的指示,把兒子帶到山上獻給神。創世紀22:3說:「亞伯拉罕清早起來,備上驢,帶著兩個僕人和他兒子以撒,也劈好了燔祭的柴,就起身往神所指示他的地方去了」。9-10又說:「他們到了神所指示的地方,亞伯拉罕在那裡築壇,把柴擺好,捆綁他的兒子以撒,放在壇的柴上。亞伯拉罕就伸手拿刀,要殺他的兒子」。這些記載說明了亞伯拉罕遵命獻上以撒,是實實在在地,也證明亞伯拉罕對神的信心。因亞伯拉罕所獻的以撒是他「獨生的兒子」,是唯一的「後裔」,這就是信心之父的順服,是愛神的見證!因此我們也要求神將亞伯拉罕這樣的信心與順服賜給我們!另外亞伯拉罕所以能這樣毫不猶疑地將以撒獻上,是因為他對神的信心,是一種信神能叫死人復活的信心,所以他確信,縱使他把以撒殺了獻上,神仍能叫他從死里復活。那麼亞伯拉罕的信心,怎麼會進深到這個地步?是因他的妻子撒拉,她在年老已經過了生育的時期,仍為他生了以撒,這件事對於他在獻以撒時,相信神能叫他的兒子從死里復活的信心,有很重大的影響。神既能從一個彷佛已死的人為他生齣子孫來,這樣神豈不能使死人復活?可見亞伯拉罕的信心,是從已往的信心經歷中領悟到:神既能使「彷佛已死」的人生齣兒子來,當然也能叫他的兒子,即使確實死了,仍可以復活!所以亞伯拉罕將自己獨生的以撒獻給神的時候,毫不躊躇、甘心樂意。而神只是要試驗亞伯拉罕,所以最終他並沒有真的獻上他獨生的兒子。但這一切卻成為一個預表:那位真正獻上了自己獨生愛子的,不是亞伯拉罕,而是兩千年以後,父神把自己的獨生愛子耶穌基督,在加略山為罪人而獻上了,為的是作「神的羔羊,除去世人罪孽的。」(約 1:29)
作者講完了亞伯拉罕的信心之後,就講到亞伯拉罕後裔的信心:「以撒因著信,就指著將來的事給雅各、以掃祝福。」以撒承繼父親信心的教導,在「亞伯拉罕約」上毫無疑惑,所以他在臨終前給其二子祝福,深信亞伯拉罕之約的福能流傳到子孫身上,所以這個祝福是基於神的應許。「雅各因著信,臨死的時候,給約瑟的兩個兒子各自祝福,扶著杖頭敬拜神。」雅各臨死為約瑟的兩個兒子祝福,就是憑信心預先把產業賜給子孫。「約瑟因著信,臨終的時候,提到以色列族將來要出埃及,並為自己的骸骨留下遺命。」約瑟在臨終時為自己的骸骨留下遺命,要運回應許之地下葬,此舉顯出他對神給祖先亞伯拉罕的應許具備偉大的信心。這裡論到以撒、雅各、約瑟的信心時,都是特別說是「臨終」的信心,而不是他們「開始」的信心,因臨終的信心如何,才是這個人在信心道路上最後的定論。而今天有許多信徒,在信主的初期十分愛主,但慢慢地愛心完全失落,愛世界的心反而加增!所以如果我們現在比別人更愛主,無可誇口,還要看我們是否一直到底都能愛主,才算成功。接著作者說:「摩西生下來,他的父母見他是個俊美的孩子,就因著信,把他藏了三個月,並不怕王命。」在摩西生下來時,正是法老為了禁止以色列人生養過多,就下令將一切以色列人生下來的男孩丟在河裡(出1:22),但他父母卻因著信把他收藏了三個月,他們可能知道以色列在埃及受苦的四百年快將結束,而如今看見此小孩異常「俊美」,就是從信心中看見這孩子將來可成為神美好的器皿,而把他收藏起來,使摩西逃脫這滅命的災禍。摩西的父母借著信心順從神的引導,就成就了神奇妙的旨意,這實在是今日信徒所當效法的。作者再引證摩西的信心,說明「信心」在摩西身上所發生的功效如何:「摩西因著信,長大了就不肯稱為法老女兒之子。他寧可和 神的百姓同受苦害,也不願暫時享受罪中之樂。他看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財物更寶貴,因他想望所要得的賞賜。他因著信,就離開埃及,不怕王怒;因為他恆心忍耐,如同看見那不能看見的主。他因著信,就守逾越節(「守」或作「立」),行灑血的禮,免得那滅長子的臨近以色列人。」
作者在摩西生平中選出三點引證摩西的信心,三次說到摩西「因著信」,一是他輕看貴為埃及王子的身分,一是他不怕王怒,離開埃及,一是他灑血守逾越節禮。摩西的信心,不但使他拒絕了從世界而來的榮耀,而且使他甘願為主受苦。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見,這世界雖然也給人快樂,卻是罪中之樂,是必要受神審判的,是十分短暫而至終招來更大痛苦的。而摩西的信心,「他看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財物更寶貴」,這是世人所無法了解的。「基督」就是神揀選的受膏者,在舊約時代就一直與神的子民同在,就如保羅說,曠野中提供神子民水喝的靈磐石就是基督。(林前10:4)所以摩西選擇認同受苦的同胞,而受到法老的逼迫,就是為基督受的凌辱。基督徒可以用這一點來衡量自己,如果將今世的尊榮和富貴,與為基督受苦受辱擺在一起,由我們來揀選,我們是否會揀選為主受苦而輕看今世虛榮?這將能很有效地測驗我們的信心。「因他想望所要得的賞賜」,這句話指出他所以能看為基督所受的凌辱,比埃及的財物更寶貴的原因,是因為他想望所要得的賞賜。然後作者講到以色列人的信心:「他們因著信,過紅海如行乾地;埃及人試著要過去,就被吞滅了。以色列人因著信,圍繞耶利哥城七日,城牆就倒塌了。」過紅海,是出埃及的大事,繞耶利哥城,是進迦南的大事,這兩次大勝利,都是以色列人用信心得著的。也是神讓他們借著信心來經歷神同在的真實與神的賜福。信心就是相信神的話,並且依靠祂,確實的去遵行神所吩咐的。
作者又說到喇合的信心:「妓女喇合因著信,曾和和平平的接待探子,就不與那些不順從的人一同滅亡。」喇合冒險保護探子,如果這事被耶利哥王察覺,性命就不保,但她信心的告白是:「我知道耶和華已經把這地賜給你們,並且因你們的緣故我們都驚慌了。這地的一切居民在你們面前心都消化了;因為我們聽見你們出埃及的時候,耶和華怎樣在你們前面使紅海的水幹了,並且你們怎樣待約旦河東的兩個亞摩利王西宏和噩,將他們盡行毀滅。我們一聽見這些事,心就消化了。因你們的緣故,並無一人有膽氣。耶和華你們的神本是上天下地的神。」(書2:9-11)可見喇合之所以確信耶和華神已經將這地賜給以色列民,是建基於一些歷史事實之上,她聽見了神在他們中間所行的大能的作為,而認識耶和華是大有能力,施行奇事的神。雅各書在提到信心跟行為的關係時,舉的例子又提到喇合:「妓女喇合接待使者,又放他們從別的路上出去,不也是一樣因行為稱義嗎?」(雅2:25)希伯來書十一章可說是信心英雄榜,把所有能成為榜樣的人都列出來,喇合也名列其中。那麼今天我們所信的與我們所行的是一致的嗎?我們的行為與所蒙的恩召相稱嗎?我們的生活與我們基督徒的身份相符嗎?多少的時候,我們信的是一套,所行的是另一套,甚至有時候所作所為比非基督徒還不如,這樣的信是真實得救的信心嗎?斷乎不是!為此,願我們今天都要有亞伯拉罕、摩西、喇合等人的信心,這樣我們就能選擇基督超越一切,並且想望將來所要得的賞賜!阿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