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信心偉人的榜樣>
讀經「來11: 7-16」「挪亞因著信,既蒙神指示他未見的事,動了敬畏的心,預備了一隻方舟,使他全家得救。因此就定了那世代的罪,自己也承受了那從信而來的義……」。在希伯來書第十一章的這段經文中,作者列舉了舊約信心偉人的榜樣,他們都是因著信,雖然也付出相當的代價,但最後都進入神的祝福中,就如「挪亞因著信,既蒙神指示他未見的事,動了敬畏的心,預備了一隻方舟,使他全家得救。因此就定了那世代的罪,自己也承受了那從信而來的義」。挪亞因信蒙神的喜悅,也因信「蒙神指示他未見的事」。挪亞就「動了敬畏的心,預備了一隻方舟,使他全家得救」。而挪亞在造方舟時,根本沒有洪水的跡象,所以他必須忍受當世人的訕笑,謾罵等。但挪亞因著信,相信洪水一定會來,他就順服神造方舟,結果「使他全家得救。因此就定了那世代的罪,自己也承受了那從信而來的義」。接著作者講到亞伯拉罕的信:「亞伯拉罕因著信,蒙召的時候,就遵命出去,往將來要得為業的地方去,出去的時候,還不知往哪裡去。他因著信,就在所應許之地作客,好像在異地居住帳棚,與那同蒙一個應許的以撒、雅各一樣。因為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,就是神所經營、所建造的。」亞伯拉罕是以色列的祖宗,又是信心的父,是希伯來信徒所最敬重的,所以本章講論亞伯拉罕的信心最多。「亞伯拉罕因著信,蒙召的時候,就遵命出去」。亞伯拉罕那種撇棄家鄉,「遵命出去」的信心,乃是有可靠的根據,這根據就是神的呼召和神信實的應許。使徒行傳7:2-4說:「當日我們的祖宗亞伯拉罕在美索不達米亞還未住哈蘭的時候,榮耀的神向他顯現,對他說:『你要離開本地和親族,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方去。』他就離開迦勒底人之地,住在哈蘭」。而神把亞伯拉罕從迦勒底呼召出來,就是為了將他分別出來歸自己為聖。「往將來要得為業的地方去,出去的時候,還不知往哪裡去。」亞伯拉罕往哪裡去,他不知道,他只知道神和他同去,這就夠他放心了,這就是他的信心偉大之處。
「他因著信,就在所應許之地作客,好像在異地居住帳棚」。當亞伯拉罕到了神的應許地迦南的時候,並未得著迦南地為業。但他信這塊地神已經給他,他就要住在這塊地上「作客」,等候神的應許實現。「與那同蒙一個應許的以撒、雅各一樣」。在創世紀26:2-4,以及28:13-15中,神將祂應許給亞伯拉罕的福再賜給以撒和雅各,使以撒和雅各對神的應許不但有個人的經歷,且成為與他們父親同列為「同蒙一個應許」的人。「因為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,就是神所經營、所建造的。因著信,連撒拉自己,雖然過了生育的歲數,還能懷孕,因她以為那應許她的是可信的。所以從一個彷佛已死的人就生齣子孫,如同天上的星那樣眾多,海邊的沙那樣無數。」作者在講論亞伯拉罕的信心時,插入撒拉的信,是要顯明這位信心之父的亞伯拉罕,不特本身專誠信靠神,他的家人也是虔敬信靠神的。這裡只稱讚撒拉的信心,卻未提到她的不信(創18:10-12),因她以後的信,使她的不信被神忘記了,不再提起了,而只記下她信心的功效,就是她以神和神的應許為可信的。她因信雖然過了生育歲數,還能懷孕,生出無數的子孫來。撒拉先以神和祂的應許為可信,然後就在自己的經歷上看見神的奇妙作為,神的作為總是跟在我們信心的後面,信神有多少,才能看見神的作為有多少。
之後作者就說:「這些人都是存著信心死的,並沒有得著所應許的,卻從遠處望見,且歡喜迎接,又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,是寄居的。說這樣話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個家鄉。他們若想念所離開的家鄉,還有可以回去的機會。他們卻羨慕一個更美的家鄉,就是在天上的。所以神被稱為他們的 神,並不以為恥,因為他已經給他們預備了一座城」。「這些人」,就是指有信心的人,特別是指亞伯拉罕一家人,他們因信在世上所過的生活,雖然不同,但他們的信心卻有許多相同的地方,「他們都是存著信心死的」,可見他們不但活的時候是因信活著,死的時候也是存著信心而死。也就是說,他們的信心,從起初一直到死都沒有搖動。「並沒有得著所應許的」,意思就是,並沒有實際看見神應許的成就。不論是亞伯拉罕、以撒或雅各,他們死的時候,都沒有看見他們的子孫像天上的星那樣眾多,也沒有看見他們的子孫得迦南的地業,仍未見神的應許實現,他們卻是至死堅信神的應許可靠。「卻從遠處望見,且歡喜迎接」,他們雖然肉眼沒有看見神所應許的,但他們信心的眼睛,卻從遠處望見了。信心,使人對那些似乎很遙遠的屬靈事物,變成很接近、很實在的,就如已經得著了一樣。所以他們不但因信已經望見,且已為所望見的歡喜,可見他們「望見」得很真實,就如肉眼所望見的那麼真實。
「又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,是寄居的」,作「客旅」和「寄居」的,表示他們是存著一種不願意被今世事物累住他們的態度,生活在世上。他們好像一個客旅,盡量放下各種擔子,唯求簡單輕便,快快行完今世的路程,盼望早日回到天家。我們也要知道,我們在世上是客旅、是暫時的,不久我們就要離開世界到永遠的天家。
「說這樣話的人,是表明自己要找一個家鄉。他們若想念所離開的家鄉,還有可以回去的機會。他們卻羨慕一個更美的家鄉,就是在天上的」。他們的信心使他們輕看這屬地的家鄉,繼而「羨慕」一個更美的家鄉。他們的信心沒有因旅途疲乏而停頓下來,也從未想過要返回原處。這種信心給我們美好的榜樣,使我們不但覺悟今世的短暫,還要實際「離開」各種屬世的誘惑和罪惡,不去思念情慾的事,而是要常思念天上的事,盼望天上的家鄉。「所以神被稱為他們的神,並不以為恥;因為祂已經給他們預備了一座城」。神被稱為這些有信心之偉人的神,是「不以為恥」的,因他們的信心,與神子民應有的信心相稱。這也是有信心的人所得的賞賜,就是神為他們預備了天上更美的家鄉。信心偉人羨慕「更美的家鄉」,這樣的信心給了我們美好的榜樣。為此,願我們今天都要效法這些信心偉人的榜樣,並要借著經上的語話,將「更美家鄉」的信息有根有基地放在我們心中,使我們也像信心偉人一樣,對神要有真實的信心,堅信祂的信實,這樣在我們走完今生的路程時,就可回到更美的家鄉,享受永恆的喜樂!阿們!